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之行星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之行星地球

高中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之行星地球行星地球知识点一: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行星地球知识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行星地球知识点三: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移动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2.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一)昼夜交替1.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含答案

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讲义: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含答案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性——天体①类型:恒星、星云、__行星__、流星体、彗星、卫星等.②最基本天体:__恒星__和星云。

(2)宇宙的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以一种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方式运动着,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示意图①A表示__总星系__,D表示__地月系__。

②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C__图,“水的行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__D__图,B图的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__10万光年__。

③仙女座河外星系的级别与__B__图相同.④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完成方框中的内容。

2.太阳系(1)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类型错误!错误!(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错误!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自身条件错误!(2)外部条件错误!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①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核聚变__反应。

②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分为紫外光、__可见光__和红外光三部分。

③错误!错误!(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主要太阳活动a.A层是__光球__层,此层的太阳活动是__黑子__;B层是__色球__层,此层的太阳活动是__耀斑__;C层是__日冕__层。

b.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__11__年。

太阳活动中,__黑子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__耀斑__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a.耀斑爆发时,发出的__电磁波__会扰乱地球上空的__电离__层,对__无线电短波通信__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而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__磁暴__"现象.b.北美洲受太阳活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__加拿大__,这个国家的人们可看到壮观的__极光__现象。

5.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①地震波:E__横波__,F__纵波__。

2020高考地理 第一单元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0高考地理 第一单元 第3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3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试标准考试内容选考要求核心素养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③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ac1.综合思维:利用材料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

2.地理实践力:观察晴夜星空,简单识别不同天体类型。

3.区域认知:利用地图认识太阳辐射分布的地区差异。

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3.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②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ab4.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②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1)主要的天体类型类型举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类人造天体正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各种探测器等(2)主要天体的特点宇宙中的天体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在晴朗的夜空,仰望天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明亮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等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a)(1)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注:可见宇宙即总星系的半径约140亿光年,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

【易错警示】总星系≠宇宙总星系只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可见宇宙,它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c)(1)组成: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

(2)中心天体—太阳,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1)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2)原因分析点拨 地球原始大气并不适宜生命生存。

高中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1:地球在宇宙中

高中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1:地球在宇宙中

高中地理知识点系统总结01:地球在宇宙中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

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

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恒星 由炙热的形体组成,有很大的质量,自身能发光的球状天体;所有的恒星都在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因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其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主要成分是氢。

2、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半径无穷大的假想圆球。

人们在说明天体的位置和运动的时候,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

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

北半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

(如下图所示)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日地平均距离主要成分 半径 质量体积密度重力加速度1.5亿千米(光行8分钟) 氢和氦 地球半径的109倍(70万千米)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地球密度的1/4地球的28倍 6、太阳的外部物质构造:太阳的外部是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太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太阳活动的标志 发生的层次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 光球 (1)黑子、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讯。

(2)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会干扰地球上的磁场,产生“磁暴”;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高空大气层,同稀薄大气相撞形成极光)耀斑、日珥 色球 “太阳风”日冕7、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中心在高温高压下,发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的地理必修一是给你学习地理打好基础和兴趣的,学好仙鹤门科目要系统的记忆和学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摘要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天体类型及特征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知识结构一、宇宙1、天体:概念和类型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二、太阳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A光球层:太阳黑子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C日冕层:太阳风(2) 对地球的影响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B 磁暴和极光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二、地球1、普通性(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2、特殊性(1)有生命存在(2)有生命存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摘要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知识结构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2、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2)产生时差: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知识摘要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知识结构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 方向:自西向东(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2、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度数:目前是23°26′(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摘要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高一地理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

高一地理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

第三讲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考纲要求](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

[知识讲解]1、天球(1)概念:球心为观测者,半径无穷大。

(2)地平线:观测者所在位置在地球上的切线。

地平圈:地平面与天球所交的圆圈。

(3)地平线(圈)与北极星观测者在赤道时,北极星位于正北位置。

观测者在北半球某纬度,北极星与地平线(圈)的夹角为该纬度的数值。

观测者在南半球时,北极星在地平线(圈)以下,无法看到。

2、宇宙间的天体。

(1)天体类型。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外貌组成发光质量体积密度主要成分恒星球状气体自己发光小大较大氢、氦等星云云雾状气体和尘埃自己不发光大小较小氢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九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冥王星最小,密度地球最大、土星最小。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系统。

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宇宙). 地平线地平圈九大行星比较:①距太阳的远近顺序、公转方向(逆时钟);②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③小行星的位置(火、木星之间),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公转方向(顺时钟)以及慧尾的朝向。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

中学地理睬考复习资料: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和天体系统。

(1)天体。

1)天体。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全部天体都是物质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有各自的特点。

除以上自然天体外,还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

2)恒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它是由炙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巨大、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和氦。

3)星云。

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它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组成成分是氢。

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

4)星座。

为了便于相识恒星,人们把天球分为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叫做星座。

依据国际上规定,全天共分成88个星座。

每个恒星都有它所属于的一个星座,星座中所包括的主要亮星,构成各自独特的图形。

如大熊星座的七颗亮星构成勺子形(中国称其为北斗七星)。

(2)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是宇宙间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的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表:太阳地球---月球太阳系行星和卫星其他八大行星和卫星小行星银河系彗星流星体(陨星)总星系行星际物质恒星世界(包括其他恒星、星云;星际物质)河外星系2.太阳和太阳系。

(1)太阳。

1)太阳概况。

太阳是由炙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即一个天文单位。

太阳的半径约为700 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平均密度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

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

2)太阳的外部结构。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记: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的周期:11年。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板块一基础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特点:物质性、运动性。

2、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地球——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行、共面性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着能量,能量来源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影响:能量来源:直接提供光、热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动力来源: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及主要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冕层(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内核、外核(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壳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更快。

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板块二考点研析一、生命存在的条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亿万年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日变化、年变化较小;体积和质量适中: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层。

2、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昼长因素、地势因素、天气因素。

3、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分布:维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陆差异:由内陆向沿海递减;地势差异:由高处向地处递减。

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天体、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
1、宇宙的概念、特点、主要组成物质(识记)
2、天体的概念及类型,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掌握)
3、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掌握)
4、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影响(掌握)
三、重难点讲解:
重点难点: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介绍宇宙中的天体(重点)
星云、流星体、行星、彗星(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
天体概念:宇宙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重点)
2、天体系统
a. 概念: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天体系统。

b. 层次:由高级到低级分别是
总星系(约150-200亿光年)
银河系(约由1000亿颗恒星构成)和河外星系
太阳系(由九大行星构成,中心天体是太阳,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亮构成,日地平均距离38.4万千米)
知识点二: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a、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P4活动题数据通过把地球的密度和体积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地球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因此得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b、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重点)
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太阳距离适中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原始海洋的形成
知识点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a、太阳: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
b、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太阳辐射。

又称短波辐射。

c、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d、能量来源(重点):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

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质量转
化成了能量。

e、太阳大气层(重点):由外到内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f、太阳活动概念: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g、大气活动类型(重点)
黑子:黑子的温度比光球的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活动周期11年)
耀斑: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

h、影响(重点)
对电离层的影响
对磁场的影响
产生极光
对气候的影响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3、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产生的现象有:()
A、地震
B、在低纬地区产生极光
C、磁暴
D、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短暂中断
5、有关太阳外部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光球层温度最高
B、色球层厚度最小
C、可见光从最外层日冕层发出
D、色球层上有日珥、耀斑活动
6、“神舟”六号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与哪种天文现象相似()
A、日落现象
B、月落现象
C、彗星现象
D、流星现象
7、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太空移民已经提上日程,目前,最适合移民的天体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木卫星系
9、煤炭、石油蕴藏的能量来源于()
A、太阳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B、太阳活动
C、核聚变反应
D、核裂变反应
12、两颗被命名的小行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天狼星系
13、这两颗被命名的小行星位于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金星和地球
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
D、木星和土星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特殊行星。

根据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回答14-15题。

14、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形成条件是()
A、日照条件长期稳定
B、大小行星对地球没有干扰
C、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致热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15、地球上原始的水来自于()
A、地球内部
B、大气中氢和氧的结合
C、太阳
D、其他星球
【试题答案】
3、C D 5、B 6、D 7、B
9、C 12、B 13、C 14、D 15、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