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及护理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解剖
食管下段静脉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 上皮静脉(intnxepithelial channels); 浅静脉丛(superficial venous plexus); 深静脉(deep intrinsic veins); 食管旁静脉或叫外膜静脉(adventitial
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脾大,脾静脉扩张,胆囊多发息肉 。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中度),胃底静脉曲张(重度 )。
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脾功能亢 进。
治疗方案
食管静脉曲张中度,暂不处理 胃静脉曲张重度,先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治疗,根除胃静脉曲张。
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组织胶注射
201110191.avi
术后效果
其他病例
胃静曲张IGV1型
注射后12个月复查
注射后内镜复查
超声与组织胶
较长而迂曲 或呈团块状 IGV1型:无食管静脉曲张,静脉曲张位于胃底 IGV2型:无食管静脉曲张,静脉位于胃体、胃窦
、十二指肠、即“异位曲张静脉”
GEV1型
GEV1型
GEV2型
IGV1型
IGV2型:无食管静脉曲张,静脉位于胃体、胃窦、十 二指肠、直肠等即“异位曲张静脉”
病例简介
患者:女,54岁,因反复头晕,乏力7年余,加重伴厌油 ,纳差,晕厥18天入院。
食管旁静脉(adv): 位于浆膜层与肌层之间,通过穿静脉与粘膜下将深静脉贯通。当食
管静脉曲张时,80%以上伴食管旁静脉有曲张 穿静脉(pv):
食管胃连接部外上3-5cm穿静脉十分丰富,它穿过肌层贯通食管旁 静脉与深静脉。
食管静脉曲张分为两种类型
EV1型:(栅栏型):上皮内静脉,浅静脉 丛及其小侧支、粘膜下深静脉及其在食管 下段的分支明显扩张,紧贴上皮,甚至侵 蚀上皮,与食管下段形成数条(通常5-9条 ),纵向排列的栏栅样静脉曲张,镜下常 见食管中上段4条主要曲张静脉,至食管下 段静脉血管片状融合,或见多条分支。
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论文

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摘要】目的:探讨经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21例经无痛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
结果:20例手术栓塞成功,经术前、术中、术后密切的护理配合,恢复良好;1例术后24小时死亡。
结论:经无痛内镜下向曲张静脉注射组织粘合剂,是目前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尤其是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周密的术前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严密的术后观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护理配合【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87-01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曲张静脉发生破裂,患者往往因出血量大,病情凶险造成失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死亡。
胃底静脉曲张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70%。
经内镜向曲张静脉注射组织粘合剂是目前治疗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应用组织粘合剂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常用注射方法“三明治”夹心注射法(碘化油-组织胶-碘化油)。
此方法每次注射后都必须马上用碘化油冲洗针管以防堵塞,但仍不可避免,甚至有可能出现滞针情况。
因此,经内镜向曲张静脉内注射组织粘合剂,被认为是内镜治疗中技术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一项操作。
我科自2011年6月份开展此项手术,应用“三明治”夹心注射法注射进口组织粘合剂(glubran2胶)治疗21例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无一例发生注射针及胃镜活检孔道堵塞情况,止血率达100%,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7—68岁,均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均有1次以上消化道出血病史。
经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3例做过脾切除术。
1.2 注射方法:1.2.1 注射针的测量与准备:选用的注射针生产商是德国mtwendoskopie公司(grosse/size/dimensons diam 1-lg 180cm),测量容积为1.7ml。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内镜下聚桂醇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9-14T11:42:57.3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2期作者:张志会李静玲[导读]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样,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两种内镜治疗方案(碘油一组织粘合剂一碘油及聚桂醇一组织粘合剂一聚桂醇)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内镜下治疗的113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其中有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4例,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碘油一组织粘合剂一碘油)43例,注射(聚桂醇一组织粘合剂一聚桂醇)41例。
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论:聚桂醇-组织粘合剂-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与传统“碘油三明治”治疗疗效相当,但可减少静脉曲张再出血发生率。
长期疗效有待随访结果进一步评估其有效性。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肝硬化;组织粘合剂【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85-02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样,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胃底静脉曲张发生在20%有门脉高压的患者中。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发生率在55~78%,再出血率高达50~90%,再出血死亡率高达45%。
目前,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最初止血率达87~100%,再出血率在24~50%之间[1]。
临床使用较多的是“碘油+组织粘合剂+碘油”夹心注射法,国内外有研究报道用聚桂醇替代碘油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是安全有效[2]。
近年来我们尝试了用“聚桂醇一组织粘合剂一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现回顾性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13的病例资料,84例患者有胃底静脉曲张或食道静脉曲张同时合并胃底静脉曲张,均于出血后72 h内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中应用“碘油+组织黏合剂+碘油”治疗胃底静脉曲张43例,应用“聚桂醇+组织黏合剂+聚桂醇”治疗胃底静脉曲张41例。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

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作者:佘凤华曾纪莲谭南芳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9年第34期【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硬化联合组织胶治疗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
方法 3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
比较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情况、再出血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61.11%高于对照组的16.67%,再出血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及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止血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静脉曲张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组织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护理DOI:10.14163/ki.11-5547/r.2019.34.026临床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急重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对出血量进行有效控制已经成为临床急救治疗的关键点[1]。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症状,组织黏合剂注射、套扎以及硬化剂注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2, 3]。
本课题针对危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与组织胶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3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6.78±10.15)岁;出血次数 1~4 次,平均出血次数(2.14±0.85)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94例

条件下,可发 生聚合反应 ,因此其注入 血管与血液 顿在针孔,发生渗血 ,采用注射针前端挤压后出血
接触后瞬时形成固化物,填塞血管,能有效闭塞血 停止,所以在注射组织粘合剂时,术者和助手配合 管,达 到止血 的目的。静脉腔 内注射 组织粘合剂大
一
定要好,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注射完组织粘合剂,
分度 法 : 条 、I2 条 、I 9 条 。 I 2 急诊栓塞止 血 6 例,6 m l 4 3 例止血成功,止血率 9 . 8 %。注射后 l 4 例失随访,l
2 治疗方 法
例 随访 1 月,4 随访 3 例 月,其余 8 例 随访半年, 8
1 临床资 料
一
次胃 镜。在治疗胃底曲张静脉的同时,对合并食道
9 例病人,其中 6 例首次治疗为胃 4 4 底曲张静脉 静脉曲张的病人同时采用 1 %乙氧硬化醇进行硬化治 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栓塞止血,另外 3 例为食道静 疗,每 7~1 0 0 d一次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全 部曲张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胃 底静脉曲张行择期栓塞术 。 男 脉均注射过硬化剂。 5 例, 3 例; 8 女 6 年龄 2 2~7 岁, 5 乙肝后肝硬化 6 例, 4 丙肝后肝硬化 2 例 ,酒精性肝硬化 6 0 例,胆汁淤积 3 结 果 性肝硬化 4 例。C i 分级 : hl d A级 1 例、B级 5 例、 5 2 9 例病人 7 4 2例注 射 1 次,2 0例注 射 2 次,2
4 讨 论
织粘合剂后拔针稍迟,针头和组织粘合剂粘连,将
内镜下注射 组织粘 合剂栓 塞治疗 胃底静脉 曲 凝 固组织粘合剂拔出造成大出血,这是 因为组织粘
张的目的是 : 1 ( )紧急止 血 ; 2 ( )根除可见 的曲张 合剂遇血即刻发生 固化 ,易将注射针粘住,造成拨 静脉 ; 3 预 防再 出血。组织粘合剂在有阴离子的 针出血。本组 1 () 例拨针稍迟少量固化组织粘合剂嵌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护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王颖,消化内科)摘要: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使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成功率达到60%,但半数以上病例在拔管后72h内发生再出血。
[1] 因此,有效预防控制出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经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治疗能较快的闭塞曲张静脉达到紧急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的,我院于2010年共行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治疗17例,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本文总结这17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治疗患者的护理。
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血压情况,对心脏及血压不正常的患者术前用药纠正,以防手术意外。
对于术前已有出血者需应用止血药,并给予输血,以纠正贫血,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给与心理护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术中,做好配合,加强患者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恶心严重时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如发生呕吐及呕血,及时清理,防止窒息,并配合急救;术后做好一般护理,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血压,尿量及呕血、便血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做好食指导和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内镜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护理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在42-69岁,平均年龄58岁。
17例患者均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致胃底静脉曲张患者。
其中7例为急性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0例为内镜下可见胃底静脉曲张Ⅲ~Ⅳ度,行预防治疗。
2 方法选用日本产Olympus GIFQ150型电子胃镜,组织粘合剂(Histoacryl)为N-丁基-2-氰基丙烯酸酯(N-butyl-2-cyanoacrylate),其具有止血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遇血立即发生固化,起到闭塞血管、控制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效果。
采用三明治夹心法,即于内镜下选择曲张静脉进针,先注入低粘度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接着注入组织粘合剂0.5-1ml,再注入低粘度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拔针后快速注入低粘度碘油或生理盐水以冲洗掉管内残存的粘合剂,如出现针孔渗血者,予凝血酶局部喷洒止血。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五)组织胶注射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五)组织胶注射术解放军成都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组织胶又叫人体组织黏合剂组织胶又叫人体组织黏合剂(hstoacryl),组织胶注射是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唯一可选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内常用的组织胶主要有:①北京瞬康的(康派特人体组织黏合剂)即N-丁基-2-腈基丙烯酸酯;②北京(福爱乐医用胶)α-腈基丙烯酸正丁酯和α-腈基丙烯酸正辛酯;③德国贝朗(柏朗组织黏胶)2-腈基丙烯酸正丁酯;规格均为:0.5ml/支§组织胶注射针的选择:有效长度180cm,21G-19G注射针,外径0.7mm-0.9mm,针长5mm-8mm;应首先选择:外鞘有一定硬度、外鞘前端有圆钝金属头、有效长度180cm、19G(针尖0.9mm)、针长5-6mm的注射针,但是目前市面上大都是4mm长。
§注射方法:传统的三明治夹心法,进行血管内注射。
第一支注射器抽碘油1.5cm预充满注射针第二支注射器抽组织胶第三支注射器抽碘化油2ml改良方法:第一支注射器抽50%葡萄糖预充满注射针第二支注射器抽组织胶第三支注射器抽50%葡萄糖2ml或1.5ml空气可用50%葡萄糖或聚桂醇替代碘化油,用碘油做三明治时应先将注射针内碘油排掉剩0.3ml时注射(一般180cm,19G注射针内可容纳1.5-1.8ml;21G注射针容纳1.0-1.2ml),以防止碘油引起异位栓塞。
同样前端聚桂醇也不宜推注太多,尤其是有胃/脾肾分流时,建议最好用50%葡萄糖做三明治!有的医生在组织胶之前注射5-10ml聚桂醇,后面用0.5ml胶封堵针眼,使异位栓塞的风险增大数倍!胃静脉曲张的常用内镜分型已在本系列图文前面血管解剖、供血与分流中叙述,请结合第一、二部分阅读,组织胶治疗前应综合门静脉造影、超声内镜、CT血管三维重建,充分了解静脉曲张的供血与分流、以及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以减少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疗效。
组织胶注射,术中并发症:1.异位栓塞:综合各家报道发生率0~1.2%,心、肺、脑、脾等异位栓塞,死亡率极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疗效观察

・
21 0 0年 4月 上 第 2卷 第 7 期
Ap i rl 2 0 01
21 ・ 4
Ju n l fC iaTrdt na ieeMe iieIfr t n o r a h n a io l o i Chn s dcn nomai o
V0 . 1 2
物 ,注 入 血 管 2周 后 组 织 粘 合 剂 开 始 逐 渐 被 排 入 胃腔 内, 胶 时 因嗌张静 脉末 完全 闭塞 , 引起 出血 , 般 出 排 可 一 血量 少 , 由凝 固的组 织胶 再堵 死 , 不 需治 疗 , 组 2 可 多 本
成碘化 油保护层 , 向注射针针芯 和外套 内注入碘化油 , 并 使针芯 内层管壁形成 一层保 护膜 ,以防组 织粘合剂在 针 芯 内凝 固 。准 备 完 毕后 采 用 三 明治 法 即 2 碘 化 油 、 ml 12 l 织粘合剂 和 2 碘化油,首先 快速 强力推人 , -m 组 ml 快
率高、 曲张静 脉 消失率 高 、 发出血 率低 、 发症 少 的优 再 并
点 , 一 种 安 全 有 效 的 治 疗 方 法 。 由 于 目前 病 例 样 本 相 是 对 少 , 待 进 一 步 收 集 样 本 从 而 从 统 计 学 角 度 进 一 步 总 有
结。
防注射 针堵塞 。 推注后观察 出血停 止情 况 , 并用钝性注射
出血 。 由于组织 粘合 剂遇 血立 即发生 凝 固 , 在血管 内形
成 环 形 和 长 条 形 聚 合 物 , 很 短 的 时 间 内 即 可 闭 塞 血 管 在
例, c级 3例 ;a n分 型 : O —I型 6例 , O —I 5 St i G V G V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及护理:
组织粘合剂是一种快速固化水样物质,与血液接触后立即产生聚合和硬化,能有效地闭塞血管和控制曲张静脉出血,还可使曲张静脉消失而降低再出血的危险性。
故有人认为该方法是食管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是唯一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
(10)
操作方法:为防止粘合剂损坏胃镜要采用下列方法(10):
(1)注射导管内事先注入1ml碘化油,使碘化油在导管内面有一层油性薄膜,预防组织粘合剂堵塞导管,将配制完好的0.5:0.8的组织粘合剂和碘油快速注入静脉内,每点粘合剂剂量不超过1ml;
(2)三明治夹心法: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接着注入组织粘合剂0.5~1ml,再注入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1ml,拔针后快速注入低粘碘油或生理盐水冲洗掉管内残存粘合剂。
术前准备及术中、术后护理:同硬化疗法。
并发症:偶有异位栓塞,如脑、门静脉和肺静脉栓塞。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