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联合作战法规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美军联合作战法规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美军联合作战法规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美军联合作战法规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作者:宋晓鲁, SongXiaoLu

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系,陕西,西安,710068

刊名: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POLITICS INSTITUTE

年,卷(期):2010,23(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3条)

1.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美军联合出版物JP3-0 2006

2.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美军《联合参谋军官指南2000》附录A 2006

3.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联合出版物JP1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附录《联合条令出版物层次》 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66071084.html,/Periodical_xazzxyxb201003034.aspx

授权使用:党史纵览(qkdszl),授权号:1ad12bdd-b042-4868-9537-9e0f010ab669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14日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 美军指挥体制是根据本国军事传统、指挥技术手段和海外军事行动环境建立的。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特点,我们发现,这种指挥体制立足于全球作战,立足于军种的联合作战,着眼于提高作战效益,能够较好地发挥各军种的最大潜能。 归纳起来,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根据作战环镜和任务,不断改进指挥体制从独立战争到美西战争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美军的作战行动大都在美洲大陆进行,作战指挥往往以陆军指挥为主。美西战争以后,美国迈开了海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和指挥机构的作战效率,美军建立了战区司令部,对海外美军部队(包括海军和陆军)进行总体控制和指挥,并设立专门的陆海军委员会对陆、海军行动进行协调。一战以后,美军空中和海军力量空前发展,这在客观上增强了美军联合作战能力,也加速了战区联合指挥机构的诞生。二战中,战争需求强化了美军的联合作战观念,使平时各立山头的军种部队不得不坐在一起,制定联合作战计划,以提高作战效率。二战以后,欧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陡增,与此相适应,美太平洋、大西洋、欧洲总部就相继建立起来,欧亚地区的指挥机构趋于完善。冷战以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军作战任务的调整,美军指挥体制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 (二)体制的设置着眼于统一指挥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在战区以下,又设立下属联合司令部,必要时还组建联合特遣部队,这些编制小,机构设置灵活的联合司令部,同样具备联合作战指挥的功能,从而确保了各级的统一行动。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联合司令对所属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这一规定使各级司令部特别是战区级司令部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不但可以从全军范围内抽调部队组建联合部队,而且还拥有对各种作战行动、联合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指挥控制权。除此之外,美军还采取单一指挥官体制,在战区级,设立一名总司令对所属和配属的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联合部队司令也通常任命单一的空中、地面和海上部队指挥官,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控制所辖的部队。 (三)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在指挥体制这个大系统中,指挥层次划分是重要组成部分,指挥层次的划分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存在的合理性。层次过多,各种指令在系统中周转时间过长,容易影响指挥效能的发挥;层次过少,又容易出现微观指挥的现象,使作战指令无法很好地结合战场实际。出于这种考虑,美军在指挥机构的设置上,以满足联合作战需求为基准,尽量减少指挥层次,简化指挥控制程序。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重新明确了参联会在指挥序列中的具体分工。法案明确指出,参联会在指挥系统中没有指挥作战部队的行政权力,只起沟通国家最高指挥当局与各作战司令部之间联系的职能。此项规定,减少了战区指挥和最高当局指挥之间的层次,使战区指挥官对责任范围内的军事活动,能够独立行使指挥职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作战中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指挥层次多而出现的内耗现象。同时,美军对指挥关系的确定,使各级指挥员很好地明确了自身的指挥权限和责任,下级指挥官能够自觉利用战场上出现的机会来支持上级的战略和战役计划,从而大大简化了指挥程序。(四)参谋机构实行联合编成美军有效实施联合作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谋机构的联合化。美军联合参谋机构由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组成,职位的分配原则是:参谋人员在参谋部中的影响力能反映其所在军种在整个联合部队中的比重。来自各军种的参谋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本军种知识和相关知识,能够保证联合司令官了解兵力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战术、技术、能力、需求和局限性。平

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概述 一、概述仿真技术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综合集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 随着仿真技术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重要,特别是军事科学,随着高、精尖武器系统的研制和发展,对军用仿真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军事强国竟相在新一代武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不断完善仿真方法,改进仿真手段,以提高研制工作的综合效益。军用仿真技术在武器系统战技指标论证、方案选择、研制、试验、鉴定、改进提高以及部队维护保养和训练中的应用,已得到研制方和使用部队的承认和重视。它对提高新一代武器系统综合性能,减少系统实物试验次数、缩短研制周期,节省研制经费,提高维护水平,延长寿命周期,强化部队训练等方面都可大有作为。 二、国内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1.国外军用仿真技术发展现状态 美国国防部高度重视仿真技术的发展,近十多年来,美国一直将建模与仿真列为重要的国防关键技术。1992年公布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倡议,并成立了国防建模与仿真办公室,负责倡议的实施:1992年7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国防科学技术战略,综合仿真环境被列为保持美国军事优势的七大推动技术之一;1995年10月,美国防部公布了建模与仿真主计划,提出了美国防部建模与仿真的六个主目标;1997年度的美国国防技术领域计划,将建模与仿真列为有助于能极大提高军事能力的四大支柱(战备、现代化、部队结构、持续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并计划从1996年至2001年投资5.4亿美元、年均投资0.9亿美元。同时美国国防科学局(Defense Science Board)认为建立集成的综合仿真环境和仿真系统,必须解决五个层次的使能技术,(enabling technologies )(即应能解决实现的技术) 第一层次基础技术。 包括:光纤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工具、人的行为模型、环境模型等。 第二层次元、部件级技术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古往今来,在任何战争中,水都是军队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作战,水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过去20多年里,美军一直涉足中东干旱地区的军事行动,供水早已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因此美军供水保障的做法和其供水保障装备的发展值得研究和借鉴。 供水保障的做法 美军一支16655人的远征旅每天实际需水120万升,每人每天平均需各种生活用水76升,其中饮水15升。美陆军“力量提供者”系统备有4个75700升储水袋和3个11355升反渗透净水装置,可为一个快速反应旅或营的3300名士兵每人每天供水大约76升,即达到了美军野战条件下的人均供水量标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采取供水管线、水罐车、大型净水设备、单兵净水器、瓶装水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供水保障,满足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给水需要,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了作战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美军在伊拉克城市作战中,在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对部队实施供水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选定水源开设供水站 美军认为,要满足战时部队的用水保障,首先要选好供水点,及时开设供水站。在确定供水点时,要尽可能靠前设置,通常设置在旅保障地域。如果该地域恰巧位于城市,最近的水源可能是市政供水系统,而非附近的江河,因为利用现有的公用水设施比开发新的野外水源更加迅速有效。此外,还可以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如水库、人工水井、消防系统、灌溉系统、水厂、水塔、采石场和游泳池等。 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站 多数干旱地区的城市,一般都位于水源附近。由于未来战争很可能是城区军事行动,考虑到安全、疾病和整个区域稳定等因素,美军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和配送站。因为负责净水的人员容易在水源地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这在不发达国家的水源周围非常普遍。 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 最有效、最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私人供水设施只要经检验,其水源即可供饮用。如果没有可饮用水,就只能采用反渗透净水设备(ROWPU)供水。ROWPU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利用几乎任何水源,通过一系列媒介分离过滤器和化学清洁剂进行净化,然后分配使用。 阿萨德机场的供水保障 在伊拉克北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作战的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的保障中队,在靠近阿萨德的一个伊拉克空军基地建立了保障作业区,对全团及其配属部队成功地实施了包括供水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与大多数现代化空军基地一样,阿萨德机场的消防管网齐备。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供水分队在消防管中另外接入水管,将水放入一个151.4万升的户外游泳池,使其成为ROWPU系统的人工水源。消防水比幼发拉底河水干净,既能减少化学净水剂的用量,又能延长净水过滤器的寿命。供水分队在池边设置了4套ROWPU系统和1个19万升储水袋,全部投入作业后每天可产水2157.5万升。经ROWPU处理的池水利用率为50%,而从河中抽取的水只能产出30%的可饮用水。战争期间,供水分队成功地向第3装甲骑兵团及其配属部队提供了饮用水和其他用水。 供水装备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摘要:通过对联合作战的学习与了解,我已经基本掌握了联合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就联合作战重要行动这一方面来阐述一下联合作战的内涵。 关键词: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信息化 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主要有:信息作战、夺取制空权作战、夺取制海权作战、特种作战、太空作战等。这些重要行动既存在于各种联合作战类型和样式之中,同时在较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中有又可能相对独立地与各作战样式并列运用,并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联合作战的重要行动贯穿于联合作战始终。 1.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采取的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行动。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对伊军实施了代号为“白雪”的信息进攻行动,从陆海空领域对伊军指挥信息系统实施了软硬一体的复合打击,使伊军处于雷达迷茫、制导失灵的无法指挥的混乱中,迅速夺取了制信息权。信息作战既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阶段,又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全过程,夺取信息优势对夺取制空权制天权有重要意义【1】。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首先对阿拉伯的27个机场发动了闪电式突袭,一举瘫痪了阿方空军,夺取制空权。而后其地面部队仅用6天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 2. 夺取制空权作战 夺取制空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的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的作战阶段,以空军为主在其他军种的支援配合下,为夺取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制空权而采取的系列作战行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就没有陆战场的作战自由权,夺取制空权成为联合作战制胜的关键。 3. 夺取制海权作战 夺取制海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时节,依据总的作战企图,使用专门的夺取兵力,夺取整个海战区的作战行动。而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夺取制海权通常是在夺取制信息权、制空权的基础上实施的,夺取制海权的行动更加复杂。 夺取制海权的主要行动如下:1、突击敌军的基地、港口2、封锁敌军的基地、港口和重要海域3、打击敌军的海上舰艇编队。制海权的夺取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可见一斑。在交战的刚开始,英特混舰队一抵达马岛海域,便宣布马岛周围的半径200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摘要:自美建军以来,其联合作战理论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有过大的曲折和反复。但随着对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战斗经验的不断总结,美军是越来越重视联合作战了,已把联合作战作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强调不管在何处、在何种条件下作战,都要适当地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和航天部队,实施联合作战,以收速战速决之效。 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战争理论 正文:所谓联合作战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活动,联合作战是最有效地使用国家军事力量,发挥其整体作用,来达到战争目的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要求实施联合作战。在联合作战中,联合部队所属的各军种部队能提供一系列作战能力,可供联合部队指挥军官进行选择,将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变成联合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联合部队的指挥军官可根据需要挑选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力量构成优化组合,去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组成的联合部队可使指挥军官从各维空间及各个方向投入压倒性的优势力量,以震撼、瓦解和击败敌人。联合作战可以说是“地天海空一体战”,既有助于己方以强击弱,又能避免暴露己方弱点,还能以多种手段灵活打击敌人。所以说,联合作战是美军进行战争的最好的方式,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1779年美军对缅甸地区英军的进攻,1780年的查尔斯顿保卫战,都因海陆协同不好而失败;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美军没有建立相应的跨军种协调机构,常常各自为战,结果延长了战争进程,而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战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及陆海军互不协调等原因遭到了惨败。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会发现,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少运用于作战,这与美军历来三军分立,相互之间矛盾较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从建军初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强调各军种独立作战,其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与联合作战背道而驰。 而美军是善于总结教训的,多次的战斗经历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随着他们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军内部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联合作战思想,特别是美军高级军官如20世纪初航空兵元老米切尔将军、1919年的海军

作战仿真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阿强 摘要: STOW -战争综合演练场 美国 DARPA 和大西洋司令部联合资助战争综合演练场 STOW(Synthetic Threat Of War)项目,1997年10月,举行了STOW97联合演练,STOW97是军事仿真演练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STOW项目体系结构和协议基础上,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了新一代的分布交互仿真技术标准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 HLA),解决了DIS不能满足大规模仿真的需求,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高层仿真体系,达到各种模型和仿真的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以及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东亚国家从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切实积极的研究,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陆续推出了多个实验性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或开发环境。我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开始对虚拟现实进行研究,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开始对虚拟现实领域的研究给予资助。 关键字:虚拟现实 VR系统 STOW 3D 1.1军用仿真技术包括几个方面 1.1.1 建模技术它是仿真技术的核心和基础 1.1.2 硬件技术仿真系统的硬件包括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 1.1.3. 软件技术包括仿真支撑软件等。它使模型和硬件得以有机结合。 1.1.4. 用户界面技术用户界面是人与仿真世界交流的途径,在军事仿真系统中的主要 目标是实现直观分析和真实逼真的训练环境。虚拟现实(VR)成为作战仿真界面设计方面的热点。 1.1.5. 网络技术网络在大规模逼真作战仿真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各种军用仿真设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1.2虚拟现实概念及起源 1.2.1 虚拟现实概念 虚拟现实简称,是一种基于可计算信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具体地说,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1.2.2 VR思想的起源

美军基本常识介绍

美军军衔制度及部队编制体制 (Rank and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U.S. Army) 军衔是军队中区分军阶(Rank)高低的标志。军衔在军服着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军军阶等级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需求。 美军现役军官按照军衔分为正规军官(officer)和准尉军官(warrant officer)两大类。所有正规军官军由总统任命,经国会批准后生效。正规军官共10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对应职务分别为(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长官,但属于文职人员,不授军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准尉由三军军种部准尉审选委员会在现役、预备役士兵、文职及志愿转为准尉军官的少尉以上军官中择优选拔,一般从事较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如担任陆军直升机驾驶员,飞机、火炮、舰艇、战斗车辆的维修技师、导弹操作手、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水手长、轮机长、军械师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准尉军官共5级,由低至高依次为:一级、二级、

三级、四级、五级准尉;海军的准尉军官只有4级,空军没有准尉军官。 一、美军军官(Officer)军衔构成 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General of the Army; Fleet Admiral 上将-------------------------------------General; general; admiral(海军) 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lieutenant general; vice admiral 少将-------------------------------------Major general, major general; rear admiral 准将------------------------------------- Brigadier General; brigadier general; commodore 上校-------------------------------------Colonel; colonel; captain 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lieutenant colonel; commander 少校-------------------------------------Major; major; lieutenant commander 上尉-------------------------------------Captain; captain; lieutenant 中尉-------------------------------------Lieutenant; lieutenant;

新形势下美军军事联合作战体系探究

新形势下美军军事联合作战体系探究 发表时间:2018-05-08T13:00:39.7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作者:李佳均[导读] 随着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加强网络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军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发展 李佳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加强网络训练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军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发展,已经建立起一套在联合作战背景下的网络训练体系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入分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发展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联合作战;体系探究 引言 美军认为,军事训练历来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手段,是夺取和赢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军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平时高水平的训练、教育和演习。近年来,美军在加快军事转型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加快训练转型的步伐。美军作战条令指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美军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形象地认为,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美国武装部队去打仗,也是如此。”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概述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战理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2]。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美国陆军又于1993年6月颁发新版《作战纲要》,进一步详细而具体地论述了诸军种联合作战的原则、内容、方法及程序。从而确定了把联合作战理论作为美军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作战理论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联合作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二、美军联合作战体系浅析 (一)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是美军联合作战的基本原则,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无论达成何种目标,都要寻求指挥和行动上的统一”。为了达到统一指挥的目的,美军着重强化了联合指挥机构的职能。首先,在机构设置方面,突出了联合指挥机构的构建。在顶层,国家指挥当局对陆、海、空三军实施统一指挥,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在各责任区,建立战区司令部,负责本战区内所有部队的作战和联合训练活动;其次,强化各级司令部的指挥权限。美军《联合作战纲要》规定:“联合司令对所属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3]”这一规定使各级司令部特别是战区级司令部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不但可以从全军范围内抽调部队组建联合部队,而且还拥有对各种作战行动、联合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指挥控制权。 (二)作战行动的同时性 美军认为,联合作战方式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作战行动的同时性。同时使用各种能力,陆海空天各种力量同时作用,使敌人疲于应付,措手不及。三是对敌方的整体结构同时施加压力,全面压倒或削弱敌方的作战能力和抵抗意志,尽快使敌战略、战役“重心”遭受打击和破坏,整体作战能力失去平衡。四是在战略、战役和战术级同时采取行动[4]。由于同时展开的作战行动增强了战争各级别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各级指挥官不能仅关心本级作战行动的情况。战术指挥官在组织实施战斗时,必须认识到当前的战斗与战役计划的联系,战役指挥官将为战役中的各次战斗规定条件,以实现战役和战略目标。更高级别的指挥官,如战区司令官将综合运用战区战略和战役法,同时又要注意某些战术情况产生的影响。同时性并不意味着平均使用或同时使用联合部队的所有兵力;而是强调采用一种使敌军全面陷入混乱和丧失斗志的战法来打击敌人,使其疲于奔命,穷于应付,从而取得决定性优势。 (三)明确的指挥作战关系 美军讲的指挥关系不是指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是指四种不同职能的指挥权(即作战指挥权、作战控制权、战术控制权和支援权)。由于美军采取“分权” 指挥体制,平时联合司令部司令没有对部队的管理权,战时组建联合部队(由各军种部提供部队)时,联合司令部司令在国防部长的授权下,才能对军种部提供的部队行使“作战指挥权、作战控制权、战术控制权和支援权”。但是,美军每进行一次战争,都要对联合司令部司令明确一次权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美国联合军事作战的战略,名义上是为了增强军事作战效率,实际上则为美国的霸权主义铺垫。而从美国整体国际战略来看,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的意图非常明显,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调整的原因,冷静制定我国军事战略、外交战略、经济战略,摆脱美国的封锁,使新中国国力全面和平发展。加深战略对话,并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形式,使美中友好而非对立成为美国的主流民意,进而建立政治、军事等全方位的互信,以此来稳定美中这两个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才是两国人民的真正福音。 参考文献 [1]庄林.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体系发展浅析[J]. 外国军事学术, 2009(2):43-44. [2]刘学伟, 冯伟华, 白福州. 美军联合作战思想浅析[J]. 青年科学:教师版, 2013, 34(12). [3]王政, 沈堤, 屈虹,等. 浅析美军联合作战目标管理过程[J]. 飞航导弹, 2017(6):63-67.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摘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所需信息能力不足的挑战,美军正在从以网络为 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进行转型。介绍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计划的提出背景、实 施战略、实施路线图以及主要任务。 关键词:联合信息环境,JIE,信息化战争,战略 1引言 未来作战的趋势是一体化,信息是关键,把握的信息越可靠、越迅速、越全面、越具有针对性,赢取作战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近年来,联合信息环境(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IE)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2013年,美军先后公布了多份与联合信息环境相关的文件,从概念、战略到实施逐步推进JIE。2013年1月,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White Paper,简称白皮书);2013年9月,国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战略》(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战略);同月,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指导》(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指导)。 2与联合信息环境的提出[1] 美军认为其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需要强大的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削弱与损害,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JIE则是美军应对种种难题的战略性举措。白皮书以2020及2020年以后联合部队构想为背景,阐述对JIE的构想及其与作战行动的相关性。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 国防大学外军外语教研室崔师增 美军联合作战的缘起与内涵 美军作战条令指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美军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形象地认为,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美国武装部队去打仗,也是如此。” “联合作战”与“合同作战”的区别,是军种与兵种的区别。联合作战是指“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而合同作战则是指“军种内部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 美军长期实施联合作战,主要是由其时常在本土外作战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军种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美国在海外的所有作战任务。如果不是国外作战的绝对环境,那么联合作战就不一定是未来进行战争唯一的作战样式。 美军联合作战的内涵主要是“联合”而不是“作战”,联合的关键是协调和指挥体制问题。因为联合作战就像是一个多部门机关,主要是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任务,但不能代替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所以联合作战条令不能取代军种作战条令。如何实施作战,则由各军种条令解决。 美军联合作战发展的三个阶段 美军《联合作战纲要》指出,联合作战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以指挥体制变化为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以前),联合作战时,美军在军事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建立“陆海军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的协调实现陆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此时,陆军和海军分别在各自空间行动,联合的实质是“战争目的一致性”的联合作战。 第二阶段(1942~1986年),美国出兵欧洲,仿效英军指挥体制于1942年建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机构。通过参联会的协调,实现美国内部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和与盟军之间的联合作战。在这段时期,火器射程增大,当两个军种在相邻地区作战时,火力在接合部的浅近纵深可进行相互支援,由此,这一时期的联合作战被称为“有限火力支援”的联合作战。 第三阶段(1986年后),美军联合作战是指空、地、海、天、特种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为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美军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理论一体化———1991年首次颁发联合作战条令,用理论和法律的形式削弱军种的独立性,将军种置于联合部队成员的地位;指挥一体化———1986 年颁发新的《国防部改组法》,增大参联会主席、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司令的指挥权,规定联合司令部司令为完成作战任务拥有使用兵力的一切权力;建立三军通用的C3I系统,实现通信、情报一体化,该系统被美军视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知识一体化———通过训练,联合司令部司令通晓各军种的作战理论和知识。通过以上措施,美军逐步实现了由松散式的联合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转变。 形象地分析美军联合作战发展的阶段,可以这样讲:第一个阶段是“两个鸡蛋”放在一个碗里的联合;第二个阶段是“三个鸡蛋”(1947年成立空军)打开放在一个碗里的联合;第三个阶段是“三个鸡蛋”打开放在一个碗里搅拌后的联合。美军视C3I系统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关键,其实质就是因为C3I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从最初的C2到C3,从C3I到C4I,再到后来的C4SR、C4KISR,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海湾战争以后,美军认识到了指挥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加大了对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在各军种大力加强本军种指挥信息系统的同时,加速对各军种、各业务独立信息系统的整合,以满足不断更新的联合作战构想的需要,从而实现全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一体化。目前,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已逐渐成熟。 一、美军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战役、战术级。从组成来讲,可概括为指挥控制系统、侦察预警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全球信息栅格等系统。本文主要是从组成类型来讲述美军的指挥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一)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防部军事与有关词汇字典》对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是:根据分配的任务,指挥员计划、指挥和控制所属部队的行动所必需的机构、设备、通信、程序和人员。美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由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和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组成。

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目前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可互操作、资源共享、高生存能力、无缝连接的全球的指挥控制系统,是实施危机管理和协调多军兵种/多国联合作战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动态情报、态势监视、应急计划、行动监控、通信、定位、数据表示与处理、数据库和办公自动化等。目前,美军在全球700多个地区都安装了该系统,以满足作战部队对无缝一体化指挥和控制的要求。 军种指挥控制系统。美海、陆、空三军都建有各自的指挥控制系统。美陆军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从战区地面部队到单个士兵或武器平台的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和21世纪旅及旅以下部队作战指挥系统等。海军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全球信息交换系统、战术指挥中心、总指挥部数据处理系统、战术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战斗空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美国空军的指挥控制系统主要是指空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国家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包括空军(部)指挥控制系统、战区指挥控制系统、分区指挥控制系统及空中指挥控制系统,构成以地面为主、空地结合的完整的指挥控制体系。 (二)侦察预警系统 侦察预警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耳目”,是整个系统的神经末稍。美军侦察预警系统采取航天、航空、地面、海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占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战场单向透明,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而美军的测绘保障作为战场情报准备的一项基本内容,为战场指挥、武器使用以及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实时的战场地理空间(geospatial)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测绘保障手段 1.地理空间情报的准备与获取 ①战前准备充分,提供大量战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美军利用其建立的庞大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及其他图像数据。对伊开战前,美测绘部门就为可能的作战行动准备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高程数据、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控制图像、精确定位数据,以及航行安全信息等地理空间基础信息。这些基础数据可以随时获得并加以更新。它们可保证空中和海上航行安全,并能制作三维可视化地表景观,进行地形分析,生成目标精密定位数据。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更精确、更详细,并且包含更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的面向任务数据集的加固基础数据,以满足特殊任务的需要。 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光盘携带,面向任务的数据集则主要通过全球广播系统由国家机构,如美国国家图像与测绘局(NIMA)和国防后勤局传送到师、团、营各梯队,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一系列服务器,分发给最终用户。 ②全面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GPS系统的应用是美军对伊作战的主要技术支持手段之一。美军所有参战部队,包括海军舰艇、各种作战飞机、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装备、绝大部分攻击导弹和制导炸弹以及地面作战人员和特种兵等均装备了各种GPS接收装置。美军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军用GPS接收机,单机定位精度达到5米左右。GPS的广泛使用,为美军作战指挥和各种武器平台以及作战行动提供了高精度的战场定位信息。此外,为加强定位能力,美军还分别于今年1月29日和3月31日发射了2颗GPS-2R卫星。 ③充分利用各种侦察平台,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美军大量使用了包括航天、航空、无人机及地面侦察等多种传感器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根据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地理空间图像情报可分为卫星图像情报和战场图像情报两类。 卫星图像情报由成像卫星提供,美军使用的成像卫星主要包括:“锁眼”、“长曲棍球”等侦察卫星和“快鸟”、“伊克诺斯”、“陆地卫星”等商业成像卫星。这些卫星使用的传感器按照类型可分为全色、真彩色、红外、多光谱、超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配合使用,既能保证足够的地面分辨率,有效识别地表物体,又可全天候、全天时对伊拉克战场实施监测。 战场图像情报包括战场图像、地面各种目标信息、前沿敌方阵地地形与布设、兵力部署

美军联合作战才旨挥机构及其运作

美军联合作战才旨挥机构及其运作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始建于1947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调整改革,现在部门比较齐全, 功能比较完善,运转比较顺畅。美军联合作战指挥 机构主要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下称“参联会”)、 战区/职能联合司令部(下称“联合司令部”)和联 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前两者为常设联合作战指挥 机构,后者视需要临时建立。本文仅探讨常设联合 作战指挥机构及其运作。 一 、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军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 长、海军作战部长、空军参谋长和陆战队司令组 成。参联会主席由军队高级将领担任,是美国总 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 参联会其他成员是各军种中军衔最高的现役军 人,一方面他们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 防部长在某些特定问题上的军事顾问,另一方面 他们又负责本军种的行政管理,对本军种部长负

责。按照惯例,军种副参谋长在大多数日常事务中 代行参谋长职责;军种参谋长作为参联会成员的 职责优先于所有其他职责。 参联会的主要职责是:在平时向总统、国家安 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提出关于军队建设、国防发 展项目与预算、采购需求评估、联合作战条令、联 合训练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在战时协助国家指挥 当局对美国武装力量实施战略指挥,监督各联合 司令部的军事活动。 联合参谋部是参联会的常设机构,由参联会 主席全权领导。联合参谋部对作战部队没有指挥 权,其职责仅限于向参联会提供建议和协助参联 会主席履行其职责。联合参谋部的编制员额为 1781人,其中军人1367人,占77%;文职414人,占23%。在1367名军人中,军官1063人,占78%,士兵304人,占22%;陆军486人,占35.6%;海军335人,占24.5%;空军451人,占33%;陆战队95人,占6.9%。由此可见,联合参谋部在人员组成上陆、海、空三军各占三分之一左 右。联合参谋部包括联合参谋部主任办公室、管理部、人力人事部、情报部、作战部、后勤部、战略计划与政策部、作战计划与联合部队发展部、指挥/

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综述

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综述 译自:美国《陆军》杂志2013年1月刊 作者:斯科特·R·古尔利 编译:知远/吴新建 [知远导读] 本文概述了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的发展情况,包括重型旅战斗队现代化进程、新型多功能步兵战车采购、“斯瑞克”旅升级以及机器人系统。文章编译如下:在美国陆军协会(Association of the US Army ,AUSA)2012年度年会暨展览会上,美国陆军代表概述了载人以及无人地面作战系统(Ground Combat Systems ,GCS)发展计划。 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说:“为了应对预算削减,目前项目执行办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PEO)正在认真审核整个地面作战系统发展计划的资金使用情况。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战车的任务角色能力及其相对的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支持保障费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行取舍。” 重型旅战斗队(Heavy Brigade Combat Team ,HBCT) 重型旅战斗队地面作战系统项目执行官比尔·希伊(Bill Sheehy)上校介绍了重型旅战斗队地面作战系统即将面临的现代化升级问题。 希伊说:“重型旅战斗队现代化升级的首要任务是网络化,我们一直在努力确保我们的作战平台可以承载网络。”美国陆军于2013年1月发布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以及‘布拉德利’装甲战车“工程变更建议”(engineering change proposals,ECPs)。陆军已经与我们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通用动力公司地面系统部和BAE系统公司签订了合同,这些“工程变更建议”的首要任务是在我们的作战平台上承载网络。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调研作战平台承载网络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电力,是否有足够的空间等。网络化升级将为重型旅战斗队现有车辆提供升级的态势感知和通信能力。“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和“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将安装一套网络综合设备,包括综合计算机系统、系统集成通用操作环境和战斗指挥与网络管理软件。新的通信设备将包括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地面机动电台以及战术与城市自动地面传感器,这是专为作战人员提供辅助态势感知能力以及非瞄准线发射系统(NLOS)设计的,它们可以增强作战人员对环境中隐藏危险的预警能力。同时,系统中的非瞄准线发射系统可以让炮兵远

5.2《越南战争》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二节越南战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2. 日内瓦协议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2. 局部战争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越南战争的结果 2.越南战争的影响 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

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称,要用“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条约附有美国提出的“谅解”,对“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解释为“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条约还以议定书的形式,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1955年2月19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1977年6月该组织宣布解散。 2. 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各项协议,要求交战各方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承认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规定其他国家不得在三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在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双方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并规定1956年7月举行自由选举,以实现越南的民主和统一。不久,美国取代法国的殖民地位,干涉印度支那三国内部事务。同年9月,美国策划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宣布将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置于其"保护"之下,并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阻挠和破坏《日内瓦协议》的实施。1954—1960年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了巨额援助,军事顾问从200余人增至2000余人,为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1961年肯尼迪即任后不久,在南越把特种作战作为推行“灵活反应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对越南南方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这是卖国在越南武装干涉的开始。 提问:什么叫“特种战争”?“特种战争”在美国军事顾问团(后改为军事援助司令部)的指导下,以美国派驻越南南方的特种部队为肯干,发动由美国出钱出枪、由美国顾问指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在此期间,美国于1962年2月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设立“驻越军援司令部”,作为特种战争的指挥部。美国增派军事顾问,训练和指挥西贡军队作战,组织并指挥南越军和各种反动组织,反对越南南方人民的革命游击战争,但在越南南方人民革命力量的打击下遭到失败。 2. 局部战争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公海遭到攻击,出动飞机轰炸越南北方港口,制造北部湾事件。1965年2月,美国开始对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3月,美地面部队开始在南方直接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特种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以“南打北炸”为基本特点的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