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二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2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北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第2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内容:见课本第4、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的方法。

2、了解更大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情感。

5、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大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感受认识更大的数的必要性,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更大的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学校升旗仪式图片及问题。

人民路小学有学生 1000名,裕安区有10所这样的学校,你知道裕安区大约有小学生多少名吗?10个裕安区会有多少名小学生?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生:人民路小学有学生1000名,裕安区有10所这样的学校,也就是有10个 1000,10个一千是一万,因此裕安区大约有小学生10000名。

10个一万是十万,因此10个裕安区大约会有 100000名小学生。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还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更大的数”。

( 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叙述自己计算的结果。

通过出示图片,开启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回顾了旧知,又顺利地引入了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就在我们身边,明白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为学习更大的计数单位做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情境图(文字不呈现)。

(2) 学生自学课本第四页情境图,思考数学问题计算并汇报各类数据。

你知道人大约有多少根头发吗?你知道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吗?你知道截止世界上人口总数大约是多少吗?(3) 交流讨论: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下面的结论。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为大家教授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我们将学习如何比较和理解较大的数,并学会用数位顺序表来表示这些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位顺序表,并能够用它来表示较大的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位顺序表,并能够熟练运用它来表示较大的数。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的构成,以及如何用它来表示较大的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屏幕、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用大屏幕展示一组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人数、家庭人数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数位顺序表来表示这些数。

2. 讲解数位顺序表:我会用PPT展示数位顺序表的构成,并详细讲解每个数位的位置和意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演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用数位顺序表来表示较大的数。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题目:认识更大的数2. 板书内容:数位顺序表的构成,以及如何用它来表示较大的数。

七、作业设计2. 答案:3000:三千;5000:五千;8000:八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我会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思考哪些地方讲解得清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2.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调查和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大数据,如城市人口、国家人口等,并尝试用数位顺序表来表示这些数据,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数位顺序表的讲解在教案中,我提到了讲解数位顺序表的构成和意义。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大数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用PPT展示数位顺序表,并详细讲解每个数位的位置和意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2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教案:认识更大的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的课文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更大的数,如千、万、亿等;了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更大的数,理解数位的概念,掌握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位的理解和多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重点:认识更大的数,掌握数位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多位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一些大数,如人口数量、国家面积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更大的数。

2. 数位概念:讲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

3. 多位数的读法:讲解多位数的读法,如千、万、亿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

4. 多位数的写法:讲解多位数的写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练习。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位的概念、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填入适当的数位名称,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读写练习:根据所给的多位数,进行读写练习。

2. 答案:(1)数位名称:个位、十位、百位等。

(2)读写练习:如321读作“三百二十一”,写作“32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数位的概念,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大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如我国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精品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精品教学方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回顾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了解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认识生活中比十万更大的数,感受认识大数的意义和必要性,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个问题是在计数器上用迁移的方法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第三个问题是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认识数级(个级、万级1/ 7和亿级)。

教学目标:1.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2.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教学难点: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

2/ 7教学过程:认识更大的数)。

1.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人大约有()根头发。

3/ 7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 )千米。

据2010年人口统计,世界人口总数约是()。

教师用课件边演示边让学生说一说。

2.数一数,想一想。

师:数一数,想一想,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用计数器拨数,学生一起数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课件演示。

师:通过刚才的拨数、数数活动,小组合作,请思考回答问题:十万是一万的()倍;一百万是十万的()倍;4/ 7一千万是一百万的()倍;一亿是一千万的()倍;一百万是一万的()倍;一千万是一万的()倍;一亿是一万的()倍;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反馈,课件演示。

1.2《认识更大的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2《认识更大的数》(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2《认识更大的数》-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更大的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更大的数的概念。

2. 整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1. 更大的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整数的读、写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数字卡片。

3.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卡片上的数字。

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更大的数。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更大的数,如人口数量、物品数量等。

2. 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的读、写方法。

三、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更大的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更大的数。

2. 教师讲解整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读、写整数。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更大的数,让学生尝试读、写。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读、写中的问题。

五、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人口数量、物品数量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更大的数的概念和整数的读、写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与更大的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更大的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更大的数的概念,并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整数的读、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讲解”部分,即教师对更大的数的概念和整数的读、写方法的讲解。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1章《认识更大的数》教学设计 教案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1章《认识更大的数》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p4-5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百万—千亿这些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数位之间的关系,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2)感受大数的大小并理解大数所表示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收集生活中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在数一数、拨一拨的活动,认识新的数位,进一步结合数位顺序表,感受大数的大小及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大数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加深对“满十进一”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的大小及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谁知道咱们学校有多少名学生?(2163人)2.复习数位和计数单位(1)谁来说一说3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意思?剩下的这些数呢?(2)除了这几个,你们还学过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3.揭题(1)请生汇报课前调查到的开化县人口总数(三十七万一千五百五十)(2)揭题:认识更大的数(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数据引入,自然达到复习旧知的效果,再与收集的全县人口数据作对比,既凸显了大数,也设疑激发孩子兴趣,体会到学习新知的重要性。

)二、探索新知(一)完善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1.重温认识十万位,巩固“满十进一”。

跟着大屏幕数一数,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1)10个一万是十万;(2)万位满十向十万位进一。

2.方法迁移,认识百万位。

如果继续往下拨,会有更大的数位吗?(一生上台拨,全班数。

)(1)10个十万是一百万;(2)十万位满十就向百万位进一;(3)一百万是十万的10倍。

3.同桌合作认识剩下的数位。

(1)从百万位开始研究,一个人拨、另一个人数。

(2)说一说,我们认识了新的数位?(3)想一想,还有什么发现?汇报交流4.整理数位顺序表,加深理解“满十进一”。

四上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优秀教案

四上数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认识更大的数》优秀教案

《圆的认识(一)》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大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计数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及其数位,知道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会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3.完善对整数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了解个级数(万以内的数)、万级数、亿级数具有同构的特征,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满十进一,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中能主动迁移类推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

【教学准备】计数器、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导入。

问题:猜一猜我们的头发大约有多少根?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有根据的猜测。

2.出示情境图。

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数有多大呢?谈感受。

3.引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比十万更大的数。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一)问题: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复习“10个一万是十万”。

教师活动:借助计数器演示操作拨珠子从一万拨到十万。

提问:(1)再拨一颗珠子是多少?万位上满了10颗,怎么办?(体会满十进一)(2)十万里有多少个一万?师生小结:10个一万是十万。

3.认识一百万。

教师活动:借助计数器演示操作在十万位一颗一颗拨珠子。

提问:(1)90万再拨一颗珠子是多少?怎么拨?(2)一百万是多少呢?师生小结:10个十万是一百万,或100个一万是一百万。

3.迁移类比认识更大的数。

问题:一千万,一亿,十亿,百亿,千亿你能像刚才那样,边拨边想边说吗?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互相补充,完善结论。

师生小结: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4.发现规律。

问题:你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师生概括: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认识更大的数-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更大的数。

2.学会读写大数。

3.将大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数、读写大数。

2.教学难点:将大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老师拿出一个装有许多小球的瓶子,向学生们展示。

2.老师问学生这个瓶子中有多少个小球,学生看到瓶子中小球的数量非常多,不知道该如何算。

3.老师提示学生,可以先将小球分组,每组10个小球,然后再统计有多少组。

4.老师统计出小球的数量并告诉学生:这瓶子中有286个小球。

2. 学习新知识1.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认识到的数已经不仅限于百以内的数,现在我们要认识更大的数。

2.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数字:1000,10000,100000,1000000,并询问学生他们知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3.老师向学生介绍千、万、十万、百万等单位,让学生知道这些单位是用来表示更大数的。

4.老师让学生做几道读写大数的练习,帮他们熟悉这些数字。

3. 拓展练习1.老师说: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用大数来表示,比如我们的年龄、学校的面积、城市的人口等等。

2.老师让学生自由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大数表示的事情,并且让他们试着用大数来描述这些事情。

4. 讲解比较大小1.老师让学生思考一下:1000和10000哪个大?2.老师教给学生比较大小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千、万等单位来判断哪个数更大。

3.老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做练习。

5. 总结归纳1.老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认识大数、读写大数、用大数描述实际生活中的事情、比较大小等。

2.老师让学生将今天学习到的知识点总结起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学会读写大数,同时将大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节课采用了组织学生做实验、讨论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地了解什么是大数,并且懂得如何去读写大数。

在教学难点方面,通过和学生讨论如何将大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来达到这个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
见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个级数的基础上,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的方法。

2、了解更大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4、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情感。

5、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受大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认识更大的数的必要性,体验生活中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级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更大的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校升旗仪式图片及问题。

人民路小学有学生 1000名,裕安区有10所这样的学校,你知道裕安区大约有小学生多少名吗?10个裕安区会有多少名小学生?
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生:人民路小学有学生1000名,裕安区有10所这样的学校,也就是有10个1000,10个一千是一万,因此裕安区大约有小学生10000名。

10个一万是十万,因此10个裕安区大约会有 100000名小学生。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还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更大的数”。

( 板书课题:认识更大的数)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叙述自己计算的结果。

通过出示图片,开启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回顾了旧知,又顺利地引入了新课,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就在我们身边,明白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为学习更大的计数单位做好铺垫。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1) 课件出示教材第 4 页”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情境图(文字不呈现)。

(2) 学生自学课本第四页情境图,思考数学问题计算并汇报各类数据。

你知道人大约有多少根头发吗?
你知道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你知道截止2010年世界上人口总数大约是多少吗?
(3) 交流讨论: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下面的结论。

(4) 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大数,大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 师引导:你还收集了哪些生活中的大数?
学生讨论自己收集让学生通过教材情境图和自由表述自己收集的大数,进一步感受大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指名说一说自己课前收集的大数的信息。

2、操作感知:认识”百万”
(1) 课件出示:北京鸟巢能容纳十万名观众,十个鸟巢能容纳多少名观众?说一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

(2) 引问。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一百万吗?
当十万位上有十个珠子时,应该怎么办?
指名上讲台用计数器操作演示。

交流小结:当十万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即向百万位进一。

(师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

3、操作感知:认识“千万”“亿”。

(1) 课件出示:10个一百万又是多少?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让学生用自己的计数器拨一拨,边拨珠边数。

(2) 课件出示:()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指名回答。

(3) 课件出示:10个一千万又是多少?你能为它取个名字吗?
让学生继续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10个一千万是一亿。

4、探究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1)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尝试独立完成填空。

(2) 看一看,想一想。

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计数单位万与百万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计数单位“万”和“十万”之间的进率是10,“十万”和“百万”之间的进率也是10,“万”和“百万”之间的进率则是10×10=100。

小组讨论: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推出“万”与“千的数据?
小组讨论规律并得出结论,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万”与“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10×10=1000,“万”与“亿”之间的进率是10×10×10×10=10000。

(3) 小结:计数单位之间有几个间隔,它们之间的进率就是几个10连乘的积。

5、学习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指名说一说:你知道数位和计数单位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小结,课件出示: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我们就称它为几位数。

(2)师:在认识万以内的数时,我们了解了一些数位和计数单位,你能将这些数位和计数单位一一对应起来吗?指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数位和对应的计数单位。

(3)课件出示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小组讨论:从这个完整的数位顺序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4)介绍数级。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课件出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

1、填空题。

( 1 ) 一万里有()个一百;一万里有( ) 个一。

( 2 ) 一千万里有()十万;一亿里有()个一百万。

( 3 ) 一亿里有()个十万;一亿里有()个一万。

2、判断题。

(1)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都是计数单位。

()
(2) 百万位的右边是千万位,左边是十万位。

()
(3) 每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
(4) 由8个百万,6个万和5个百组成的数是8060500。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经历了较大数的认识过程,体会了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了“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3、了解了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同学们,大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边学边用,在应用中不断巩固。

教学过程:
设计本节课时,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

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利用想象理解一亿的意义。

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就要学习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