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程序-A320S机型雷击检查

合集下载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检测基本方法包括查阅资料、检查观感质量、测量技术参数及分析处理。

1.查阅资料指查阅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及竣工图等相关资料。

2.检查观感质量指对各种防雷装置及措施的外露部分观感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和判断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3.测量技术参数指运用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对防雷装置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读数、记录。

4.分析处理指对各种技术参数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并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的过程。

检测基本流程可分为前期准备、现场检测、分析处理、评价回访4 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1)接受检测任务,了解被检单位的情况。

2)制定检测方案。

3)签订检测协议或合同,也可以是委托书形式。

4)配备人员。

根据被检单位的性质、行业特点,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检测技术人员。

5)掌握相关知识。

了解和掌握与被检单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的规范、规定,包括国家标准规范、行业规范、地方标准以及有关的安全程序、操作规程等。

6)准备仪器。

不同的设备、设施所需的检测设备也不同,根据检测对象,准备并检查检测主、备用仪器设备,保证其合格有效并能正常使用。

2.现场检测阶段1)到达受检单位,主动向被检单位(或称服务对象) 出示有关证件。

2)查阅本次检测对象(或称受检单体) 的防雷工程技术资料和图纸,了解并记录受检单体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后果,确定其防雷类别、防雷区划分和应检测项目。

3)巡视受检单体及周边环境,根据所使用仪器的测试原理和要求,合理布置接地电阻测试仪辅助桩位并连线,再次检查仪器设备,记录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名称及检测辅助桩位。

4)进行现场检测并记录数据。

根据确定的检测项目,按先检测外部防雷装置,后检测内部防雷装置的顺序,由检测人员对建(构) 筑物、设施的防雷装置的观感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并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进行接地电阻或过渡电阻测试点取样并绘制测点平面示意图,对测点进行标注和编号后进行接地电阻、过渡电阻等测量,测量结果——读数经复核无误后按要求记入相应的原始记录表。

【空客A32X系列培训课件】雷击后的检查

【空客A32X系列培训课件】雷击后的检查

雷击后的检查-检验/检查任务 05-51-18-200-001遭雷击后的检查警告: 在高处工作时, 穿上或系上安全带。

落下会造成伤害或伤亡。

警告: 在开始一项任务之前, 将安全装置和警告牌安放就位在以下零部件上或其附近: - 飞行操纵装置- 飞行操纵面- 起落架和有关的门- 移动的部件。

1. 工作原因遭雷击后, 在使用飞机前, 必须做到:- 大致地检查飞机全表面, 以找出受击区,- 仔细检查受击区域以明确损坏的类型和程度- 如果发现损坏, 要决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修理/行动。

20-28-00-869-002 最大许可电阻值的表23-11-00-710-001 HF 系统的操作测试23-12-00-710-001 VHF 系统的操作测试23-12-11-000-001 VHF 天线(4RC1)和(4RC2)的拆卸23-12-11-000-002 VHF 天线(4RC3)的拆卸23-12-11-000-003 VHF COM 天线的拆卸23-28-00-740-001 BITE(自测)测试卫星通讯系统23-28-00-740-002 BITE(自测)测试卫星通讯系统23-61-00-200-001 - 检查挡圈尖端的抗阻-检查挡圈结构的粘结24-22-51-200-001 检查防雷组件(19XU1,19XU2)24-41-00-862-002 从地面电源切断飞机电路25-65-00-740-001 紧急定位传输器(ELT)系统-BITE 测试27-14-00-710-001 副翼和液压作动的操作测试27-14-51-000-001 拆卸副翼伺服系统控制器27-14-51-400-001 安装副翼伺服系统控制器27-24-00-710-001 方向舵液压作动的操作测试27-24-51-000-001 拆卸方向舵伺服控制 1025GM/2025GM/3025GM27-24-51-400-001 安装方向舵伺服控制 1025GM/2025GM/3025GM27-34-00-710-001 升降舵和液压作动筒的操作测试27-34-51-000-001 拆卸升降舵伺服机构控制器27-34-51-400-001 升降舵伺服机构控制器的安装27-44-00-710-001 水平安定面作动筒干扰电波保护装置操作试验27-50-00-866-008 在地面上放襟翼27-50-00-866-009 在地面上收起襟翼27-54-00-710-001 襟翼系统的操作测试27-60-00-866-002 展开收起扰流板以进行维护27-64-00-710-001 扰流板液压动作的操作测试27-80-00-866-004 在地面上伸出缝翼27-80-00-866-005 在地面上收起缝翼27-84-00-710-001 缝翼系统的操作试验29-00-00-864-001 在维护之前将相关的液压系统释压30-31-00-710-001 探头防冰的操作测试30-42-00-710-001 风挡防冰和除雾的操作测试30-71-00-710-001 操作试验排水管防冰30-81-00-710-001 结冰探测系统的操作试验32-00-00-481-001 安装起落架安全装置32-11-00-200-001 探伤/检查主起落架32-12-00-010-001 打开主起落架舱门以便接近32-12-00-410-001 检修后关闭主起落架舱门32-21-00-200-002 前起落架的一般目视检查32-22-00-010-001 前起落架舱门-打开地面舱门32-22-00-410-001 前起落架舱门-关闭地面舱门32-46-00-740-001 BSCU BITE 测试32-69-00-740-001 BITE 使用MCDU 检查起落架控制接合面组件(LGCIU)确保持续的BITE 操作33-41-00-710-001 航行灯的操作测试33-42-00-710-001 着陆灯的操作测试33-47-00-710-002 标识灯的操作测试33-48-00-710-002 防撞灯/频闪灯的操作测试33-49-00-710-001 机翼和发动机扫描灯光的操作测试33-51-15-400-001 安装应急翼上灯 60WL(61WL,62WL,63WL)34-10-00-710-007 迎角警告的测试34-11-15-200-001 总压探头(9DA1,9DA2,9DA3)的探伤/检查34-11-16-200-001 静压传感器的检查(7DA1,7DA2,7DA3,8DA1,8DA2,8DA3)34-11-18-200-002 检验/检查TAT 传感器(11FP1,11FP2)34-11-19-000-001 迎角探测器(3FP1,3FP2,3FP3)的拆卸34-11-19-400-001 迎角传感器(3FP1,3FP2,3FP3)的安装34-13-00-710-001 大气数据转换功能的操作测试34-22-00-710-001 工作性能检查备用罗盘包含灯测试和目视检查34-36-00-710-002 GPS 的操作测试34-36-18-000-001 下滑道天线(4RT)的拆卸34-36-18-400-001 下滑道天线(4RT)的安装34-41-00-730-001 气象雷达系统测试34-41-00-740-002 气象雷达的BITE 测试34-41-11-000-004 气象雷达罩天线组件(7SQ,11SQ)的拆卸34-41-11-400-005 气象雷达罩天线组件(7SQ,11SQ)的安装34-42-00-740-002 无线电高度表的BITE 测试34-43-00-740-001 TCAS 的BITE 测试34-48-00-710-001 GPWS 地面自检功能的操作测试34-48-00-710-001 增强型GPWS 地面自检功能的操作测试34-51-00-710-001 DME 的操作测试34-52-00-740-004 ATC 的 BITE 测试34-53-00-710-002 ADF 的操作测试34-55-00-710-001 VOR/MKR 的操作测试49-00-00-710-004 APU(4005KM)(GTCP 36-300)的操作测试49-00-00-710-008 APU(APS 3200)的操作测试49-00-00-710-010 操作试验 APU(131-9(A))53-15-11-200-001 详细探伤雷达天线罩55-32-11-000-001 拆卸垂直安定面前缘55-34-11-000-001 拆卸垂直安定面尖端56-11-11-000-001 拆卸风挡56-11-11-200-001 检查风挡56-11-12-000-001 固定窗的拆卸56-11-12-200-001 检查固定的窗56-12-11-000-001 拆卸滑动的窗56-12-11-200-001 检查滑动窗73-21-60-720-040 电子控制组件(ECU)的功能测试73-22-00-710-040 地面FADEC 系统操作测试73-22-34-710-040 EEC 操作测试73-29-00-710-040 FADEC 在地面上(以发动机冷转)的运行试验78-31-00-710-041 用 cfds 的反推力装置系统的操作试验78-31-00-710-042 反推系统的操作试验。

雷击检查

雷击检查

• 无线电和导航系统操作检查 • (1) HF系统(如果安装了的话)(AMM 23-11• • • • • • • •
00/501) (2) VHF系统。(AMM 23-12-00/501) (3)VOR系统。(AMM 34-51-00/501) (4) ADF系统。(AMM 34-57-00/501) (5) 雷达系统。(AMM 34-43-00/501) (6) 无线电高度表系统。(AMM 34-33-00/501) (7) DME系统。(AMM 34-55-00/501) (8) ATC系统。(AMM 34-53-00/501) (9) 指点信标系统。(AMM 34-32-00/501)
• 按以下步骤进行雷达系统(雷达天线罩)
检查。(AMM 53-12-01/201) • (a) 检查雷达。看是否有销钉孔,刺破和涂 层缺口。 • (b)检查雷达搭地线,确保与飞机框架连接 正确。 • (c) 检查雷击分流条的状况,修理或更换受 损件。 • (d) 如果雷达天线罩受损,则检查天线和波 导管是否受损。
雷击检查
此工作为电子必检
(图201) 飞机外部区域
区域1 高概率
区域2 可能
区域3低概率
雷击后飞机外观检查
• 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
• 检查区域1(图201)表面区域是否有雷击迹象。
• 检查前雷达罩内部和外部表面。(AMM 53-12-01/201)看蜂窝结构的夹
心层是否有烧伤,刺破和销钉孔的现象。 • 检查金属性结构是否有孔或凹陷。看是否有烧伤或不正常颜色的蒙皮 或铆钉。 • 检查复合蜂窝夹心材料结构部件的外部区域,看是否有脱色的涂层, 烧伤,刺破或蒙皮层的分层
• 修理或密封损伤区域。 • 注 意: 确保对所有损伤进行密封或修理。失效的密封或

防雷安全知识飞机雷击识别与检查

防雷安全知识飞机雷击识别与检查
蒙皮或机身接缝处出现烧蚀状,蒙皮上有被 击破的小坑或洞,蒙皮及铆钉附近由于雷击 产生的高温而使油漆变色,搭地线、放电刷 被断,复合材料除了油漆变色,还可能发生 分层或击破等等。
看以下几张飞机遭雷击的照片:
雷击的直接影响:
1、机械损伤,在雷击所产生的电 弧作用下会造成一些蒙皮小坑或 烧熔点。损伤点可能在初始雷击 点,也可能通过传递发生在远离 初始雷击点。暴露在机身外部的 通讯导航天线常常会遭到损伤, 造成通讯导航系统故障;
雷击的间接影响:
由于雷击所产生的高压、强电流会引起对飞 机线路和系统方面的损伤。它也会引起飞机 个别部件磁化,电子设备受到干扰。有时甚 至于引起电源在遇到较低强度雷击且有较好 保护下,飞机所遭到的损伤可以减少到一个 可接受的程度,继续执行飞行。但是在低保 护或无保护装置下,它可能就会对飞机造成 永久性的损伤,影响到系统的正常工作,这 就需要做进一步的处理,甚至于更换受损部 件。
急救的第一步:脱离险境。迅速将病人转 移到能避开雷电的安全地方。
急救的第二步:对症治疗。根据击伤程度 迅速作对症救治,同时向急救中心或医院 等有关部门呼救。
对症救治时:如果患者未失去知觉,神志 清醒,曾一度昏迷,心慌,四肢发麻,全 身无力,应该就地休息1—2小时,并作严 密观察;如果已失去知觉,但呼吸和心跳 正常,应抬至空气清新的地方,解开衣服 ,用毛巾蘸冷水摩擦全身,使之发热,并 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如果患者无知觉, 抽筋,呼吸困难,逐渐衰弱,但心脏还跳 动,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已 无知觉,抽筋,心脏停止跳动,仅有呼吸 ,可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如果患者 呼吸、脉搏、心跳都停止,应口对口人工 呼吸和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同时进 行。
(1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 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 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 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 水龙头。

强电防雷检查作业指导书

强电防雷检查作业指导书

强电防雷检查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强电防雷检查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雷电活动频繁的地区,强电防雷检查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强电防雷检查的作业指导进行详细说明。

二、检查目的强电防雷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和设备的电气安全,避免雷击等灾害事故的发生。

通过检查,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修复和改善。

三、检查范围1. 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的防雷措施是否完善;2. 建筑物外部的避雷装置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 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 雷电监测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四、检查步骤1. 准备工作:确定检查范围、制定检查计划、准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2. 建筑物内部检查:- 检查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建筑物内部的避雷装置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的防雷措施是否完善。

3. 建筑物外部检查:- 检查建筑物外部的避雷装置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建筑物外部的接地装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建筑物外部的防雷网是否完好。

4. 雷电监测系统检查:- 检查雷电监测系统的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 检查雷电监测系统的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检查雷电监测系统的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可靠。

5. 检查记录和整理: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整理出检查报告。

五、检查要点1. 接地装置的检查:- 确保接地电阻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检查接地装置的防腐蚀性能是否良好。

2. 避雷装置的检查:- 确保避雷装置的材料和结构符合标准要求;- 检查避雷装置的接地线是否完好;- 检查避雷装置的导体是否存在腐蚀现象。

3. 电气设备的防雷措施:- 检查电气设备的防雷保护装置是否完善;- 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线是否正常连接;- 检查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良好。

4. 雷电监测系统:- 检查雷电监测系统的传感器是否准确灵敏;- 检查雷电监测系统的报警装置是否及时可靠;- 检查雷电监测系统的数据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雷击检查

雷击检查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
三、雷击损伤的影响和检查
雷击对结构和系统的影响:分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主要是电磁领域,雷击可能引起飞机相关线路和系统中不希望出 现的短暂电压和电流的波动,造成相关的计算机损伤。 直接影响主要是物理损伤:诸如金属材料熔化和内部气泡等;复合材料分 层、穿透等。
金属蒙皮雷击损伤截面图
A320雷击后检查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
一、雷击产生的原因
雷击产生是由于大气层充电产生的结果。当充电到足够高时就会击穿空气 绝缘体从而发生雷击。静电现象主要是在积雨云(雷暴云)中产生,但有 时也会在暴风雪或天气良好的情况下产生雷电。雷电可以分成很多种类: 云到云的,云间的,云到地的等等。大多数飞机遭遇雷击都是云到地这一 种类型的。飞机结构(部分)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铝合金),由于雷击 的发展是由云层到地面,飞机结构就提供了一个“短路”的路径,飞机成 为了闪电路径的一部分。当发生雷击时,至少有两个雷击点:一个进口, 一个出口。由于飞机通常是在水平面上前进,所以进口通常在飞机的前部 (机头、发动机吊舱、翼尖等),出口在飞机的后部(翼尖、垂直和水平 安定面的后部、起落架等)。由于在空中飞机是朝前飞行的,那么每一次 雷击都是沿着机身或发动机吊舱向后走的,因此往往会留下多个雷击点,这 种情况叫做“Swept stroke”。这对于雷击检查很重要。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
二、飞机防雷击的方式
美国联邦航空局 (FAA) 制定的联邦航空条例 (FAR), 其中FAR25.581 声明, 飞机一定能受到灾难级闪电的保护。关于飞机的设备,系统及安装,需要在任 何能预计的情况下发挥其功用。“飞机在雷击后,无论其损坏部份是电机 设备,电子仪器或结构上都不可以影响飞机继续安全性飞行。”飞机的设 计可以确保将雷击的后果减少到最小,并确保飞机在遭受雷击后继续飞行, 安全着陆。 目前飞机在设计上采用防雷措施,如所有关键性的盖板在雷击后不会熔化; 在复合材料结构中加入避雷条,如雷达罩上装有放电条;飞机结构设计成良 好的导通性(低电阻值),可以避免雷击时产生过热;对于雷击产生的电磁干 扰,加装搭地线,安装密封性佳、防止火花引爆的结构油箱,安装放电刷 等。 飞机的避雷主要是通过用气象雷达探测雨区来确定雷区位置,从而来绕过 雷区从而实现避雷。在实际飞行中,干雷暴的情况很少,一般以雷雨区的 情况存在。绝大多数雷击事件发生在15000 英尺以下,因此起飞,着陆, 和保持阶段是最容易发生雷击的。这可以利用ACARS来获得最新的天气信 息,将对避雷起到关键作用。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
防雷检测是指对建筑物、设备和工程进行雷电防护检测,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从而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防雷检测的基本流程和作业要求如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防雷检测前,需要准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并确定检测的范围和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相关的防雷标准和规定。

2. 实地勘察
在实地勘察时,需要对建筑物、设备和工程的雷电防护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测量和记录,包括雷电接地、避雷针、防雷带、金属构件等的位置、规格和连接方式。

3. 检测分析
在检测分析时,需要对勘察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若存在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修缮和改进。

4. 编制检测报告
在编制检测报告时,需要将检测分析的结果和建议进行详细的汇总和说明,并提出相应的防雷建议和措施。

同时,需要将检测报告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

作业要求:
1. 检测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操作方法。

2. 检测人员必须认真严谨,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 检测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确保检测结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检测报告必须清晰明了,内容详实,建议和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总之,防雷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确保其科学、严谨和有效。

A380飞机雷击检查

A380飞机雷击检查
或05-51-18-200-802-A Post Lightning-Strike Examination. Quick Release up to 50 Flight Cycles
进行检查
2、必要时按手册要求打开起落架舱门、放出襟缝翼进行检查,并做相应系统测试
3、使用合适高度的梯子、平台车、吊臂车接近发现的雷击点;使用高空平台车、吊臂车时须遵守相关操作规定,并系好安全带
5、MS01.038登高维修作业
6S
1、工具三清点
2、工卡及时签署,检查及归档
P-施工有程序
序号
步骤
相关图片与参考手册
注意事项
1
金属结构
雷击损伤
1、紧固件周围小孔、烧蚀、穿孔
2、烧蚀、分裂
3、表面涂层变色
2
复合材料
雷击损伤
1、烧蚀
2、分层
3、烧蚀、表面涂层变色、纤维损伤
4、铺层丢失、分层、纤维操作、烧蚀
5
雷击检查前
检查前,向机组了解详细的飞行情况
查看PFR,检查有没有因雷击而引起的某些系统的故障
6
绕机检查
1、仔细检查A380飞机容易发生雷击部位,检查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方向舵、升降舵等较高位置部位时需使用望远镜检查
2、发现雷击点后立ຫໍສະໝຸດ 通知工段长和车间值班领导7
雷击详细检查
1、参考AMM 05-51-18-200-801-A Full Inspection after Lightning Strike
3
需要打开起落架舱门或放出襟缝翼进行详细检查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操作,对液压系统增压时需遵守增压注意措施
4
发现雷击点后及时通报工段长、车间领导,相关处理情况及时通报MCC和安全管理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程序SCHEDULED CHECKS PREPERATION LIST
风险揭示
Risk Reveal
1.漏检
1.1垂直尾翼,水平尾翼,机身上表面等由于距离较远,照明不足等原因,检查人员没有发现雷击损伤。

1.2蒙皮盖板缝隙之间,铆钉和螺钉头轻微变色不容易被发现。

1.3机翼,尾翼和操纵舵面的翼尖位置容易发生漏检。

1.4放电刷尖端损伤容易发生漏检。

2.误检
2.1雷达罩,吊架前缘盖板等复合材料的迎风面容易发生风蚀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雷击损伤。

2.2由于机身外表清洁不到位,黑色的油迹容易被误认为是雷击损伤。

3.漏做系统测试
3.1比如反推上发现有雷击点,检查没有超标后没有执行反推收放测试。

4.高空悬臂车或升降平台车上工作人员未系安全带。

5.信息上报
5.1 按照股份公司《航空安全管理手册》和AC-396-AS《民用航空其他不安全事件样例》飞行中遭雷击、电击、鸟击或其他外来物撞击,导致航空器受损(超标)属于运输航空一般事故征候。

航空器遭雷击损伤未超标属于其他不安全事件,需按照手册和规章要求进行信息上报。

5.2雷击导致航空器受损,需要报送SDR。

6.人员培训
6.1维修单位应注重对雷击检查的培训,防止雷击损伤检查不到位事件的发生。

典型雷击损伤
Typical Lightning Damage
风挡玻璃雷达罩外部灯光机身蒙皮螺钉头天线
发动机尾喷
升降舵尖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