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

浅谈联合作战重要行动摘要:通过对联合作战的学习与了解,我已经基本掌握了联合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联合作战重要行动这一方面来阐述一下联合作战的内涵。
关键词: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信息化联合作战重要行动主要有:信息作战、夺取制空权作战、夺取制海权作战、特种作战、太空作战等。
这些重要行动既存在于各种联合作战类型和样式之中,同时在较大规模的联合作战中有又可能相对独立地与各作战样式并列运用,并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
联合作战的重要行动贯穿于联合作战始终。
1.信息作战信息作战,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采取的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行动。
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对伊军实施了代号为“白雪”的信息进攻行动,从陆海空领域对伊军指挥信息系统实施了软硬一体的复合打击,使伊军处于雷达迷茫、制导失灵的无法指挥的混乱中,迅速夺取了制信息权。
信息作战既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阶段,又贯穿于联合作战的全过程,夺取信息优势对夺取制空权制天权有重要意义【1】。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首先对阿拉伯的27个机场发动了闪电式突袭,一举瘫痪了阿方空军,夺取制空权。
而后其地面部队仅用6天就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由此可见制空权的重要性。
2. 夺取制空权作战夺取制空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的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的作战阶段,以空军为主在其他军种的支援配合下,为夺取一定时间、一定区域的制空权而采取的系列作战行动。
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就没有陆战场的作战自由权,夺取制空权成为联合作战制胜的关键。
3. 夺取制海权作战夺取制海权作战,是指在联合作战全过程或某一个重要时节,依据总的作战企图,使用专门的夺取兵力,夺取整个海战区的作战行动。
而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夺取制海权通常是在夺取制信息权、制空权的基础上实施的,夺取制海权的行动更加复杂。
夺取制海权的主要行动如下:1、突击敌军的基地、港口2、封锁敌军的基地、港口和重要海域3、打击敌军的海上舰艇编队。
美军联合空袭作战特点分析

美军联合空袭作战特点分析美军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空袭作战的军队之一。
二战以来,美军发动或参与的局部战争,大都是以空袭作战开始的。
特别是1999年上半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不仅由空袭作战揭开战幕,而且经过78天的空袭达到了战争目的。
这场战争标志着空袭不再是一种作战保障行动,而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空袭不仅由空军单独实施,而且己发展成为一种联合作战行动。
纵观近期儿场局部战争,我认为美军的空袭作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一、联合作战,整体突击,在力三使用上具有广泛性联合作战是由两个以上军种共同进行的作战行动。
目前,美军己经把联合作战作为基本的和主要的作战样式,并声称今后“将不再动用不是由联合部队指挥官指挥的部队”。
实施多军兵种联合空袭是美军空袭作战的主要特点。
美军的空袭作战不仅由空军实施,而且海军航空兵和巡航导弹,陆军航空兵和战役战术导弹甚至远程炮兵,都可成为其空袭战役的组成力量。
这就表明,多军种、多机种、多种打击武器共同实施的诸军兵种联合空袭样式己经形成。
海湾战争中,美陆军的人H-引“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率先摧毁伊军雷达站,拉开了战争惟幕;随后,空军在侦察预警、电子战等各种飞机的保障下,开始实施空中打击;海军不仅舰载航空兵始终参加空袭,而且舰载“战斧”式巡航导弹先于轰炸机90分钟开始向巴格达发射,成为空袭作战的有机组成部分。
上述各种力量协同作战丁整体突击,形成了一个高效的作战群体。
二、软硬兼施,扰打并举,在手段运用上具有综合性美军认为,现代空袭作战首先在电子信息领域展开,电子信息系统已成为一种力量倍增器,是空袭的主要“软”杀伤手段。
同时,美军更注重发挥火力毁伤酌致命打击作用,对敌实施“硬”杀伤。
“软”、“硬”攻击相结合,体现了美军空袭手段的多样性。
所谓“软”杀伤,就是对敌广泛实施电子干扰、信息攻击和计算机病毒攻击。
美军战略“软”空袭力量主要指卫星和战略侦察机,战役战术“软”空袭力量主要包括电子战飞机以及陆军的电子信息战部队。
浅析美军基于重心理论的联合作战筹划

研究与探讨浅析美军基于重心理论的联合作战筹划■姜超美军认为联合作战筹划是一种方法论,是指挥员运用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和解决作战问题的过程。
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军逐步建立了以重心理论为基础的联合作战筹划方法,为联合作战指挥员提供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逻辑推理机制和方法体系,同时也成为美军战役法的核心。
一、基于重心理论的联合作战筹划(一)重心理论的分析推理模型美军条令中“重心”这一术语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重心”的定义。
克劳塞维茨认为重心即所有力量和运动的中心,只要将我方的作战力量集中作用于敌方重心的同时有效保护我方的重心,那么就能取得胜利。
为了使指挥员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开展作战筹划,斯特兰奇博士将重心分析的推理模型分解为4个关键要素重心、关键能力、关键需求和关键弱点。
其基本逻辑是:重心是提供士气或物质力量、行动自由或行动意志的力量源泉;关键能力是与重心相关并使重心发挥作用的能力;关键需求则是关键能力的物质基础;最后在关键需求当中寻找那些存在缺陷和易被攻击的关键弱点。
可以看岀,重心分析的逻辑推理是由抽象到具体,由宽泛到精确的过程。
通过运用该推理模型,指挥员能够清楚认识达成作战目的的关键所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联合作战筹划的基本框架。
(二)美军联合作战筹划的要素联合作战筹划的本质,是在联合作战行动的目的、方法与手段之间构建概念化的逻辑联系,使指挥员及其参谋机关能够全面和系统的设计联合作战行动,此过程中涉及不同的筹划要素。
当前美军联合筹划纲要规范了联合作战筹划的15个要素,包括终止、最终态势、目标、效果、重心、决定点、作战线与行动线、打击方式、预测、作战范围、顶点、作战部署、作战暂停、部队职能、阶段划分。
其中很多要素自很久之前就沿用至今,如重心、作战线和顶点等。
而另一些要素,如效果、作战暂停则是随着美军作战实践和军事理论的发展而新近纳入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21世纪前20年美国国防战略重心的转移,一些要素概念己较少在联合作战筹划中使用,比如顶点、作战范围等。
让陆军飞——美军联合作战体制对我军的启示

让陆军飞——美军联合作战体制对我军的启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集成应用,战争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美军为代表的军事强国依靠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联合作战体制,并随着战争的不断考验而不断修正,从而日臻成熟。
对我军而言,陆军作为三军我军的传统优势军种,在我军军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历次国内外军事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信息化条件下,随着作战空间的不断扩展,战争突发性、速决性的日趋突出,现有的陆军已显力不从心,在高技术集成、高度联通的战场上很难有再展昔日雄风的机会。
那么,结合美军联合作战体制,我军应如何打造一支新型陆军?传统陆军何以陷入泥淖?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改变战争形态的同时,也对军队作战力量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战场,快、远、准、狠的制胜机理,使“笨重”的传统陆军步履艰难。
这种“难”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矛盾:一是沉重的兵力投送与空天威胁的加剧。
根据美军在历次军事演习中的经验,1个坦克或机步师兵力投送,大约需要铁路平板70—80列。
不难想象,这样大规模的陆地兵力投送,在几乎透明、发现即可摧毁的战场,怎会不招至毁灭性的打击。
美军在总结伊拉克战争时说:“陆军战略投送难是其与现代战争慢半拍的主要问题。
”二是地面爬行与立体交战的差距。
机械化战争,交战的重心在地表,所以坦克被冠以“陆战之王”的美誉,装甲机械化部队是无坚不克的铁甲洪流。
信息时代,战争的立体性、多维性日趋突出,陆地、海上、天空、电磁空间同时交织进行,使仅依靠地面机动的陆军难以全面融入战争,“上不去、干着急”,逼迫陆军建设发展另辟蹊径。
三是速度极限与作战空间的快速扩展。
尽管坦克、步兵战车等陆地作战平台的机动时速已高达百公里,但与快速扩展的作战空间相比几乎为“零”。
装备时速物理的极限性,使得陆军建设发展只有转变思路,才可能在广阔无垠的战场上有效遂行任务。
目前,直升机的机动时速可达500—600公里,是坦克、步兵战车时速的8-10倍。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

浅谈美军联合作战的几个问题国防大学外军外语教研室崔师增美军联合作战的缘起与内涵美军作战条令指出,“联合作战是指美国军队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
美军原参联会主席鲍威尔形象地认为,联合作战就像“一支球队上场打球,是单个队员聚集在一起,去争取共同的胜利。
美国武装部队去打仗,也是如此。
”“联合作战”与“合同作战”的区别,是军种与兵种的区别。
联合作战是指“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而合同作战则是指“军种内部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
美军长期实施联合作战,主要是由其时常在本土外作战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个军种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美国在海外的所有作战任务。
如果不是国外作战的绝对环境,那么联合作战就不一定是未来进行战争唯一的作战样式。
美军联合作战的内涵主要是“联合”而不是“作战”,联合的关键是协调和指挥体制问题。
因为联合作战就像是一个多部门机关,主要是组织和协调各部门的任务,但不能代替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所以联合作战条令不能取代军种作战条令。
如何实施作战,则由各军种条令解决。
美军联合作战发展的三个阶段美军《联合作战纲要》指出,联合作战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以指挥体制变化为标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2年以前),联合作战时,美军在军事部(陆军部)和海军部之间建立“陆海军委员会”,通过该委员会的协调实现陆军和海军的联合作战。
此时,陆军和海军分别在各自空间行动,联合的实质是“战争目的一致性”的联合作战。
第二阶段(1942~1986年),美国出兵欧洲,仿效英军指挥体制于1942年建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机构。
通过参联会的协调,实现美国内部军种之间的联合作战和与盟军之间的联合作战。
在这段时期,火器射程增大,当两个军种在相邻地区作战时,火力在接合部的浅近纵深可进行相互支援,由此,这一时期的联合作战被称为“有限火力支援”的联合作战。
第三阶段(1986年后),美军联合作战是指空、地、海、天、特种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浅析摘要: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大致过程是: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美军联合作战理论是在陆空协同作战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大致过程是:70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故理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越南战争,美军都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陆空协同作战,并对陆空协同作战理论进行过一些研究,但在70年代以前,美军的军事理论一般只划分为战略和战术两个层次,陆空协同作战通常也只是作为战略或战术范畴军兵种的相直支援的问题来研究。
70年代初,正当美军在越南战争商临困境的时候,爆发了1973年的阿以战争。
这场阿拉伯国家突袭以色列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的北约和华约所用武器的一场大会战。
美国原以为不可战胜的以军,岂料在战争初期遭受阿军大规模突袭后却几乎溃不成军。
美军在震惊之后,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军用的是苏军的武器、装备、战略战术,既然阿军能让以军无法招架,那么苏军在中欧岂不是更难对付?于是美军便组织了一批研究人员,待阿以双方刚一停火,就立即赶往中东。
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其中第一条就是:军兵种均衡搭配十分重要。
只有使坦克、步兵、炮兵和飞机密切配合,才能赢得战争。
在总结阿以战争和美军在越南战争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前苏联诸军种进攻战役理论,美军开始从战役层次研究陆空协同作战问题,从而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的设想。
这一理论以前苏联为对象,以欧洲为主战场,认为,在华约军队数量上大大超过北约,并已取得技术上的优势的情况下,要与华约集团抗衡。
仅以陆军在战术行动上连续取得胜利,己不能确保战略上的胜利,因而必须利用攻击直升机配合陆军打击敌坦克、装甲步兵,即先由地面部队、空军和攻击直升机一起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再由攻击直升机配合地面部队攻击敌装甲部队。
美军联合作战概念发展对装备建设的影响

美军联合作战概念发展对装备建设的影响美军将联合作战概念作为确保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
联合作战概念已成为美军装备建设的重要牵动力。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军联合作战概念的发展,联合作战概念指导装备建设的主要方法,以及联合作战概念牵引下武器装备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为了应对未来日益不确定安全环境的挑战,实现向信息化军队的转型,美军将联合作战概念作为确保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不断创新发展,使其成为变化最深刻、最活跃的领域。
联合作战概念已成为美军装备建设的重要牵动力,成为军事理论与装备建设之间的桥梁,影响着美军的武器装备建设方向。
一、创新发展的联合作战概念成为美军转型的理论指导美军认为,“概念是思想的表达,联合作战概念是未来作战的可视化表达。
”“通过开发联合作战概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思想得到详细说明,然后通过联合试验和其它评估手段对联合作战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美军大力加强一体化联合作战概念的开发,不断推动其深入发展。
2003年以来,美军先后制定出由《联合作战顶层概念》为指导,《联合行动概念》、《联合功能概念》和《联合集成概念》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的系列联合作战概念文件。
它们以2012~2025年为时间参照点,分别从顶层、作战、功能等角度描述了未来一体化作战的环境、原则和能力等。
《联合作战顶层概念》主要描绘美军在2012~2025年之间可能面临的安全环境和军事问题,确定未来联合部队应具备的特征,明确了未来联合部队应如何作战,为开发《联合行动概念》、《联合功能概念》和《联合集成概念》提供框架。
《联合行动概念》用于勾画特定军事行动中美军所面临的挑战、解决挑战的方法、要实现的作战目标及所需的能力,并用于指导《联合功能概念》、《联合集成概念》和各军种作战概念的开发和集成。
《联合功能概念》描述未来联合部队如何完成特定的军事功能,确定实现联合行动概念及支持未来联合部队作战所必需的功能能力和特征,并为开发《联合集成概念》提供框架。
对美军海空一体战军事理论的思考

对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的认识和思考1992年5月,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兼北约最高盟军司令官海军上将詹姆斯就首次提出了联合海空作战的构想。
2009年9月,美空、海军签署备忘录,开始联合展开“空海一体战”理论研究。
201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采用“空海一体战”概念。
2010年5月,美国智库“战备与预算评估中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海一体战”理论。
无疑,“空海一体战”是美军全新的军事理论,将会引领未来美军的建设和发展,促进美军的深度转型。
“空海一体战”理论的出台有何背景,基于什么战略目的,其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对我有何影响和启示,美军为什么能够不断地创新其军事理论,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认识和研究。
一、美军“空海一体战”理论出台的背景和原因任何新军事理论的出台,都是客观因素的需求和主观愿望共同作用的结果。
“空海一体战”理论正是美国在深入分析了未来竞争对手、战略重点、战略目标、军事转型、军队发展等因素的基础上出台的。
(一)基于对未来潜在对手的明确认识美国有很强的优越感,但更有深刻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怎样转化,优越感如何保持,美国选择了给自己树敌的办法。
没有对手,就主动找对手。
美国的目标是要主导全球事务,决不允许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对其领导地位构成挑战。
冷战时期,美国以前苏联为对手。
苏联解体后,美国又先后列出了“无赖国家”、“邪恶轴心”等敌对国家。
而如今美国认为,中国快速崛起,特别是军事实力逐步增强,对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构成了挑战,那么中国就是“日渐崛起的军事竞争对手”。
未来的中国肯定会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正是基于对未来潜在竞争对手的明确认识,“空海一体战”构想才能横空出世,成为美国实现其战略企图的有力抓手。
(二)基于战略重心东移的必须选择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美国一超独霸。
“9·11”事件后,美国把反恐和防止核武扩散作为其军事战略目标,并因此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摘要:自美建军以来,其联合作战理论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有过大的曲折和反复。
但随着对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战斗经验的不断总结,美军是越来越重视联合作战了,已把联合作战作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强调不管在何处、在何种条件下作战,都要适当地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和航天部队,实施联合作战,以收速战速决之效。
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战争理论
正文:所谓联合作战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活动,联合作战是最有效地使用国家军事力量,发挥其整体作用,来达到战争目的的。
美军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要求实施联合作战。
在联合作战中,联合部队所属的各军种部队能提供一系列作战能力,可供联合部队指挥军官进行选择,将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变成联合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联合部队的指挥军官可根据需要挑选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力量构成优化组合,去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组成的联合部队可使指挥军官从各维空间及各个方向投入压倒性的优势力量,以震撼、瓦解和击败敌人。
联合作战可以说是“地天海空一体战”,既有助于己方以强击弱,又能避免暴露己方弱点,还能以多种手段灵活打击敌人。
所以说,联合作战是美军进行战争的最好的方式,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
1779年美军对缅甸地区英军的进攻,1780年的查尔斯顿保卫战,都因海陆协同不好而失败;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美军没有建立相应的跨军种协调机构,常常各自为战,结果延长了战争进程,而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战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及陆海军互不协调等原因遭到了惨败。
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会发现,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少运用于作战,这与美军历来三军分立,相互之间矛盾较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从建军初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强调各军种独立作战,其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与联合作战背道而驰。
而美军是善于总结教训的,多次的战斗经历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
随着他们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军内部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联合作战思想,特别是美军高级军官如20世纪初航空兵元老米切尔将军、1919年的海军
陆战队少校厄尔•埃利斯、1920年陆军少将查尔斯•莫顿、1923年海军上校托马斯•哈特等的深刻研究,使美军的联合作战思想不断得到巩固并逐渐得到认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美军联合作战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迫使美军当局改变了以往对联合作战的错误认识,确立了组织实施大规模联合登陆作战的战略方针,在战争期间组织实施了大量以登陆战役为主要形式的联合作战行动,如在代号“冰山计划”的冲绳战役中,时任美国三军联合部队司令的尼米兹上将在征得美国联合参谋部同意的前提下扩大了自己的指挥权限,全盘指挥对重兵把守的冲绳岛的进攻,这就是联合作战的成功要素之一即统一指挥。
尼米兹本人创立了以动态海、陆、空三军元素融合而成的流线型结构,使得作战组织更加扁平、更加高效,还改善了内部的沟通合作。
联合作战艺术在尼米兹手上得到登峰造极的发展,战役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诺曼底登陆战斗中,美军进行两栖登陆,为保障登陆作战的顺利进行,美军实施海上掩护,动用数艘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数支反潜支援大队和近海舰艇大队;实施空中掩护,美军动用大量的反潜飞机协同海上反潜和数支战斗机中队来保证航渡和登陆;实施空降作战,美军动用第101空中突击师和82空降师,空降着陆来配合登陆。
可以说实施有效地海上支援、空中支援和空降作战是这次登陆作战成功的重要原因,联合作战在其中的得到了体现。
美军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原已萌芽的联合作战思想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联合登陆作战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然而,诺曼底登陆作战的成功和冲绳岛战役的胜利不能说明各军种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各军种之间的协同配合还是有问题。
如有些战区的空中力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集中控制;在作战地带的空域控制和地面与空中部队的识别程序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严重问题,致使己方部队互相射击和轰炸的悲剧性事件屡见不鲜;并没有建立跨军种的战略指挥机构,缺乏联合作战的研究与训练。
总之,二战期间的美军联合作战思想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没有成为美军共同的作战理论,这无疑是二战以前美军长期忽视联合作战的后果。
但是却可以这样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将是联合作战,只有实施联合作战才能取得现代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继承了以往的军种联合作战和建立联合军事机构的传统,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国会通过立法程序得到了承认。
1947年美国通过了一条重要的法律《1947年国家安全法》,建立了对国家防务体制实施统一指导的体系,为政府部门的文职和军职机构之间的协调确定了一种框架,对美国军队的联合行动政策和组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军多次使用联合作战方式,但是在二战结束后的40年里,联合作战艺术遭到冷落,原因是二战的新军事技术革命的产物—原子弹。
由于对于核武器的迷信以及核军备竞赛带来的对核威胁的恐怖,美国军队曾经误以为美国不再需要训练有素的联合部队,而仅仅依靠核能力就能够赢得常规战争、制止核战争,冷战期间的这种思维使联合作战艺术停滞发展了达40年之久。
直到1990年的海湾战争,联合作战在一个弱小并且军事思维停留在一战期间的军事对手面前突然显示出空前的威力,美军水陆空并进,伊拉克迅速失败;在2001年美军空袭阿富汗期,战争仅仅持续了不到20天左右的时间,塔利班就被打得四处躲藏,联合作战重新得到美军的重视;2003年的美伊战争,战争爆发大约三个星期之后,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地区,联合作战着实厉害呀。
美军联合作战理论发展是很迅速的,70 年代提出了陆空联合作战理论,80年代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90年代提出了联合作战理论。
联合作战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美军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联合作战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在理论的支撑下,伴随着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大量运用,美军联合作战的概念有所扩大,是陆、空、海、特种作战和航天部队都参加的全面联合作战,也即“陆海空天一体战”,电子战、网络战贯穿其中,指挥统一。
回顾美军联合作战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美军对每次战争都有反思和总结,正是这种态度推动了美军作战方式、作战理念的发展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以及将来,联合作战仍将不断发展。
对我军来说,我们需要学习美军先进的联合作战理论,结合自身实际,组建自己的联合部队;大力发展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在各维空间领域内有所突破;联合作战关键在于协调统一,为此我们需要建立灵敏的沟通平台;我们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联合作战训练,使自己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
总之,美军的联合作战历
程对我们还是有很大启发的,我们要不断地研究、总结,并加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外军与台军知识》解放军出版社
2、《美军联合作战》国防大学出版社
3、《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