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物理学课程学习感悟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_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刚进入高中的新生经过中考的洗礼,都有着决心学好各门功课的决心和愿望,但受到物理难学这样的固有观念,所以必须在第一堂课就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所以这第一堂课必须趣味性十足。

另外高一学生刚刚进入到高中,不可避免还带有初中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而这些方法和思维有部分是不适用于高中物理的,因此,要让学生明确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利用好绪论课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制订学习计划和选用学习方法都至关重要。

另外,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能更有效率,更易达到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这节课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课件和微课的制作,都十分用心,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给初次见面的学生留下了和蔼可亲的第一印象,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作为高中的第一堂物理课,这节课是很成功的。

一堂好的绪论课并不是教科书内容的简单讲解,而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知识起点和思维习惯以及心理特点而精心设计,这节课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体现出了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

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比如多媒体PPT课件、FLASH动画、微课和多种多媒体视频,还有两个特殊的微课,是由教师本人作词并演唱的歌曲,可以说非常丰富。

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制定的很明确,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通过对各种规律的讨论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情,也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教师在教材分析中很明确的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因为本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堂物理课,它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向往、价值追求、教学风格和特色留下深刻印象,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指导学生学好高中物理也很有帮助,所以教师精心设计了这堂课。

整体来看,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一节课。

教材分析《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是出自新课标、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一的绪论课。

高二文科物理教案5篇

高二文科物理教案5篇

高二文科物理教案5篇高二文科物理教案篇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表达式;2.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库仑扭称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库仑定律得出的过程,体验从猜想到验证、从定性到定量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间接手段测量微小力的方法;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及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点电荷的研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研究中建立理想模型的重要意义;2.通过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类比,让学生体会到自然规律有其统一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1.建立库仑定律的过程;2.库仑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库仑定律的实验验证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和内容】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章第二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库仑定律的发现活动一:思考与猜想同学们,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可是,生活中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就给我们寻找静电力的规律带来了麻烦。

早在300多年以前,伟大的牛顿在研究万有引力的同时,就曾对带电纸片的运动进行研究,可是由于带电纸片太不规则,牛顿对静电力的研究并未成功。

(问题1)大家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在静电学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带电体是球体。

(问题2)带电体间的作用力(静电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想。

定性探究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表明:电荷间的作用力F随电荷量q的增大而增大;随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

(提示)我们的研究到这里是否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这只是定性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得到更准确的定量关系。

人文物理学课程学习感悟

人文物理学课程学习感悟

人文物理学课程学习感悟通过学习人文物理学课程,我对人文思想和物理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物理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文化是科学精神体现的典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的怀疑、求真、求实为基本要素,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

而人文精神则是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体现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指导和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

人文物理二者并不如传统观念所认识的那样是对立的、不相关的,恰恰相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学习物理学的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的爱国热情。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和巴斯德都说过此话。

通过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为国奉献的事迹,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尤其是人类物质文明获得极大发展与繁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尤为重要。

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都是很好的典范。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理应为她的强盛而效力。

学习物理学可以领略自然的神奇美丽。

在物理实验直到处闪耀着美的光辉,从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著名的棱镜色散实验、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库仑著名的扭秤实验、法拉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磁感应定律、赫兹验证电磁渡存在的实验直至迈克耳逊一奠雷否定以太存在的实验、卢瑟福著名的n粒子散射实验、密立根测定电子荷质比的实验及美藉华人吴健雄博士证实在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的实验等,这些实验设计思想之精巧、实验技术之精堪,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还有物理现象的奇特美,如苍穹彩虹、海市蜃楼、长河落日等壮观景象;物理概念的对称美,如正电荷与负电荷、南磁扳与北磁极、电场与磁场、正粒子和反粒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物理规律的有序美,如太阳光透过棱镜形成的连续光谱、晶液凝固形成的空间点阵、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排列、原子内电子的壳层分布等,这些都是绝好的美景。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绪论-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设计

实验探究(4min)提问:同学们已知的物理思想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试验实验工具:弹簧秤、黑纸板、摁钉、皮筋套儿实验内容:在皮筋套儿自然伸长状态下,用一个弹簧称将皮筋套儿拉伸到某个位置并记录,然后换两个弹簧秤同样拉至此位置。

总结:刚才同学们无形中已经体验了等效替换的物理思想。

动手实践、交流合作通过动手实践,变讲为做,印象深刻。

小组讨论(6min)物理学与其它科学技术提问:物理学在其它学科中有哪些应用?弹幕抢题:白板上列举了一些物理学在其它学科的应用,五个小组各选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内容,以微弹幕的形式发送到电子白板上,给大家5分钟网上查阅时间。

老师也选择一个题目作为第六小组,一会一起交流汇报。

选择任务,交流讨论,网上查阅。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弹幕选择任务新颖方便,加深互动。

3D电影院(9min)一、老师汇报1.老师选择的是“电子电视”方面的应用,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知道电视机显像原理嘛?介绍电视显像管原理。

2.同学们都喜欢玩电脑,知道液晶屏成像原理嘛?通过科普视频揭秘。

3.视频中提到电脑屏幕最前方有一层偏振片,如果把这层膜揭掉会有什么现象?播放《AmazingSecret Monitor》视频。

二、进入3D电影院环节下面我们一起在教室看一场3D电影,播放自制片头,提问3D眼镜都有那几种?1.体验左右分屏式3D眼镜教师自制谷歌纸盒眼镜分发给各小组,想要在教室看3D电影总共分三步:(1)打开手机Airdrop功能;(2)将接收的图片、视频放入眼镜前槽;(3)足不出户欣赏。

2.体验红蓝3D眼镜分发红蓝眼镜,教室侧面的黑板上展示各种主题的红蓝图片,让同学围观体验。

三、全息投影以上都是需要戴眼镜的,有没有裸眼就能看的3D效果-- 全息投影。

简介全息的概念和原理,用自制聆听观看;欣赏体验;动脑思考;参与互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作为第六小组汇报,互动内容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3D电影和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全息投影。

高一物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学设计

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高一物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授课方案高一物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授课方案一、授课目标经过演示与解说,让学生对物理学有大概的认识:认识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认识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认识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经过让学生课后讨论、写读后感想的形式,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此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二、教具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

三、授课过程自我介绍。

庆贺同学们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我很快乐能教你们的物理课,我愿意和大家一同努力,为实现你们的理想目标而休戚与共。

第一节物理课是绪论课,题目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认识物理学研究哪些问题;二是认识物理学与其他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三是认识物理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

1、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初步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

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令人尊敬和热爱的基础科学。

在远到宇宙深处,近至咫尺之间,大到广表苍穹,小到微观粒子的浩大而又精良的时空中,物理学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还研究物质的内部构造,在不同样层次上认识物质的各样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它们运动和转变的规律。

因此,说物理学是对于“万物之理”的学问其实不为过。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

由于自然界其实不自动地展现其背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因此物理学又是极富洞察力和想像力的科学。

在物理学研究中形成的基本见解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精良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宽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进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使了物质生产的繁华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促使了技术的进步,惹起了一次又一次产业革命。

现代物理学更是成为高新科技的基础。

经过大屏幕,投影教材上的图片(图 0-1 到图 0-8)、或播放有关视频、课件(《奇怪的太空使者》)。

高中物理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案必修一

高中物理绪论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案必修一
准备整理本。〔活页夹〕 准备课堂笔记本。 准备一套三角板。 四:讲授新课 一:物理学的基础地位及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 教学设计片断 1: 实验情景 1:磁悬浮实验〔利用玩具〕 问题 1:转子为什么能够悬浮起来?〔学生猜想,共同研究。〕 问题 2:从上述实验你想到了什么?〔磁悬浮列车〕 教师总结:人们就是从磁悬浮现象中得到启发,进行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和制造。物理学的 知识在其他学科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作用。 实验情景 2:静电实验〔转动起电机〕 问题 1: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发现起电机上的小球不仅能吸引轻小物体,还能发生放 电现象〕 问题 2:刚才大家看到起电机上的两个小球之间发生了放电现象,还发出声音,使你想到 了什么?〔雷电现象〕 教师总结:大家都知道是富兰克林首先研究了雷电现象,并将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从此 人们知道天电并不是上帝的震怒,而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物理学对静电现象研究的基础上, 人们发明了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技术,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产生着重要影响。 实验情景 3:阴极射线实验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的亮线是从阴极射出的电子打在荧光粉上产生的。 问题 1:你有什么办法改变射线的轨迹?〔学生猜想,共同研究。〕 问题 2:从上述实验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电器设备?〔电视机、电脑显示屏〕 教师总结:正是人们对电磁现象的深入研究是我们处于电气化和信息时代,目前在人类能 源问题的核聚变研究中,利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仍然是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3/5
word
教学过程
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区别: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等。 教学设计片段 2: 实验情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研究 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钩住向外拉讨论结果。 三: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和教训〕 1:认真阅读,学会自学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案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教案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2.在总体上认识物理学,认识到物理学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与讲解,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2.理解为什么要学习高中物理以及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为今后深入学习作好思想准备与方法准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互相配合完成实验任务。

2.尊重实验证据和事实,对认识科学现象充满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课本,理解学习物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离心轨道、薄塑料袋、酒精棉球、支架、火柴、干电池组(6V)、直流电压表(10V)、小灯泡(6V)四个、导线数根、光导纤维演示器等。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阅读课文,讲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展示物理学美好的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新课讲解:1.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演示:离心轨道上小球的运动。

问:小球从多高处滚下恰能通过圆环最高点?这就是一个力和运动关系的问题。

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的原理以此为基础。

再问: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要达到这么大的速度,需要用运载火箭发射。

我国已发射37颗人造卫星,其中有5颗是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实现了全球异地通讯,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世界能看到中国的发展、听到北京的声音;同样我们也能看到与听到世界的动态与信息。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演示:简易热气球的起飞。

用铁架台搭起一个发射支架,反扣一薄塑料袋,袋口向下,在下面适当位置点燃用酒精棉球做的火源,来加热袋内的空气。

一会儿,塑料袋就腾飞起来。

问:塑料袋为什么会腾飞起来?我校每年要举行一次学生制作热气球的比赛,希望你们在课外制作活动中能大显身手,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科与文化传承的关联物理科目教案

物理学科与文化传承的关联物理科目教案

物理学科与文化传承的关联物理科目教案一、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而文化传承是指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对于知识、价值观和技能的传承与演变。

物理学科与文化传承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物理学知识的传播与应用不仅对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深刻影响着文化传承的进程。

本文将从物理学科对文化传承的影响、物理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物理学对文化传承的影响1. 提升科学素养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其知识体系构建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知模式。

通过学习物理学,人们能够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的应用,培养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种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推动文化传承的现代化进程,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文化并加以传承。

2. 推动科技创新物理学的知识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它不仅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而且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物理学知识在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3. 彰显人类思想精神物理学的探索过程凝聚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牛顿的力学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这些重要的物理学理论不仅解释了世界的运行规律,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这种智慧和思维方式的传承,对于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物理学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 引导学生继承传统物理学知识在教育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物理学史、物理学思想的传承和引导,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进而弘扬传统的科学文化。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物理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培养有助于促进文化传承的创新和发展。

3. 培育人文关怀物理学教育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学习人文物理学课程,我对人文思想和物理科学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物理作为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文化是科学精神体现的典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理性的怀疑、求真、求实为基本要素,以客观世界为认识对象。

而人文精神则是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体现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完善和自身的需要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指导和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活动。

人文物理二者并不如传统观念所认识的那样是对立的、不相关的,恰恰相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

学习物理学的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的爱国热情。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和巴斯德都说过此话。

通过一些著名物理学家为国奉献的事迹,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无疑将震撼学生的心灵,优化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

尤其是人类物质文明获得极大发展与繁荣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尤为重要。

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

两弹一星的元勋邓稼先都是很好的典范。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理应为她的强盛而效力。

学习物理学可以领略自然的神奇美丽。

在物理实验直到处闪耀着美的光辉,从伽利略理想实验,牛顿著名的棱镜色散实验、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库仑著名的扭秤实验、法拉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磁感应定律、赫兹验证电磁渡存在的实验直至迈克耳逊一奠雷否定以太存在的实验、卢瑟福著名的n粒子散射实验、密立根测定电子荷质比的实验及美藉华人吴健雄博士证实在弱相互作用中字称不守恒的实验等,这些实验设计思想之精巧、实验技术之精堪,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还有物理现象的奇特
美,如苍穹彩虹、海市蜃楼、长河落日等壮观景象;物理概念的对称美,如正电荷与负电荷、南磁扳与北磁极、电场与磁场、正粒子和反粒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物理规律的有序美,如太阳光透过棱镜形成的连续光谱、晶液凝固形成的空间点阵、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排列、原子内电子的壳层分布等,这些都是绝好的美景。

学习物理学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道德精神。

学习物理必须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好奇心是人文精神,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精神。

科学的进步的真正动力就是科学工作者对未知的不断探索。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浴缸中浮起来,从而发现了福利定律。

与此同时,实事求是也是一种重要的物理人文精神,实事求是是认识事物的根本途径。

只有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发现真理,准确认识外部事物。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正是因为敏锐的觉察到了未被发现的弱相互作用和中宇不守恒的论断才获得了诺贝尔奖。

物理学本身具有对称、和谐美。

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有从物理现象中感知美的奇异本领,从而发现一些物理规律。

美学思想对物理学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与指导作用。

自然科学研究并不完全依靠严格的逻辑思维,机械思维逐步让位于辩证思维,更多的是人文科学的功劳;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使原有的思想、价值观念以至整个文化传统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人类能重新定位自我、发现自我!
在物理学中感受人文思想,将人文思想应用于物理研究中,让人文思想与科学研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智慧,去认知,去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