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专题辅导
分子极性判断法

分子极性判断法
1.依据共价键极性判断。
双原子分子,如果是相同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如氯分子,因两原子间的化学键是非极性键,分子的负电荷重心重合,所以氯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若是不同元素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如氯化氢分子中,两原子间的化学键为极性键,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分子中有正、负两极存在,所以分子为极性分子。
由此可知,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一致的。
化学键有极性,分子就有极性,反之化学键无极性,分子也无极性。
对于多原子分子,依据分子中共价键极性的向量和判断。
极性向量和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极性向量和不为零就是极性分子。
2.依据中心原子化合价判断。
如一中心的ABn型分子。
中心原子化合价绝对值等于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分子
是非极性分子如CCl4,不相等的是极性分子如NH3。
3.依据孤电子对判断。
对于一中心分子ABn型分子,依据分子中有无孤电子对判断。
如二氧化碳分子中无孤电子对,是非极性分子,水分子中有孤电子对是极性分子。
4.依据分子手性判断。
若为手性分子就是极性分子。
如HCFClBr就是极性分子。
5.依据分子对称性判断。
利用对称性很容易判断分子是否有极性。
当一个分子的对称元素(对称面、对称轴等)相交于一点时,则这个分子没有极性。
例如,甲烷分子的对称轴相交于中心碳原子,分子没有极性同样,二氧化碳分子的各对称轴相交于一点,分子也无极性。
而水、氨、一氧化碳等分子的各对称元素(对称轴、对称面等)相交于一条线,这些分子有极性,就是极性分子。
分子极性及其判断的规律高一化学教案

分子极性及其判断的规律高一化学教案
分子极性及其判断的规律高一化学教案
分子的极性及其判断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难点,对于这一难点的理解,同学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分类
按照分子的极性,可把分子分为两类:
1. 非极性分子:电荷在分子中的分布对称。
如等。
2. 极性分子:电荷在分子中的分布不对称。
如等。
二. 掌握常见分子的极性及其空间构型
常见分子的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实例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
X2H2、O2、N2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形
XYHCl、NO极性键极性分子直线形
XY2(X2Y)CO2、CS2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形
H2O极性键极性分子V形
XY3BF3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平面三角形
NH3极性键极性分子三角锥形
XY4CH4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正四面体形
三. 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
1. 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等。
2. 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如等。
3.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要看其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如等是极性分子; 等是非。
极性非极性分子判断口诀

极性非极性分子判断口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口诀如下:
1、双原子的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例如氢气,氧气。
2、双原子的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一氧化碳等。
3、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具体要看其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就是非极性分子,不对称的就是极性分子。
4、对于AnBm类的分子,n=1,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则为非极性。
5、若已知分子之间的键角,可对分子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零的就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C2H4等等。
扩展资料: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1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2举例说明:。
分子极性的判断

一、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共同决定。
1.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异核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
2.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同核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Cl2。
还有某些同核多原子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如P4。
3.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多原子分子,既有极性分子,又有非极性分子。
分子的空间构型均匀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如:AB2型的直线型分子CO2;AB3型的平面正三角形分子BF3;AB4型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CH4等。
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或中心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或配位原子不完全相同的多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如V型的H2O、三角锥型的NH3、不规则四面体分子CH3Cl等。
4.判断ABn型分子极性有一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
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NH3、H2O、SO2等为极性分子。
二、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即极性键是形成极性分子的必要条件,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即极性分子内不仅含极性键,而且分子结构不对称。
若分子中的键全部是非极性的,这样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CO2、CS2、CH4等。
2.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2、Cl2、N2、O2等。
3.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如H—O—O—H等。
4.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C≡C—H等。
一般从溶解性从结构可以第一次判断,有暴露的羟基,暴露的羧基,暴露的氨基的物质极性可能很大然后溶解性实验,溶剂的极性一般与物质极性一致点板,看点的扩散,如果点很凝聚,那么该物质极性可能比溶剂高,随溶剂扩散那么极性可能低一些最后用展开剂试楼主将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这两本书学好就可以啦,基本原理和理论都在厘面(1)分子母核相同的成分,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亲脂性弱。
高一化学竞赛《分子的极性》讲义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你知道冰为什么在4℃时密度最大吗?这就是本讲所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有关知识。
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
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
这个四面体是经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5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
液态水不像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像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
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就增大了。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
但同时,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密度又减小。
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
过了4℃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就占优势了,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知识延伸一、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型物质无论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是由许多分子组成的,在分子间存在着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也叫做范德华力。
它比分子内原子间的作用力(化学键)要小。
分子间的作用力是一个总的提法,按作用力产生的原因和特性可分为三种力:l.取向力当两个极性分子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产生相对转动,最后必然是异极相对,同极尽量远离,这叫做分子的取向。
这种由于极性分子取向而产生的力叫取向力。
2.诱导力当极性分子接近非极性分子时,极性分子的偶极电场使非极性分子发生极化从而产生正、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这种由于外来的影响而产生的偶极叫诱导偶极,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产生的力称为诱导力。
一般说来,极性分子的极性越大,诱导力越大。
分子的变形性越大,诱导力也越大。
3.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吸引力,非极性分子内部的原子核和电子都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改变它们相对的位置。
高中化学 第二章_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_4

3.看分子的对称性 如CH4分子的正四面体形和BF3分子的平面正三角形都 是完全对称的立体构型,虽然分子中有极性键,键有极 性,但分子立体构型的对称性从整体看,键的极性相互 抵消,分子没有极性。而CHCl3、NH3等分子因分子立 体结构不对称而为极性分子。
4.看化合价 分子内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绝对值(或可理解为共价单键 数目,一个双键看作两个单键)等于其主族序数(即最外 层电子数)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CO2、 PCl5、SiCl4、SO3、BeCl2等均为非极性分子,其他的如 NO2、CO、SO2、NH3、NF3等为极性分子。
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有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NA(NA代表阿
伏加德D罗2常16O数的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原子与分子的组成与结构。H2S、NH3的价电 子总数皆为8,H2S为V形分子,NH3为三角锥形分子,故二者皆 为极性分子,A项正确;
2.看键角 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中,有些属于极性分子,有些 属于非极性分子,这取决于分子中各键的空间排列,而键 角 是 决 定 分 子 立 体 构 型 的 因 素 之 一 。 三 原 子 分 子 CO2 、 CS2及四原子分子C2H2,虽然都含有极性键,但分子中键 角均为180°,因电荷分布完全对称,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而同样是三原子分子的H2O、H2S、HCN等分子,由于电 荷分布不对称,都是极性分子。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极性的判断:看一个分子是否是极性分子,就要看 整个分子里的电荷分布是否对称,电荷均匀分布为非极 性分子,不均匀分布为极性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不 能仅由键的极性决定,也取决于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子 的极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知识解析】分子极性的判断技巧

极性键 极性键
空间结构 直线形 V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形
分子极性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非极性
极性
实例 CO2、CS2
H2O BF3、BCl3
NH3 CH4、CCl4
CHCl3、 CH2Cl2
利用分子空间结构判断
归纳总结
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键有无极性 分子空间结构
共同 决定
方法1
2 为极性分子,a错误,c正确;N—Cl为极性键,b正确。
再见
正、负电 非极性分子
中心重合 电荷 共价键形 正、负电 分布 成的分子 极性分子 中心不重合
方法2
典例详析
例4-18(2020河南林州一中月考)
已知N、P同属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ⅤA族元素。NH3呈三角锥形,N原子位于锥顶,3个 H原子位于锥底,N—H间的夹角是107°。
(1)N4分子的空间结构为 分子。
分子极性的判断 技巧
化合价法
ABn型分子中,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数时,该分子为非 极性分子,此时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对称的;若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其价 层电子数,则分子的空间结构不是对称的,其分子为极性分子。具体实例如表所示:
化学式
中心原子化 合价的绝对值
BF3
CO2
PCl5
SO3
H2O
3
4
5
6
2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数 3
4
5
6
6
分子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极性
NH3 3 5
极性
SO2 4 6
极性
利用分子空间结构判断
分子极性如何判断?四步就能搞定,高一必看!

分子极性如何判断?四步就能搞定,高一必看!化学键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个概念,就是化学键的极性,如何判断化学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极性也是高种化学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今天就给同学们汇总一下这方面的知识,高一正在学习或者刚刚学过这部分的同学们一定要仔细看哦~不理解的可以在文末留言,会给大家详细解答~分子极性判断方法QINGMINGSTEP1、共价键的极性判断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于共价键而言的。
从本质上讲,共价键有无极性取决于共用电子对是否发生偏移,有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无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
从形式上讲,一般来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
在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判断时,一定要走出这样一种误区“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为非极性键”。
对于化合物来说,象H3C-CH3中的“C-C”键、CH2=CH2中的“C=C”键、Na2O2中的“O-O”键等具有结构对称的分子中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
但象CH3CH2OH、CH3COOH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中的“C-C”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对于单质来说,象在H2、O2、N2、P4、C60、金刚石、石墨等共价单质中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
但在O3分子中的“O-O”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这是因为O3分子结构呈“V”型(或角型),键长为127.8pm(该键长正好位于氧原子单键键长148 pm与双键键长112 pm之间),与SO2结构相似,可模仿SO2把O3称作“二氧化氧”,所以O3分子中的“O-O”键是极性键,其分子是极性分子。
二、分子的极性判断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的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是否均匀、对称。
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各类分子极性判断依据是: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无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稀有气体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分子极性及其判断规律
张素琳
一、分类:按照分子的极性,可把分子分为两类。
1.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分子对外不显示电负性的分子。
例如:H O 22、、
N Cl Br CO CS CH CCl BF 22222443、、、、、、、等。
2.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分子对外显示电负性的分子。
例如H O NH 23、、 HCl 、H 2O 2等。
二、掌握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常见分子极性及其空间构型可用下表表示。
三、了解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中学常见分子空间构型及其键角列举如下: (1)H O N 222、、等双原子单质分子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2)H O 2为平面形,夹角为104.5°。
(3)NH 3为三角锥形,夹角为107°18'。
(4)H 2S 为平面形,夹角为92°。
(5)CH CCl SiH 444()、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6)CH Cl CH Cl CHCl 3223()、为四面体形,夹角不确定。
(7)C H 22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8)C H 24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9)C H 66为平面形,夹角为60°。
(10)P 4为正四面体形,夹角为109°28'。
(11)CO CS 22()为直线形,夹角为180°。
(12)BF 3为平面形,夹角为120°。
注意:中学常见的四面体物质有①CH 4 ②CH Cl 3 ③CH Cl 22 ④CHCl 3 ⑤
CCl 4 ⑥P 4 ⑦NH 4 ⑧SiH 4 ⑨SiF 4等。
其中是正四面体的有①、⑤、⑥、⑦、⑧、
⑨共6种。
四、分子极性判断规律。
①双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 O N Cl Br 22222、、、、等。
②双原子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
如HCl 、HBr 、HI 等。
③多原子分子极性要看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如H 2O 、NH HCl H O CH Cl 3223、、、等是极性分子;CO CH CCl BF 2443、、、等是非极性分子。
④AB n 形分子极性判断: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
如CO CH BF 243、、等。
若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没有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极性分子。
如H O NH 2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