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任外交部部长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激情演讲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激情演讲寄语深外学子要有“赤子情怀,国际视野”4月28日下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应邀做客深圳外国语学校,在深外高中部体育馆做了题为《赤子情怀国际视野》的演讲。
到场聆听演讲的除了一校四部2000多名师生,还有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深外家长委员会多名委员、以及郭华老师工作室的部分教师等。
“诗人外交家”李肇星李肇星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随后进入外交部工作。
1970年被派驻非洲工作,从那时起历任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随员、驻莱索托大使馆一秘、外交部新闻司长、新闻发言人、部长助理、驻联合国代表、副部长、驻美大使、外交部长等职。
李肇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他还有着诗人的情怀,因此有“诗人外交家”之称。
在李部长的演讲之前,高中部黄晓鸿、刘琳霞两位老师深情朗诵了李肇星的诗作《奶娘》,让深外学子增进了对李肇星外交家另一面的了解。
此次来深外演讲的路上,李肇星先生还专门给深外写了一首诗《爱国求知——与深圳外国语学校学友共勉》,诗的最后这样写道:“母校是我们的摇篮,/开始向往无涯学海的地方。
/这是祖国最温馨的部位,/报效百姓的千舟万舸从这里起航。
”要记住“人民至上,人民万岁”人民万岁、祖国唯一、学海无涯、任重道远,是李肇星演讲的四个部分,贯穿着一个人成长的主线,也寄寓着他对深外学子的殷殷期望。
演讲伊始,李肇星饱含深情地说道:人们最伟大,人民最重要。
这是他了解中外历史、观察国际形势之后得出的结论。
从物质方面来看,“劳动人民是每个人的衣食父母”;而从精神方面来看,劳动人民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长期的外交生涯中,李肇星形成了一个习惯“没事问!”。
每到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他都会问起当地人:什么是他们最为自豪的。
比如关于芭蕾舞、高尔夫的知识,他就是这样得来的。
李肇星说,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在现在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的一个地方叫佛罗伦萨,是但丁的故乡,那里的饭菜做得不错,餐厅里人群拥挤,男服务员经常要踮起脚尖走路,颇受顾客的欣赏,这就是芭蕾舞的起源。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履新“四部长”鲜为人知的故事

履新“四部长”鲜为人知的故事2007年4月27日,外交部、科技部、国土部等四部走马换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的任免案。
免去李肇星外交部部长职务,任命杨洁篪为外交部部长;免去徐冠华科技部部长职务,任命万钢为科技部部长;免去孙文盛国土资源部部长职务,任命徐绍史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免去汪恕诚水利部部长职务,任命陈雷为水利部部长。
外界媒体评论说:部长新人在党代会前到位,这是胡(锦涛)温(家宝)突破传统的制度创新。
儒帅“老虎杨”名校深造开始外交生涯杨洁篪1950年出生在上海黄浦区北京西路、温州路一带,1963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与现任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有同寝室之谊。
文化大革命发生后,他在1968年进入上海浦江电表厂当了工人,成为“老三届”。
中美正式建交之前,外交部挑选一批外语方面的人才前往英国进修。
1973年,与龙永图等人一道,杨洁篪被选送到英国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深造。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英国唯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
著名校友包括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金融家索罗斯、诺贝尔奖得主罗素、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哈耶克、蒙代尔等,国内名人则有费孝通、徐志摩、金岳霖、萧乾、林徽因等。
20世纪70年代中国派往英国进修的外交干部分为两批,第一批包括杨洁篪、乐爱妹(杨洁篪夫人)、王光亚、陈姗姗(王光亚夫人,曾任驻爱沙尼亚大使)、沙祖康(联合国副秘书长)、周文重(现任驻美大使)等。
第二批包括张业遂(外交部副部长)、陈乃清(张业遂夫人,朝鲜半岛事务特使)、张小康(驻新加坡大使)、唐国强(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代表)。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两年后,1975年6月,杨洁篪从伦敦回国,与王光亚等人一起进人外交部翻译室,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有趣的是,杨洁篪还有一个同胞弟弟杨洁勉,在中国外交界也是位大名鼎鼎的“美国通”。
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一)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外交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内主管外交事务的组成部门,负责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及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外交事务。
(二)成立时间:1954年9月,其前身是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
(三)办公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2号,每年定期向公众开放两次。
(四)历任部长:1、周恩来 (1949-1958)2、陈毅 (1958~1972)3、姬鹏飞 (1972~1974)4、乔冠华 (1974.11~1976.12)5、黄华 (1976.12~1982.11)6、吴学谦 (1982.11~1988.4)7、钱其琛 (1988.4~1998.3),1982年3月26日,首次以外交部发言人身份,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8、唐家璇 (1998.3.18~2003.3)9、李肇星 (2003.3~2007.4)10、杨洁篪 (2007.4~2013.3)11、王毅(2013.3——)(五)外交部结构设置主要官员:部长、副部长、部长助理、发言人、驻外大使办公机构:办公厅、政策规划司、亚洲司、西亚北非司、非洲司、欧亚司、欧洲司、北美大洋洲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国际司、国际经济司、军控司、条约法律司、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新闻司、礼宾司、领事司(领事保护中心)、香港澳门台湾事务司、翻译室、外事管理司、涉外安全事务司、干部司、离退休干部局、行政司、财务司、机关党委(部党委国外工作局)、驻部监察局、档案馆、服务中心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外交部发言人的级别外交部发言人是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的中层部门负责人。
新闻发言人的级别在各国做法不同,在我国新闻发言人只是中层领导。
在国外,发言人一般也都由各部门中层负责人兼任。
在美国,白宫发言人的级别相当于部级干部,但在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的外交部发言人只是相当于处级干部。
中国历任外交部长

第五任名王汝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1976.12~1982.11)。河北磁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燕京大学肄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任北平学生联合会党团成员、燕大学生会主席,1936年任陕北苏区红军总部翻译、后方司令部秘书。协助埃德加\\\\\\\\\\\\\\\\\\\\\\\\\\\\\\\\\\\\\\\\\\\\\\\\\\\\\\\\\\\\\\\\\\\\\\\\\\\\\\\\\\\\\\\\\\\\\\\\\\\\\\\\\\\\\\\\\\\\\\\\\\\\\\\\\\\\\\\\\\\\\\\\\\\\\\\\\\\\\\\\\\\\\\\\\\\\\\\\\\\\\\\\\\\\\\\\\\\\\\\\\\\\"斯诺、尼姆\\\\\\\\\\\\\\\\\\\\\\\\\\\\\\\\\\\\\\\\\\\\\\\\\\\\\\\\\\\\\\\\\\\\\\\\\\\\\\\\\\\\\\\\\\\\\\\\\\\\\\\\\\\\\\\\\\\\\\\\\\\\\\\\\\\\\\\\\\\\\\\\\\\\\\\\\\\\\\\\\\\\\\\\\\\\\\\\\\\\\\\\\\\\\\\\\\\\\\\\\\\\"威尔士、史沫特莱等外国记者采访苏区。1937年10月任xxxx中央组织部干事。1938年历任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部长、xxxx长江局青委、全国学联党团书记,中央青委委员。1940年任延安青年干部学校教育长。1941年任朱德政治秘书、xxxx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4年任中央外事组联络科长,参与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察组的工作。1946年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xxxx代表团,任叶剑英的秘书、代表团新闻处处长。1949年历任天津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xxxx南京市委委员、南京市军管会外事处处长、主持接收国民党外交部、向各国原驻华使节宣布xxxx中央的建交原则。同年当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建国后历任xxxx上海市委员、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处长。1953年任朝鲜停战政治谈判中方代表和外交部西欧非洲司司长等职。1954年和1955年,随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任中国代表团顾问和发言人。1958年任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顾问。1960年至1971年相继任驻加纳、埃及、加拿大大使。曾任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具体负责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谈判邀请尼克松访华公告文稿事宜。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为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其安全理事会的代表。1976年任外长,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过29、32、33、35和37届联合国大会。1978年和1982年,率团参加联大讨论裁军问题的特别会议,阐述中国在裁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立即停止军备竞赛和进行裁军的主要措施的建议》。曾先后出访过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扎伊尔、伊朗、巴基斯坦、坦桑尼亚、联邦德国、印度、美国、尼日利亚、苏联等30多个亚、非、欧、美洲国家。1978年8月与日本外相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主持与美国代表的建交谈判,1982年与美国国务卿黑格签署关于解决美售台武器问题的八一七公报。1979年随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83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多次以副委员长身份率人大代表团到各国访问和出席各种国际会议。xxxx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5年至1995年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现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会长、中国福利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
中国外交官排名

盘点全世界之名的十大外交家: 第一在中国, 毫无争议NO.10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是一位出生于德国的美国犹太人外交家,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
NO.9安德烈·葛罗米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09-1989),外交家。
1939年起历任外交人民委员部美洲司司长、驻美国大使、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代表、外交部副部长、驻英国大使等职。
1957年起任外交部长。
NO.8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德国魏玛共和国总理和外交部长。
NO.7阿里斯蒂德·白里安阿里斯蒂德·白里安,法国政治家。
外交家。
法国社会党创始人,11次出任总理,以对德和解获得诺内尔和平奖,以非战公约和倡议建立欧洲合众国而闻名于世。
NO.6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NO.5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子爵第三HenryJohnTemple LordPalmerston,1784~1865 一译巴麦尊。
英国首相(1855~1858,1859~1865)。
英格兰第二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帝国主义者。
三度担任外交大臣,奉行内部保守、对外扩张政策。
NO.4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盘点建国后至66年5月产生的外交部领导人的人员构成与级别

盘点建国后至66年5月产生的外交部领导人的人员构成与级别1949年10月,政务院设立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主管国家外交工作。
1949年1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在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成立,外交部长由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三位副部长分别为王稼祥、李克农、章汉夫。
1950年12月又增加伍修权为外交部副部长。
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继续主管国家外交工作。
至1954年,外交部机构设置有驻外使馆19个、代办处1个、领馆7个;部内司局级以上单位由9个增至15个。
1952年3月,根据中央与政务院指示,外交部系统干部进行了评定级别的工作,并于上半年基本完成,本文将详述1952年3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领导人的评级统计,现具体介绍如下:一,1952年3月至7月评级时的外交部领导人: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兼,1954.9一1958.2)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1949.10--1959.9)•李克农(1949.10一1954.10)•章汉夫(1949.10一1966.5)•伍修权(1950.12一1955.1)二,1952年3月至7月外交部领导人的评级情况:根据1952年中央和政务院公布的评级标准,政务院各部正副部长的行政级别为行政五级至行政七级,各部办公厅正副主任、正副司局长一般评级为行政八至十一级。
依据中央和政务院制定的评级标准,在1952年评级工作中,外交部领导人的具体评级如下:•周恩来(行政一级):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52年评级为行政一级•王稼祥(行政三级):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委员,中央外联部部长,52年评级为行政三级•李克农(正兵团级):外交部副部长,军委总情报部部长,52年军队评级为正兵团级•章汉夫(行政五级):外交部常务副部长,52年评级为行政五级•伍修权(行政六级):外交部副部长,52年评级为行政六级三,1952年8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领导人的职级变动与新增领导人的级别统计:<1>,1952年8月至1966年5月外交部领导人: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兼,54.9一58.2)•陈毅(兼,58.2-66.5)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49.10--59.9)•李克农(49.10一54.10)•章汉夫(49.10一66.5)•伍修权(50.12一55.1)•张闻天(54.12-60.11)•姬鹏飞(55.1一66.5)•袁仲贤(56.1一57.2)•罗贵波(57.10一66.5)•曾涌泉(57.11―63.8;64.1一65.12)•耿飚(60.1一63.8)•黄镇(61.4一64.3)•刘晓(62.12一66.5)•王炳南(64.3一66.5)•乔冠华(64.3一66.5)•韩念龙(64.3一66.5)•刘新权(64.3一66.5)•徐以新(66.1一66.5)•陈家康(66.1-66.5)<3>,1952年8月至1956年12月中央宣传部领导人的级别统计:1955年1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了几个主要职务的行政级别,其中关于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的行政级别为行政四至五级,各部副部长、各委副主任的行政级别为行政六至八级,各部部长助理的行政级别为行政七至九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恩来:缓和中苏紧张局势排除林彪、江青集团干扰(1958年前兼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9月前称政务院)总理,1958年前兼任外交部长
,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主席等
职。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
大学进修。
曾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工作7年,并担任驻莱索托大使馆的一秘。
1985年至1995年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言人,之后升为
部长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等要职。
1995年至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受命出使美国3年。
2001年至2003年3月外交部副部长,主管美洲、大洋洲和拉美洲事务。
席(1993年当选)。曾任国务委员(1983.6~1988.3)兼外交部长(1982.11~1988.4)。
上海市人。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在上海从事地下党的学生工作,曾
任上海地下党学委副书记、代理学委书记。1949年6月起任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
会派驻布拉格世界民主青年联合会的代表。建国后曾任青年团(后改为共青团)中央
海等地的战役。早在建国前,陈毅就参加接待了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1944年底,
他受毛泽东委托,就美总统特使赫尔利调解国共矛盾问题研究对策,主张不接受美
蒋条件,采取既不妥协也不破裂的政策,以待时机。这一建议被毛泽东所采纳。
姬鹏飞:积极贯彻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针政策(1972年~197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山西临猗人。1931年参加
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和法国求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大革命失败后,先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
义和南昌起义。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1年底,
进入江西和福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
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
(1964.3~1974.11)等职。参加的重要外交活动和工作有:1950年10月,作为顾问
,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控诉美国对中国领土台湾
的武装侵略。1951年7月,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克农的主要顾问,参加板门店朝
鲜停战谈判。1954年4月,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
黄华:签署关于解决美售台武器问题的八一七公报(1976年~1982年)
曾用名王汝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
(1976.12~1982.11)。河北磁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燕京大学肄业。1935
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任北平学生联合会党团成员、燕大学生会主席,1936年任
2003年3月至2007年4月外交部部长。
杨洁篪同志简历(2007年~)
杨洁篪,男,1950年5月生,上海市人,大学毕业。
1973─1975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学习;
1975─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翻译室科员、二秘;
1983─1987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二秘、一秘、参赞;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1991.4~1993.3)……
唐家璇:主持常任理事国关于印巴核试验的外长会议(1998年~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2003.3~),外交部部长(1998.3.18~2003.3 )。
江苏镇江人。1955年~1962年先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1962年~1964
年在广播事业局对外部实习。后历任外交部翻译队翻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驻日本使馆二等秘书、一等秘书,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1985.5~1988.4),驻日本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1988.4~1991.12)和外交部部长助理(1991.12~1993.3),外交部副部长(1993.3~1998.3)等职。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任副外长期间,主管亚洲事务以及领事、礼宾
钱其琛:与苏联外长签署《中苏国界东段协定》(1988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93.3~2003.3 ),外交部长(1988.4~1998.3)。上海嘉定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学运,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区学委书记。1945年~1949年在上海《大公报》任职员。1949年~1953年任上海徐汇、长宁、杨浦区党委委员、共青团区委书记。1953年~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
主席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西安
事变时任中共全权代表与蒋介石谈判,迫使蒋接受抗日的主张。
陈毅:主持“四元帅国际形势座谈会”估计战争形势(1958年~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54~1972)兼外交部长(1958~1972)。获元帅
军衔。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随
员。1954年赴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后历任驻苏联使馆二等秘书、高等教育部留
学生司处长、,驻几内亚大使
(1974.8~1976.11)兼驻几内亚比绍大使(1974.9~1975.10),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1976.11~1982.4),外交部副部长(1982.4~1988.4),外交部长(1988.4~1998.3)
业务。遍访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诸国。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1993年~1997
年率团参加中越政府级边界谈判和副外长级磋商,其中1993年10月与越方在河内
签署关于解决两国边界领土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
李肇星同志简历(2003年~2007年)
李肇星,男,1940年生,山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到北京外国语
员会秘书长。1944年任中央外事组联络科长,参与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观
察组的工作。1946年参加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任叶剑英的秘书、代表
团新闻处处长。
吴学谦:指出中美关系发展的三要素(1982年~198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1988.4~1993.3)、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
1987─1990外交部翻译室参赞兼处长;
1990─1993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兼处长、副司长;
1995─1998外交部部长助理;
1998─2001外交部副部长;
2001―2005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
南昌起义部队南进,1928年4月与毛泽东会师于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
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他任新四
军代军长,领导开辟苏南、苏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军长、华东
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参与组织领导了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重
大战役。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
宁都暴动后加入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长期担任军队卫生工
作和军队政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外交部工作。历任中国驻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外交使团大使衔团长(1950~1953)、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任大使(1953~19
55)、外交部副部长(1955~1972)、外交部部长(1972~1974)。1979年后任中共中央
陕北苏区红军总部翻译、后方司令部秘书。协助埃德加·斯诺、尼姆·威尔士、史
沫特莱等外国记者采访苏区。1937年10月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1938年历任西北
青年救国联合会组织部长、中共长江局青委、全国学联党团书记,中央青委委员。
1940年任延安青年干部学校教育长。1941年任朱德政治秘书、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1974.11~1976.12)。江苏盐城人。早年留学德国,
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
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
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外联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82年后任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
导小组副组组长、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1982年、1987年分别在中共第十二、十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顾委常委。第
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兼秘书长,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乔冠华:负责与基辛格谈判、草拟中美联合公报(1974年~1976年)
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部长(1949~1958),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局长(1958~1978)、
副部长(1978~1982)、外交部第一副部长(1982.4~1982.11)。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
部工作期间,以世界和平大会中国分会代表的身份多次参加日本反对原子弹爆炸大会
,并曾出访非洲、西亚的许多未建交国家,开展人民外交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