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无人作战系统发展述评

合集下载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2011-06-28海神纵观美军近几场现代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我们不难发现,无人机在战场的投入量越来越大,担负的任务也从战场侦察和监视扩展到海域巡逻、反潜战、对舰(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截听、目标精确定位、中继通信等领域,甚至扩展到战区空中导弹防御、心理战和网络中心战领域。

无人机已经成为美军作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平台,在信息化条件的现代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预见其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无人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美军无人机发展的动因(一)军事需求的牵引是无人机发展的源动力未来战争形态将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力可能会成为战斗力诸要素中的首要要素。

美国国防部始终以提高美军全球感知能力为其终极目标。

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能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的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情报信息(包括通信情报和电子情报的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的独特优势,成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零伤亡”目标一直是美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美军发展无人机的外部原因。

现代空袭反空袭斗争异常激烈,即使美军最先进的飞机也可能遭受袭击后坠毁,人员伤亡依然不可避免。

无人机恰好可以适应美军战场上“零伤亡”的要求,不用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作战,就是被击落也不会有人员伤亡,所以美军把无人机列为未来实现“零伤亡”目标的首选武器。

“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理论是美军大力发展无人机武器装备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美军军事专家分析认为,“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美军在不断的战争实践中摸索发现,无人机是实施网络中心战和非接触作战的一种能游刃有余于战场多个空间的重要作战平台和打击手段。

因为无人机本身所具有的探测与监视、指挥与通信、干扰与摧毁能力正好符合了美军网络中心战所需的要求,使得其成为美军实施作战的主要攻击手段之一。

(二)高新技术的进步是无人机发展的支撑点微电子、动力和隐身等高新技术的进步是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综述

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综述

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综述本文由现代军事(ID:xiandaijunshi)授权转载,作者:沈卫21世纪以来,世界无人系统技术高速发展。

无人系统的应用环境正由低烈度冲突和低威胁环境,扩大到高强度交战和中高威胁环境,部分已进入主战装备,正在对战争形态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地面无人系统具有平台损毁无人员伤亡、可长期值守等特点,目前主要用于扫雷破障、武装巡逻、核生化探测、危险品运输、火力引导、通信中继和后装保障等领域,已投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使用,是未来陆军作战方式向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零伤亡变革的必要装备。

地面无人系统分类地面无人系统主要包括无人车系统和地面机器人系统,无人车主要指采用轮式或履带式行走装置的无人驾驶车辆,如以色列“守护者”4×4无人车;地面机器人主要指采用不同于车轮、履带等传统车辆行走装置的各种机器人,如“大狗”四足机器人、“阿特拉斯”人形机器人。

地面无人系统根据平台重量及部署方式可分为如下3类:▲地面机器人主要指采用不同于车轮、履带等传统车辆行走装置的各种机器人,如“大狗”四足机器人(1)便携式,重量不超过16千克,主要由士兵背负携带;(2)车载式,重量比便携式重、部署时需要使用运载平台(如车辆)将其运输到任务区域;(3)自行机动式,重量通常达到90千克以上,能够依靠自身动力达到公路行军速度。

目前,国外发展的地面无人系统超过300种,列装的约200余种。

其中,便携式占比达到了85%,主要应用于侦察监视等辅助作战任务;车载式大约占10%,可用于执行探测、摧毁和路线清障等作战任务;目前自行机动式地面无人系统的数量很少,主要用于执行班组支援、地雷探测与处理,由于它还拥有卓越的机动性,并可装备轻型武器站,使其可执行高机动支援和火力打击任务。

发展历程国外自主地面无人系统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迄今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见图1)图1:国外地面无人系统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研究还没有被赋予明确的军事需求和目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可以实现室内自主机动的地面移动机器人,限于当时的视觉处理技术水平,早期的地面机器人1小时仅能移动数米。

浅析美军侦察型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发展

浅析美军侦察型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发展

浅析美军侦察型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发展作者:马震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4期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近些年,美国在作战任务上也做了巨大的改变,其无人机将作为首要的发展力量。

因此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其使用及发展,本文将针对美军侦察型无人机作战使用及发展详细分析.关键词:美军;侦察无人机;作战使用;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总体和平稳定,但局部仍动荡不安,摩擦冲突此起起伏。

伴随科技进步,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也悄然发生变革。

无人作战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

作为军事头号强国美军的无人机在现代化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已使其成为重要新型作战武器平台,纵观数场局部战争无人机作战比重成倍增加,在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自身发展和应用范围也越发广泛。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美军在战场上情报获取的主要来源是侦察型无人机,其类型从战略、现役、战术,甚至到单兵级别。

一、美军侦察型无人机作战的使用状况(一)美军无人机试验场应用在阿富汗美军在以往就已建立了多处无人机基地,早在阿富汗战场上,就实行以及部署大量无人机。

要说是在什么时候,美国有想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区域设立无人机基地的想法,主要是源于反恐战争。

因此从那以后,无人机的使用越发让美军认识到其潜力是无限的,使得无人机地位也迅速提升,基地数量的设立随之增加[1]。

直到本-拉登被美军无人机偷袭之前,有很多基地核心人物被无人机击毙。

由于无人机使用性频繁的增加,让阿富汗不得不成为美军无人机的应用试验场。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手持式小型无人机也早已被美国海军熟练应用,对于周围的一些小型区域,能够进行全面侦查,有效采集相关影像。

因为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对于无人机使用依赖性极高,所以,一旦无人机不能使用,那么他们会立即采取撤退,取消作战。

(二)美军使用无人机实施反恐行动自美国“9.11”事件后,就成立了以美國为首的反恐联盟,掀起了一场场反恐战争。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军事无人驾驶技术在美国军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军队对无人侦察机的配备,逐步建立了一个涵盖所有兵种的系统。

对美国现役的主要无人机和目前的战斗使用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美国今后有可能使用的新的无人机和将来的战斗思想进行了概括。

本文论述了美国军事无人侦察机发展的新情况,以及战争对无人侦察机的新需求。

通过对现有美国微型及大、中型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装备数量,飞行高度,巡航速度,净重量,续航时间,动力装置等指标进行了归纳和归纳。

根据美国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发展状况,总结出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预测了美国军事无驾驶飞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美军;无人机;军用1引言从美国于1964年第一次在越南战场上部署“火蜂式”无人驾驶飞机开始,从海湾和科索沃战场到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军事无人驾驶飞机(UAV)在战场上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如监视和侦察、目标跟踪、破坏评估和火力支援等。

最近几年,伴随着与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为无人驾驶飞机)有关的各种技术的升级和改进,军事无人驾驶飞机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应用广泛、产品繁多的军工行业。

根据美国“真理之音”公布的资料,现在全世界军事无人驾驶飞机的市场价值是28亿美金,而到了2025,这个数字有望达到95亿美金。

截至2018年,已有超过48个国家将150种型号用于军用,型号范围从体型如蜂鸟式的“大黄蜂”小型无人机到重量为6803公斤的“RQ-4 Global Order”。

目前,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多的无人侦察机的制造者,还是全球最大的无人侦察机制造和使用大国,更是全球首个将军事侦察机用于战争场景的大国,其研发和制造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因此,深入了解美国空军的发展状况,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将有助于我国空军的研制和开发。

2美军无人机发展现状美国军队经历了波斯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际需要,并对其设备进行了持续的升级。

从X_47B看美国无人作战飞机发展_沈林成

从X_47B看美国无人作战飞机发展_沈林成

一、引言无人作战飞机(Unmanned Combat Air Vehi -cle ,UCAV )具备高隐身、高机动、高智能、低成本等优势,可以代替有人机或者与有人机协同执行对敌防空系统压制(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 -fense ,SEAD )、纵深攻击以及对空作战等任务,是未来航空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未来空中作战力量无人化的发展趋势。

从广义上讲,无人作战飞机按照作战任务可以分为三类[1]:一是情报、监视与侦察(Intelligence,Surveillance,and Reconnaissance ),ISR 无人机。

如美军“捕食者”、“死神”无人机,此类无人作战飞机首先用于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在必要时可以提供火力打击。

二是大型、先进的隐身无人作战飞机,如美国海军X-47B 和空军X-45C 、法国神经元、英国雷神等,此类无人作战飞机是一种可以突破敌防空系统并实施纵深攻击的高度复杂武器系统。

三是小型、敏捷、可消耗无人作战飞机,类似大型远程巡航导弹,可以重复使用。

如洛克希德·马丁的“Minion ”概念,但目前处于概念研究阶段。

目前无人作战飞机主要是特指第二类无人作战飞机。

无人作战飞机是无人机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将对未来的军事作战方式产生深远的乃至革命性的影响。

它的出现标志着无人机系统将从过去作为执行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和毁伤评估等任务的作战支援装备,升级为未来能够对陆/海/空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主战装备之一。

近年来,国外军事强国对无人作战飞机系统的发展尤其重视[2]。

其中,美国在无人机系统发展上一直走在全球最前列,无人机种类繁多,技术也最为先进。

无人机系统已在美军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美军的无人作战飞机发展也最快,已经完成了无人作战飞机作战概念仿真和航母起降飞行试验,下一步即将开展自主空中加油和多机协同任务作战的演示验证。

美军水下无人系统发展探讨

美军水下无人系统发展探讨

美军水下无人系统发展探讨海军装备部摘要:美军试图通过大力发展以自主潜航器为主体的水下战无人装备,加强前沿水下无人系统预置,全力推进水下无人区域监控系统布建,突出攻关水下自主导航、通信组网、自主协同等先进技术,打造新型水下作战体系。

本文对美军的水下无人系统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下无人系统;美国海军;无人潜航器;水下战1 突出水下无人系统对于联合作战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对于水下无人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更多偏重于执行ISR和反水雷等作战辅助任务。

随着海军作战能力需求的变化,水下无人系统能力的提升,美国海军正重新审视水下无人系统在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积极利用水下无人系统增强水下综合作战能力美国海军认为,美国的潜在对手正在构建能对美军舰艇及水下基础设施形成威胁的能力,美国在水下战领域的优势正不断被削弱。

而核潜艇等先进水下平台,由于建造和使用成本高昂,数量上无法完全满足作战需求,迫切需要补充新型作战力量,与潜艇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增强综合水下战能力。

《下一代水下无人系统》报告指出,水下无人系统能够有效补充并拓展有人水下系统的能力,对当前因缺乏有效作战手段而难以执行的军事任务,可由无人作战系统来完成,即便是核潜艇能够完成的任务,水下无人系统的协同和配合也能大幅提高作战效能。

1.2 积极增强水下无人系统跨域协同作战能力如何充分发挥水下作战优势以弥补其他作战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是美国海军重点关注的问题。

创造性地使用水下无人系统,能为美国海军提供全新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认为,未来水下无人系统的应用模式将主要是联合使用和分布式作战,联合形式包括:多形态无人系统跨域协同或组网、异构无人系统协同或组网、子母式无人系统接力作战、跨介质组合式无人系统等。

美国海军于2016年“先进海军技术演习”期间,演示了“潜艇-无人潜航器-无人机”子母式协同作战的能力。

上浮式有效载荷和深海预置武器等新概念装备的出现,也可视为该努力的一部分。

国外军用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军用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军用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军用机器人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军用机器人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自主或半自主的机器人系统,它们能够执行各种任务,如侦察、巡逻、拆弹、战术支援等。

本文将探讨国外军用机器人的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

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军用机器人研发和应用的领先者之一。

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广泛使用无人机,如MQ-9 Reaper和RQ-4 Global Hawk等。

这些无人机能够执行侦察、监视和打击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情报支持和战术优势。

此外,美国还在研发各种类型的地面机器人,如PackBot和BigDog等。

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执行任务,减少士兵的风险。

2. 以色列以色列是另一个军用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国家。

以色列军队广泛使用无人地面车辆,如Guardium和D9T等。

这些车辆能够执行巡逻、边境防御和拆弹等任务。

以色列还在研发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以提高作战效能和士兵的安全。

3. 英国英国在军用机器人领域也有一定的研发实力。

英国军队使用无人地面车辆TALON和无人水面舰艇PAC24等。

这些机器人能够执行侦察、搜救和反恐任务。

英国还在积极研发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4. 俄罗斯俄罗斯在军用机器人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研发实力。

俄罗斯军队使用无人地面车辆Platform-M和无人水面舰艇Falcatta等。

这些机器人能够执行侦察、巡逻和火力支援等任务。

俄罗斯还在研发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以提高作战效能。

发展趋势1. 自主能力增强未来,国外军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自主能力的增强。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机器人将能够更加智能地执行任务,减少对操作员的依赖性。

这将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作战效能。

2. 多机协同作战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多机协同作战。

未来,军用机器人将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和协同算法实现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战。

这将提高机器人的战术灵活性和作战效果。

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发展

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发展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上最 强大的军事大国之一,美国在无人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本次 演示将详细分析美军无人机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其未来可能在技术、 装备和应用领域的创新。
一、美军无人机装备现状
1、装备种类和数量
基本内容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趋势。首先,随着人 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将更加自主化。这意味着 武器装备将能够在无人类干预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侦察、决策、攻击等任务。其 次,随着量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运算能力和 反应速度将得到极大提升。这将使得智能化武器装备在战场上具备更强的实时应 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
3、应用领域扩大
3、应用领域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美军无人机装备的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未来无人机 不仅将应用于传统的侦察和作战领域,还将深入到民事领域,如灾害救援、边境 巡逻等。
三、应用场景及优势
1、战争与和平
பைடு நூலகம்
1、战争与和平
在战争与和平领域,美军无人机装备发挥了重要的侦察和打击作用。例如, 全球鹰无人机在阿富汗战争中成功执行了多次高空侦察任务,为美军提供了重要 的情报支持。同时,捕食者无人机也多次成功打击了塔利班高级目标,为战争胜 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发 展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武器装备逐渐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导力量。在这 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军智能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并分析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基本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军无人作战系统发展述评来源:《军事文摘》2018年第二期作者:陈方舟第三次抵消战略聚焦的是美国正在面临的全球战略威胁及其进行本土防御的能力,其技术难点是解决美军的力量投送问题。

该战略的核心是构建和部署全球监视和打击网络(GSS网络),迅速地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目标并及时向多个地点投送美军力量,从而有效地对潜在敌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A2/AD)进行抵消。

尽管自沙漠风暴行动以来,美军已经形成了以航空母舰打击群、机械化海军陆战队以及载人战斗机中队为代表的集中战斗力量投送模式,但是传统手段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不断增长的军事行动风险。

部署于近战地区的基地大多易被直接打击,大型水面战斗群和舰载机易被发现、跟踪,非隐形飞机易遭到现代集成防空系统攻击,而太空也已不再是战争的避难所。

二是用于应对全球战略威胁的成本上升,与作战效能出现不对称。

因此,为了降低对陆基、海基和空基阵地的依赖,同时为了降低风险和成本消耗,无人系统将会被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中的关键力量投送方式予以发展。

美军开发无人系统的优势一直以来,美国都将无人系统作为其长期占据军事优势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并始终确保研发和应用的最前沿地位。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美军开发无人系统具备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拥有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二是充分契合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发展需求。

拥有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

经过近十年以来对上百种无人飞行器的实验,特别是在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地进行的飞行实践,美军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无人机装备训练和维护系统,并具有熟练操作能力和作战管理能力。

尽管五角大楼于2006年宣布联合无人空战系统研制项目下马,但是并未影响美国继续发展海军的无人空战系统验证机计划和空军的下一代远程打击计划。

此外,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具备多年的无人地面车辆驾驶经验,可操纵无人车进行战术侦察和摧毁简易爆炸装置。

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其中大部分用于海上情报监视和侦察、海底环境测绘及反水雷行动,目前正在积极地将这两项技术引入反潜作战、有效荷载传递、战时通信和进攻行动。

其他工业和科技领域也为美国进一步发展无人装备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世界领跑者,美国一直致力于增强无人系统的自主性,减少无人装备对数据链的过度依赖,从而平衡美国在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竞争力以及在传统系统工程和集成技术方面的优势。

同时,高密度储能技术和水下通信技术的发展将能够提高无人系统的可持续作战能力,在水上、水下、陆地和太空域形成全面的情报监视、侦察和打击力量。

这些长期以来积累形成的实战经验和技术优势是美国在第三次抵消战略中选择重点发展无人系统的内部原因,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模仿和突破。

充分契合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发展需求。

从外部原因来看,发展无人系统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增强美军的多维力量投送能力和情报监视侦察能力,因此成为GSS网络构建和部署的核心内容。

以无人机为例,基本具备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在高空编队飞行遂行作战任务效果图第一是提高“作战耐力”。

较之传统的载人作战飞机,无人机不受到人体生理机能的限制,能够进行持续性的空中出击,在敌空执行战斗任务的时间更长。

在有油料储备的条件下,载人战术飞机的最长航时为10小时,承载多人机组的轰炸机能够完成约30小时的周期性任务,但是必须考虑到机组人员的休息时间。

例如,尽管B-2隐形轰炸机声称能够执行长航时任务,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飞机转运,机组人员在此期间能够得到轮流休息,而一旦一架B-2进入敌空区域,两位机载飞行员就必须全神贯注于搜索和打击目标,5小时几乎是B-2的执行任务时长极限。

而目前,在美军所拥有的无人机中,具备最长航时的是RQ-4全球鹰侦察机和增程MQ-9收割者侦察机,基于任务配置,它们能够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执行30~40小时的持续飞行,一旦无人空中系统搭建完成,通过平台进入敌空作战区域的无人机能够确保更长的空中出击时间,而若能够实现自主空中加油,则共计持续飞行时长可达到60~80小时,可以降低对近战基地的传统依赖,充分满足美军多地投送力量的时间需求。

美军MQ-9收割者侦察机第二是完善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ISR)的全球覆盖能力,形成平衡化的无人机梯队。

基于超长航时任务执行能力,只需小型无人机梯队就足以保障ISR系统的近全球覆盖和持续攻击范围,实施普通卫星难以实现的紧盯式侦察,辅助天基遥感建立高效侦察网络,作为GSS的组成部分。

在该梯队中,将开发和部署3类新型隐身长航时无人机,分别承担侦察和攻击职能,用以提高任务距离和存活能力。

第一类是HALEISR无人机,作为RQ-4全球鹰侦察机的作战搭档,可以在非战时部署于禁入区或政治敏感区进行一般性侦察,在战时部署于中高级威胁区域执行ISR情报支援及少量的攻击作战任务。

虽然这类无人机只能携带有限的攻击荷载,但是由于具备针对数据链的低截获性和低检测性,能为ISR和电子攻击提供最优化战术支持。

第二类是陆基MQ-X无人机,第三类是机载N-UCAS无人机。

这两类无人机分别基于一定的隐形无人空中作战平台,虽然在外形上有所区别,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共有许多相同的子系统(包括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等)、引擎、雷达吸波涂层、任务载荷以及任务管理和控制系统。

陆基MQ-X无人机拥有大型翼展和有效载重舱,机载N-UCAS无人机拥有强大的内部结构以支撑来自弹射和拦捕着陆的压力,预计将执行中高级威胁环境下的长航时大范围攻击任务。

目前看来,这两类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自主空中加油技术、拥有以自我防御为目的的全向广谱雷达横截面减缩及超视距、空对空打击能力,完成在A2/AD区域内发现和摧毁移动目标的核心任务。

梯队化将成为未来各类无人系统的主要构成形式,除了无人机以外,有核潜艇搭载的无人潜航器梯队能够进入更加危险的浅层海域和受到航行限制的沿岸海域执行任务,从而抵消洛杉矶级和俄亥俄级潜艇面临的固有能力壁垒,只是对于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车辆来说,还需要更多地引入新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提高可持续执行任务能力。

第三是有效降低开发和应用成本。

降低长期的成本消耗一直是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之一,美军正面临财政紧缩困境,而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中国,过去10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均超过7%,官方公布的国防开支也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长,2017年的国防预算将继续增幅7%。

目前有一种观点得到了美国国内的多方认同,即“中国将在202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除非遭遇结构性问题或从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中转型,中国的经济在未来十年内都不会放缓。

为了适应经济形势,与此战略相对应的技术手段应严格控制成本。

与以往投入大规模研发资金不同,GSS网络采取了“高-低”组合方式,用较低的终端系统搭配高端系统集成组合优势,其中的无人系统即为典型代表。

此外,无人系统的低成本还体现在无需采购大量的训练设施,训练和维护成本得以削减,且不需花费人力成本。

例如,海军只需要采购约占过去载人飞机一半数量的无人机组成梯队,用以装备已有机型,通常部署2~3架次无人机于固定载机上,另部署2~3架次于机动位置。

也只需花费不到过去一半的预算用于日常训练,这样就能够在采购、训练和维护费用方面节省数十亿美元。

对于陆军和空军来说,也是如此。

第三次抵消战略中无人系统的发展困境基于以上优势,无人系统得以成为第三次抵消战略中优先发展的技术手段,但正如第三次抵消战略本身所遭到的质疑,无人系统的下一步发展也面临路径选择困境。

如何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美军在漫长的战争实践史中形成了对先进科学技术的迷恋,因此,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概念提出之初,“国防创新倡议”一度被认为是该战略的核心,使这一战略思想继续沿着技术制胜的逻辑向前推进。

事实上,第三次抵消战略不只是技术战略或军事战略,而是全方位确保美国优势地位的国家战略,从这个角度看,发展无人系统的意义不在于单纯地丰富技术手段、提高装备效能,而在于形成新的人-武器结合方式,为战争制定新的规则,抵消潜在对手正在逐渐增强的实力,而不是抵消美军已具备的传统优势。

在此前提下,对无人系统的开发需进一步拓展到综合应用领域,包括新型无人系统与一般无人武器之间的搭配组合、无人系统与传统装备系统之间的深度集成、无人系统与作战人员的有机融合、无人系统带来的作战理念变化和力量模式变革等,使无人系统成为推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力量倍增器而非技术目标。

如何避免陷入战争伦理困境?自无人机被发明以来,围绕伦理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人机一体”“无人先导”和“精确侦察打击”等新的概念不仅改变了作战方式,更变革着传统的战争伦理。

一方面,无人系统讲求自主化、智能化,进而模糊了作战责任者的边界,作战行为应有谁指挥、谁负责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辨析。

另一方面,无人系统的平台样式灵活,任务功能增多,除了发挥传统的情报监视、侦察、排爆等支援作用以外,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搜查打击等多维军事行动中,带来的合法性问题有待确定。

因此,发展无人系统不只需要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更需要完善的法律条文予以规约,第三次抵消战略在致力于提升技术优势的同时,有必要针对新的技术手段、作战方式带来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加以补充和规范。

[1] RobertMartinage. Toward A New Offset Strategy: Exploiting U.S. Long-Term Advantagesto Restore U.S. Global Power Projection Capability[R].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Budgetary Assessments,2014. [2] AntonieMartin. “U.S. Expands Use of 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s,”National Defense,April 2012,pp.35-35;and DoD, Unmanned Systems Integration Road Map FY2013-2038 (Washington,DC:DoD,2013),p.8.[3] OSD,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3, AnnualReport to Congress[R] (Washington DC: DoD, 2014).[4] 新华社.财政部:2017年中国国防支出预算超1万亿元增长7%[N],2017-3-6.[5] Availableat:/press-release/economics-country-ris k/china-become-worlds-largest-economy-2024-reports-ihs-economics.[6] WorldBank, China Economic Update, June 2014. Availableon-line:/content/dam/Worldbank/document/ EAP/China/China_Economic_Update_June2014.pdf.[7] DanielBurg and Drew Martin. Unpublished internal study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Corporation, Strategic Studies Department, Navy UCAS Program, February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