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学进度表
统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其进程表

4
64
4
07131038
数理统计
4
64
4
07131040
时间序列分析
4
80
16
4
07131064
非参数统计
4
64
4
07231008
统计计算
4
80
16
4
选
修
课
07131024
利息理论
3
48
3
课外实践
07131066
风险理论*
3
48
3
07131055
金融数学
3
48
3
07131068
随机微分方程初步
2
36
12
2
07131012
数学方法论
3
36
3
07131101
现代数学导论Ⅰ
3
36
3
07131102
现代数学导论Ⅱ
3
36
3
注:带*号者为限选课
专
业
课
程
必
修
课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学
时
其 中
建议修读学期及学分分配
备
注
1
2
短1
3
4
短2
5
6
短3
7
8
实验
上机
内
外
内
外
07231007
多元统计分析
4
80
16
4
07131039
2
24
2
07131095
线性模型引论*
3
教学进度计划表(最新模板)

教学进度计划表(最新模板)一、教学进度计划表概述1. 课程名称:填写所教授的课程名称。
2. 教师姓名:填写授课教师的姓名。
3. 学期:填写当前学期。
4. 班级:填写授课班级。
5.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6. 教学内容:列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等。
7.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8. 教学资源: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9. 评估方式:确定每节课的评估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
10. 日期:填写每节课的日期。
二、教学进度计划表制定流程1. 分析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确定教学进度: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进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等。
4.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5.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6. 制定评估方式:确定每节课的评估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考试等。
7. 编制教学进度计划表:将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学期、班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估方式、日期等信息汇总,形成教学进度计划表。
8. 审核和调整:对教学进度计划表进行审核,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有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三、教学进度计划表实施与监控1. 教学进度计划实施:按照教学进度计划表,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和教学活动的组织。
2. 教学资源准备:根据教学进度计划表,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
3. 评估与反馈:根据教学进度计划表,进行教学评估,收集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沟通与协调:与相关部门和人员保持沟通,确保教学进度计划的有效实施。
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学进度计划表,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教学进度计划表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制定
出一份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表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制定的一份教学进度计划表,供广大教师参考。
第一周:
1. 介绍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
2.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导入活动
3. 对学生进行评价,确定学生个人学习计划
第二周:
1. 学习基础知识和理论
2. 分析和评价案例
3. 翻译相关文献并撰写报告
第三周:
1. 掌握基本技能,进行实践操作
2. 分析和评估实践成果
3. 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
第四周:
1. 进行专家讲座和讨论
2. 总结讨论结果,并确定下一步工作方向
3. 完成最终成果展示和评估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教学进度计划表,不同的课程和教学
目标会有所不同。
在制定计划表时,应根据课程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作业,
确保教学进度合理、科学和有序。
此外,课程教学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确保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2. 学生学习进度的反馈和评价;
3. 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活动,使学生感到愉悦和兴趣。
制定一个完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教学进度计划表D-上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2005 —2006 学年度第 1 学期学院(系、部):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教研室(课程组):计算科学教研室主讲教师:徐胜林填表日期:2004年8月25日教务处制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2005 —2006 学年度第1 学期主讲教师:徐胜林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主授专业:文学院课程名称:《高等数学(D) 》课程编号:31002041 授课年级:2005级学生人数:人教材:《高等数学(少学时)》主编: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5 月出版主要参考书:《微积分》、《高等数学复习指导》、《高等数学释疑解难》等总学时数:75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6 学时;实验教学学时;其它教学(讨论、见习等) 2 学时;机动7 学时教研室主任(签字):学院(系、部)教学负责人(签字):2005 年8 月25 日2005 年8 月25 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说明①本表既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校和学院(系、部)日后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务请各位教师在认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予以仔细填写,并做到项目填报完整、规范。
若填写空格受限,则可将字体相应缩小,或将栏距适度扩大。
有关非理论课教学的特殊课程,暂可依此式样由各院系自行设计。
②《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中“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栏主要填写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等内容;“执行情况”栏,主要填写计划落实或变更情况。
③本表一式四份(可复印)。
经审签后,任课教师、院(系)各留一份,授课年级学生一份,另一份于开学后一周内由学院(系、部)集中报至学校教务处,留存备查。
④本表经室、院(系)教学负责人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
如有特殊情况作调整时,需经教研室和院系教学负责人同意,并在执行栏内注明。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进度及教案表

概率论及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进度及教案表教案编写日期:2024年9月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3. 学会运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4. 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 掌握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的基本技术;6. 学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做出决策。
教学内容:第一章:概率论基本概念1.1 随机现象和样本空间1.2 事件及其概率1.3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1.4 概率计算公式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随机变量的定义和分类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2.3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2.4 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1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3.2 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3.3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3.4 多维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第四章: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4.1 大数定律的定义和意义4.2 中心极限定理的定义和意义4.3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第五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5.1 统计量和抽样分布5.2 估计理论和估计方法5.3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5.4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解决实际问题;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练习;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周2. 第二章:3周3. 第三章:3周4. 第四章:2周5. 第五章:2周教学资源:1. 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2. 课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3. 案例资料:实际问题和相关数据;4. 练习题:课后习题和自测题。
教学进度表(模板)

课程教学进度表〔20 至20 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授课班级学院专业〔□本科、□专科〕年月日注意事项和要求教学进度表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进度计划,是由任课教师个人或课程组有关人员集体研讨,通过对所任课程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措施以及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确定课序、章节、教学周次、教学时数、课内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等。
填写教学进度表的基本要求如下:1.教学进度表内容必须按教学执行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授课班级学习情况、课表等编写。
2.教学进度表要求以授课一次的学时为单位填写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具体到节。
3.实验课要写明实验名称,实验学时数;独立开设的实验课教学进度表中还必须写明实验内容。
4.习题课、课堂讨论等其他环节内容要在学时分配的“其他”栏中注明学时数,并在“教学内容摘要”中详细说明讲解内容。
5.多名教师上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应在每学期开学初,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由教研室统一开会确定讲授内容范围,并各自写好教学进度表交教研室主任审核把关。
6.在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中不应安排教学内容。
7.主讲教材写教材名称和作者。
8.教学进度表一式两份,一份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交任课教师所在二级学院〔部〕存档备查,另一份任课教师本人留底。
9.教学进度表一经制定,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授课教师所属二级学院〔部〕负责人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各二级学院〔部〕在收取教学进度表时要严格把关,确保教学进度表的标准填写。
课程教学进度表。
XX大学《统计学》教学计划进度表-

1、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平均差和标准差
3
基础理论以讲授为主,重点内容组织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再用习题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讲授新内容——练习总结
7、8
第六章抽样估计
第一节抽样估计概述
第二节抽样误差
第三节抽样估计的方法
第四节样本容量的确定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分析
第三节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分析
第四节现象的趋势及季节变动分析
第五节EXCEL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1、掌握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分析
2、掌握现象的趋势及机械变动分析
3、学习EXCEL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重难点:
1、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讲授新内容——练习总结
18
复习考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讲授新内容——练习总结
6
第五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1、总体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定
2、总体分布离散程度的测定
3、Excel在数据分布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1、学习计算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2、学习计算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
3、掌握Excel在数据分布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第五节EXCEL在指数分析中的应用
1、掌握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2、学习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
3、学习应用EXCEL进行指数分析
重难点:
1、综合指数、平均指数的编制
2、因素分析方法
6
统计学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
第一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周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来源
第二节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三节统计问卷调查
第四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三周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为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学习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数量经济课程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加以应用。
第十三周
第八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一节相关分析
第二节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
第十四周
第八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二节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
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综合指数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
第十五周
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二节综合指数
第三节平均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四周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显示
第五周
第四章统计描述
第一节总体规模的描述(总量指标)
第二节对比关系的描述(相对指标)
第六周
中秋节、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1学期)
填表日期:2012年10月23日
课程名称
统计学
课程编号
0700053
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
周学时
3
总学时54学分3源自授课专业班级学生人数
288
主讲教师
职称
讲师
所在单位
教学目的与教学改革设想: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应用及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第五节其他常用指数
第十六周
第十章时间数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数列概述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第十七周
第十章时间数列分析
第四节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分析
第五节季节变动分析
第六节循环变动分析
第十八周
复习备考
第十九周
考试
第二十周
阅卷
填表人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
第十三周
第八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一节相关分析
第二节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
第十四周
第八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二节回归分析:一元线性回归
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综合指数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
第十五周
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二节综合指数
第三节平均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5、《应用概率统计》张国权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6、《新编统计学》罗洪群王青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7、《数理统计学》胡发胜宿洁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
填表说明:1.此表于开课前由主讲教师认真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审定,
开课第一周向学生公布。
2.此表一式三份,一份留教师,一份报教务处,一份入教
师个人教学档案。
使用教材:
《应用统计学》主编:陶立新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统计学》贾俊平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统计学原理》郑国,赵爱威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
3、《统计学》(第三版)袁卫、庞皓、曾五一、贾俊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魏宗舒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
第一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周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来源
第二节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三节统计问卷调查
第四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三周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为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学习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4、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数量经济课程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加以应用。
第八周
第四章统计描述
第四节离散程度的描述(变异指标)
第五节分布形态的描述
第五章统计抽样
第一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第二节抽样分布
第九周
第五章统计抽样
第二节抽样分布
第三节正态分布
第十周
第六章统计推断
第一节统计推断及其特点
第二节参数估计
第十一周
第六章统计推断
第三节假设检验
第十二周
第七章方差分析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四周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显示
第五周
第四章统计描述
第一节总体规模的描述(总量指标)
第二节对比关系的描述(相对指标)
第六周
中秋节、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
第四章统计描述
第三节集中趋势的描述(平均指标)
第四节离散程度的描述(变异指标)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