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简历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

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盘点中国建国以来外交部女发言人(组图)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她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她们便是中国外交部的女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到目前为止,一共产生了5位女发言人,这“五朵金花”分别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和华春莹。
华春莹,女,1970年4月生,江苏人,大学本科毕业。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秦刚16日宣布,新闻司副司长华春莹任外交部新发言人,下周一她将首次主持外交部例行发布会。
秦刚介绍说,华春莹从事外交工作20年,曾在欧洲司以及欧洲和亚洲地区工作,有着丰富外交经验和良好沟通能力。
“美”、“漂亮”、“气质好”,是网友评价华春莹时用得最多的词汇。
第一位女发言人——李金华李金华1932年9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自小在天津长大。
幼年失怙,靠寡母、兄嫂养大。
1949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
1953年毕业。
22岁那年,分配至新闻司前身的外交部情报司图书资料室工作。
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四十余载的外交生涯里,李金华差不多有一半时间是在新闻司度过的,历任科员、副处长、参赞、副司长,并成为外交部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的第7位发言人和第一位女发言人。
在1987年至1991年间,李金华在外交部数十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频频亮相,唇枪舌剑之中,阐明中国政府外交政策和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
李金华后被任命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成为新中国第二位派驻大洋洲国家的女大使。
第二位女发言人——范慧娟范慧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
26岁那年她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经历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外交部新闻司、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等工作之后,范慧娟以新闻司副司长身份,出任第11位外交部发言人,外交部第二位女发言人。
1993年12月,范慧娟被任命为中国第五任驻爱尔兰大使。
西班牙报纸评出全球最美女政客

龙源期刊网 西班牙报纸评出全球最美女政客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09年第08期西班牙报纸《20分钟》(20 Minutos)举行全球最美丽的女性政治人物网络票选(http://Iistas.20minutos.es/?do =show&id =66425&c =1233508233),共有30个国家的54位女性上榜。
排名首位是秘鲁国会议员露西安娜·莱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人榜。
阿富汗与安哥拉都有代表进榜。
现年30岁的莱昂是秘鲁最年轻的国会议员,律师出身,所获得的选票数领先群芳。
有个读者形容她是“拥有天使脸孔的美女”,还有人直接称她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亚军也来自秘鲁,是外贸暨观光部长梅塞黛丝-阿劳兹(47岁)。
曾与意大利总理贝卢斯柯尼传出绯闻的机会平等部长玛拉·卡法纳(32岁)是第四名,她曾参加意大利小姐选美,获得第六名。
有日本最美议员之称的藤川优里(27岁)排名第五。
藤川优里有明星般的面孔,曾推出写真集,为推动家乡旅游大秀身材。
另外,华人方面有两人上榜,分别是排名37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以及排名48的澳大利亚华裔政治家黄英贤。
同样44岁的美国共和党前副总统候选人莎拉-佩林排名24,61岁的希拉里·克林顿排名34,是榜上年龄最大者。
至于最年轻的上榜人是23岁的德国国会议员茱莉亚·邦克,18岁已当选国会议员,排名22。
曾参选法国总统选举败给沙克吉的社会党候选人塞格琳·贺雅排名36,乌克兰总理、有“天然气公主”之称的尤莉亚·季莫申科排名第八。
综观榜单,西班牙有五人进榜最多,美国和墨西哥各四人进榜居次。
(摘自《联合报》)。
东海问题

《军事理论》综合作业我国东海方向海洋权益斗争的严峻形势、国家举措、个人思考1.严峻形势问题本质:中日专属经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
历史背景: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中国在东海开采的“春晓”等油气田全部在日本单方面提出的“日中中间线”中国一侧。
而日方却于2004年7月开始在东海中日争议海域单方面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又在2005年4月决定授权民间公司在东海所谓“中间线”以东进行试开采。
争端起因:中日东海争端的起因源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气田"的反应逐步升级后导致的结果。
2004年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我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第二天起,此二人就开始在上连日刊登报道和述评,大肆渲染我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在日本引起不小的风波。
随后日本各大媒体纷纷介入,政府方面也成立了"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鼓动日本企业同中国争夺海洋能源。
军事争斗:在本世纪之前,关于中日海上军事争斗方面的信息很少有公开披露。
进入本世纪以后,关于中日海上军事争斗的报道不断增加,尤其是在东海的摩擦日渐增多。
2003年11月12日,中国潜艇首次浮起展旗通过大隅海峡,被日本航空队侦察机发现并进行跟踪监视一事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
特别是从2010年发生“9。
7”渔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非法购岛”闹剧之后,中日钓鱼岛领上争端升温,日、美以中国占领钓鱼岛为假想进行多次"夺岛"演习。
与此同时,日本为投桃报李,不时派出军舰和飞机,为在东海进行非法活动的美国海军海洋监视船护航,为此,日本军舰还曾经与对美船进行跟踪监视的中国海监船舶发生对峙和纠纷。
困难形式:中国在维权方面并不占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我们的处境归纳起来,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掳夺,权益被侵犯,形势空前严峻。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男,汉族,1928年1月生,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党小组长、党支部书记。1945年至1949年任上海《大公报》社职员并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男中学委委员,徐龙区学生区委副书记。1949年至1953年任上海市徐汇、长宁、杨浦区委委员,共青团徐汇、长宁、杨浦区委书记。1953年至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至1955年在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至1963年任驻苏联使馆二秘、留学生处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任高教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1966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后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至1982年任驻苏联使馆参赞,驻几内亚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82年至1988年任外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1991年任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1年至1992年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2年至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党委书记。1993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1997-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
孙玉玺
孙玉玺现任驻阿富汗大使
男,1951年10月生,黑龙江省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1979-198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职员。1981-1988年,分别担任外交部亚洲司科员、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1991年,任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政治处主任。1991-1993年,任驻柬埔寨王国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驻柬埔寨大使馆参赞。1993-1995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1998年,任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1998-2002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外交部发言人。2002-2004年,任驻阿富汗特命全权大使。2005年迄今任驻印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华春莹老公是谁

华春莹老公是谁?外交部女发言人华春莹父亲是江苏
人以及她简历
大学时代的华春莹(右二)
华春莹(1970.04-),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
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外交部发言人。
是外交部历任5位女发言人之一,外交部历任包括现任的发言人是李金华、范慧娟、章启月、姜瑜,华春莹。
面几个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华春莹作为新的发言人,她的情况也许大家并不是非常熟悉。
下面是她的一些简历
照片和中学,大学时代的一些事情。
华春莹1970年4月出生
华春莹1988年毕业于江苏省淮州中学,该校80年代毕业的有2位“大”校友。
华春莹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华春莹1993-1995年外交部西欧司科员
华春莹1995-1999 年外交部驻新加坡使馆随员、三秘
华春莹1999 年外交部西欧司三秘
华春莹2000年1月任外交部西欧司北欧处副处长
华春莹2000年8月2003任外交部西欧司英国处副处长
华春莹2003-2010年外交部驻欧盟使团二秘、一秘、参赞
华春莹2010-2012 年外交部欧洲司参赞
华春莹2012-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兼新闻发言人(外交部历史上第五位女发言人,已婚,有一女,她父亲钱勇是淮阴县纪委书记,母亲是淮安市清河区原政协副主席,华春莹跟其母亲姓)
下面是记者来到华春莹曾经就读的江苏淮州中学,南京大学,讲述华春莹的以前一些的事情。
姜瑜我比男人更强硬

姜瑜:我比男人更强硬作者:苏永通来源:《人民文摘》2011年第05期这是一个帅哥美女扎堆的特殊群体。
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力量与语言风格,诠释着中国国策。
面对中外记者的“刁招”、“怪招”、“险招”……他们沉着应对,智解妙答,使自己也成为充满神秘与峰回路转的风景。
作为女发言人,性别并没有给姜瑜的职业生涯带来太多影响,反倒是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媒体关注。
“我比男人更强硬”2010年12月28日,46岁的姜瑜在结束例行发布会后,接受了韩国《中央日报》独家访问。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称,这是她接受的首次正式采访。
报道称,由于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促使姜瑜在韩国“人气急升”,成为普通韩国民众都久闻其名的人物。
因此,该报力邀现年46岁的姜瑜接受访问。
当姜瑜被问及她在韩国“人气急升”的感觉时,姜瑜强调,这表明“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得到世界公认”。
针对国际媒体将她评为50名全球美女官员之一,姜瑜表示,自己对于这种评选一点都不在乎,“我觉得没有任何的意义。
但是,《中央日报》此次将我选为‘年度最受瞩目人物’,我非常感谢。
”不过,当记者说到,有人评论她是温柔的女性时,她马上摇手进行了反驳。
“你说温柔吗?我没有这样觉得。
我觉得我发言时,有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强硬,甚至有的时候比男发言人还要强硬。
但是,要看是什么问题了,涉及国家的主权,这种问题上,我比男人更加强硬。
”大学时代:稳重理性“我叫姜瑜,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2006年6月13日,42岁的姜瑜作为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首次亮相时讲的第一句话。
姜瑜这天身着一袭白衫黑裤套装,戴了一副无框眼镜,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她的首次亮相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外交部上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卸任一年半之后,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
为了第一次登台,姜瑜进行了大量的准备。
有知情人透露说,除了熟悉前几任发言人的主持风格外,姜瑜还曾在新闻发布大厅多次演练,让同事扮作外国记者对她提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的语用模糊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作为一种言语交际策略,语用模糊经常在日常会话中被人们采用,特别是在新闻发布会这一特殊的语境下,但是前人对其的研究还处于对事实现象的经验总结层面,没有上升到语言学的理论高度。
因此,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的层面对语用模糊进行深入探讨。
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引言和相关文献回顾。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包括第3章、第 4章、第 5章。
第3章首先从词语层面对语用模糊进行探讨,发现范围模糊词语和程度模糊词语等均是官方新闻发布模糊回避的构成手段,且出现较为频繁;接着从模糊陈述句和模糊疑问句两种句类层面来探讨语用模糊。
把模糊陈述句主要归纳为:语气缓和型模糊、转移问题焦点型模糊、推至第三方型模糊和逻辑型模糊四类。
第 4章对语用模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话题、外交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 5章是结束语部分。
第三部分由注释和参考文献组成。
关键词:语用模糊;词语;句子;话题;合作原则;礼貌原则;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 As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language use, pragmatic vagueness always is used in dailyconvers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news release conference. However, the previousresearches about i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the experience summary about the factual aspects,notreach the theory of a high degree of Linguistics .Therefore, this paper try to give a deepresearch on pragmatic vagueness from the linguistic level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review. The second part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article, including chapter 3, chapter 4, chapter 5Chapter 3 firstly gives an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words. It shows that the scope vaguenesswords and the extent vagueness word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official news releaseSecondly we give a research about pragmatic vagueness from two types of sentences:vagueness declarative sentence and vagueness interrogative sentence, and the vaguenessdeclarative sentence is summarized as: vagueness of easing tone sentence, vagueness oftopic-shifting sentence, vagueness of shifting to the third part sentence, vagueness of logicsentence. Chapter 4 gives an analysis about the reason of pragmatic vagueness: topic,diplomatic cooperation principle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Chapter 5 isthe Concluding part. The third part is composed by the note and the referenceKeywords: pragmatic vagueness; word; sentence; topic; cooperation principle; politenessprincipl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目录………………………………………………………………………Ⅲ第一章引言. 11.1 选题依据. 11.2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11.3 研究范围21.4 语料和数据来源 21.5 研究方法2第二章相关文献的回顾 32.1 语用策略的相关研究32.2 模糊语言学的相关研究 42.3 答问语用模糊的相关研究62.4 外交辞令的相关研究. 82.5 本章小结9第三章外交部发言人语用策略中的模糊语言表现形式. 11 3.1 词语层面的模糊语用113.2 句子层面的模糊语用19I II-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3 本章小结 29第四章外交部发言人语用策略中的模糊言语根源分析. 31 4.1 话题314.2 合作原则与外交模糊言语 354.3 礼貌原则与外交模糊言语 384.4 外交辞令中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关系. 414.5 本章小结 43第五章模糊言语在外交辞令中的作用445.1 积极作用. 445.2 消极作用. 48第六章结束语. 506.1 全文主要内容及观点总结. 506.2 本研究的局限及不足 50注释:. 51参考文献:. 52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55后记. 56I V-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引言1.1 选题依据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首先发布新闻,然后回答记者提问。
历任外交部发言人

历任外交部发⾔⼈历任外交部发⾔⼈⾃1982年3⽉26⽇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钱其琛第⼀次作为发⾔⼈答记者问,1983年3⽉1⽇,齐怀远作为第⼀位正式发⾔⼈出现在中外媒体⾯前,30多年来,已有29位外交部发⾔⼈交替亮相。
其中,男性有24位:钱其琛、齐怀远、俞志忠、王振宇、马毓真、李肇星、⾦桂华、段津、吴建民、李建英、沈国放、陈健、崔天凯、唐国强、朱邦造、孙⽟玺、孔泉、刘建超、秦刚、马朝旭、洪磊、刘为民、陆慷、耿爽。
⼥性有5位:李⾦华、范慧娟、章启⽉、姜瑜、华春莹。
钱其琛(1928年1⽉-2017年5⽉),男,1928年1⽉⽣于天津市,江苏嘉定⼈。
李肇星,男,汉族,1940年10⽉⽣,⼭东胶南⼈。
⼤学⽂化,教授、博⼠⽣导师。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发⾔⼈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长助理1993年-1995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使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长1998年-2001年,中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使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长2003年-2007年,外交部长。
吴建民(1939年3⽉30⽇—2016年6⽉18⽇),男,汉族,江苏南京⼈。
1965年到1971年,吴建民在外交部翻译室⼯作期间,曾多次给⽑主席、周总理、陈毅等⽼⼀辈领导⼈做过翻译。
沈国放,1952年出⽣于江苏省常熟市⼀个普通⼯⼈家庭。
朱邦造,1952年⽣,江苏⽆锡宜兴⼈,学法语出⾝。
1997 - 2001 任外交部发⾔⼈、外交部新闻司参赞、副司长、司长;2001 - 2003 任中国驻突尼斯兼驻巴勒斯坦国⼤使;2004 - 2008 驻瑞⼠⼤使馆⼤使,起任中国驻瑞⼠⼤使,2008年3⽉离任回国;2009年1⽉- 2014.12任中国驻西班⽛兼安道尔特命全权⼤使。
孔泉,男,1955年11⽉⽣,北京市⼈,⼤学毕业。
2001年—2006年外交部新闻司司长2006年外交部欧洲司司长;2006年—2008年外交部部长助理2008年3⽉—2013年5⽉,中国驻法国并兼驻摩纳哥公国⼤使(副部级)2013年6⽉—2015年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3⽉—中央外事⼯作领导⼩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第⼗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简历
姜瑜,女,1964年生于北京,大学毕业。
1987―1991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91―1992外交部新闻司科员、随员
1992―1995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1995―2002外交部新闻司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
2005―2006外交部新闻司参赞
2006―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据外交部网站) 中新网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中新社记者孙宇挺王岩
“我叫姜瑜,是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我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跟大家建立良好的关系。
”这是这位中国外交部新任女发言人首次亮相时讲的第一句话。
姜瑜今天身着一袭白衫黑裤套装,戴了一副无框眼镜,在给记者提问机会时总是保持一丝优雅的微笑,她的首次亮相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是外交部上一位女性新闻发言人章启月卸任一年半之后,中国外交部历史上出现的第四位女性发言人。
中国外交部自一九八三年建立发言人制度以来,至今共有二十三位发言人,其中包括姜瑜在内共有四位女性。
如参加今天记者会的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郑天任所言,
今天姜瑜女士的亮相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很好的国际形象。
他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女性代表中国,因为女性能给一个国家更好的外貌和形象,“女性说话很软,如同姜瑜女士,长相很得体,讲话很好听,这些都是能在国际上给中国挣分的。
”
但在回答有关大赦国际攻击中国向有关国家出口武器的问题时,姜瑜柔中却不失刚硬,“有关组织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和事实不符。
”她并指出了中国对待军品出口遵循的三项原则。
按照姜瑜自己的话讲,发言人其实是一个体制,也是一个机制,向外界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介绍中国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立场和看法。
姜瑜一九六-四年出生,“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二00二年至二00五年间曾任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今年开始担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
对于这次首度亮相,姜瑜可谓准备充分,除了一些有关自己的问题以外,就“连
世界杯都准备了”。
外交部新闻司前任司长孔泉曾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在中国外交部,现有四千七百四十六名
公务员,其中女性占百分之二十九,而在新闻司,女干部的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九点九。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简历
姜瑜,女,1964年生于北京,大学毕业。
1987—1991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91—1992 外交部新闻司科员、随员
1992—1995 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随员、三秘 1995—2002 外交部新闻司三秘、副处长、处长 2002—2005 外交部驻港公署参赞
2005—2006 外交部新闻司参赞
2006—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