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鲁弱吴强,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

”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

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

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原文及译文赏析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原文及译文赏析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原文及译文赏析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

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

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

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故曰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

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

”吴王曰:善。

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

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

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

”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

《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篇练习答案

《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篇练习答案

《仲尼弟子列传》子贡篇练习思考与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孔子常黜.其辩黜:驳斥2.汝与回也孰愈.愈:胜过3.求之与?抑.与之与?抑:连词,或者,还是4.君之伐鲁过.矣过:错5.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骄:使…骄傲尊:使…尊贵与:参与6.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孤:使…孤立7.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必:果真8.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报殆报:报复9.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10.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卒:通“猝”,突然,仓猝二、翻译下列句子:1.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翻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

”2.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翻译:这是您对上使国君产生骄纵的心理,对下使大臣们放纵无羁,想要因此成就大业,太困难啦。

3.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

翻译:使人家国内空虚,调动人家所有的人马,还要人家的国君跟着出征,这是不道义的。

4.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翻译:所以,子贡这一出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

三、思考:孔子在评价自己学生时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认为子贡“达”,请你结合下面一则语录,谈谈你对子贡之“达”的理解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颜渊》1。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鲁弱吴强,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

”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

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

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1阅读下面《论语》片段,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2)为什么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答案】(1)说明道德品德的修炼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益求精。

(2)由于在对话中孔子认为,子贡已经具备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力量,即举一反三的.力量。

【解析】【详解】(1)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及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力量。

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

子贡受到教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2)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及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力量。

孔子认为可以同子贡谈论《诗》的缘由,结合后面内容“告诸往而知来者”分析可知,子贡能够举一反三了。

【点睛】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

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经典的文章都有肯定的难度,考生平常必需多阅读,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了解经典名著的思想,这样积少成多,有助于理解文段内容。

此题也意在引导学生多读经典。

参考译文:子贡说:“贫困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傲慢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困而仍欢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子贡呀,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了,由于告知你这一点,你就可以知道另一点。

”《论语》片段阅读答案及译文2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6分)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贡问于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贡问于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贡问于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具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帷幕。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

夫治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

’鲁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谕臣。

’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

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

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

《诗》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

’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

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

又曰:‘乱离痪矣,奚其适归。

’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

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

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

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可为至矣。

敢问二大夫之所为,夫子之所以与之者。

”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

晏子于君为忠臣,于行为恭敏。

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荆A之地B广而都C狭D民有离E心F莫安G其居H故曰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指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对”表示面对着,两者词义不同。

《子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子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鲁弱吴强,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

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置齐而伐越置:安排B.越王除道郊迎除:清除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兵:兵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二三子何为莫出②窃为王危之B.①子胥以谏死②重宝以说其心C.①夫伐小越而畏强齐②其志欲之而畏越D.①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②待我伐越乃可7.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

子贡传(文言文及译文)

子贡传(文言文及译文)

子贡的传记‎是一篇大文‎章。

不仅事迹集‎中,而且形象刻‎划得鲜明生‎动,更富于文学‎色彩。

田常作乱,子贡出游,指陈利害,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

然后往返吴‎越之间,出谋划策,之晋,返鲁。

所谓“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利,巧于辞令,胸中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子贡此传,尽管被人指‎责为“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迁之言、华而少实哉‎”,“迹近战国策‎士之风”,正说明了子‎贡出游的作‎用与价值。

所谓的“华”,和“近战国策之‎风”,正说明本传‎的文彩,体现了太史‎公驾驭语言‎的功底。

田常作乱,为转移视线‎,欲移兵伐鲁‎,孔子曰:“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三言两语,就突出孔子‎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而子贡的说‎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语意贯通,间或排句、对偶、比喻、成语,如同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使子贡的形‎象鲜明生动‎。

译文: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

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

”子贡拜在孔‎子门下求学‎以后,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象个有用‎器物。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物呀?”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呀。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在哪里‎得来这么广‎博的学问啊‎?”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人记住‎它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它细‎枝末节,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存在着。

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道:“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贡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子贡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

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今君忧在内。

鲁弱吴强,不如伐吴。

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

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

”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

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

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

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

如此,破越必矣。

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

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

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

”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置齐而伐越置:安排
B.越王除道郊迎除:清除
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
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兵:兵器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二三子何为莫出②窃为王危之
B.①子胥以谏死②重宝以说其心
C.①夫伐小越而畏强齐②其志欲之而畏越
D.①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②待我伐越乃可
7.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

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3分)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

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

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参考答案:
5.A(置:放弃。

)
6.C(而:连词,都表转折。

A.为:介词,因/介词,替。

B.以:介词,因/连词,
表目的。

D.乃:副词,于是/副词,才。

)
7.C(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已加鲁”的方法。

④这是子贡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

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

①③⑤均为子贡游说各国君出兵的大道理。

)
8.D(“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
9.(1)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4分。

每错断、漏断三处扣1分。

)
(2)①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责难。

(3分。

“是”1分,“过”1分,大意对1分。

)
②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去讨伐(齐国)。

(或:名义上是让诸侯追随您讨伐齐国)(3分。

“空”1分,补出省略成分“越王”1分,“名从诸侯以伐也”大意对1分。

)
【参考译文】
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

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

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

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不如攻打吴国。

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在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

”田常说:“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怎么办?”子贡说:“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 您就率兵迎击他们。


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千辆兵车的鲁国, 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

况且援救鲁国,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

”吴王说:“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

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

”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

况且大王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勇敢了。

勇敢的人不避危难,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

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

大王如果确实厌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 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

”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清除道路,到郊外迎接。

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

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

像这样, 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

况且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 这是不安全的。

”勾践听完叩头拜了两拜,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 子胥因直言进谏而被赐死, 太宰伯嚭当权, 只知顺从君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

现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 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

如果这场战争败了, 就是大王的福气了。

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 我请求北上去见晋王, 让他共同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

”越王大喜, 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

子贡回来向吴王汇报了情况,吴王大喜, 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

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 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

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

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 大败齐军, 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 果然调兵开赴晋国, 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

吴晋两国争强, 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 大败吴军。

越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 就渡江袭击吴军。

后来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

攻破吴国三年后, 越国成为东方霸主。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