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传输线传输特性的分析与设计
第2章传输线理论

j z
1 2Z0
(U1
I1Z0 )e
j z
(2―2―14)
同样可以写成三角函数表达式
U (z)
U1 cos z
jZ0
sin z
I
(
z)
j
U1 Z0
sin
z
I1
cos
z
(2―2―1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 由式(2―2―5)和式(2―2―6)两式可以看出,传输线 上任意位置的复数电压和电流均有两部分组成,即有
U (z)
A1e j z
A2e j z
Ui(z) Ur(z)
I
(z)ຫໍສະໝຸດ 1 Z0A1e j z
1 Z0
A2e j z
Ii(z)
Ir(z)
(2―2―16)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根据复数值与瞬时值的关系,并假设A1、A2为实数, 则沿线电压的瞬时值为
u(z,t) Re[U (Z )e ji ] A1 cos(t z) A2 cos(t z)
式中v0为光速。由此可见,双线和同轴线上行波电
压和行波电流的相速度等于传输线周围介质中的光速,
它和频率无关,只决定周围介质特性参量ε,这种波称为
无色散波。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三) 相波长λp
相波长λp是指同一个时刻传输线上电磁波的相位相 差2π的距离,即有
p
2
vp f
vpT
0 r
(2―3―5)
第2章 传输线理论
这种路的分析方法,又称为长线理论。事实上,“场” 的理论和“路”的理论既是紧密相关的,又是相互补充 的。有些传输线宜用“场”的理论去处理,而有些传输 线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归结为“路”的问题来处理, 这样就可借用熟知的电路理论和现成方法,使问题的处 理大为简化。
传输线理论微波EDA网课件

信号完整性分析
传输线理论可以对微波EDA网中的信号完整性进行深入分 析,预测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化,为优化设计提供根据 。
电磁兼容性设计
基于传输线理论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可以有效抑波EDA网的性能评估与优化
总结词
性能评估与优化
详细描述
微波EDA网的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性能评估,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性能评估包括功能测试、时 序分析、功耗分析等。如果发现性能问题,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微波EDA网的性能。优化的方法包 括算法优化、电路优化、布局布线优化等。
05
CHAPTER
传输线的分类
根据传输线结构和工作频率,可 以分为同轴线、双绞线、平行线 等。
传输线的基本参数
特性阻抗
传输线对信号的阻碍作用,与传输线的电导和电 感有关。
传播常数
描述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时的幅度和相位变化的 参数。
传输线损耗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导、电感和辐射等引起 的能量损失。
传输线的应用场景
01
雷达领域
微波EDA技术用于雷达信号处 理、目标检测和跟踪等方面。
电子对抗领域
微波EDA技术用于电子对抗系 统中的信号干扰、侦查和辨认 等方面。
集成电路领域
微波EDA技术用于集成电路设 计中的布局布线、电磁场仿真
等方面。
03
CHAPTER
传输线理论在微波EDA网中 的应用
传输线理论在微波EDA网中的重要性
传输线理论是微波EDA网设计的基础
传输线理论为微波EDA网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是实现高效、稳定微波信 号传输的关键。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

传输线理论期末总结一、引言传输线理论是电磁场理论在电磁波传输中的应用,是电路理论与电磁场理论的结合。
传输线理论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信号传输、功率传输、阻抗匹配等领域。
本篇总结将对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参数、特性等进行概述,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二、传输线的基本原理1. 传输线的基本结构传输线是由两个导体构成的均匀、无损耗的线路,通常是平行的。
传输线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常见的传输线有两线制传输线(两根导线)、同轴线(内外两层金属导体)、微带线(介质模块和一侧有金属层)、光纤(传输光信号)等。
2.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输线中的特性阻抗是指在线路的某一截面上,正向行波与反向行波之间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特性阻抗是传输线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信号的传输和匹配等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传输线有50欧姆的同轴线和75欧姆的同轴线。
3. 传输线的传输方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是描述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微分方程。
根据传输线的结构和电磁学原理可以推导出不同类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
传输方程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来。
4. 传输线的传输特性传输线的传输特性是指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
传输特性包括传输速度、传播损耗、幅度响应、相位延迟等。
传输线的特性决定了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过程和传输质量。
三、传输线参数的计算与分析1. 传输线的参数传输线的参数包括电感、电容、电阻和导纳。
这些参数在传输线建模和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电感和电容决定了传输线的频率响应和传输速度,电阻决定了传输线的传输损耗,导纳决定了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特性。
2. 传输线参数的计算传输线参数可以通过传输线的几何结构、介质材料和频率等因素计算得到。
例如,同轴线的电感和电容可以通过导体几何尺寸和介质材料的电学常数计算得到。
微带线的参数可以通过线宽、线距和介质材料等参数计算得到。
3. 传输线参数的分析传输线参数的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传输线的性能和优化设计。
传输线的类型、组成及应用

传输线的类型、组成及应用传输线是一种用于传输电信号或电能的导电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子、电力等领域。
根据传输线的类型、组成和应用不同,可以分为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多种类型。
一、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由内外两层导体构成的传输线,内部是一个中心导体,外部是一个共享的金属外层。
中心导体和外层之间通过绝缘层隔开,以减少信号的干扰。
同轴电缆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于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中。
它具有传输距离远、信号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二、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导线缠绕在一起构成的传输线。
每根导线上的电流方向相反,可以减少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双绞线主要分为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种类型。
无屏蔽双绞线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的局域网以及电话系统中,而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高干扰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如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
三、光纤光纤是一种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信号的传输线。
它由一个纤维芯和一个包覆在外部的护套构成。
光纤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互联网接入、医疗设备和传感器等领域。
光纤通信系统通过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利用光的传输特性进行远距离传输。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传输线的类型和组成也有所差异。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常使用高压输电线路进行电能传输,以满足远距离输电的需求。
而在电子设备内部,常使用短距离的导线连接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以实现信号传输和电能供应。
总的来说,传输线在现代通信和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选择传输线的类型和组成,可以实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传输线的应用领域将会更加广泛,同时也会有更多新型的传输线出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基于右手人工电磁传输线的差分移相器设计

2 0 6 01 年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v 1 1 . o. 9 NO2
J un. 2O 1 O
J u n l o n n Ciy o r a f Hu a t Un v r i ie st ( tr l c e c y Na u a S i n e)
右手传输线制作 的移相 器在很 宽的频 带上具有恒 定的差分相移量 ,并且在 工作 带宽范围 内器件 具有很 小的插
入 损 耗 , 比标 准 的S hf n 相 器 有 了更 大 的 灵 活性 和适 应性 . ci ma 移 关 键 词 :差 分 移 相 器 ;右 手 传 输 线 ;相 移 量
中图分类号 :T 2 N6
文献标识码 :Βιβλιοθήκη 文章编号 :17 —3 42 1)20 4 -4 6 27 0 (0 00- 0 10 -
De i n o fe e ta h s h fe s d o tfca g th n e sg f Di r n i l a eS i rBa e n aAr i i l a P t i Ri h - a d d
Elc r m a ne i a m iso Li e to g tcTr ns s in ne
JA in u , a—h n S i i I NG La - n HU S i u , HU Hu— u j c q
( p rme t fP y is& Elcr ncI o mainEn ie rn Hu a t ie st, y n Hu a 3 00 Chn De at n h sc o e to i-nfr t gn eig, n nCi Unv ri Yia g, n n41 0 , ia) o y y
电路中的传输线理论与应用

电路中的传输线理论与应用在电子领域中,传输线是一种用于在电路中传输电信号的重要元件。
传输线的理论和应用对于数字和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传输线的基本理论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传输线的基础理论传输线是由一对导线组成的,其中一根导线通常用作信号的发送,另一根导线用作信号的接收。
两根导线之间通过绝缘材料隔开,防止信号之间发生干扰。
在理想情况下,传输线是无限长的,而且具有均匀的电学和磁学特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往往是有限长的,并且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传输线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它描述了电磁场的传播规律。
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可以得到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传播速度和衰减等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传输线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二、传输线的应用1. 信号传输传输线主要用于信号的传输,特别是在通信系统中。
由于传输线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信号的失真和衰减。
2. 信号匹配在电路中,不同组件之间的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干扰。
传输线可以用作阻抗匹配器,通过调整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来实现信号的匹配。
3. 信号滤波传输线可以用作信号滤波器,通过调整传输线的长度和特性阻抗来实现对特定频率信号的滤波。
这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特别有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和噪声。
4. 信号发生器传输线除了用于信号传输和匹配外,还可以用作信号发生器。
通过在传输线上施加电压或电流脉冲,可以产生特定波形的信号。
这在测试和测量领域中经常使用。
5. 传感器应用传输线在传感器应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传输线可以用作传感器的输入信号线和输出信号线,通过测量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来获得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三、传输线设计的考虑因素在进行传输线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传输速度:传输线的速度决定了信号的传输延迟。
通常情况下,传输速度应该尽可能高,以保证信号能够尽快到达目的地。
2. 阻抗匹配: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其他组件之间的阻抗应该匹配,以保证信号的最大传输能力。
传输线理论与分析方法

传输线理论与分析方法传输线是电子系统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在电路之间传输信号或能量。
在现代通信和电子设备中,传输线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传输线的基本原理传输线是由两个或多个导体构成的电路连接线路。
它们可以是导线、导轨、传感器等,常见的传输线包括同轴电缆和微带线。
传输线的特性主要由电线的参数以及介质参数决定。
其中,导线的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信号的传输和衰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介质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则影响着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
传输线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其中包括麦克斯韦方程和电流连续性方程。
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适当的变换和处理,可以得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传输线的特性。
二、传输线的分析方法1. 传输线的参数测量为了准确地分析和设计传输线,首先需要测量传输线的参数。
传输线的重要参数包括特性阻抗、波速和传播常数等。
特性阻抗是指传输线上的单位长度阻抗,波速是指电磁波在传输线上的传播速度,传播常数是指电磁波在传输线上沿着传输线方向传播所需的时间。
通过合适的测试仪器和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这些参数。
2. 传输线的传输方程传输线的传输方程用于描述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传输方程是基于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时域分布特性推导得到的,它是解析传输线性能和响应的重要工具。
传输方程可以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到,常见的传输方程有时域传输方程和频域传输方程两种。
3.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为了方便对传输线进行分析和设计,可以使用等效电路模型来简化传输线的复杂性。
常见的传输线等效电路模型有lumped模型和distributed模型。
lumped模型将传输线视为集中元件,其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参数可以简化为一个等效元件。
distributed模型则将传输线视为无限个微元件组成的网络,可以更精确地描述传输线的行为。
传输线及S参数范文

传输线及S参数范文
要谈传输线和S参数,就不得不从传输线的定义开始,传输线是电子元件连接用的一种特殊电路,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一系列圆管或矩形管构成,两端用螺丝连接,以保证电路连接的完整和稳定性。
传输线的主要功能一般是传输电力和信号,将发射机的发射信号在传输中不变的传递给接收机,这种电路的主要特点是阻抗均匀,即多段传输线上不同长度的传输线阻抗值相同,这样可以使电路之间保持稳定,同时减少线路上的逆反射和失真。
传输线可以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单线传输、双线传输、网络传输、无线传输等。
这些传输线的信号传输特性各不相同,应用场合也不同,具体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S参数也叫传输线参数,是指传输线的特性参数,是通过它来确定传输线表现的一种指标指标,这些特性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传输线的性能,以及更好地设计和使用传输线。
主要的S参数包括阻抗、输入阻抗、直流电阻、传输损耗、输出阻抗以及衰减系数。
如果可以对S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可以用来研究传输线的电性特性及其对信号的影响,从技术上更好地利用传输线。
传输线是电子工程技术中的基本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PATL (planar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line), for its miniaturizing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by the slow-wave effect, is widely applied. This paper first gives its basic principle and an equivalent lumped circuit model then the derivation of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formula based on this model. With these, the parameters of equivalent lumped circuit could be calculated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arameters of circuit model is established. Finally, 50 W and 35.5 W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lines are designed, an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ll these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esent in this paper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35.8
86.5
35.3
90.5
33.5
94.2
2
1.8
4.5
50
45
52
42.3
49.6
44
51.8
46.1
2
1
1
(下转第 3.5 4 -10
-15
-20
-25
-30
-35
频率/GHz
输出功率 /dBm
(a) 输入端反射参数
35
30 25
[6] 李亮,李文渊,王志功.2.4GHz 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J].电子器件, 2006,29(02): 348-350.
PAE /(%)
(上接第169页)
4 结语
从一种简洁的等效电路模型入手,分析了新型平面人工 传输线,根据仿真结果推算出了各等效电路参数,从而得到 了人工微带传输线传输特性与等效电路参数的关系;并通过 该方法设计了几种人工传输线,如图3和图4,测试结果与分析 结果比较吻合,从而证明了所提出的分析模型是有效的。为 进一步简化设计平面型人工传输线奠定了基础。
图1 文献[4]中平面人工传输线的结构模型
AK
=
é ê
1+
ê
ê
êê2 jwCN
ê
êë
1 jwL
1 + 2 jwC
jwCN
-
1 jwL
1 +2
jwC
w2CN
2
1
ù
1+
1 jwL
+
1
1 jwL
+
2
2 jwC
jwCN jwC
ú ú ú ú ú ú úû
,
(1)
AN
=
é1 + ( jwL) jwCl1
ê ë
20
15 10 5
0 -25
理想值 实际值
-20 -15 -10 -6 -1 输入功率 /dBm
(b) 电路 1dB 压缩点
60
50
40
30
20
10 0
-20 -15 -10
-6
-1
输入功率 /dBm
(c) 功率附加效率
图 3 仿真结果
3 结语
分析了 3 种电路级线性化技术的优缺点,然后在 TSMC 0.18 µm CMOS 工艺下,采用双重器件,在输出级并联辅助 PA 提高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方式,利用 ADS2008U2 软件进 行了电路设计与仿真,并对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与国内外 设计相比,该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6]。随着 CMOS 工艺 和无线通信领域的不断发展,该设计可广泛应用于 2.4 GHz 开放频段的 IEEE802.11b 标准协议和蓝牙系统的发射模块。
给出了一种简洁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推导出了基于该模型的传输特性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仿真结果推算出各等效
电路参数,从而得到了人工传输线传输特性与等效电路参数的关系;最后设计制作了人工传输线,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比较
吻合,证明了提出的分析模型是有效的。为进一步简化设计平面型人工传输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人工传输线;平面传输线;等效电路;传输特性
表 1 50Ω、35.5Ω的 HFSS 仿真结果及计算结果与预期值的比较
预期值
计算值
仿真值
测试值
主要尺寸
Zc /Ω
q /(°)
Zc /Ω
q /(°)
Zc /Ω
q /(°)
Zc /Ω
q /(°)
l /mm
l4 /mm
n
50
90
49.6
88.4
49.7
92.5
50.4
87.6
2.8
2.6
2.5
35.5
90
指微带线交指数目 n 。将其他尺寸设置为恒定的值,通过对 弯曲微带线和交指微带线进行仿真分析处理,可以得出 l4 、
图 2 平面人工传输线的等效集总电路
l 、 n 与等效电路中各个集总参数的函数关系,从而整段传 输线的复传播常数和复特性阻抗可以由 l4 、 l 、 n 这三个尺
寸参数决定。
2 人工传输线传输特性分析
[
A]
=
1
/
(a
+
b
+
c
+
d
)
éa êë
+
b
2
c
-
d
2(ad - bc) ù b + d - a - cúû
。(3)
根据文献[5]提出的用有限时域差分法分析不连续性传
输线的复传播常数和复特性阻抗计算公式(4)、式(5):
eg g L = e(ag + jb )L = 1 - S121 + S221 +
【 key words 】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line ; planar transmission line ; equivalent circuit ;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0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设备中微波电路 结构也越来越向集成化、小型化方向发展,为此人们已经提 出了许多关于微波电路结构小型化的理论和方法[1-2],文献[1] 中给出了通过集总元件对微波电路进行微型化;文献[3]中通 过加入多个开路支节缩小了器件尺寸;文献[2]中使用光子带 隙结构(PBG),通过使用PBG结构可以缩小微波器件。近来, 人们提出了平面人工微带传输线,由于该类传输线具有明显 的缩短效应,即在同等电长度下,平面人工微带传输线与传 统微带线相比缩短了很多,并且该人工传输线可以很好的抑 制谐波,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4]。在设计该类传输线大多
参考文献
[1] 王伟峰,夏立诚,王文骐.高速宽带应用的毫米波CMOS集成电路[J]. 通信技术,2007,42(06):70-72.
[2] 池保勇,余志平,石秉学.CMOS射频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WANG C Z, VAIDYANATHAN M, LARSON L. A Capacitanc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for Improved Linearity in CMOS Class-AB Power Amplifiers[J].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2004, 9(11):1927-1937.
[4] DING Y W, HARJANI R. A high-efficiency CMOS +22dbm Linear Power Amplifier [J].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2005, 40(09):1895-1900.
[5] 闫涛涛,周健军.1.6GHz高线性度低功耗CMOS驱动放大器[J].信息技 术,2008,32(09):68-71.
【中图分类号】TN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802(2010)09-0168-02
Analysis and Design of Planar Artificial Transmission Line
FANG Shang-bin, GUO Hui-ping, LIU Xue-guan
将图 1 中等效电路分为三个级联的二端口网络[6], AM 、 AK 和 A N 分别为这三个二端口网络的转移矩阵,它
们分别为:
AM
=
é1 + ( jw L) jwCl 2
ê ë
jw (Cl1
+
Cl 2
)
-
(
jw L)w
2Cl1Cl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