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载货汽车的车架设计

合集下载

一种重卡车架轻量化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一种重卡车架轻量化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作者简介:严国祥(1982-),男,山西运城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商用物流车、专用汽车的轻量化结构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2021-10-18一种重卡车架轻量化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严国祥,薛士博,王雪飞,蒋岩(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辽阳111003)摘要:介绍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钢铝混合重卡车架的结构设计:车架材料主要是500L 大梁钢及6×××系铝合金挤压型材,由左右两支钢制纵梁、若干铝合金横梁组成主要受力框架。

纵梁采用原主机厂设计结构样式,横梁断面设计成抗弯刚度和连接性较好的工字型,各零部件之间通过铆钉或高强螺栓连接。

设计过程中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了满载状态下的侧向工况和对扭工况,并重点分析了平衡悬架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经过反复分析、结构优化,车架各处应力均低于材料屈服强度,抗弯和抗扭刚度与原钢车架相当。

对比结果表明,相比同类钢制车架,铝合金车架可减重40%。

关键词:铝合金;卡车;车架;有限元分析;轻量化中图分类号:TG1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898(2022)01-0046-04doi:10.3969/j.issn.1005-4898.2022.01.100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商、快递业呈爆发式增长,货物运输量剧增,导致商用物流车需求加大,物流运输行业竞争加剧。

为控制成本,增加货运量,各物流企业对车辆的性能、油耗、载质量利用率要求越来越高,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莫过于减重。

轻量化设计对传统燃油汽车而言可显著降低油耗;对新能源汽车则可增加续航能力;对于商用物流车最明显的优势是多拉货物,空载时降低油耗,从而在相同运费情况下增加收益,显著提升竞争力。

车架材料主要是500L 大梁钢及6×××系铝合金挤压型材,是负责承载整车上部载荷的核心部件[1-2]。

因此,在车架轻量化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其强度。

目前钢制车架的纵梁、横梁普遍采用高强钢板折弯成型,再铆接而成。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中重型载货汽车总布置设计规范汽车的总体设计与汽车的使用性能、艺术造型与制造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成败,直接影响到汽车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维修、寿命和使用经济性,所以总体设计在汽车的设计中显得十分重要。

1、汽车总体设计的任务:(1)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目标产品的用途、销售对象、控制成本及生产纲领等出发,正确选择整车性能指标、质量及尺寸参数,提出整车设计方案,为部件设计、选型提供依据。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使汽车能满足主要性能的要求,使相对运动的部件不会产生相互干涉。

(3)对汽车性能进行精确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的实现。

(4)协调各总成与整车的关系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关系。

(5)拟订整车技术文件。

如:整车装调技术条件、产品标准(6)进行各种有关整车的技术综合工作。

如:总布置评审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项目描述书;试验任务书;零部件技术认证计划。

2、对整车设计师的要求:作为一名整车设计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对汽车的有关标准、法规的了解和掌握;(2)对汽车设计、试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3)对汽车使用、保养和修理知识的基本了解;(4)对汽车生产工艺的基本了解;(5)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水平主要零部件资源的了解;(6)有强烈的经济观念和市场意识,对市场的需求有必要的了解;(7)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8)要有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和耐心。

3、汽车设计的一般主要原则:汽车的设计原则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准则。

其中包括产品设计方针、主要技术—经济要求(对技术先进性、工艺性、继承性、生产成本和零部件互用化的要求),需要考虑哪些变型车;同时要规定在各自使用性能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的性能等,对于不同类型的汽车,其设计原则是不相同的,但有一些普遍适用的主要原则,表现在:(1)用户第一原则:汽车是工业品,也可看作艺术品。

载货汽车后悬架毕业设计实例

载货汽车后悬架毕业设计实例

载货汽车后悬架设计实例一、设计的主要数据载质量:6000kg整备量:5000kg空车时:前轴负荷:2500kg后轴负荷:2500kg满载时:前轴负荷:3350kg后轴负荷:7650kg尺寸:总长:8470总宽:2470轴距:4700前轮距:1900后轮距:1800满载重心高度:1180二、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1 悬架的静挠度f c悬架的静扰度是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 c与此时悬架刚度c 之比,即f= F w/cc货车的悬架与其簧上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因汽车的质量分配系数近似等于1,因此货车车轴上方车身两点的振动不存在联系。

货车的车身的固有频率n,可用下式来表示:n=c/m/2式中,c为悬架的刚度(N/m),m为悬架的簧上质量(kg)又静挠度可表示为:f c= mg/cg:重力加速度(10N/kg),代入上式得到:n=15.76/f cn:hzf c:mm分析上式可知:悬架的静挠度直接影响车身的振动频率,因此欲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就必须正确选择悬架的静挠度。

又因为不同的汽车对平顺性的要求不相同,货车的后悬架要求在1.70~2.17hz之间,因为货车主要以载货为主,所以选取频率为:1.9hz.。

2 悬架的动挠度f d悬架的动挠度是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容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的垂直位移。

通常货车的动挠度的选择范围在6~9cm.。

本设计选择:f d= 8.0cm3 悬架的弹性特性悬架的弹性特性有线性弹性特性和非线性弹性特性两种。

由于货车在空载和满载时簧上质量变化大,为了减少振动频率和车身高度的变化,因此选用刚度可变的非线性悬架。

4 悬架主,副簧刚度的分配图 1 货车主、副簧为钢板弹簧结构的弹性特性如何确定副簧开始参加工作的载荷F k 和主,副簧之间刚度的分配,受悬架的弹性特性和主,副簧上载荷分配的影响,原则上要求车身从空载到满载时的振动频率变化要小,以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平顺性,还 要求副簧参加工作前后的悬架振动频率不大。

重型载货汽车的悬架系统结构的设计

重型载货汽车的悬架系统结构的设计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公路运输需求将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增长。

重型载货汽车品种多、应用广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由于重型汽车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弯道多、坡路多、转弯半径小,车辆频繁转向与制动,并长期在满载、振动与冲击载荷下工作,振动都比较强烈。

为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高速行驶平顺性,实现质量高运输,并减小对路面的破坏程度,先进的车辆悬架技术在重型卡车上被广泛研究和采用。

空气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囊式空气弹簧是弹性元件其中一种,它含有帘布层结构的橡胶气囊内冲入空气,并以空气为介质,利用空气可以压缩的特点来实现弹性作用。

通过高度控制阀,来保证车身高度不随汽车载荷变化而变化,保证汽车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减振器是保证汽车在使用期限行驶平顺性的性能稳定的主要元件。

关键词:导向装置;空气弹簧;高度控制阀;减振器ABSTRACT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our nation’s road transportation will keep increasing quickly and continuously in a long period.Heavy truck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economy construction for its merits,such as abundant sorts,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Usually the work conditions of the heavy truck is execrable,which is full of bend road,slope road;Truck must swerve with small radius,turn and brake high frequently,and it is also us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ull—load vibration and striking,the vibration is serious,which is dangerous to drivers’body.In order to provide the heavy truck with high-speed ride comfort and quality of transit,at the same time decrease the disastrous impact to the road,advanced vehicle suspension technology has been invesfigated applied extensively in heavy truck industry.Air suspension of elastic component, guiding device, shock absorber, transverse stabilizer blocks and a buffer, cystic components, such as air spring flexible components, it contains one layer structure of air curtain inside irruptive air, rubber and air as mediu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r can be compressed to achieve flexibility. Through the height valve body height, to ensure that no changes with the automobile loading,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and car ride.Car shock absorber is to ensure that the use of the performance period of ride comfort and stability of the main components. Key words:orientation device;air spring;height control valves;shock absorber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word版)车架计算

(完整word版)车架计算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是将汽车的主要总成和部件连接成汽车整体的金属构架,对于这种金属构架式车架,生产厂家在生产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合理,生产工艺规范,要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工艺缺陷,保证它在各种复杂的受力情况下不至于被破坏。

车架作为汽车的承载基体,为货车、中型及以下的客车、中高级和高级轿车所采用,支撑着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转向器、非承载式车身和货箱等所有簧上质量的有关机件,承受着传给它的各种力和力矩。

为此,车架应有足够的弯曲刚度,以使装在其上的有关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保持不变并使车身的变形最小;车架也应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其有足够的可靠性与寿命,纵梁等主要零件在使用期内不应有严重变形和开裂。

车架刚度不足会引起振动和噪声,也使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及某些机件的可靠性下降。

车架受力状态极为复杂.汽车静止时,它在悬架系统的支撑下,承受着汽车各部件及载荷的重力,引起纵梁的弯曲和偏心扭转(局部扭转)。

如汽车所处的路面不平,车架还将呈现整体扭转.汽车行驶时,载荷和汽车各部件的自身质量及其工作载荷(如驱动力、制动力和转向力等)将使车架各部件承受着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和随机变化的动载荷,车架的弯曲、偏心扭转和整体扭转将更严重,同时还会出现侧弯、菱形倾向,以及各种弯曲和扭转振动。

同时,有些装置件还可能使车架产生较大的装置载荷。

钢板经冷冲成形后,其疲劳强度要降低,静强度高、延伸率小的材料的降低幅度更大。

常用车架材料在冲压成形后的疲劳强度约为140~160Mpa。

轻型货车冲压纵梁的钢板厚度为5。

0~7.0mm,槽型断面纵梁上下翼缘的宽度尺寸约为其腹板高度尺寸的35%~40%.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开发阶段,对车架静应力、刚度、振动模态以至动应力和碰撞安全等已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对其轻量化、使用寿命,以及振动和噪声特性也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创造了有利条件.当车架纵梁承受的是均匀分布的载荷时,车架强度的简化计算可按下述进行,但须做一定假设。

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及优化

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结构的有限元仿真及优化

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
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针对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结构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问题, 提出以下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
1、结构改进:对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不必要的焊接部位,增加结构 强度。例如,采用局部加强板或增加加强筋等方式对车架关键部位进行加固。
优化方案
2、材料替换:采用高强度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如铝合金、高强度钢等,以减 轻车架重量,提高抗疲劳性能。
优化方案
3、尺寸调整:通过对车架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尺寸调整,优化结构布局,提 高承载能力。例如,调整横梁和纵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参数,以改善车架的 抗弯和抗扭性能。
优化方案
4、增加附件:如加强板、减震器等附件,提高车架的抗载荷能力和减震效果。
优化效果
优化效果
实施上述优化方案后,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结构的效果显著。以下是优化效果 的几个方面: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重型载货汽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了车架的应力、应 变分布情况,并提出了优化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提高车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具 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优化措 施。有限元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的设计 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1、结构强度提高:通过结构改进和材料替换,车架的强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能够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工况下的载荷。
优化效果
2、重量减轻:采用高强度材料和尺寸调整,车架重量得到了显著减轻,从而 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优化效果
3、疲劳性能改善:优化后的车架结构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减少了车辆在 使用过程中的断裂等现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考内容
引言

车架受力分析

车架受力分析

大梁式车架受力分析一、整车对车架的要求二、车架的受力情况分析三、车架的结构分析1.车架的基本结构形式2.车架宽度的确定3.纵梁的形式、主参数的选择4.车架的横梁及结构形式5.车架的连接方式及特点6.载货车辆采用铆接车架的优点四、车架的计算1.简单强度计算分析2.简单刚度计算分析3.CAE综合分析五、附表2000年7月1日一、整车对车架的要求车架是整车各总成的安装基体,对它有以下要求:1.有足够的强度。

要求受复杂的各种载荷而不破坏。

要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在大修里程内不发生疲劳破坏。

2.要有足够的弯曲刚度。

保证整车在复杂的受力条件下,固定在车架上的各总成不会因车架的变形而早期损坏或失去正常工作能力。

3.要有足够的扭转刚度。

当汽车行使在不平的路面上时,为了保证汽车对路面不平度的适应性,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通过能力,要求车架具有合适的扭转刚度。

对载货汽车,具体要求如下:3.1车架前端到驾驶室后围这一段车架的扭转刚度较高,因为这一段装有前悬架和方向机,如刚度弱而使车架产生扭转变形,势必会影响转向几何特性而导致操纵稳定性变坏。

对独立悬架的车型这一点很重要。

3.2包括后悬架在内的车架后部一段的扭转刚度也应较高,防止由于车架产生变形而影响轴转向,侧倾稳定性等。

3.3驾驶室后围到驾驶室前吊耳以前部分车架的刚度应低一些,前后的刚度较高,而大部分的变形都集中在车架中部,还可防止因应力集中而造成局部损坏现象。

4.尽量减轻质量,按等强度要求设计。

二、车架的受力情况分析1.垂直静载荷:车身、车架的自重、装在车架上个总成的载重和有效载荷(乘员和货物),该载荷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

2.对称垂直动载荷:车辆在水平道路上高速行使时产生,其值取决于垂直静载荷和加速度,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

3.斜对称动载荷在不平道路上行使时产生的。

前后车轮不在同一平面上,车架和车身一起歪斜,使车架发生扭转变形。

其大小与道路情况,车身、车架及车架的刚度有关。

4.其它载荷4.1汽车加速和减速时,轴荷重新分配引起垂直载荷。

中型载货汽车车架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中型载货汽车车架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摘要汽车车架作为汽车关键的承载部件,它将发动机和车身等总成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承受着来自道路及各种复杂载荷的作用,而且汽车上许多重要总成都是以车架为载体,因此设计出重量轻且各方面性能达到要求的车架结构是一项重要工作。

传统的车架结构设计是采用类比的思想进行经验设计,车架的这种设计模式导致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架简化计算精度不够,为保证强度及刚度要求而使车架的设计过于安全,造成设计出的车架结构过重,增加了设计成本;二是造成车架的设计与计算分离,不利于提高车架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设计出的车架结构除了个别部位的应力水平比较高外,大部分部位的应力水平较低。

因此,有必要采用有限元法对车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车架的重量,减少汽车的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以解放J4R中型载货汽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在现有CAD图纸的情况下进行简化,通过对ANSYS软件的学习,以Pro/E软件创建车架实体模型,对车架的静力以及模态进行了分析。

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并掌握了一般静力分析中的网格划分、约束加载、分析求解等过程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为车架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型载货汽车;车架;ANSYS;静力分析;模态分析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rame carrying the whole vehicle, such as assembly, take the engine and body together into an organic whole,endure the loads from the road and many kind of complex loads, and many important assemblys are based on frame,use the frame as a vector. So design a lightweight and all aspects of performanc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rame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work.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design is the idea of experience with analog design, this methed caused two problems: First, simplify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frame is not enough to ensur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requirements of leaving the frame design is too safe, resulting the frame structure designed overweight. Second is caused by separation of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frame, the frame is not conducive to raising the level of the designer's design. In addition to the frame structure designed for individual parts of the stress level is relatively high, most parts of the stress level lo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s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to reduce the chassis weight, reduce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sts, improve market competitiveness.In this paper, use FAW J4R medium truck frame for the study, in study of ANSYS software ,and use Pro / E software to create solid models of the static frame and the mode were analyzed. Get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nd mastery of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tatic analysis for improved frame design and provide guidance.Key words: MediumTruck ;Frame;ANSYS;Static Analysis;Modal Analysis目录摘要 (I)A 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1.4 研究现状 (2)1.5 课题主要内容 (4)第2章有限元基础及ANSYS软件介绍 (5)2.1 有限元分析简介 (5)2.2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求解过程 (6)2.3 有限元分析的误差及建模准则 (7)2.4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9)2.4.1 ANSYS的发展概述 (9)2.4.2 典型的ANSYS分析过程 (10)2.4.3 ANSYS的主要功能 (11)2.4.4 ANSYS的主要特点 (12)2.4.4 ANSYS软件提供的分析类型 (13)2.5 本章小结 (14)第3章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5)3.1 车架的实体建模 (15)3.1.1 Pro/E软件简介 (15)3.1.2 Pro/E软件基本功能 (16)3.1.3 几何建模的简化 (16)3.2 应用Pro/E软件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18)3.3 应用ANSYS软件对车架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19)3.4 实体单元Solid 45的简介 (21)3.5 本章小结 (24)第4章车架有限元的静力级模态分析 (25)4.1 车架静力分析 (25)4.1.1 车架受力情况 (25)4.1.2车架结构静力分析及约束处理 (26)4.2 车架模态分析 (33)4.2.1 结构动力性能分析方程 (34)4.2.2 车架结构模态分析 (34)4.2.3 分析结果 (41)4.3 本章小结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附录 (45)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车架是汽车各总成的安装基体,它将发动机和车身等总成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承受着来自道路及各种复杂载荷的作用,而且汽车上许多重要总成都是以车架为载体,因此设计出重量轻且各方面性能达到要求的车架结构是一项重要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型载货汽车的车架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中型载货汽车的车架设计。

车架结构的确定、车架宽度的确定、车架纵梁形式的确定、车架横梁形式的确定、车架纵梁与横梁连接形式的确定、车架的受载分析。

关键词车架设计
中图分类号:u469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汽车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是将汽车的主要总成和部件连接成汽车整体的金属构架,对于这种金属构架式车架,在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合理,生产工艺规范,保证它在各种复杂的受力情况下不至于被破坏。

2车架的设计规则
车架是一个复杂的薄壁框架结构。

其中包括了结构形式的设计:车架的宽度的确定、纵梁形式的确定、横梁形式的确定、横梁与纵梁连接形式的确定。

在车架设计的初期阶段,可对车架纵梁进行简化的弯曲强度校核计算,以保证其安全性。

2.1车架宽度的确定
车架的宽度是左、右纵梁腹板外侧面之间的宽度。

车架前部宽度的最小值取决于发动机的外廓宽度,其最大值受到前轮最大转角的限制。

车架后部宽度的最大值主要是根据车架外侧的轮胎和钢板弹簧片宽等尺寸确定。

为了提高汽车的横向稳定性,希望增大车架的宽度。

2.2车架纵梁形式的确定
车架的纵梁结构,一方面要保证车架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满足整车总体布置的要求,同时形状应尽量简单,以简化其制造工艺。

纵梁的断面形状有槽形、工字形、箱形、管形和z形等几种。

为了使纵梁各断面处的应力接近,可改变梁的高度,使中部断面高、两端断面低。

槽形断面的纵梁有较好的抗弯强度,工艺性好,紧固方便,又便于安装各种汽车部件,故采用得最为广泛。

2.3车架横梁与纵梁的链接
车架横梁将左、右纵梁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框架,使车架有足够的抗弯刚度。

纵梁和横梁的连接方式对车架的受力有很大的影响。

大致可分有以下几种:
(1)横梁和纵梁的腹板相连接
这种连接型式制造工艺简单,连接刚度较差,但不会使纵梁出现大的应力,一般车架的中部横梁采用此种连接方式。

(2)横梁同时和纵梁的腹板及任一翼缘(上或下)相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制造工艺不很复杂,连接刚度增强,故得到广泛应用。

但后钢板弹簧托架上的力会通过纵梁传给后钢板弹簧的前横梁,使其承受较大载荷。

因此在设计钢板弹簧托架时应尽可能减少悬架伸长度,使载荷作用点靠近纵梁弯曲中心。

当偏心载荷较大时,可将该处纵梁做成局部闭口断面;也可将横梁穿过纵梁向外延伸,将载荷直接传给横梁。

(3)横梁同时和上、下翼缘相连接
这种连接形式具有刚性较好的加强角撑,可产生良好的斜支撑作用,使整个车架的刚度增加,且其翼缘外边不致因受压而产生翘曲。

车架两端的横梁常采用这种形式和纵梁相连接。

但此种连接方式制造复杂,当转矩过大时,纵梁翼缘上会出现应力过大的现象,这是由于纵梁截面不能自由翘曲所致。

2.4车架的受载分析
汽车的使用条件复杂,其受力情况十分复杂,因此车架上的载荷变化也很大,其承受的载荷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类:
(1)静载荷
车架所承受的静载荷是指汽车静止时,悬架弹簧以上部分的载荷。

即为车架质量、车身质量、安装在车架的各总成与附属件的质量以及有效载荷(客车或货物的总质量)的总和。

(2)对称的垂直动载荷
这种载荷是当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以较高车速行驶时产生的。

其大小与垂直振动加速度有关,与作用在车架上的静载荷及其分布有关,路面的作用力使车架承受对称的垂直动载荷。

这种动载使车架产生弯曲变形。

(3)斜对称的动载荷
这种载荷是当汽车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产生的。

此时汽车的前后几个车轮可能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车架连同车身一同歪斜,其大小与道路不平的程度以及车身、车架和悬架的刚度有关。

这种动载荷会使车架产生扭转变形。

(4)其它载荷
汽车转弯行驶时,离心力将使车架受到侧向力的作用;汽车加速或制动时,惯性力会导致车架前后部载荷的重新分配;当一个前轮正面撞在路面凸包上时,将使车架产生水平方向的剪力变形;安装在车架上的各总成(如发动机、转向摇臂及减振器等)工作时所产生的力;由于载荷作用线不通过纵梁截面的弯曲中心(如油箱、备胎和悬架等)而使纵梁产生附加的局部转矩。

总之,车架结构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整车布置对车架的要求及企业的工艺制造能力,合理选择纵梁截面高度、横梁的结构形式、横梁与纵梁的联接方式,使车架结构满足汽车使用要求。

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汽车构造(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龚寒微.汽车现代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 过学迅.汽车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