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合集下载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钱其琛 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对 外活动中,龚澎一直都是以《新 华日报》记者的名义出面。虽然 龚澎在大学期间学的是历史专 业,也钟情于历史,但是在新闻 发布工作方面却表现出难得的 天赋。
当时,欧美记者云集重庆。 龚 澎 发 布 新 闻 消 息 ,向 这 些 记 者介绍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以 及解放区统一战线的真实情 况。很多记者很清楚龚澎作为 共产党人自然是为共产党讲 话 的 ,龚 澎 自 己 也 不 讳 言 这 一 点。但是龚澎的话得到了时间 的 验 证 ,因 而 受 到 外 国 记 者 的 欢迎。对一些受蒙蔽蛊惑的外 国 记 者 ,龚 澎 极 为 冷 静 ,不 卑 不 亢 ,用 摆 事 实 、讲 道 理 的 方 法 ,耐 心 说 服 。 龚 澎 所 做 的 一 切 ,很 自 然 地 赢 得 了 记 者 们 的 敬重、钦佩。
悉而且十分欣赏的周恩来的工 作作风。”

就在龚澎的事业蒸蒸日上 之际,生活中的灾难却接踵而 至。
1942 年,龚澎先是连续三 天高烧不退,送至重庆中央医 院治疗,后检查出是因注射器 感染而致大面积化脓。开了一 刀,挤出一大盆脓血后,高烧倒 是退了,可伤口却老是不见愈 合,她整天就是一个姿势趴在 床上,不能动弹。接着,她的父 亲龚镇洲又在桂林不幸去世。
1914 年 10 月 10 日,龚澎 在日本横滨出生。因为出生在 旧中国的国庆节,她最初起名 “庆生”,后来改为“维航”。孙中 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后,龚镇洲被任命为虎门要塞 总指挥,龚澎在广州度过了安 定幸福的童年,后又随父移居 上海。1928 年,龚澎和比自己 年长一岁的姐姐龚普生同时进 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3 年夏,龚澎考取北平燕京 大学历史系,并在北平结识了 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常与 姚 克 广(姚 依 林)、王 汝 梅(黄 华)、俞启威(即黄敬)等一起聚 会,成为耀眼的学生会领袖,是 “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成 员。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

龙源期刊网 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龚澎:巾帼不让须眉作者:刘金峰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9年第03期周恩来曾评价龚澎“是一位极优秀的女性,没有谁可以替代她”。

一龚澎是安徽合肥人,其父龚镇洲(原名龚振鹏),早年加入同盟会,是追随孙中山的革命家、苏皖反清起义第一人,曾出任过陆军第三十五旅(时有“铁血军”之称)旅长,有“铁血大将军”的美誉。

母亲徐文也颇通文墨,并能写一手漂亮的书法。

她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徐雨生的女儿、著名革命党人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

1914年10月10日,龚澎在日本横滨出生。

因为出生在旧中国的国庆节,她最初起名“庆生”,后来改为“维航”。

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后,龚镇洲被任命为虎门要塞总指挥,龚澎在广州度过了安定幸福的童年,后又随父移居上海。

1928年,龚澎和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姐姐龚普生同时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1933年夏,龚澎考取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并在北平结识了一大批追求进步的同学,常与姚克广(姚依林)、王汝梅(黄华)、俞启威(即黄敬)等一起聚会,成为耀眼的学生会领袖,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重要成员。

1935年“一二·九”学生示威游行后,燕京大学学生准备继续举行大游行。

为扩大影响,制造舆论,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建议在游行之前,让当时在燕大读书的龚普生、龚澎姐妹于12月12日在临湖轩举行一次外国记者招待会。

除埃德加·斯诺以外,前来参加记者招待会的还有合众社、《芝加哥每日新闻》、《华北明星报》(天津)、《亚细亚杂志》、《密勒氏评论报》(上海)和《大学》杂志的记者。

尽管和龚澎后来在中国外交部、日内瓦主持的外国记者招待会相比,这次发布会的规模可谓微不足道。

但是,这是龚澎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亦是她数十年新闻发言人不朽生涯的令人难忘的源头。

经过“一二·九”的战斗洗礼,在晚清“太傅”陈宝琛的孙子陈洁(即陈矩孙)的介绍下,龚澎于1936年在燕京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中国第5位女外交官,今年50岁的华春莹到底有多厉害?

作为中国第5位女外交官,今年50岁的华春莹到底有多厉害?

作为中国第5位女外交官,今年50岁的华春莹到底有多厉害?展开全文一个史上最美、最硬、最霸气的中国女外交官——华春莹她是中国外交部史上的最美女发言人也是目前为止仅有的5位女性发言人之一那句“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听得人热血沸腾,全中国十多亿人民疯狂为这位女外交官点赞!发言人光鲜亮丽外表下其实是沉甸甸的工作压力。

外交部记者会关注度高、频次密、提问的外国记者多,问题常常还很刁钻,发言人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华春莹如何释放这些压力?熟悉她的人介绍,华春莹有时候会做一些中医理疗,放松身体。

她喜欢打网球,还参加了中央国家机关2018“公仆杯”网球(小)团体赛。

华姐接受采访时曾说“除了工作、加班以外,我就是在网球场或者在家。

”华春莹出生在干部家庭,父亲是江苏省淮阴县原纪委书记。

母亲是淮安市清河区原政协副主席,华春莹跟其母亲姓,而她的妹妹跟父亲姓。

虽然出生在干部家庭,但她从小在同学中,没流露出任何“优越感”。

高中时的她一直留着短发,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

平时她沉着大气,很有主见独立性。

高三那年,因为喜欢踢球,她想组织一场男女足球对抗赛,不料遭到班主任坚决反对,但她还是背地里悄悄组织了比赛。

右二为华春莹高考那一年,华春莹在一帮尖子生中脱颖而出,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外文系。

虽然她是干部子弟,但是在家里更多的是用方言交流,而那时英文教育水平并不发达,所以刚入学时的她口语水平特别差。

为了能跟上课程的进度,别人参加社团活动时她在整理笔记,别人情窦初开时她跟着收音机矫正英语发音。

也不是没收到过男孩子的示好和情书,但一心用在学业上的她选择无视和回绝,以至于大学四年都没有谈过一场恋爱。

结果苍天不负有心人,当华春莹在大二的外教课上以一袭流利的英语和外教畅所欲言时,所有人都对她赞不绝口。

在老师的印象里,“当时华春莹的学习并不是数一数二的,也就中上等吧,但她很有主见,独立性很强,学习也比较用功。

傅莹

傅莹

傅莹外交官傅莹,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

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驻大国女大使。

是继龚澎、王海容之后,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副部级外交官。

以善于沟通著称。

2013年3月4日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傅莹,女,1953年1月出生,内蒙古自治区人。

1978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馆职员、随员;外交部翻译室随员、三秘、二秘、副处长;1997年陆续任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驻菲律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驻外经历丰富。

2009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等。

傅莹是傅作义的女儿:这纯属是无稽之谈了!傅作义是山西人,傅莹是内蒙古人,根本不一个省份的~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万荣县)人,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49年1月,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和平统一”的主张,毅然率部起义,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解放后,傅作义担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莹的父亲阿民,是蒙古族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学生,曾官至新中国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

在父亲的教导与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傅莹从小就热爱读书。

阅读的爱好,训练了她缜密的逻辑,也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蒙冤入狱,傅莹的读书时光也被打碎了。

她16岁上山下乡,来到内蒙古一个生产建设兵团的广播站劳动。

回忆起这段岁月,傅莹说:“这是一段很艰苦的经历,但并不都是不愉快的。

上山下乡锻炼使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奉献。

傅莹 温婉刚毅的外交巾帼

傅莹 温婉刚毅的外交巾帼
1970 年,傅莹进 入当时的内 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站,并学会 了电影放 映技 术,经常奔波往 返 于兵团各点之间为战友们放电影。 “当年电话 很 少,消息都 通 过 广 播,我早上和中午在广播室广播, 播报天 气 和其他消息,还是电影 放映员。”
19 73 年,她 作为“工农 兵 学 员”被 推 荐 到 北 京 外 国 语 学 院 英 语系学习,并选 择 法语为第二外 语,为了适 应 工作环 境 的 需 要,她 同时还学习罗马尼亚语。
这位曾被 外媒评 价为“善 于 发挥智慧和魅力攻势的大使”,亮
相在全国人大的新闻发布会现场 时,再次吸引着公众的眼球……
大笑瞬间的背后
青少 年 时代,每 个人都 有自 己 的 理 想:当医 生,当 老 师,当歌 星,当兵……早年,傅莹在数学方 面的悟 性 尤为突出,她曾有过当 数学家的愿望。但个人理想在时代 洪流面前显得如此渺小,1969年, 响 应毛 泽东 主 席“上山下乡”的 号 召,傅莹去了内蒙古一个农场进行 劳动。
在中国 外 交 的舞台上,傅 莹 优雅、美丽、幽默、睿 智,再 硬的 坚冰 在 她 面 前 都 可能 融 化 成 水 。 傅 莹 在 接 受 记 者 采 访 时 说,公 共 外交要实事求是,要早说话,要多 说话、说明白话。
百年一 遇 的 金 融 危 机 席 卷 全 球 之 时,在 一 些 人 眼中,拥 有近 两 万亿 美 元 外 汇储 备 的中国 似乎 “不差钱”。20 09年4月G20伦敦 峰会召开前夕,指望中国出资救市 的声音不绝于耳。面对这 样的舆 论压力,傅莹 在2 0 0 9 年3月2 9日接 受了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用流利 的英文坚定地表示:“当人们给中 国戴上‘富裕’、‘有钱’等等帽子 时,中国民众 会感到这 是在 吹 捧 中国,甚至是在忽悠中国。”

中国外交人物 历任外交部长 姬鹏飞

中国外交人物   历任外交部长 姬鹏飞

中国外交人物历任外交部长姬鹏飞姬鹏飞(Ji Pengfei 1910.2.2~2000.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

山西临猗人。

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后加入红军。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过长征。

长期担任军队卫生工作和军队政治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

历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使团大使衔团长(1950~1953)、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任大使(1953~1955)、外交部副部长(1955~1972)、外交部部长(1972~1974)。

1979年后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

1982年后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组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

1982年、1987年分别在中共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长期协助周恩来、邓小平同志处理外交事务。

参与的重要外交活动有:1973年1月率中国代表团赴巴黎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和平谈判。

同年6月应邀出访英国、法国、伊朗和巴基斯坦。

曾先后出访苏联、日本、朝鲜、蒙古、越南、缅甸、泰国、埃及、阿尔及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委内瑞拉、加拿大、叙利亚、塞拉利昂、肯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吉布提、约旦、科威特、阿拉伯也门和阿曼等国家。

在兼任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积极贯彻执行中国政府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制订的和平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参与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并出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她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她们便是中国外交部的女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产生了5位女发言人,这“五朵金花”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和华春莹。

华春莹,女,1970年4月生,江苏人,大学本科毕业。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16日宣布,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任外交部新发言人,下周一她将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发布会。

秦刚介绍说,华春莹从事外交工作20年,曾在欧洲司以及欧洲和亚洲地区工作,有着丰富外交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

“美”、“漂亮”、“气质好”,是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

第一位女发言人——李金华
李金华1932年9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自小在天津长
大。

幼年失怙,靠寡母、兄嫂养大。

1949年考入南开大学
历史系。

1953年毕业。

22岁那年,分配至新闻司前身的外交部情报司图书资料室工作。

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四十余载的外交生涯里,李金华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在新闻司度过的,历任科员、副处长、参赞、副司长,并成为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7位发言人和第一位女发言人。

在1987年至1991年间,李金华在外交部数十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频频亮相,唇枪舌剑之中,阐明中国政府外交政策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

李金华后被任命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成为新中国第二位派驻大洋洲国家的女大使。

第二位女发言人——范慧娟
范慧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

26岁那年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经历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外交部新闻司、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工作之后,范慧娟以新闻司副司长身份,出任第11位外交部发言人,外
交部第二位女发言人。

1993年12月,范慧娟被任命为中国第五任驻爱尔兰大使。

第三位女发言人——章启月
1999年1月26日,章启月第一次主持外交部记者招待
会。

当章启月站在世界各国媒体面前,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首次亮相时,人们为她的年轻和出色发出惊叹。

在近6年的发言人生涯中,章启月伴随着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和活动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她独特的个人风格也为越来越多的媒体记者所熟悉和认可——敏捷、沉着、简洁,更辅以女性的亲和感。

1959年10月,章启月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家庭,她的父亲就是中国前驻比利时、日本大使章曙。

章启月是家中的老小,她上面还有3个姐姐。

《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曾发表周军的文章,对章启月作了报道。

文章说,虽然父母都是资深外交官,但谈起外交生涯,章启月并不认为是父母的直接影响,“小时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质,回到家也不会谈起工作,我从他们那里了解外交工作的机会很少。

”章启月的父母非常民主,对4个女儿没有特别的期待。

所以,当章曙看到正读高中的章启月在作文中流露出对外交官生涯强烈的向往时,也是吃了一惊。

第四位女发言人——姜瑜
“我叫姜瑜,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2006年6月13日,42岁的姜瑜作为外交部新任
女发言人首次亮相时讲的第一句话。

姜瑜这天身着一袭白衫黑裤套装,戴了一副无框眼镜,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她的首次亮相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外交部上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卸任一年半之后,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

据南方周末报道,1982年,18岁的姜瑜考入素有“外交官摇篮”之称的外交学院。

二十多年后,姜瑜成为外交部第23任发言人,第四位女发言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