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合集下载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和了解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步骤。

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指的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通过有丝分裂纺锤进行染色体的分离,从而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有丝分裂包含有七个阶段:间期(I期)、早期前期(early prophase)、晚期前期(late prophase)、中期(metaphase)、晚期(anaphase)、晚期后期(late telophase)和细胞质分裂期(cytokinesis)。

其中,晚期前期至晚期是有丝分裂的关键阶段。

实验材料:1. 含有植物根尖的玻片制片。

2. 染色剂(如洋红)。

3. 显微镜。

实验步骤:1. 将待观察的植物根尖放置在玻片上。

2. 加入一滴染色剂(如洋红),待染色剂覆盖植物根尖。

3. 用草纸或玻片片尾轻轻压碎植物根尖,使细胞释放染色体。

4. 将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调节倍数使细胞可见。

5. 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在晚期前期至晚期的关键阶段,我们观察到染色体逐渐缩短厚实,进入中期时染色体排列成单排线状,晚期时染色体分离到两侧,最终形成两组完全相同的细胞。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步骤。

有丝分裂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分裂方式,通过有丝分裂纺锤的介导,使染色体得到准确分离,从而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

有丝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的关键过程,对于细胞发育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显微镜观察
将制作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处 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
绘制细胞分裂图谱
根据观察结果,绘制细胞分裂图谱,标注各 个时期的特点。
实验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 损坏细胞。
观察时要细心,注意区 分不同时期的细胞特点。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 器材清洗干净,并妥善 存放。
注意安全,避免试剂对 皮肤和眼睛的刺激。
[2] 王金发.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
[3] 张丽华.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 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9, 55(3): 345-352.
扩展阅读
[4] 王晓梅.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动态变化[J]. 生物学通报, 2017, 52(10): 16-19.
实验结果还表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是细胞分裂的关键环节, 对维持遗传稳定性和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运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 关,这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分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06
参考文献和扩展阅读
参考文献
01
02
03
[1] 李志勇. 植物学实验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载玻片和盖玻片
用于放置根尖细胞,以 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设备
01
02
03
04
显微镜
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过程。
酒精灯
用于加热盐酸酒精混合液,进 行解离操作。
镊子
用于夹取根尖细胞,放置在载 玻片上。
烧杯和量筒
用于配制实验所需的解离液和 染色液。

有丝分裂实验

有丝分裂实验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Ⅰ、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用碱 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通过高倍镜观察细胞 中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判断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Ⅱ、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 应每天换水 (防止水中缺氧烂根) (2)实验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低倍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4)绘图: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1.解离 10%盐酸解离洋葱根尖 (2—3mm) 使细胞互相分离开来。
2.漂洗
放入清水中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3.染色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色
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4.制片
用镊子压扁根尖,加载 玻片压散细胞 先用低倍镜观察
使细胞分散,有利于观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观察
找到分生区细胞:正方形, 排列紧密。
④染色:染液(0.01g/mL的龙胆紫或0.02g/mL的醋酸 洋红);时间为3-5分钟;目的是使染色体或染色质 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⑤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方法(用镊子弄碎根 尖,盖上盖玻片,再放上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 压载玻片)(压片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 分散开而重叠。) ⑥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呈正方 形,排列紧密。) ⑦高倍镜观察:找各时期细胞。可见处于间期的细 胞最多,中期最少。不能看到某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 程,因细胞在解离时已被杀死。
Ⅲ、 注意事项
①取材: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长度为根 尖的2-3mm。 ②解离:解离液(15%盐酸∶95%酒精溶液=1∶1); 时间:室温3-5分钟,至根尖酥软; 目的:使组织细胞分离开,避免细胞重叠 (时间过短则细胞没有完全分离,过长则解离过度, 染色体成分被破坏。通过解离,细胞会被解离液杀 死。) ③漂洗:用清水漂洗10min,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防止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便于染色。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植物细胞中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基本特征和步骤。

实验材料:1. 植物根尖组织样品2. 盐水和冷冻甘油溶液3. 显微镜和载玻片4. 注射器、刀片和镊子实验步骤:1. 取一小段植物根尖,将其放入盐水中浸泡5分钟。

2. 用注射器将冷冻甘油溶液滴在载玻片上,并用镊子将根尖细胞捞出,放在冷冻甘油溶液中。

3. 使用刀片将细胞轻轻切碎,然后将玻片盖在细胞上。

4. 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并以高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胞核的变化。

首先,细胞核会变得更加明显,并且细胞核周围开始出现较浓的染色质。

然后,染色质会排列成长而细的纺锤体,纺锤体两端各有一个星状结构,称为中心体。

之后,染色质开始聚集在纺锤体的等分线上,这是准备进行有丝分裂的表现。

最后,染色质开始在等分线上分离成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染色体的一条亚单体,随后分离得更远,细胞核也开始变长。

最终,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整个有丝分裂过程完成。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细胞核的染色质聚集、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离以及新的细胞核形成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细胞结构的变化对有丝分裂的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实验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机制和过程。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和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有丝分裂的基本特征和步骤,并对细胞核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细胞遗传学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相关分子机制。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

实验目的: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步骤。

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光学显微镜
2. 植物根尖切片
3. 甲醇
4. 乙醋酸
5. 蘸片
6. 封片胶
7. 甲基绿染液
实验步骤:
1. 准备植物根尖切片,切割植物的根尖,并用蘸片将根尖切片放置在甲醇中固定。

2. 沥干切片上的甲醇,加入少量的甲基绿染液,静置5-10分钟。

3. 将切片放置在乙醋酸中进行漂洗,去除多余的染料。

4. 将切片沥干,用封片胶将切片盖在玻片上。

5. 用橡皮筋将封片胶固定于玻片上,避免切片移动。

6. 使用光学显微镜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入40倍或100倍镜头观察切片。

实验结果:
观察到细胞核变形,染色体逐渐凝聚成条状,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在纺锤体上对齐分布。

染色质开始分裂,染色体分成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然后分别迁移到细胞两极,细胞质分裂成两个细胞。

实验结论: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分裂、染色体排列和移动、细胞质分裂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完成了细胞的复制和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是生物细胞常见的一种方式,能够保持染色体的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观察和研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的分裂,我们能够了解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以及其中的细节和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特征和细胞结构的改变。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材料和方法1.将新鲜的植物根尖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2.在切片上滴加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活性。

3.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当的放大倍数。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

5.记录每个阶段的细胞特征和结构变化。

结果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前期•细胞核变大。

•核膜开始消失。

•染色体开始凝聚。

早期•核膜消失。

•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

•染色体进一步凝聚。

中期•有丝分裂纺锤体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极端。

•染色体排列在纺锤体的平面上。

•染色体开始缩短和厚ening。

晚期•染色体在纺锤体两端排列整齐。

•纺锤体伸长,将染色体拉到远离细胞中心的两个极端。

•细胞开始准备分裂。

末期•细胞开始分裂成两个完整的细胞。

•新的细胞核开始形成。

•染色体开始解开。

结论通过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五个主要阶段。

2. 在每个阶段,细胞核、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纺锤体都经历特定的变化。

3. 细胞有丝分裂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分子和细胞结构的相互作用。

这项实验的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机制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条件下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并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之间的差异。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细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实验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和观察

实验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和观察

实验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制片和观察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实验目的:理解植物有丝分裂各个时期规律性的变化;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制片技术;学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染色体在不同分裂时期的分裂相及其特点。

2.实验要求:必做实验。

二、实验类型本实验为验证型实验。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生物在体细胞产生体细胞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有丝分裂方式。

母细胞将核内的染色体均等地分配给子细胞,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子细胞一致,因为分裂过程中可形成纺锤丝,故称为有丝分裂。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具有不同的行为。

在此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膜也呈规律性变化。

各种分裂旺盛的组织经过适当的取材处理,加以固定、离析、染色、压片,可以迅速将细胞分散在载片和盖片之间,进行有丝分裂和染色体观察。

四、实验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台数1 显微镜202 培养箱 2五、实验内容和步骤1.准备(1)材料准备:将洋葱去皮后,放在盛满水的烧杯中25℃左右培养,每天换水一次,待长出根尖3-5厘米后,在上午10:50和下午5:20,细胞处于分裂高峰期,用刀片取下,放在广口瓶中,进行预处理。

图2-1 元葱的根尖培养(2)用具:眼科镊子,刀片,广口瓶,解剖针,盖玻片,大培养皿,小培养皿,立式染缸,染色板,酒精灯,量筒100毫升、10毫升。

(3)所需药品及配制:无水乙醇,二甲苯,醋酸洋红。

2.预处理:用0.05-0.2%秋水仙素处理根尖,2-4h。

3.固定:用Carnoy固定液(卡诺固定液,冰醋酸:95%酒精=1:3)固定2-24 h,再放在95%、85%、75%酒精中各0.5 h,最后在70%的酒精中保存2个月。

一般是新固定的材料为好。

保存在乙醇里的材料,在观察前最好用Carnoy固定液再固定1-2 h。

4.水解:将固定材料加一滴离析液(95%乙醇:浓盐酸=1:1)离析10 min,然后用水反复冲洗,材料为白色,用针易压碎。

5.染色:在载片上滴一滴醋酸洋红染色15 min左右,待根尖为暗红色时,将染色后的根尖放在一清洁的载片上,去除根冠和伸长区,再加少量染液染色。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解读一、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二、实验材料及其准备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分生区。

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洋葱根尖的培养:在室温为10℃~25℃条件下,实验前3~5天将洋葱鳞茎剥去一层外皮,用刀片切去鳞茎底部陈根或削去一薄层,露出新的细胞有利于洋葱鳞茎尽早生根。

将鳞茎放在盛满水的烧杯上,使其底部接触水面,放在温暖、向阳处。

每天换水,以免氧气不足导致根尖腐烂;温度过低会使细胞生长缓慢,影响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三、实验步骤: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观察四、思考与分析例1、用洋葱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培养洋葱根尖时,如果没有经常换水,常会出现烂根现象,原因是 。

(2)制作装片时,如果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在10℃下解离5min ,然后按正常要求进行漂洗、染色、制片。

结果在观察中,发现根尖细胞没有较好地分散开,原因是 。

(3)如果观察的某细胞在视野右上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把玻片向 方移动。

解析:(1)在培养洋葱根尖过程中,不注意经常换水,水中氧气不充足,根尖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导致烂根。

(2)配制解离液应该是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题目中用的解离液不符合要求,原因是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解离的时间太短,一般用10%盐酸在室温下要解离10~15min (3)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要使右上方的物像沿左下移至视野中央,则应把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1)水中氧气不足,根尖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毒害细胞 (2)解离液不合要求,特别是盐酸的质量分数太低(应为10%),且解离的时间不够 (3)右上例2、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五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右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7.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一、实验原理
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 是体细胞分 裂的主要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 制一份,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 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均 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 在着有丝分裂。
因此,选取植物体生长 旺盛的分生组织(如根尖、 茎尖、幼叶等),经固定、 解离、染色及压片等处理, 将细胞分散在装片中,显 微镜下,即可看到大量处 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 和染色体。
总结
取材 染色
固定 压片
解离 镜检
漂洗
间期
两次细胞分 裂之间的时期, DNA复制分为 三个时期:复 制前期(G1期) 复制期(S期)、 复制后期(G2 期),该时期 一般看不到细 胞核中的染色 体。
前期
☺染色体开始 螺旋化,每个 染色体由两个 相同的染色单 体组成,两者 紧密相连(光镜 下很难区别), 细胞核呈线团 状。
二、材料和用品
材料:
洋葱、大蒜的鳞茎;或玉米、黑麦、小麦、 蚕豆的种子等。本实验以洋葱为实验材料。
用具及药品:
显微镜、镊子、刀片、解剖针、载玻片、盖 玻片、滤纸、培养皿、酒精灯、95%乙醇、浓 盐酸、改良苯酚品红等。
三、实验步骤
1、取材:选取健壮的大蒜根尖,自尖端约1cm 处,将其剪下备用
2、固定处理:将根尖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室 温固定3-24h;如不立即使用,可转入70%的 乙醇中置于冰箱或阴暗处长期保存
中期
☺ 核膜解体, 核仁消失,染 色体排列在赤 道板上,此时 最有利于对染 色体进行观察 和计数。
后期
☺ 着丝点分裂, 每两个并列的 核膜、核仁重新 组成,染色体解旋, 形成两个新的子核, 两个子核间形成细 胞板,将母细胞分 成两个子细胞,此 时细胞分裂结束。
目的:将染色体染成深色, 便于观察
6、压片:在盖玻片上覆以吸水纸,用左手中 指压住盖玻片一角,用铅笔的橡皮头垂直敲 打盖玻片,使材料均匀散开
目的:将细胞压成一个薄层,便于观察
7、镜检:将压好的片子先置于低倍镜下 (10X),找到分生区细胞后,转换高倍镜 (40X)观察
分别找出前期、中期、后期、 末期等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目的:杀死细胞,使其停留在某一个分裂时期, 便于观察
3、解离:将固定好的或者新取下的根尖,放入 20%的盐酸中解离8~10min.
目的:使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4、漂洗:转入培养皿中的清水中,用镊子夹住 根漂洗30s.
目的:洗净解离液,便于染色
5、染色:取漂洗好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刀 片切去根冠,保留根尖白色部分约2~3mm。用 镊子将其压扁,向根尖滴加一滴醋酸洋红或 龙胆紫染液,染色1~2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