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仰》读后感
我的信仰

我心中的毛泽东时光如梭,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转眼间我们敬爱的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有35个春秋了。
但是他那“神”一样的形象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忘记,他那气势磅礴的一生将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每当我读到这句话时都会有一种令我精神振奋的感觉,我不得不对毛泽东那浑然天成的“王者之气”肃然起敬。
当然对于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毛泽东所生活的年代离我们比较遥远,是我们现代人很难亲身体验到的艰苦时代。
当然我对毛泽东并没有多深的研究,所以不能说有多么的了解。
因此,对于毛泽东,我似乎无权发言,,似乎也无权指指点点,在这里我也不想做那些理性的分析,把他老人家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我只凭感情,说说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以及我周围的平凡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否遗笑大方我到不在乎,“毛主席”这三个字好像不仅仅代表着他个人,好像包含着更深的东西。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领袖人物,在毛泽东身上浓缩了风雷激荡、矛盾交错、斑驳陆离的近百年古国风云。
复杂而奇瑰的中国近现代历史铸造了复杂而奇瑰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袖,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一生,他最可贵之处,是他走的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反对腐败,他说过,谁搞腐败就割谁的脑袋,他还说,我毛泽东搞腐败,那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在他统治的时期,当官的不敢以权谋私,社会恶势力不敢抬头,社会上正气回荡,当时人们过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过得安稳实在.毛泽东才气纵横,文学造诣的也很高深。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今年,市委统战部、民革市委开展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
在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中,我认真研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书籍,并在报刊网络上搜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和相关文章。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领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特别是学习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的详尽阐述和解读后,使我醍醐灌顶,深受启发,一下消除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和困惑,从而坚定了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
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内容谈谈我的体会:一、信仰的危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致使一些干部群众个人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一些现象诸如信仰危机、道德缺失、精神空虚也在不断地冲击、挑战着人们。
处于这样一个社会格局加剧转型的时期,我也出现了许多迷茫和疑惑。
当我看到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分配不均、贪污腐化、唯利是图等等现象时,我的心里很是纠结,虽然这些消极和否定的方面并不是全局性或整体性的,但这些现象还是给我造成了一定困扰,就像走路没有了路标,航海没有了方向,甚至迷失了信仰。
而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需要,它与人的物质需要是同等重要的。
一个人不仅需要物质生活家园用以藏裹身躯,还需要精神生活家园用来寄放灵魂,否则就会因失去生存之根而不知所措,因此,人不能没有信仰。
当前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无不与信仰危机有关。
单就信仰危机而言,是指原有良好而固定的信仰,经过一定的困惑和忧虑,对自己原有的信仰发生了怀疑和动摇,但还没有出现新的信仰的状态。
我的信念读后感

我的信念读后感《我的信念》是一本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所著的书籍,书中记录了奥巴马在政治生涯中的所思所想,以及他的一些个人信念与价值观。
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信念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书中,奥巴马提到了他的信念是基于对人性的信任和对民主制度的坚定信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只要给予他们机会和资源,他们就能够取得成功。
这种对人性的信任,让我深受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相信自己和他人,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另外,奥巴马还谈到了对民主制度的信仰。
他认为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好方式,因为它能够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种信念让我对民主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身处民主社会的幸运。
除此之外,奥巴马还谈到了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信念。
他认为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床,而社会责任则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义务。
这些信念让我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家庭和社会。
通过阅读《我的信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奥巴马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
他在书中所表达的信念,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信念,更是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信任。
这种信念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相信自己和他人,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民主制度怀有信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价值的人。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我的信念》,我对自己的信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和他人,相信民主制度,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的信仰

篇一:说说我的信仰说说我的信仰我一直相信,一个人活着,总是要相信些什么的。
不过信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总是轻飘飘的,飘荡在你身边。
好像一阵风就能将它刮走,怎么抓也抓不住,等你累了,厌倦了,生气了,濒临崩溃放弃的边缘,却又绕了个圈回到你身边,撩拨着你,挠得人心里痒痒的。
可不管怎么说,总是回过了神,一边懊恼刚刚自己差一点就放弃,一边欣喜它总是回到自己的身边,紧接着,便开始了新一轮的捕捉。
周而复始。
什么时候停歇呢?谁也不知道,或许,永远也没有终止,又或许追逐的游戏直到人死亡,可是,人总是繁衍不息的,信仰呢?恐怕也是差不多的吧。
着自己的信仰呢?信仰不该被说出,而是藏在自己的心里,悄无声息的生根,发芽。
一但破土而出,必定早已立稳了脚跟,挺直了脊梁,成为了一颗立于高山之颠,悬崖边沿的苍松。
枝叶可以摇摆,树根却已扎遍了半座山峰。
只有这样,信仰才能够靠着云雾缭绕中露出的点点翠色为我们指点方向,才能够在我们几近滑落山崖的时候伸出触手,将我们拉回正轨,延续生命的美好。
剧本的背景还是那个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的年代,男主人公也过着我们不可能触及到生活。
良心,是他的信仰。
我们的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可是,良心,也是我的信仰。
我想或许是因为,良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信仰吧。
在这个三角形内角和都不一定是180度的年代,或许没有一个定理不可能被证伪。
历史的长河也一次次证明,没有一个政权可以长存。
但是人类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繁衍至今。
我想或许这就是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有信仰的,人们以自己的良心为信仰,做着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事情也会被证伪,但是至少这一秒,我们还活着,并且问心无愧。
青马2期学员李瑞欣篇二:我的信仰我的信仰小的时候,别人问我信仰是什么,我只会懵懂的摇摇头,那时我还太年轻,不懂得什么是信仰。
而现在,我已成长为一名时代大学生,一名合格共青团员,一名伟大共产党的预备人员。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的信仰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我信仰共产主义!”一.入党为信仰——从历史和现实中感悟信仰的力量雨,一路走来,不变的是坚定的信仰。
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当看到这个题目时,电影《勇敢的心》里的一个镜头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沙场上华莱士神色坚定,骑着战马,挥舞着手中的利剑,指向天空朝着他的军队呐喊:“如果战斗,你们可能会死。
如果逃跑,至少还能……多活一会儿。
年复一年,直到寿终正寝,你们愿不愿意?用这么多苟活的日子,去换一个机会,就一个机会。
回到这里,告诉我们的敌人,他们也许能夺走我们的生命,但他们永远夺不走我们的自由。
”每当看到这个片段,我都会热血沸腾,心中激荡起无限的遐想和对自由的信仰。
历史中的华莱士或许没有电影中那么的英俊潇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个信仰自由的人,可以为了苏格兰人民的自由而浴血奋斗,至死不渝。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仁人志士就在不断追求着自由,国家没有了自由,一切明主与富强就都是空话,人们也都失去自己的自由。
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人们而舍身卫道的谭嗣同;笔书“天下为公”为了自由民主而弃医从政的孙中山;为了解放全中国而慷慨就义的李大钊;为了推翻压在旧中国身上的“三座大山”而战斗一生的毛泽东……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是自由的战士,他们的行为深深激励着我这个新一代青年。
21世纪的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很难再想象他们当年为自由而奋斗的艰辛了,然而历史车轮的印记是如此不平坦,我们的美好生活是他们不屈斗争的结果,五星红旗的鲜红印证了多少人的视死如归,积淀了多少英魂对自由的向往……他们没有机会享受由他们创造的自由了,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否应该用一种信仰来看待这份自由。
我信仰自由,虽然那个人人为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已成为历史,虽然那些慷慨大义、视死如归为自由呐喊的勇士们已经逝去,但是那个血色浪漫的时代、那些自由卫士却清晰的留在了我的心中,深深的在我心中烙下一块印。
自由,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既不是人的某种先天固有的东西,也不是在人之外与人无关的、永恒的东西,自由就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劳动实践之中,表现为不断的追求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的自由是和物质生产、社会进步相联系的。
我的信仰

我的信仰——纪录片《信仰》观后感12年7月17日——作为我正式加入了公司的第一天,培训中公司让我们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信仰》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九十年之于世界,弹指一挥;九十年之于人生,几经沧桑;九十年之于奋斗,初露锋芒;九十年之于我党,青春正当!回顾党的九十年光辉历程,从党建立之日起,她就领导人民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后,党又领导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又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历史表明:共产党人为信仰而奋斗,为未来而奋斗,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引导共产党人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普通党员,我想我所需要一生坚守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有了信仰,就有了为之追求的目标,就会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为人民谋利益而感到自豪。
为此,我要把共产党人的信仰永久地刻印在脑海里。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沈浩、郭明义等模范人物,他们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是在信仰旗帜的感召下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
他们是党的骄傲,民众的楷模。
我愿践行共产党人的信仰。
我也要把信仰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省电建三公司的一名普通党员,要忠诚公司的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到敬岗爱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
《我的信仰》读后感(共5则范文)

《我的信仰》读后感(共5则范文)第一篇:《我的信仰》读后感(共)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爱戴,这种爱戴之情不仅来自于他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更因为他那高尚的心灵。
爱因斯坦一生热爱和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被许多人誉为“人类的良心”、“世界公民”。
这一篇《我的信仰》集中解释了爱因斯坦的信仰和追求。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爱因斯坦的朴素信念,他由此提醒自己用最大的热诚回报社会和他人,为人类社会承担责任,并学会宽容和幽默。
他鄙视以追求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为目标的庸俗人生,他的理想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不倦地追求真、善和美。
爱因斯坦也热爱自由和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才能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人而受到尊敬”,他相信,“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追求的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科学、真正的艺术。
但他同样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精神中的阴影以及由此造成的罪恶,他反对盲从,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记用自己的大脑选择自己的方向,用自己的脊髓高傲地站立。
爱因斯坦对自然世界抱有童真般的探索兴趣,“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不相信存在具有人的意志的上帝,更不相信人死后灵魂仍然活着,他只相信物质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人们去探索,而这种探索需要宗教般的感情。
为真理而献身,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显示出来的理性的一部分,即使是极小的一部分,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信仰指导着人的行为,从爱因斯坦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信仰是每个人的权利,它产生于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自省,它不受外在观念的影响,也不能被他人所强加,它只受科学的好的哲学的指引。
年青的我们,正处在信仰的形成期,让我们时刻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不忘从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吸受经验和勇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信仰指导漫长的人生道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胡适文章读后感

胡适文章读后感-------论人生的意义课余时间读了胡适先生的《我的信仰》、《人生问题》、《哲学与人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感叹作者的伟大。
每本书都能量满满,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虽生活在一百年前的民国时代,但观点、思想放在现在仍然充满正能量,给人以向上和追求希望的力量。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活着本身并没有什么高贵与卑贱之分,活着本身没有什么太多意义可寻,重要的是你用活着的机会和时间去做什么事,若做了有意义的事,那么活着就也有了意义。
我们唱天行有常,我们唱致知穷理。
明知道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这些话语用以诠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以及对于真理的态度。
先生倡导科学的人生观,为当年的青年以及现在的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是年轻人成长的风向标。
所谓的科学的人生观,就是要有科学的态度、精神和方法,是要有对真理的追求,而追求真理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真理无穷,趣味无穷,进步也无穷尽。
胡适先生说: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命本没有意义,你给他什么意义,他便具有什么意义。
他又说:生命就像演戏和看戏,什么戏是好的,什么戏是坏的,全在于你怎么看,你怎么看戏,这就是你给予的意义。
他还说:就算人生是个梦的话,我们也只有梦这一次的机会,也要做一个热闹、轰轰烈烈的好梦,而不做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糊里糊涂的梦,不做悲观的梦。
这些观点我深为赞同。
它超越了佛家的消极,有着儒家的积极进取,内在却又透着道家的豁达自在。
世上千万种人,便有千万种活法,一人一种人生意义。
如果说那些青史留名的伟大人物的人生才有意义,比如司马迁、苏东坡等,包括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的胡适先生等,他们立德立功立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精华,从而铸就永恒的人生价值。
那么,普通人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碌碌无为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连追求的目标都没有了,何谈意义?那他的一生还值得活吗?想想这些,多少叫人觉得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爱戴,这种爱戴之情不仅来自于他作为科学家的伟大贡献,更因为他那高尚的心灵。
爱因斯坦一生热爱和平,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被许多人誉为“人类的良心”、“世界公民”。
这一篇《我的信仰》集中解释了爱因斯坦的信仰和追求。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爱因斯坦的朴素信念,他由此提醒自己用最大的热诚回报社会和他人,为人类社会承担责任,并学会宽容和幽默。
他鄙视以追求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为目标的庸俗人生,他的理想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不倦地追求真、善和美。
爱因斯坦也热爱自由和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才能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人而受到尊敬”,他相信,“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
作为科学家,爱因斯坦追求的是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真正的科学、真正的艺术。
但他同样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精神中的阴影以及由此造成的罪恶,他反对盲从,提醒人们时刻不要忘记用自己的大脑选择自己的方向,用自己的脊髓高傲地站立。
爱因斯坦对自然世界抱有童真般的探索兴趣,“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不相信存在具有人的意志的上帝,更不相信人死后灵魂仍然活着,他只相信物质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人们去探索,而这种探索需要宗教般的感情。
为真理而献身,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显示出来的理性的一部分,即使是极小的一部分,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信仰指导着人的行为,从爱因斯坦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信仰是每个人的权利,它产生于个人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自省,它不受外在观念的影响,也不能被他人所强加,它只受科学的好的哲学的指引。
年青的我们,正处在信仰的形成期,让我们时刻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不忘从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人物身上吸受经验和勇气,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自己的信仰指导漫长的人生道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愿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常常回响在我们耳边。
我想诸位也许能够比我从这些话中吸收到更多的真谛,最后让我抄录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夫人时说的话与大家共勉,“ 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看过爱因斯坦写的《我的世界观》一文,深有感触,或许这种认同我只能对自己说,因为他的观点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这是一个货币化、数字化时代,这不是共产主义,所以没有必要去引起别人的不满,更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来让自己背上一个清高的头衔,毕竟看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不一样,所受的知识结构层次、教育水平也不一样。
我不是爱因斯坦,没有他那么幸运,或许我们根本没有可比性。
爱因斯坦是时代的象征,我认同他的价值观并不代表我是多么的伟大或者说是能够像他那样去实现某些东西,但是抛开世俗的评价标准,作为单个
粹的人来说,他的某些话语能够引起共鸣。
的确,从自然这个角度,我们探究人的存在,那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人的存在只是一个事实而已,和其他东西是平等的;放小一点范围,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探究人的存在,意义也不大,因为人类这个群体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单个的人并不能代表真个人类,就好像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一样;但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那么人就应该思索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是我们能够活下去的理由,也是给面对困难不妥协的勇气。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活呢?他说“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这句话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即使理解也很难接受,爱因斯坦这句话言外之意已经否定了金钱对人存在的决定性意义,换句话说,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但是这个层次是什么层次呢?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强行把他的话当成一个标准,依据这个标准而否定那些把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当作目标的人,毕竟爱因斯坦是少数。
爱因斯坦是脱俗的,但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他伟大却恰恰是用世俗的观点来衡量的,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不过没有必要去夸大这种矛盾,因为没有意义,或许在爱因斯坦本人看来,伟大只不过是别人给他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伟大的。
我佩服爱因斯坦,不仅仅因为他给世界带来的这一切,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看过爱因斯坦的传记,所以不去怀疑他所说话的真实性。
也许我这一生都不会有爱因斯坦的成就,哪怕只有十分之一,但是从独立思想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