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学设计

机器人教学设计
机器人教学设计

《自动感应小风扇》教学设计

胡玉珍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流程图编写机器人的程序。注意程序是否正确,可以先在仿真平台上测试。

学生:投入到编程中,可以相互讨论指导。

工业机器人教案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实习教案 实习项目名称:工业机器人训练教案编写:姜英 实习地点:现代制造技术车间讲课时间:教案审定: 工业机器人 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应用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略 教学难点:略 教学内容:(结合实物讲解) 1.概述: 机器人是典型的光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工业机器人是目前技术上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机器人。现在世界各国已装配了90余万台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使产品的质量更加可靠,生产线的柔性增加,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大大提高。 2.工业机器人的定义: 工业机器人是指在工业中应用的一种可自动定位控制的,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多用途的操作机。它能够搬运物料、零件,或者是操持工具,用以完成各种作业。 3.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根据臂机构,按照其工作形态,可以分为: ●圆柱坐标型机器人 ●极坐标型机器人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多关节型机器人 4.实习机器人型号:ABB公司的IRB1400型小型机器人,属于多关节型机器人。 5.IRB1400机器人的组成:

Controller: 控制器。 Manipulator: 机械手。 机械本体: ● 由六个转轴组成的空间六杆开链结构; ● 六个转轴均有AC 伺服电机驱动,每个电机后面均有编码器; ● 每个转轴带有一个齿轮箱。 ● 有手动松闸按钮,用于维修时使用。 机器人控制器: Mains Switch: 主电源开关。 Teach Pendant: 示教器。 Operat or’s Panel: 操作盘。 Disk drive: 磁盘驱动器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主要由中心控制计算机和伺服控制器组成。中心控制计算机发出指令协调各关节驱动器之间的运动,同时完成编程、示教/再现以及和其他环境状况、工艺要求、外部相关设备协调工作。伺服控制器控制各关节驱动器,使各轴按一定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置要求进行运动。 (示教器) 示教器功能: 坐标系指定: 大地、基础、工具、工件 Controller Manipulator Mains Switch Teach pendant Operator ’s panel Disk drive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机器人走图形》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思路:《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我是分以下几步去设想的: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走图形为主线,在课上设计个研究任务: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在本节课中,通过让机器人走直线学转弯走正方形等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的同时比较具体的引导学生学会设置直行模块的参数。 在任务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并学会转向模块的参数设置。 通过调试两个模块的参数,让学生体会运用两分法解决问题的好处。 在拓展练习中,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新,让机器人走出形状不同的图形,让不同层次的

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编写程序的目的是要让机器人听人的指挥,能够控制机器人,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机器人走图形》课后反思《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机器人走图形这节课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走图形为主线,在课上设计个研究任务。 机器人走直线,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走得距离再长一些;机器人转弯,让学生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转向模块编写程序,通过调整该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值,让机器人转向自如;机器人走正方形。 由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和提高前面学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调整两个模块的参数的方法,让机器人行走的更自如。 从整个完成的教学效果看,这节课改变了课堂的一惯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 我通过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这一目的,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行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2.理解流程图中各模块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添加、删除模块和调整各模块属性的方法。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测试程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自我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难点: 理解流程图各模块的作用及其参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前进 单击“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动鼠标到流程图生成区,在“主程序”模块下方单击鼠标左键,“前进”模块与“主程序”模块间便被箭头连接起来,最后添加“结束”模块。 教师演示设置“直行模块”参数的方法,并测试仿真机器人的运动。(二)机器人转弯 展开“执行器模块库”,单击“转向”模块,将其拖动到“直行”模块的下方,单击鼠标,“转向”模块便与“直行”模块连接起来了,最后添加“结束”模块。在“转向”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同样可对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进行设置。 教师演示删除模块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选定组长。各组成员准备好课堂上已经完成的具有“直行”和“转向”两个模块的流程图。 2.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值,观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运动情况的变化,探究“直行”和“转向”模块中的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系。(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3.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并进行综合,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最新机器人教案

科技活动教课教案 项目:机器人主讲教师:** 授课时间:11月7日学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概念、特征; 2.使学生了解中鸣、乐高机器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机器人原理的介绍 教学步骤1.导入 机器人诞生、机器人的发展 2.概念讲解 智能机器人的构成 3.基本工具初识 马达、机械部件 组织形式小组为单位活动 教学内容机器人发展历史及简单结构拼装 1、机器人诞生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总结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 而且其具备一些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 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 化机器。” 2、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自己的总结 第一代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型 第二代则具备了感觉能力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 3、智能机器人的构成 它不仅具有感觉能力,而且还具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能力,并 具有记忆、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因而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动作。 中央电脑控制手臂和行走装置,使机器人的手完成作业,脚完 成移动,机器人能够用自然语言与人对话。 具有机械部件 (例如:木板、金属板、塑料板、有机玻璃板,还有螺丝、螺帽等各种五金紧固件。) 具有感应和动作电子部件 (光源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具有机器人的大脑(RCU) 具有机器人的思想(编程实现)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活动: 熟悉乐高机器人的零件结构,拼插简单的机器人 积木块垂直结构的搭建,马达能量分为1——5级,按照马达的功率,

进行速度的调整。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智能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

认识机器人教案

教案:认识机器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 2、教学内容 机器人的概念 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基本特点: (1)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 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3)评价要求 (1)展示 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 各小组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评选最佳主题奖、最佳演示奖、最佳合作奖。 (2)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标准如下: 3、作业布置 (1)说说机器人与一些电动玩具的区别? (2)完成一个关于机器人演示文稿的制作,包括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特点等内容。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机器人的概念和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及应用等知识。并对学生的演示文稿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评价。 第12课机器人学走路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四册第12课,属机器人模块。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第10课我们身边的机器人》、《第11课机器人仿真软件》掌握了机器人的简单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并会控制机器人走直线的基础上学习本课,为以后学习《机器人画正多边形》、《机器人分辨颜色》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次市研训活动,是临时选取了机器人模块的第3课作为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机器人教学内容,且没有了第10课、第11课两课的铺垫,尽管学生对此教学内容充分好奇,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不好,学生会觉得无从下手。因此,本课的教学对教师绝对是一次挑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转向”模块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转向;学会使用“启动电机”“延时”“停止电机”模块编程,控制机器人走弧线。 2.过程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与学生的操作实践,使用学会简单的机器人编程控制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编程控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分激发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1.出示机器人,简单师生交流,拓展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讨论:机器人由程序来控制。我们用程序语言把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步骤与方法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叫编程。 2.教师演示机器人控制程序在仿真软件中的仿真。 介绍:这种机器人的编程软件的启动与仿真。 3.学生打开范例尝试仿真。 讨论1:机器人的动作,如直行、拐弯等。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任务一:让机器人动起来。 教师讲解与学生操作:介绍编程环境(菜单、快捷工具、模块库、编程区)----模块的拖放、移动、删除----直行模块与转向模块的设置---文件的保存 子任务1:机器人直行(教师示范,并讲解仿真环境的“运行、有轨迹、退出”几个按钮的使用。 子任务2:机器人原地转向(学生独立完成) 子任务3:机器人走折线(最好走出一个90度的角出来)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第2节《听话的机器人》 第二课时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路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材第2节第4课中的内容。首先,依据教材,考虑学生年龄特点,我将教材中一课时的内容分解成两课时进行讲授,第一课时侧重讲授“转向”模块的使用方法;第二课时,侧重“转向”模块的应用,最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让机器人画出比较复杂的图形。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考虑: 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中指出:要培养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的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第三,本课教学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和“引导”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方法,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最后,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写机器人程序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结合机器人课上所讲授的新知识,控制机器人完成新的任务。 二、教学思路: 机器人绘图这节课是以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主体,以研究机器人绘图为主线,在课上设计3个研究任务。 1、复习引入(画正方形)。让学生回忆机器人编写程序中的两种结构。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知道机器人绘图要根据图形的特点。例如:正方形4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2、画正三角形。在画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画正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特点3条边相等,3个角相等都是60度来编程。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难点,采用课件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机器人转向的角度是120度不是60度。为了减低难道可以把120度看成90度加30度,这样让学生更容易的编写程序。 3、机器人画正六边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分析正六边形、正八边形角度转向,引导学生体会正多边形转向角度和边数的关系。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画正六边形还是正八边形。最后让学生画正多边形的图形。为总结画正多边形的规律做准备。 4、通过机器人绘图让学生总结出画正多边形的规律。机器人循环的次数和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等于360度除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本课,在任务1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回忆画正方形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画正方形要根据正方形的特点来设置程序模块的参数。在任务2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进行上机尝试画正三角形。通过画正三角、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到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正多边形的设计,给学生留有一些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运用两种程序结构的优势。最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来。从中让学生体会在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各个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我们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开阔视野,这样才能增强我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力风暴VJC1.5仿真系统及其运行环境。 2、学会用直行、转向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 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 第11课走近机器人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两大块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机器人的一般硬件特征和软件组成;掌握操作课堂教学机器的一般步骤。学生对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学习,老师可以适当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光有硬件结构的机器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有机器人能读懂的程序。展开介绍机器人配套软件的重要性、界面、图标等方面内容,再过渡到课堂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方法,把前面两部分综合起,完成一个范例程序的下载、调试和运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 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前准备: 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 1. 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 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 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

《认识机器人》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认识机器人 ■教材分析 《认识机器人》是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引入课,也是学生的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历史。通过“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由于这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考虑这是学生第一次机器人课,所以教学内容选择了最简单的机器人概念,分离和发展历史,旨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首次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3)学会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激发学习兴趣,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设想。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机器人的概念,学会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认识机器人,感受机器人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信息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固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进行猜想。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和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根据机器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学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师:同学们开始新课“认识机器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 段有趣的视频(播放超能陆战队片段) 师:同学们大白可不可爱呀? 生:可爱! 师:好的,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认识机器人”(板书), 同学们有没有人看过其他机器人的动画呢? 生:(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大家看了那么多机器人,那么 大家认为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生:像人一样/可爱的/笨笨的…. …. 通过动画视频,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将学生引入 “认识机器人” 的主题 1.机器人概念师:(展示一些机器人与其他物品的图片)那么同学们来 看一下,这里面有哪些是机器人,哪些不是呢? 生:指出机器人 师:好的,从这里面可以看出,机器人并不一定要像人, 机器人呢,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的机器, 它是一种机器,大家明白了嘛? 生:明白了 师:那么大家再根据这个定义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机器人 呢?(适时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思维) 生:研究、讨论,回答 师:好的,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通过图片的展示, 并通过讨论让学 生们理解什么是 机器人 2.机器人发展历史师:那么这么多的机器人是怎么发展来的呢?大家有没 有看过三国演义呀?来看这张图片是什么?木马流牛对吗? 生:对! 师: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机器人,诸葛亮用它来运送军粮。 外国的古希腊也曾经出现过“自动机”(放图片)。这些呢 都属于古代机器人 老师通过讲解让 学生们了解机器 人的发展史 二、认识机器人 3.机器人分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编写的程序,他是让机器人按照 图3的路线行走的,你发现程序有什么规律吗?如果在 logo中我画正方形也这么画吗?能不能精简一下? 生:用重复命令。 师:对了,在机器人编程中不叫重复,叫循环。循环模块 老师先讲解机器 人的分类,再让 学生们根据学到 的知识对机器人 进行分类,加深

乐高机器人考试教案资料

乐高机器人考试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测试试卷(一级) 分数:100 题数:45 总体情况 姓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用时(分钟) 得分得分率是否通过 考试状态 JQR 2018-03-11 12:33:38 2018-03-11 12:33:44 0.08 *** *** *** 已提交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如下图齿轮组所示,齿轮1的直径是20,转速为100rpm,齿轮2的直径是40,齿轮3的直径是10,当齿轮1为主动轮时,齿轮3的转速为 A. 50 B. 100 C. 200 D. 150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是利用杠杆原理的,都是省力杠杆。 B. 千斤顶利用了杠杆原理,为了省力。

C. 推动带有四个轮子的货车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D. 生活中无费力杠杆。 3.下列人物形象中,哪一个是机器人? A. B.

C. D. 4.当阻力作用线到支点作用线的距离大于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A. 省力 B. 费力 C.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下图中,动滑轮有()个。

A. 1 B. 2 C. 3 D. 0 6.木工师傅使用斧头作为工具,是利用()能省力的原理。 A. 滑轮 B. 轮轴 C. 斜面 D. 杠杆 7.在日常生活中,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15N的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 C. 杠杆 D. 斜面 8.机器人的英文单词是 A. botre B. boret C. robot D. rebot 9.关于轮轴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机器人教学设计

三年级美术《机器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机器人相关图文、影像的鉴赏,认知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科学意义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机器人的同时,学会如何以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以各种方式方法搜集有关机器人的科普教育图文、影像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在认知机器人的科学意义及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用基本型拼组机器人并添画出各种功能及场景等,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创造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认真看,看看它是谁?(老师画战斗机)它有很多缝隙应该会变形?白板出现战斗机变形机器人。那么我们现在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猜一猜这些形象你认识吗?大家准备好了吗?播放三幅动画片图片《铁臂阿童木》、《赛尔号》、《变形金刚》(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对动画片真的是非常喜爱,这几个形象有着一个共

同的名字:机器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机器人的世界,设计一个机器人。(出示课题) (二)、新授 1、你知道什么样的机器人?在哪里见过? 那什么是机器人呢?机器人就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只不过它还具备了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因此它能说话,会走路,有感觉,帮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成为了人类的好帮手,好伙伴。 播放《小小机器人》歌曲MV共同歌唱和观察(教师:机器人的功能如此多而强大)说一说你见过的机器人及其特点等 让我们来共同来看看(瓦力视频短片) 你见过什么样的机器人?具有什么特殊功能?在哪里见过? 再来看看表演型的机器人!(播放一分钟左右的机器人舞蹈视频)这段视频是2012年龙年春晚上一个节目《机器人总动员》,它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研究团队设计的。这段舞蹈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但在这背后却凝结着研究人员的多年的辛勤与汗水,看着机器人伴随着欢快的勃拉姆斯钢琴曲翩翩起舞时,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些中国的研发人员对这些科学工作者们产生敬意。看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2、研究机器人的外形为设计做准备。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真的能为中国研制出高性能的机器人。现在我们就先演练演练,要设计一个机器人,首先要设计机器人的外形,外形是什么样子呢?(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回答)类人型,还有其他型,

06第07课《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第7课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机器人的行走、直流电机的设置和测量传感器的光值,综合这些知识点编写学生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机器人是怎样沿着一条不规则的轨迹线行走的。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含义及有效的活动方式,并且能较为熟练地利用机器人平台进行编程操作。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沿线追踪比赛规则。 (2)了解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的四种需纠正方向的情况; (4)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2. 过程和方法 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4. 行为和创新 合理规范地使用“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和设置灰度传感器。 (2)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3)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难点:

(1)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2)理解max 变量的含义。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法、主题活动。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和主题活动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教师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师:观看机器人沿线行走视频。 (学生感受什么是机器人沿线行走) 师:机器人最基础的动作就是沿线行走。 今天,就让我们手中的机器人成为一个运动员, 来一场沿线行走比赛吧! (板书:第7课机器人沿线行走) 积累感性经验,让 学生初步了解具体的活 动过程。 情况1:机器人在黑线上 1.添加两个变量。 black表示传感器在轨迹线上和白色区域 的光值的中间值。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测量场 地的光值。今天老师已经测量好了,给出这个 中间值,它为450。 还有一个变量为max,记录机器人在运行中 的状态,max=0表示机器人向左侧偏,max=1表 示机器人向右侧偏,max=2表示机器人在轨迹线 上。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程序的初始化工作。 2.学生按教材的步骤完成操作。 师:设置系统设置中的“传感器设置”,设 置均为“灰度传感器”。 详细、细致地演示 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知 识难点,在讲解中,注 重语句的介绍,以便让 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理 解。

《机器人_》教学设计

三学年美术学科《机器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机器人》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相关知识,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了解机器人,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用绘画形式表现的机器人造型与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 2、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体验与发现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利用多媒体影像资料,《机器人跳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提问:你了解机器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学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音像资料等)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我们给它取名机器人,并不是因为它像人的样子,而是因为它具有与人相似的智能水平和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具有在人类不可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活动的特殊功能。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惊讶机器人的聪明程度。(播放课件认识机器人的种类与用途) 4、板书课题:机器人 二、实践与创造 1、出示不同特征的机器人玩具、图片让学生看看、动手玩玩。

乐高机器人教案 模板

乐高机器人活动教案 课程名称百变工程日期2015.3.20 教师活动课题建筑工地学员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塔吊的作用 2.学会什么是中心点(重心) 3.掌握什么是平衡 能力目标: 1.了解能够找到平衡的中心点 2.掌握用基础零件搭建平衡支架 3.熟练掌握积木块、梁、轮轴和轮运用 4.会利用车轮等零件搭建稳固能够运动的塔吊情感目标:合作意识,情感交流与小朋友一起建筑工地。 关键词汇 建筑工地、工头、铲、钻孔、设备 活动材料9206早期技术工程组合、9090duplo大型散件组合、安全警示牌剪纸 活动步骤学员操作备注 联系 导入:小朋友都见过高楼吗,你们见 过最高的楼有几层呢,那么高的楼是怎 样盖起来的呢? 工人叔叔是在在建筑工地上盖大楼 的,他们都是怎么工作的呢?那么多的 砖、很重的水泥板怎么远送到那么高的 地方去? 塔吊! 【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1.塔吊有几个臂? 2.为什么有两个呢? 3.塔吊为什么能够站的住不到? 4.你还学过见过哪些类似的呢? 看了图片中的塔吊你也一定能 够搭建一座自己设计的塔吊。 情景引入,诱发联想。 小朋友回答 吊上去等各种各样的答 案,,引出主题“塔吊”。 专门建楼的地方就是工地 提出问题,使小朋友注意 力集中,依次回答老师提 出的问题。 1.两个臂 2.不容易到,保持平衡 3. 铲、钻孔等其他设备 引发兴趣,积极动手。 情景导入,开 阔思维,有利 于小朋友顺 畅地搭建自 己没有见过 实际工地上 的塔吊。

建构1.【提出要求】 2.搭建塔吊,怎么才能把塔 吊搭建的很高呢?(用积木块 或机械臂) 3.【试一试】 4.塔吊搭建完成后请搭建工 地上其他的建筑设备,如:车、 铲、钻孔等。 5.【想一想】 6.①我们之前还学过什么样的 车,这些车能放在建筑工地里 吗。 7.②自己搭建的塔吊是否能够 保持平衡? 8.【展示】 9.请小朋友们讲述自己的工具车 是什么车?是怎么工作的?并 演示一下。 10.【搭建拓展】 11.将塔吊搭建成可移动的塔吊 车。 1.使用积木块累建塔吊的 主体,注意砖结构,搭建 的过程中要求稳固; 2.使用机械臂架搭建塔吊 的“平衡”臂,搭建的过 程中注意中心点,不能歪 也不能倾斜; 3.使用驾驶舱等零件,搭 建与实际中接近相像的塔 吊。 4.搭建完成后请小朋友自 己在塔吊的一边试着吊挂 一些“重物”。 5.使用轮搭建小车,用4 个轮子保持平稳。 因小朋 友一般都没 有机会自己 的到工地上 亲自见到塔 吊,所以即便 是在图片的 引导下也不 能够完成搭 建。 此处搭 建时要对动 作慢的小朋 友降低要求, 只要能够平 衡即可。 反思 如果你搭建的塔吊挂上重物后向 一边倾斜是为什么,怎么解决? 因为重心不稳 找平衡 延续 工地上有很多的建筑工具,其他人进 去会非常危险,不安全!小朋友们搭建 一个围栏,并把安全警示标签放到积木 上,请大家把自己的车开进工地去。 如: 本本的铲车 米多的推土机 强强的挖掘机 ,, 1.一起用duplo积木和栅 栏搭建一个建筑工地 围起来,中间散放一些 2*2的积木块。 2.用积木制作一个“安全 警示”牌。 建筑工地安全 吗?工人叔叔 都是怎么保护 自己的呢? (安全帽),提 醒小朋友们平 时不要去建筑 工地上玩,很 危险。

《果园机器人》教案自己看-精品

《果园机器人》教案自己看-精品 陈艳石泉饶峰中心小学 一、概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24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果园机器人》是一篇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第六组里的课文,在本组课文的编排中,编者意在让学生知晓科技成果,让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果园机器人》重在向我们读者介绍果园机器人的聪明能干和有趣,课文讲在果园的机器人,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的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同时,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课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课文能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水果丰收,果

农忙不过来了,于是需要机器人帮忙;果园很大,机器人不好拖着电线工作,用电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让果园机器人“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电。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教学本课,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饶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本班学生共48人,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而且是步入独立阅读的初始阶段,所以在学习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和阅读能力培养时都还需要老师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阅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特点和作用。 ·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果园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

人工智能教案

第一课、认识机器人(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的概念、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查找信息和处理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1世纪被信息技术专家誉为智能机器人的时代,机器人在各行各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技术综合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例如我国首例远程遥控机器人手术就是由北京的医生通过电脑遥控着沈阳机器人“黎元”进行脑外科手术。 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 2、教学内容 机器人的概念

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的科学家们把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协同能力等,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它的外形不一定象人。 判断一个机器人是否是智能机器人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基本特点:(1)具有感知功能,即获取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如声音、光线、物体温度等。 (2)具有思考功能,即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大脑”系统进行思考,它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决策的过程。 (3)具有行动功能,即输出信息的功能。机器人通过“执行”系统(执行器)来完成工作,如行走、发声等。 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 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3)评价要求 (1)展示 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

《机器人沿线行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机器人沿线行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盐城市聚亨路小学焦小明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机器人基础知识、机器人行走、传感器使用基础之上的后续课程,是机器人教学中一节比较难的课。本课要用到传感器的使用,电机的使用,变量的使用,条件循环程序设计和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一节机器人知识集中使用的一节课。由于本课容量较大,要讲透所以的知识点需要至少两课时。传感器、电机的使用,条件循环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作为第一课时,具体而言,第一课时讲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前三种情况(直走、左偏、右偏);变量的使用,具体而言,第二课时讲机器人行走的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第一课时中传感器数值的理解、分支结构的条件、电机的转动等环节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要建立在前几节课:机器人的行走、传感器的使用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学生还要掌握好传感器的数值理解、分支结构的条件、电机的转动等知识要点,课堂容量偏大。学生对沿线行走的兴趣很大,教师但要引导好,把环节细化,把内容讲透,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浮躁心理,程序编写容易出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可以沿线行走;让学生了解灰度传感器的使用,感受灰度传感器的数值;设计分支结构的程序,了解机器人行走的五种情况(在线上、左偏、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感受、测试、分析等方法,掌握灰度传感器的使用和分支结构程序的条件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机器人的智能,感受到机器人沿线行走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灰度传感器的使用,行走程序的设计。 难点:灰度传感器数值的理解,五种行走情况的条件判断。 【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灰度数值、教师演示、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和完善程序等教学策略,学生逐步深化对灰度值、分支条件、和电机转动等知识点的认识,进而完善自己的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机器人行走入手,回忆机器人行走与电机转动的关系。 观看机器人沿直线行走的视频,了解和体会机器人如何沿以下几种类型的线走。

乐高机器人教案

乐高机器人教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乐高机器人—齿轮篇教案 在机器人的设计中,机械结构是完善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认识各种各样的传动机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什么时候用哪种传动系统最有效等,从而设计出出色的机器人系统。 简介 齿轮是机器中很重要的部件,它几乎是机器的象征。探索齿轮的一种非常有用的特性:将一种力魔法般的转换成另外一种力。介绍一些新的概念——速度、力、扭矩、摩擦力;还有一些简单的机械理论基础。认识齿轮和简单杠杆之间的相似点。 齿数的计算 一般用中至少需要两个齿轮,如图所示,为两个普通的乐高齿轮:左边是8齿齿轮,右边是24齿齿轮。齿轮的最重要属性就是它的齿数。齿轮是根据齿数分类的:它的英文缩写就代表它的名字,例如24齿的齿轮可以表示为24t 。 图一个8齿和24齿的齿轮 例子中使用了8齿和24齿的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在一根轴上。两轴与一带孔梁相配合,两孔间距两个乐高单位(一个乐高单位就相当于相邻两孔间距),现在一手拿住梁,另一手轻轻地转动其中一根轴,注意到的第一个特性:当转动其中一根轴时,另一轴也同时转动,因此,齿轮的基本属性就是可以将运动从一根轴传到其它轴上。第二个特点是你不需要用很大的力去转动它们,因为齿轮间配合相当紧凑,摩擦力很小,这也是乐高工艺系统大特性之一:部件之间配合精度高。第三个特点是两根轴反向转动:一

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第四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两根轴的旋转速度不同。当转动8齿齿轮时,24齿齿轮转动得很慢;而24齿的齿轮转动时,8齿齿轮转动得很快。 加速和减速传动 先转动大齿轮(24齿),它的每一个齿都与8齿的两个齿啮合的很好。当转动24齿,每一次在齿轮的接触面一个新齿取代前一个齿时,8齿也刚好转过一个齿,因此,大齿轮转过8个齿(24齿的齿轮)就可以让小齿轮转过一圈(360度)。当大齿轮再转过8个齿时,小齿轮又转了一圈。在你转动24齿齿轮的最后8个齿时,8齿齿轮转过第三圈。这也是两轴产生不同速度的原因:24齿齿轮转动一圈,8齿齿轮转动了三圈!我们用两个齿轮齿数之比来表示两者的关系:24比8。经过简化,得到3:1。从数字来看,24齿齿轮1转就相当与8齿齿轮的3转。 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加速的方法(从技术角度来将应称为角速度,而不是速度)。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到在竞速小车上使用巨大的传动比。遗憾的是,在力学中有得必有失,获得了速度,同时就减少了扭矩,简单的说,就是在力量上的损失会转化为速度——速度越快,扭矩就越小。比率也相同:如果获得了三倍的角速度,你的扭矩会减小到原来的1/3。 齿轮有一个有趣的特性:扭矩和速度的转换是对称的,你可以将扭矩转换成速度,反之亦然。当系统增加速度而减小扭矩时,我们称为加速,反之我们称为减速。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备课教案

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 统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课教学机器人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由来 二、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机器人是靠什么来思考,机器人的部分。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机器人的故事 新课导入 “robot”一词源出自捷克语“robota”,意为“强迫劳动”。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他把在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生产劳动的那些家伙取名“Robot”,汉语音译为“罗伯特”,捷克语意为“奴隶”——萨佩克把机器 人的地位确定为只管埋头干活、任由人类压榨的奴隶,它们存在的价值只是服务于人类。它们沒有思维能力,不能思考,只是类似人的机器,很能干, 以便使人摆脱劳作。它们能生存20年,刚生产出来时由人教它们知识。它们不能思考,也有感情,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公司为此生意兴隆。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原因,机器人开始有了知觉,它们不堪忍受人类的统治,做人类的奴隶,于是,机器人向人类发动攻击,最后彻底毁灭了人类。“机器人”的名字也正式由此而生。 新课讲授 第一代机器人只能用手抓取东西,用脚行走,听“懂”主人的语言,做一些重复性的机械动作。人们把它称为工业机器人。现在,机器人经过好几代的更新改造,已经能和人们自由交谈,沟通语言,并灵活地走动。也就是说,它不仅有了听觉、视觉、触觉,而且还具有记忆、学习、思维和判断能力。人们把新一代的机器人称为智能机器人。 明天的高级智能机器人将比今天的智能机器人具有更丰富的感觉功能和更熟练的活动能力。到那时,家庭里将有服务周到、态度和蔼可亲的家庭机器人。早晨,主人吃过早点上班以后,它立即用吸尘器清的房间,用洗衣机洗涤(dí)主人换下的衣服。电话铃响了,它马上拿起耳机,在一张便条上记下对话内容。“哇——”摇篮里的婴儿 醒了,它又像慈祥的母亲一样抱起婴儿,喂水、喂奶,轻声哼(hēng)起一支优美动听的催眠曲,把婴儿再一次送入梦乡。门铃响了,它并不急于开门,而首先问来访者是谁,然后根据来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