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9_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全国人口生命表

525
89213
2182828
24.40
54岁
0.0067
88950
592
88654
2093615
23.54
55岁
0.0072
88358
637
88040
2004961
22.69
56岁
0.0075
87722
661
87391
1916921
21.85
57岁
0.0086
87061
748
86687
1829530
82431
1205
81828
1404858
17.04
63岁
0.0154
81225
1254
80598
1323030
16.29
64岁
0.0177
79971
1416
79263
1242432
15.54
65岁
0.0199
78556
1562
77775
1163168
14.81
66岁
0.0206
76994
1587
76200
0.0370
66944
2475
65707
723306
10.80
72岁
0.0429
64469
2769
63085
657600
10.20
73岁
0.0453
61701
2796
60303
594514
9.64
74岁
0.0490
58904
2889
57460
534212
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55,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篇一: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xx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xx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1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c.就调查标志而言,在单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a.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18、人口普查属于(d)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全面调查19、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0、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2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所谓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c.确定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c)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24、下列分组属于品质分组的是(d)a.人口按年龄分组b.住户按人口分组c.企业按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5、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全体学生,首先按文科和理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其分组结果如下: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26、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3000元,最低为500元,此资料分为6个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a.400b.415c.416d.41727、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a.700b.710c.720d.74028、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2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元~600元;600元~700元;700元以上。
寿命表

寿命表寿命表(Life Table)[编辑本段]人口学中的寿命表一,概念也译生命表,据特定人群年龄组死亡率编制的一种统计表.说明特定人群在年龄组死亡率条件下,人的生命(或死亡)的过程.假定某地同时出生一代人,按其年龄组死亡率先后死去,直至这一代人死完为止,计算年龄组死亡概率,死亡人数,尚存人数,生存人数,总人年数,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描述居民健康水平.影响寿命表准确性的因素年龄组人口数,年龄组死亡数,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二,分类现时寿命表(current life table)定群寿命表(cohort life table)1. 现时寿命表据某年或某一时期内,假定同时出生"一代人"按其特定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先后死去,计算这"一代人"按年龄的尚存人数,死亡人数,生存人年数及平均预期寿命来制定的寿命表.寿命表的指标不受性别,年龄结构的影响,可相互比较.寿命表研究人群的死亡过程.完全寿命表(complete life table):1 岁一组.简略寿命表(abridged life table):5 岁一组,0 岁独立组.2. 定群寿命表( 队列寿命表)研究某同时出生人群的生命过程,用随访法进行,记录某特定人群中的诶一个人从进入该特定人群到最后死亡的实际过程.随访人数多,时间长.应用延伸:疾病发展,治疗或生育等过程.现时寿命表优点:反映当年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实际情况及其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定群寿命表优点:反映当年一代人实际的生命过程.三,主要指标1. X ——实足年龄.2. n ——年龄组距.3. X~X+n ——年龄组限.4. mx 或nmx ——年龄组死亡率.5. nqx ——年龄组死亡概率. (关键指标)6. lx ——尚存人数.7. ndx ——死亡人数.8. nLx 或Lx ——生存人年数.9. Tx ——生存总人年数.10. ex ——平均预期寿命.生存人年数简称人年数。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

1953——2010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初步调查应子勇1953——2010年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现对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作初步调查,以观察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及其动态变化,希望能对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有一些参考作用。
如有不当欢迎批评指正。
一、1953——2010年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平均寿命1953——2010年我国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指平均死亡年龄而不是期望寿命,下同)见表一——五。
表一、1953、1964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平均寿命(岁)* 二者比值是根据一般是1:1.92±0.12之内设计的。
表二、1982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与平均寿命(岁)表三、1990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表四、2000年部分地区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表五、2010年部分人口的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岁)和平均寿命(岁)二、对表一——五资料的初步分析,解读与归纳表一——五资料可见;1、50多年来我国人口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年龄在不断延长人口平均年龄从1953年的26.57岁延长到2010年的37.12~38.78岁,足足延长了10多岁,但是其延长过程略有波动,以1964年人口平均年龄最低只有24.74岁;2、一岁以内人口占比例数在不断降低一岁以内人口占比例数1953年是3.34%、1964年升高达到高峰是4.10%;70年代后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占比例数也不断下降,1982年为 1.84~2.07%、1990年为1.46~1.75%、2010年为0.92~1.01%;3、人口高峰年龄在不断后移人口高峰年龄不断后移,1953~1964年是1~岁、10~岁,1982~1990年是10~岁、20~岁,2000~2010年是30~、40~岁。
人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表

14.65292438 78051 1143 77479 1276310
18.09720786 76908 1391 76212 1198831
26.34730539 75517 1989 74522 1122619
25.07004867 73528 1843 72606 1048097
25.04764498 71685 1795 70787 975491
3.865054387 93449 361 93268 3292672
4.039414897 93088 376 92900 3199404
3.094633905 92712 286 92569 3106504
5.676209279 92426 524 92164 3013935
3.697834126 91902 339 91732 2921771
74.41024 74.69593261 73.77528033 72.83279313 71.97462214 71.15097411 70.17485611 69.19698817 68.22726807 67.26964137 66.32378479 65.34473979 64.37205218 63.40159277 62.43328604
14.7610708 18.26245761 26.69902913 25.38829152 25.36531569 20.56907782
死亡概率
尚存人数
死亡人 数
生存人 年数
X岁以上生 存人年总
计
5.66315551 88717 502 88466 2289632
4.99895855 88215 440 87995 2201166
0.653808434 96572 63 96540 5006375
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

从 出 生 至骨 骼 停 止 生 长 的 期 限 。各
这是 干 百 年 来 , 类 医 学 、生物 种 哺 乳 动 物 的 生 长 期 不 同 ,其 自然 人
1 5 ;猫 的寿 命 1 ~ 1 年 ;牛 的 学 和 哲 学 家们 不 朽 的 研 究课 题 。 关 寿 命 也 不 同 。 根 据 这 一 系 数 统 计 其 .年 0 2 寿 命为 2 ~ 3 0 0年 ;大 象 的 寿 命 是 于  ̄ , 算 生 物 的 自然 寿 命 的方 法 , 寿 命 长 短见 表 。 zt D可推
物 的 寿 限 是 千 差 万 别 的 ,最 短 的 如
倍” 。这 就 是 被 人 们 通 常所 称 的 “ 巴 丰 系数 ” 。所 谓 生 长 期 ,就 是 指 动物
浮游生物 存活 期仅为 朝夕 的瞬间 ;
雄性 家 蝇 能 活 1 ;白 鼠 的寿 命 为 8天
3影响动物寿命的主要 因素
维普资讯
“ 命 ” 是 评 价 人 类 能 活 多 少 的发展不 同地区的人群是 ̄! 寿 9 O oo O预测自 国人是 4 岁 。2 世 纪最先进入长 寿国
岁 数 的 尺 度 , 命 长 短 意 味 着 一 个 己 的寿 命呢 ?寿 人 能 够 活 在 世 上 的 时 间 到 底 有 几 年 。此 外 ,一 个 人 的 寿 命 通 常应 该
是 多 少 , 响 人 类 寿 命 长 短 的 因 素 影
的次序排 列为 日本 、 岛、 冰 瑞典 、荷兰
和挪威五 个国家 , t g 他 08 平均预 期寿命
1平均预期寿命
增长十分 显著。 例如 , 日本在 15 年的 0 9
平 均 预 期 寿 命 是 反 映 不 同 种 平均预期寿命 男性 5 . 岁 、女性 5 . 06 39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1-1 各地区人口数1-2 按性别分人口数1-3 按城乡分人口数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 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 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 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 年中人口数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7-5 全部就业人数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10 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2 消费价格指数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40 消费价格指数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卫生统计学_寿命表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1月9日星 期一10时55分 48秒M onday, November 09,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1.92020年11月9日星期 一10时 55分48秒20.11.9
谢谢大家!
•
加强做责任心,责任到人,责任到位 才是长 久的发 展。20.11.920.11.9Monday, November 09, 2020
•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920.11.910:5510:55: 4810:55:48Nov -20
•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1月9日星期 一10时 55分48秒Monday, November 09, 2020
•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1.92020年11月9日星 期一10时55分 48秒20.11.9
x岁到x n岁之间死亡人数
qx
活满x岁的人口数
死亡率的公式定义为 :
mx
x岁到x n岁之间死亡人数 x岁到x n岁之间的平均人口数
目前常用的计算死亡概率的公式为:
qx
2nmx 2 nmx
编制寿命表时,一般用婴儿死亡率或校正 婴儿死亡率作为0岁组死亡概率的估计值。 最后一组的死亡概率为1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910: 55:4810:55Nov-209- Nov-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0: 55:4810:55:4810:55Monday, November 09,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1.920.11.910:55:4810: 55:48November 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