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流体阻力实验MicrosoftWord文档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1 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识别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性能。
(3)学习压差计、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4)学习光滑直管和粗糙直管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测量方法,并验证流体处于不同流动类型时的λ与Re 二者间的关系。
(5)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2 基本原理2.1 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测定流体在管内从一个截面流到另一个截面时,由于流体具有粘性,流体层之间的分子动量传递产生的内摩擦阻力,或由于流体之间的湍流动量传递而引起的摩擦阻力,我们将这部分机械能称为能量损失。
下面给将介绍圆形直管摩擦系数与雷诺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水平等直径直管内作定态流动,根据伯努利方程有:2ff 2P L u h d λρ∆==⨯ (1.1)(1.1)式中:h f —压头损失,J/kg ;L —两测压点间直管长度,m ;d —直管内径,m ;λ—摩擦阻力系数;u —流体流速,m/s ;ΔP f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降,N/m 2;ρ—流体密度,kg/m 3。
将(1.1)式经适当变形,可以得到摩擦系数的表达式,即:f22P d L u λρ∆=⨯(1.2) 雷诺准数定义式如下:du Re ρμ=(1.3)(1.2)式中:µ—流体粘度,Pa.s 。
在管壁粗糙度、管长和管径一定的条件下,本实验将选择水作为流体,通过改变水的流量,并测得不同流量下的ΔP f 值,连同L 、d 、u 和ρ(对一定流体来说,ρ和μ都是温度的函数,可以根据流体的种类及温度从手册中查出)一同带入式(1.2)和(1.3),将能够分别求出不同流量下的直管摩擦系数λ和雷诺准数Re ,从而整理出λ与Re 的关系并绘制二者关系曲线。
2.2 测定局部阻力系数(1)局部阻力系数ξ的测定。
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局部阻力系数法和当量长度法。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管件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
2、了解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 Re 之间的关系。
3、学习压强差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由于黏性的存在,必然会产生阻力损失。
阻力损失包括直管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损失根据柏努利方程,直管阻力损失可表示为:\(h_f =\frac{\Delta p}{ρg}\)其中,\(h_f\)为直管阻力损失,\(\Delta p\)为直管两端的压强差,\(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frac{\epsilon}{d}\)有关,其关系可通过实验测定。
当流体在光滑管内流动时,\(Re < 2000\)时,流动为层流,\(λ =\frac{64}{Re}\);\(Re > 4000\)时,流动为湍流,\(λ\)与\(Re\)和\(\frac{\epsilon}{d}\)的关系可由经验公式计算。
2、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通常用局部阻力系数\(\zeta\)来表示,其计算式为:\(h_f' =\frac{\zeta u^2}{2g}\)其中,\(h_f'\)为局部阻力损失,\(u\)为流体在管内的流速。
三、实验装置1、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离心泵、水箱、不同管径的直管、各种管件(如弯头、三通、阀门等)、压差计、流量计等。
2、实验流程水箱中的水经离心泵加压后进入实验管路,依次流经直管和各种管件,最后流回水箱。
通过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两端的压强差,用流量计测量流体的流量。
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了解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检查实验装置的密封性,确保无泄漏。
3、打开离心泵,调节流量至一定值,稳定后记录压差计和流量计的读数。
4、逐步改变流量,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5、实验结束后,关闭离心泵,整理实验仪器。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辅助讲义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姜少华编五邑大学化工与环境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9月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把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样实验方式。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样湍流区内λ与Re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
4.学会无纸记录仪和涡连番量计的利用方式。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类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大体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必然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发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固流动时,阻力损失为:(1)即,(2)式中: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流体流经l米直管的压力降,Pa;—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ρ —流体密度,kg/m3;l —直管长度,m;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滞流(层流)时,(3)(4)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和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须由实验确信。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信l、d,测定、u、ρ、μ等参数。
l、d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u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取得。
例如本装置采纳涡连番量计测流量,V,m3/h。
(5)可用U型管、倒置U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纳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示。
(1)当采纳倒置U型管液柱压差计时(6)式中:R-水柱高度,m。
(2)当采纳U型管液柱压差计时(7)式中:R-液柱高度,m;-指示液密度,kg/m3。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体在管道内摩擦阻力的测定方法;2、确定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在管内流动时必须克服内摩擦力。
当流体呈湍流流动时,质点间不断相互碰撞,引起质点间动量交换,从而产生了湍动阻力,消耗了流体能量。
流体的粘性和流体的涡流产生了流体流动的阻力。
在被侧直管段的两取压口之间列出柏努力方程式,可得:ΔP f =ΔPL —两侧压点间直管长度(m)d —直管内径(m)λ—摩擦阻力系数u —流体流速(m/s )ΔP f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降(N/m 2)µ—流体粘度(Pa.s )ρ—流体密度(kg/m 3)本实验在管壁粗糙度、管长、管径、一定的条件下用水做实验,改变水流量,测得一系列流量下的ΔP f 值,将已知尺寸和所测数据代入各式,分别求出λ和Re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λ~Re 曲线 。
三、实验装置与仪器1、实验装置水泵将储水糟中的水抽出,送入实验系统,首先经玻璃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然后送入被测直管段测量流体流动的阻力,经回流管流回储水槽,水循环使用。
被测直管段流体流动阻力△P 可根据其数值大小分别采用变压器或空气—水倒置U 型管来测量。
实验系统流程图见图一压差传感器与直流数字电压表连接方法见图二2、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1)被测直管段:管径d —0.0080(m) 管长L —1.6(m) 材料:紫铜管(2)玻璃转子流量计:型号LZB —25 测量范围100—1000(L/h) 精度:1.5 型号LZB —10 测量范围10—100(L/h) 精度:2.5(3)单项离心清水泵:型号WB70/055 流量20—2000(L/h)扬程:13.5~19(m) 电功功率:550(W) 电机功率:550(W) 电流:1.35(A) 电压:380(V)22u d L P h ff ⨯=∆=λρ22u P L d f ∆⨯=ρλμρdu =Re四、实验步骤:1、向储水槽内注蒸馏水,直到水满为止。
化工原理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类型: 验证型 同组学生姓名: 贾丙西、王建璞、张茜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 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 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 e 的关系曲线。
3. 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 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通时,由阻力损失公式可求得阻力系数公式:λ=2dΔp fρlu 2其中直管内径d 、直管长度l 已知,流体密度ρ由测得温度查表可以得到,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Δp f 由实验测得。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u 可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公式如下所示:u =V900π∙d 2式中:V 为流量计测得的流量,m 3/h 。
可有实验测得。
专业:_控制系自动化____姓名:_潘纤纤__________学号:_3080102755______日期:_2010.11.19_______ 地点:_教十1208________当管内为湍流时,有雷诺数公式R e=duρμ式中,Re为雷诺准数,无因次;μ为流体粘度,kg/(m∙s),可通过查手册得知。
湍流时λ是雷诺数R e和相对粗糙度εd⁄的函数,故可由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λ~R e曲线,并求出相对粗糙度εd⁄。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的测量方法;
2. 研究液体流动速度与流动阻力的关系;
3. 探究不同液体的流动阻力之间的差异。
实验器材:
1. 测量罐(配有胶管和流量计);
2. U形玻璃管;
3. 液体(水和甘油);
4. 秒表;
5. 卡尺。
实验原理:
在实验中,将液体从一容器倾泻到另一容器中,同时测量流量计时流量、升高高度、液体的密度和粘度等参数,然后根据流量和压力的大小计算出液体的流动阻力大小。
实验步骤:
1. 将测量罐放在试验台上,它应该与液体倾泻的容器保持水平。
2. 将U形玻璃管的两端插入液体倾泻的容器中和流入测量罐中。
3. 调整流量计,使其指针刻度为零,然后开始倾泻液体。
4. 记录下液体流动的时间和流量,以及液体的高度和温度。
5. 测量液体的密度,并计算出其粘度。
6. 重复以上步骤,倾泻另一种液体,记录相关数据。
7. 计算并比较两种液体的流动阻力。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液体的过程中,要保持容器和测量罐平稳,以避免产生冲击和震动。
2. 测量液体的温度和粘度要准确,否则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过程中,要充分排除管路和装置中的气泡。
4. 测量结束后,要及时清洗仪器,以免对下次实验造成影响。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一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直管摩擦阻力ΔP f ,直管摩擦系数λ的测定方法2、掌握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之间关系的测定方法及其变化规律3、学会压差变送器和流量计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4、识别组成管路中各个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 实验内容1、测定水在不同流量下,流过一段等直径水平管的流动阻力和直管摩擦系数。
2、测定不同流量下,流体经阀门或90°弯管时的流动阻力系数,检查数据的重复性。
三、基本原理由于流体粘性的存在,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流体间的摩擦,从而导致阻力损失。
层流时阻力损失的计算式是由理论推导得到的;湍流时由于情况复杂得多,未能得出理论式,但可以通过实验研究,获得经验的计算式。
其研究的基本步骤如下:①寻找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的过程作初步的实验和经验的归纳,尽可能地列出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
对湍流时直管阻力损失h f 与诸多影响因素的关系式应为:h f =f(d,u,ρ,μ,l ,ε) (1) ②、因次分析法规划实验当一个过程受多个变量影响时,通常用网络法通过实验以寻找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以(1)式为例,若每个自变量的数值变化10次,测取h f的值而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6个自变量,实验次数将达106。
为了减少实验工作量,需要在实验前进行规划,以尽可能减少实验次数。
因次分析法是通过将变量组合成无因次数群,从而减少实验自变量的个数,大幅度地减少实验次数。
通过因次分析法可以将对(1)式的研究转变成对以下(2)式的4个无因次数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即:),,('2dd l du f u h f εμρ= (2) 其中,若实验设备已定,那么以上(2)式可写为:2),(2u d l d du f h f ⋅⋅=εμρ (3)若实验设备是水平直管,以上(3)式可写为:2),(2u d l d du f P⋅⋅=∆εμρρ (4) 所以: 22u d l P⋅⋅=∆λρ (5) 即: ),(ddu f εμρλ= (6) Re du ρμ=(7)式中: ΔP f 一直管阻力引起的压强降。
化工原理试验报告-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大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为与Re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季4、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1+J1、水箱2、离心泵3、压差传感器4、温度计5、涡轮流量计6、流量计7、转子流量计8、转子流量计9、压差传感器10、压差传感器11、压差传感器12、粗糙管实验段13、光滑管实验段14、层流管实验段15、压差传感器16、压差传感器17、阐阀18、截止阀图1实验装置流程图装置参数:三、实验原理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大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2 d Ap九二- -fP lu 2du pRe = 一N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VV u =900冗d 2用压差传感器测量流体流经直管的压力降A P f o根据实验装置结构参数1、d,流体温度T (查流体物性p、四),及实验时测定的流量V、压力降APf,求取Re和大,再将Re和大标绘在双对数坐标图上。
2、局部阻力系数Z的测定流体通过某一管件或阀门时的机械能损失表示为流体在小管径内流动时平均动能的某一倍数,这种方法称为阻力倍数法。
即:故0= 2A L ⑹P U 2根据连接管件或阀门两端管径中小管的直径d,流体温度T (查流体物性p、四),及实验时测定的流量V、压力降APf,,通过式⑸或⑹,求取管件(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Z。
四、实验步骤1、开启仪表柜上的总电源、仪表电源开关。
2、首先对水泵进行灌水,然后关闭出口阀,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把出口阀缓缓开到最大。
3、实验从做大流量开始做起,最小流量应控制在1.5m3/h。
由于实验数据处理时使用的是双对数坐标,所以实验时每次流量变化取一递减的等比数列这样得到的数据点就会均匀分布,时实验结果更具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工作时,是否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为什么?答:在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时,不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因为出口阀门是排气的通道,若关闭,将无法排气,启动离心泵后会发生气缚现象,无法输送液体。
2.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被排除干净?答: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3.在U形压差计上装设“平衡阀”有何作用?在什么情况下它是开着的,又在什么情况下它应该关闭的?答:用来改变流经阀门的流动阻力以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其作用对象是系统的阻力,平衡阀能够将新的水量按照设计计算的比例平衡分配,各支路同时按比例增减,仍然满足当前气候需要下的部份负荷的流量需求,起到平衡的作用。
平衡阀在投运时是打开的,正常运行时是关闭的。
4.U行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校正?答: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个截止阀,即可U行压差计进行零点校验。
5.为什么本实验数据须在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答: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因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作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6.本实验中掌握了哪些测试流量、压强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特点?答:测流量用转子流量计、测压强用U形管压差计,差压变送器。
转子流量计,随流量的大小,转子可以上、下浮动。
U形管压差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济。
差压变送器,将压差转换成直流电流,直流电流由毫安表读得,再由已知的压差~电流回归式算出相应的压差,可测大流量下的压强差。
7.是否要关闭流程尾部的流量调节答:不能关闭流体阻力的测定主要根据压头来确定;尾部的流量调解阀;起的作用是调解出流量;由于测试管道管径恒定;根据出流量可以确定管道内流体流速;而流速不同所测得的阻力值是不同的;这个在水力计算速查表中也有反映出的。
你在实际测试的时候是要打开流量调解阀的;肯定在尾部会有一个流量计;当出溜一段时间后;管内流体流态稳定后;即可测试。
在测试前;校核设备和仪表时;流量调解阀是关闭的;当测试时肯定是打开的8.怎样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启动离心泵用大流量水循环把残留在系统内的空气带走。
关闭出口阀后,打开U形管顶部的阀门,利用空气压强使U形管两支管水往下降,当两支管液柱水平,证明系统中空气已被排除干净。
9以水作介质所测得的λ-Re关系能否用于其它流体?答:可以。
因为λ=f(Re,ε/d),即λ-Re关系于管内介质种类无关,只与管子的相对粗糙度有关。
所以只要相对粗糙度相同,不论流体种类如何,λ-Re 关系就都相同。
10.在不同设备上,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答:λ=f(Re,ε/d),即λ Re数据能否关联取决于相对粗糙度是否相同。
在不同设备上(包括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λ~Re数据,若其对应的相对粗糙度相同,则可以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与水温无关。
11.测压口,孔边缘有毛刺、安装不垂直,对静压测量有何影响?答:没有影响静压是流体内部分子运动造成的.表现的形式是流体的位能.是上液面和下液面的垂直高度差只要静压一定.高度差就一定.如果用弹簧压力表测量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没有影响12.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为什么?答: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先要打开出口阀,使流体流动稳定后,再关闭流程尾部的出口阀,这样可使管中有较大压力使得气体排出。
排气时出口阀一定要关闭,以防止排气不充分。
实验1.离心泵启动前为什么要先灌水排气?本实验装置中的离心泵在安装上有何特点? 答: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气缚现象发生。
2.启动泵前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启动后,再逐渐开大?停泵时,也要先关闭出口阀?答:防止电机过载。
因为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泵的轴功率N。
根据离心泵特性曲线,当Q=0时N最小,电动机输出功率也最小,不易被烧坏。
而停泵时,使泵体中的水不被抽空,另外也起到保护泵进口处底阀的作用。
3.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否与连接的管路系统有关?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无关。
当离心泵安装在特定的管路系统中工作时,实际工作压头和流量不仅与离心泵本身的性能有关,还与管路的特性有关。
4.离心泵流量增大,压力表与真空表的数值如何变化?为什么?答:流量越大,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越大,而出口处压强表的读数越小。
流量越大,需要推动力即水池面上的大气压强与泵入口处真空度之间的压强差就越大。
大气压不变,入口处强压就应该越小,而真空度越大,离心泵的轴功率N是一定的N=电动机输出功率=电动机输入功率×电动机效率,而轴功率N又为:102QHNNe,当N=恒量,Q与H之间关系为:Q↑H↓而gpH而H↓P↓所以流量增大,出口处压强表的读数变小。
5.为什么用泵的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其他方法调节流量?答:用出口阀门调解流量而不用泵前阀门调解流量保证泵内始终充满水,用泵前阀门调节过度时会造成泵内出现负压,使叶轮氧化,腐蚀泵。
还有的调节方式就是增加变频装置。
6.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汽蚀”现象?答:当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汽蚀”现象, 7.离心泵在其进口管上安装调节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答:不合理,因为水从水池或水箱输送到水泵靠的是液面上的大气压与泵入口处真空度产生的压强差,将水从水箱压入泵体,由于进口管,安装阀门,无疑增大这一段管路的阻力而使流体无足够的压强差实现这一流动过程。
8.为什么启动离心泵前要向泵内注水?如果注水排气后泵仍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为了防止打不上水、即气缚现象发生。
如果注水排完空气后还启动不起来。
①可能是泵入口处的止逆阀坏了,水从管子又漏回水箱。
②电机坏了,无法正常工作。
9.为什么调节离心泵的出口阀门可调节其流量?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调节泵的流量?答:调节出口阀门开度,实际上是改变管路特性曲线,改变泵的工作点,可以调节其流量。
这种方法优点:方便、快捷、流量可以连续变化,缺点:阀门关小时,增大流动阻力,多消耗一部分能量、不经济。
也可以改变泵的转速、减少叶轮直径,生产上很少采用。
还可以用双泵并联操作。
10.离心泵启动后,如果不开出口阀门,压力表读数是否会逐渐上升?为什么?答:不会,也就能升到额定扬程的1.1至1.3倍。
二力平衡11.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进口管上设置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答:不合理,因为水从水池或水箱输送到水泵靠的是液面上的大气压与泵入口处真空度产生的压强差,将水从水箱压入泵体,由于进口管,安装阀门,无疑增大这一段管路的阻力而使流体无足够的压强差实现这一流动过程。
12.试从理论上分析,实验用的这台泵输送密度为1200 kg•m-3的盐水,,在相同量下泵的扬程是否变化?同一温度下的离心泵的安装高度是否变化?同一排量时的功率是否变化?答:本题是研究密度对离心泵有关性能参数的影响。
由离心泵的基本方程简化式:可以看出离心泵的压头,流量、效率均与液体的密度无关,但泵的轴功率随流体密度增大而增大。
即:ρ↑N↑。
又因为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Hg↓而安装高度减小。
实验三流量计校正二离心泵1.Co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孔流系数由孔板的形状、测压口位置、孔径与管径之比d0/d1和雷洛系数Re决定。
2.如何检查系统的排气是否完全?答:直到排气阀指导系统中无气泡为止。
3.离心泵启动时应注意什么?答:(1)泵入口阀全开,出口阀全关,启动电机,全面检查机泵的运转情况。
(2)当泵出口压力高于操作压力时,逐步打开出口阀,控制泵的流量、压力。
(3)检查电机电流是否在额定值以内,如泵在额定流量运转而电机超负荷时应停泵检查。
4.孔板、文丘里流量计安装时各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对准位置、准确安装喉部 5.如何检查系统排气是否完全?先打开出口阀排净管路中的空气,然后关闭出口阀打开U型压差计的排气阀,打开并开大转子流量计的流速 6.从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到△R-V的校正曲线,经整理后也可以得到C。
-Re的曲线,这两种表示方法各有什么优点?答:实验中的方法更直接、更准确,这里提到的方法更直观!实验五洞道干燥 1.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过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答:恒定干燥条件指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均保持恒定。
本实验中,固定蝶阀使流速固定在120m3/h;密封干燥厢并利用加热保持温度恒定在75℃;湿料铺平湿毛毡后,干燥介质与湿料的接触方式也恒定。
2. 控制恒速干燥阶段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控制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因素又是什么?答: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取决定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所以恒定干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的状态参数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3. 为什么要先启动风机,再启动加热器?实验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是否变化?为什么?如何判断实验已经结束?答:让加热器通过风冷慢慢加热,避免损坏加热器,反之,如果先启动加热器,通过风机的吹风会出现急冷,高温极冷,损坏加热器。
理论上干、湿球温度是不变的,但实验过程中干球温度不变,但湿球温度缓慢上升,估计是因为干燥的速率不断降低,使得气体湿度降低,从而温度变化。
湿毛毡恒重时,即为实验结束。
4. 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又如何变化?为什么?答: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曲线的起始点将上升,下降幅度变大,并且到达临界点的时间缩短,临界湿含量降低。
这是因为风速增加后,加快啦热空气的排湿能力。
实验六蒸汽—空气总传热系数K 1.在计算空气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与求雷诺数时的密度值是否一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位置的密度,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计算。
答:计算空气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与求雷诺数时的密度值不一致。
前者的密度为空气入口处温度下的密度,而后者为空气定性温度(平均温度)下的密度。
2.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冷凝水?如果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答:冷凝水不及时排走,附着在管外壁上,增加了一项热阻,降低了传热速率。
在外管最低处设置排水口,及时排走冷凝水。
采用不同压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基本无影响。
因为α∝(ρ2gλ3r/μd△t)1/4,当蒸汽压强增加时,r和△均增加,其它参数不变,故(ρ2gλ3r/μd△t)1/4变化不大,所以认为蒸汽压强对α关联式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