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专业

合集下载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26年变迁: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2009年10月15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中非合作论坛、东亚共同体、中美军事交流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马朝旭的回答被外界认为沉稳又不失风趣,富有思辨力。

马朝旭,北京大学国际经济学博士,曾是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全场最佳辩手”,2009年2月开始担任外交部发言人。

这位“口才最好”的人,走上了中国最需要口才的岗位。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自1983年3月正式创建至今,已经走过26年。

26年间,外交部先后有20多位发言人走上新闻发布台,通过他们的语言、声音、形象、风度,向全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1983年3月1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作为新中国第一位正式的新闻发言人站在中外记者面前:“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

”这是一次面向全世界的历史性告白。

这一告白,源于一年前发生的一个突发事件。

这一事件催生了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建立。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乌兹别克斯坦首府塔什干发表了长篇讲话。

尽管这篇讲话仍不乏对中国的攻击,却传达出几个讯息,明确表明了苏联的对华态度——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建议双方进行磋商,采取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措施以改善中苏关系。

敏锐捕捉到这一讯息的中国领导人是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马上注意到勃列日涅夫塔什干讲话所传递的信息。

当时,中美之间有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的会谈取得了进展,‘八一七’公报——中美之间三个公报中的第三个公报即将签署。

中美两国关系的新框架可以说基本确立,着手改善中苏关系的时机正在成熟。

”74岁的外交部老一代发言人,中国驻马来西亚、文莱、泰国前大使金桂华告诉记者,“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两年有余,加上苏美争霸多年,苏联已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缓解对华关系可能成为苏联对外战略调整政策之一。

苏联领导人讲话所传递出的讯息,为我方调整对苏政策提供了机会。

”“小平同志打电话到外交部,指示立即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作出反应。

日本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稿

日本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稿

日本外交部发言人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媒体记者,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日本外交部感谢各位对日本外交政策及国际事务关注和支持。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此向各位介绍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并就一些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和立场。

日本一贯秉持和平发展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我们坚信,只有通过加强互信与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首先,我想就当前的国际形势进行一些分析和看法。

当前,全球各种挑战和风险交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多边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国际关系结构调整加速,大国竞争和区域冲突加剧,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应当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精神,携手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日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坚决支持国际秩序,维护国际法治,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

我们主张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秉持多边主义精神,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日本外交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和平、促进稳定、推动发展。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为实现全球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关于当前国际上一些热点问题,我想分别谈谈我们的看法和立场。

首先,我想就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来谈一下。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秩序面临较大挑战。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扩大开放,加强多边合作,才能够实现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愿意与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

再者,关于国际安全形势,当前,国际地区冲突频发,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

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够有效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各国的安全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安全挑战。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钱其琛 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外交部为什么有两个发言人

外交部为什么有两个发言人

外交部为什么有两个发言人
近日,外交部宣布任命了两位发言人,这一举措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疑惑。


什么外交部需要两位发言人?这个问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考量和意义呢?
首先,外交部作为国家的外交机构,其工作范围广泛,涉及到对外交往、国际
关系、国际事务等多个领域。

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发言人来应对不同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以确保外交部在对外交往中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国家的立场和政策。

其次,外交部需要两位发言人也是出于对工作的分工和专业化考量。

一位发言
人可能难以应对外交部繁重的工作量和多样化的任务,因此需要有两位发言人来共同分担工作,确保外交部的发言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和专业化。

此外,外交部任命两位发言人也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层出不穷,需要有足够的发言人来及时回应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问题,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

总的来说,外交部任命两位发言人是出于对工作需要和专业化分工的考量,旨
在更好地应对外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这也是外交部在不断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提升对外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相信随着两位发言人的加入,外交部的发言工作将会更加专业化和高效,为国家的对外交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外交部发言人情商高的例子

外交部发言人情商高的例子

外交部发言人情商高的例子
案例一:
新闻发言人傅莹,在52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举行的“中国与国际秩序”专场论坛上,被问到一个难题:“中国是否对朝鲜失去了控制?”。

这种封闭式问题,无论回答“是”或者“不是”,都相当于间接承认中国干涉其他国家主权。

高情商的傅莹不改微笑的回答:“这种用语很西方,中国不是这样想的,我们从不控制任何国家,我们也不想被控制”。

回答坚定,优雅又不失霸气。

案例二:
特朗普称中方经常出尔反尔,等一系列无稽之谈时,华姐回复:“我只想呵呵两声。

”她还表示,“美国是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

”而那句“做人不能太美国”、“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更是火到人尽皆知!作为外交天团里唯一的女性,华姐将“以柔克刚”发挥的淋漓尽致。

高情商的语言在表达了自己想法的同时,又可以让大家接受。

案例三:
中方是否愿意协助应对阿富汗公民大规模撤离?是否会接收逃离的阿富汗公民?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的回应展现高智商高情商。

华春莹表示,当前形势下,当务之急是国际社会一道鼓励和支持阿富汗各派别、各民族加强团结,通过对话协商找到一个阿人民能够接受、符合阿人民利益和国情、开放包容的政治框架,尽快实现政治平稳过渡,避免发生新的内战或人道主义灾难,最大限度避免无谓伤亡和产生大规模难民。

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外交官职业要求

外交官职业要求

外交官职业要求
外交官是担负着国际事务和外交工作的专业人员。

以下是外交官职业要求:
1. 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多为国际关系、政治学、历史、法律等相关领域;
2. 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可以熟练掌握两种及以上的外语;
3. 具备优秀的沟通和协商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和协商;
4. 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和组织各种外交活动和会议;
5. 有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发展前沿的思维,能够正确解读国际形势和规律,做出准确、迅速的决策;
6. 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

以上是外交官职业的要求和基本素质,相应的职业考试和选拔也会对以上的要求进行评判并对其进行综合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外交部发言人专业
篇一:外交部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
导读:12月12日,外交部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外国驻华记者新年招待会,这同时也是外交部发言人制度30周年的“生日会”。

发言人制度被视为打造“透明政府”的“必选项”。

外交部是最早设立发言人制度的国家部委,从1983年至今,一共有27位发言人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诠释中国政策。

“问不倒”的发言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是如何从“没有座位的发布会”发展为“全天候接受提问”的?
首场发布会:三句话,七分钟
这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发表讲话,这也是他主持的唯一一场发布会
傍晚时分,北京国子监一所美术馆里,一场简单而热闹的招待会正在举行。

发言席的一侧,83岁的齐怀远,拄着拐杖,拒绝工作人员为其搬来座椅,73岁的李肇星轻轻挽着他的胳膊。

站在最外侧的是62岁的孙玉玺,和他隔得不远的是同为“50后”的沈国放。

音乐声响起,“60后”秦刚、洪磊以及“70后”华春莹走过去,把他们请上台。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外交部发言人。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亲历了外交部设立发言人制度的
过程——
首场新闻发布会是一场没有座位的发布会。

那是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主楼的门厅,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时任新闻司司长的钱其琛针对苏联勃列日涅夫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发布了一个只有三句话的简短声明,历时7分钟,李肇星担任现场翻译。

多年之后,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回忆,声明念完后,没有提问,也不回答问题。

“这是我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主持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也是最后一次。

”钱其琛说。

此后,外交部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一般由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轮流担任。

李肇星当年在筹备会上建议,是否把司长叫发言人、副司长叫副发言人?“老钱(当时我们对领导
的称呼就这么亲切随便)说:算了,越简单越好,都叫发言人。

”李肇星说。

1983年,外交部设立了发言人制度。

这一年的3月1日,接替钱其琛担任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了首场新闻发布会。

198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的李金华成为外交部首位女发言人。

迄今为止,在27位发言人中,共有5位女发言人。

从“只说不答”到“来者不拒”
创纪录的一次,发言人在60个小时里,回答了各国记者2000多个问题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教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经历了从单向发布到双向互动、从单一发布到多种渠道发布、从传统媒体发布到多媒体发布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启改革开放的大门,各国常驻记者大概只有百人左右。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首席记者吉米说,在外交部举行首场发布会之前,只能依靠中国官方媒体获取信息。

还有外国记者回忆说,当时发稿需要去北京的电报大楼。

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设立之初,每周举行一次记者会,只主动发布,不答问,现场翻译用交传,后来改为每月第一周发布会上现场答问。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记者会增加为每周两次,接受提问,翻译方式改用同传。

此后,取消了对记者提问次
数的限制,直到没人提问发布会才结束。

上世纪末担任发言人的孙玉玺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发布厅里,他最长经历过2个小时40分钟的发布会。

发布厅之外,创纪录的一次是1999年5月。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后,孙玉玺随专机飞抵贝尔格莱德,在60个小时回答了各国记者2000多个问题。

跨入新世纪后,信息化迅猛发展,互联网颠覆了媒体获取信息的传统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逐渐迈入世界中心舞台,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的立场主张。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与时俱进”,设立了24小时值班手机,全年无休接受媒体的提问,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回应媒体的关注。

20XX年9月,例行记者会改为每个工作日一次,外交部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每天举行记者会的外交部门。

路透新闻北亚区总经理杜纳德对此印象深刻,他告诉北青报记者,这意味着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更加公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外交部又在部委中率先开通了微博、微信,记者会和发言人谈话内容在第一时间用多媒体手段发布。

如今,外交部记者会不只是记者的“专利”,也对普通民众开放。

仅20XX年,就有120余批、4000余人次旁听记者会,包括政府官员、社会团体、热心网民等各界人士。

外交部还会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民众可以和发言人“零距离
接触”。

“问不倒”的背后
发言人“潜水”看网评、刷微博,还有“年轻、能干、不可缺少”的“小伙伴”为他们提供智力支持
和西方国家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相比,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更多是职务化的。

以外交部发言人为例,基本上由新闻司司长、副司长担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发言人专业性要求的降低。

北青报记者梳理对27位外交部发言人的公开报道发现,他们都具有优秀的外语技能,在担任发言人前有丰富的外交经验和驻外使馆工作经历,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作为发言人,要做到接住各国记者的“出招”,既需要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对政策的把握,只有全面地熟悉政策以及其背后的考量,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网络也是发言人常用工具之一。

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发言人表示,他们会看网站的评论,会上微博,但是“潜水”居多。

“公众看到的是发言人在台上的表现,但看不到的是幕后还有许多人、许多部门在支持。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秦刚说,发言人的一天有“四部曲”:了解信息、思考可能的提问角度、制定答问要点、回答问题,外交部各个司局和其他部(:外交部发言人专业)外单位都为发言人工作提
供了“智力支持”。

在日常工作中,和发言人形影不离的是新闻司发言人办公室团队,秦刚用“年轻、能干、不可缺少”形容“小伙伴们”。

在繁华的朝外大街,发言人办公室的灯光经常彻夜亮着,这个团队在24小时跟踪国际地区的重大事件及媒体的报道。

每天上午,发言人都要和团队一起讨论。

作为发言人,沟通技巧和形象仪表同样重要。

据发言人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邀请新闻传播方面的学者、中央电视台化妆师等专业人士给发言人“支招”。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曾经向高级化妆师徐晶老师“请教”化妆技巧,还让服装设计师朋友为她的着装提供建议。

发言人不追求“明星效应”
发言人不是即兴表演的演员,也不是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学生答卷,必须掌握两条:说我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
对公众而言,外交部发言人是了解中国外交政策最直接的窗口。

在网站论坛上,发言人的言论经常成为讨论热点,有叫好的,有编“段子”调侃的,也有“拍砖”的,甚至有人给发言人寄过钙片,意思是发言人在有些问题上表态太“软”。

外交部第21位发言人刘建超此前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