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2008 年第 1 期
陈盼, 等: 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59
3 月出版
荧光成比例, 生物细胞中 ATP 的数量多, 发出的荧 光就多, 因此, 反应产生的荧光定量地反映系统中 代谢活细胞水平。
目前生物荧光反应法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条件 的快速评价和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 同时在 HACCP 管 理 中 也 被 广 泛 用 于 关 键 控 制 点 检 测 , 与 传统检测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几分钟内可获得结果, 而且荧光光度计是便携式的, 使用方便, 适合现场 检测, 不仅可以检测微小的污染物水平, 还能检测 食品加工设备及其表面的清洁程度。
5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gene chip) 技术是 20 世纪 90 年代兴 起 的 前 沿 生 物 技 术 , 也 叫 DNA 微 阵 列 (DNA mi- croarray)、寡核苷酸阵列(oligonucleotide array)。采用 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 或显微打印手段, 将数 以万计的 DNA 探针 固 化 于 支 持 物 表 面 上 , 产 生 二 维 DNA 探针阵列, 然 后 与 标 记 的 样 品 进 行 杂 交 , 通过检测杂交信号来实现对生物样品快速、并行、 高效地检测或医学诊断, 由于常用硅芯片作为固相 支持物, 且制备过程运用了计算机芯片的制备技 术, 所以称之为基因芯片技术。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的表面酶标记物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在遇到相应底物时结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产生水解氧化或从而生成可溶性或不溶性的有色物质可用肉眼或酶标测定仪判定结果
!"
!!!!!!"
58
食品工程
FOOD ENGINEERING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而微生物大肠菌群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种微生物污染物。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传统的培养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培养,利用大肠杆菌的生长特性进行检测。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灵敏度低等缺点,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监测的需求。
其次,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逐渐成为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的主流。
PCR法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它利用特定的引物和酶对DNA进行扩增,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大肠菌群。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等优点,已经成为食品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免疫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技术。
ELISA法是其中的代表,它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样品中的大肠菌群。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检测,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领域。
除了上述方法外,近年来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检测方法也逐渐受到关注。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与传感器进行特异性识别,通过信号转导来实现对微生物的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促进食品微生物大肠菌群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MPN法测定食品中大肠杆菌群数

知识点:MPN法测定大肠杆菌群数情境:微生物检测技术任务:MPN法测定大肠杆菌群数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MPN 法测定大肠菌群原理一、大肠菌群什么叫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一群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在37℃生长时,能在48h内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
二、MPNMPN❞食品中大肠菌群数是以每100 mL(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The 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表示。
❞据此含义,所有食品卫生标准中所规定的大肠菌群均应以每mL(g)食品内允许含有大肠菌群的实际数值为报告标准。
三、MPN法测定原理MPN法是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
待测样品经系列稀释并培养后,根据其未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生长的最高稀释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
大肠菌群测定步骤1.液体样品稀释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样品置盛有225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或其他无菌容器中充分振摇或置于机械振荡器中振摇,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2.梯度稀释❞用1 mL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缓注入9 m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混匀或换用1支1 mL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作成1:100的样品匀液。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按上述操作,依次制成十倍递增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支1 mL灭菌吸管或吸头。
从制备样品匀液至样品接种完毕,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
五、初发酵试验每个样品,选择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如接种量超过1mL,则用双料LST肉汤),36℃±1℃培养24h±2h,观察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24h±2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证实试验),如未产气则继续培养至48h±2h,产气者进行复发酵试验。
9.6.186.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大肠菌群快速检测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依据
检样 无菌称取25g(mL)样品于225mL稀释液中,均质
10倍系列稀释
GB 4789.3-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适用于大肠菌群含量较低的食品中 大肠菌群的计数
选择适宜3个连续稀释度h
演示完毕,感谢您的聆听
不产气
产气
BGLB肉汤
36℃±1℃
48h±2h
不产气
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大肠菌群阳性
查MPN表 结果报告
结果判读
1 大肠菌群在测试片上生长后产酸。 2 pH指示剂使培养基颜色变深,在红色
菌落周围有气泡者为大肠菌群。 3 记录每个稀释度大肠菌群阳性纸片数。 4 根据大肠菌群MPN表查出相应的大肠菌群数。
是微生物检验诸多快速方法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之一。
已被广大卫生检验者所接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 餐饮业、卫生、环保、水质检验等。
总结
思考题
1.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与国标检测方法的异同? 2.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的测试片为什么会使产生使纸片颜 色加深周围并有气泡的菌落? 3.如何对测试片的生长结果进行计数? 4.大肠菌群快速检测适合在那些领域使用?
测试片结果解读
测试片可能会出现如下现象
1)没有任何菌落生长,不要计算圆形培养基外的菌落。因为泡棉上 已不含选择性培养基。
测试片结果解读
测试片可能会出现如下现象
2)当菌落数超过220时,可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小方格,计算 平均菌落数,再乘以20得到整个测试片的菌落数。当有许多气泡,培养基 颜色变深暗,有很多小菌落时,记为多不可计。
测试片结果解读
测试片可能会出现如下现象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一、简述大肠杆菌作为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指标,其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的生物检测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检测速度和灵敏度,而且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污染途径。
本文将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传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传统的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如多管发酵法和平板计数法,虽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存在检测周期长、灵敏度低、易受干扰等缺点。
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生物检测方法,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
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原理的新型生物检测技术不断涌现,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可变数衔接重复序列分析(MLVA)、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TP生物发光技术、PCR检测技术等。
这些新型生物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准确检测。
PFGE和MLVA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追踪污染来源和传播途径;GC和HPLC等色谱技术则可以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来评估其污染程度;ATP生物发光技术和PCR检测技术则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大规模筛查。
新型生物检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较高、操作复杂、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等。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优化这些技术的性能,提高实用性。
加强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生态学研究和风险评估,对于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也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新型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和控制大肠杆菌污染,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1. 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在《食品中大肠杆菌生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这一段落内容可以如此撰写:大肠杆菌在食品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存在与否往往直接关联着食品的卫生状况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

简述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是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求,本文从免疫学技术,酶学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物理化学技术,其它技术方面对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灵敏度高,但假阳性率高,无法区分死活菌;酶学的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特异性好,省时省力,但这些方法成本较高,不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传统检测方法改进技术结果准确,但费时费力。
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要真正实现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还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以寻找一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低、灵敏度好、准确性高并且检测速度快的更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研究1引言大肠菌群为一群在37C、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的统称。
这些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因此,大肠菌群被国际上公认为检测各种水质、医药及食品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性的指示菌。
如果检测到大肠菌群呈阳性结果,那么便表明食品、药品或者水质存在大肠菌群,已经被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受到的污染程度成正比,数量越多,受污染越严重。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主要用多管发酵法来检测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沿用多年,其准确性、权威性无可质疑,但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检测所需的费用较高,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现场监测的要求,因此,现在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检验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有效、快速的大肠菌群检测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大肠菌群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都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大肠菌群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2大肠菌群主要的快速检测方法2.1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方法检测原理是依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反应。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及分离纯化

实验8: 食品(饮用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滤膜法)及分离纯化(6学时)一、目的要求1.利用滤膜法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
2.掌握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二、基本原理1.滤膜法是采用过滤器过滤水样,使其中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大肠菌群可直接在膜上生长,从而可直接计数。
所用滤膜是一种多孔硝化纤维膜或乙酸纤维膜,用水系过滤膜即可,其孔径约0.45μm。
2.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
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为分离纯化。
三、试验原料及器材实验原料:伊红美蓝琼脂平板或远藤氏琼脂平板,乳糖蛋,蛋白胨,灭菌水,饮用水等;器材:镊子;夹钳;烧杯;真空泵;滤膜;过滤器等。
四、操作步骤1.大肠菌群的检测(1)滤膜灭菌将滤膜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加热煮沸15分钟,共煮沸三次,前两次煮沸后换水洗涤2—3次再煮,以洗去滤膜上残留的溶剂。
(2)过滤器装置用无菌手续将已灭菌的过滤器基座、滤膜、漏斗和抽滤瓶安装好,其中滤膜用灭菌镊子(浸在95%酒精内,用时通过火焰灭菌)移至过滤器的基座上。
其他可直接用手或夹钳操作,但不要碰到伸入抽滤瓶的橡皮塞部分,以免染菌。
(3)将抽滤瓶接上真空泵。
(4)加水样过滤直径50mm的滤膜,所过滤的水量以培养后长出的菌落数一般需要较多过滤器装置,多于50个为适宜,所以采用多联过滤器最好,可以减少误差。
一般清洁的深井水或经处理过的河水与湖水等可取样 300—500 ml;对比较清洁的河水或湖水,可取样1-100ml;严重污染的水样可先进行稀释;未知的水样可做三个稀释度,选择菌落数合适的稀释度进行计算。
本次实验于过滤器漏斗内加入比较河水或湖水100ml,加盖。
(5)开动真空泵进行油滤。
(6)抽完后,加入等量的灭菌水继续抽滤,目的是冲洗漏斗壁。
(7)滤毕,关上真空泵,用灭菌镊子取滤膜边缘,将没有细菌的一面紧贴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
滤膜与培养基之间不得有气泡。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

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尽管大肠杆菌是正常肠道菌群的一部分,但有些菌株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
因此,准确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在鉴别大肠杆菌时,通常需要从样品中分离出细菌,并进行初步的鉴定。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1. 培养基选择:大肠杆菌可以在普通富营养的培养基上生长,如营养琼脂和TSA 寒天琼脂。
与其他致病菌不同的是,大肠杆菌具有乳糖发酵能力,因此可以使用含有乳糖的培养基如EOH(大肠杆菌溶血素乳糖琼脂)、MacConkey琼脂和XLD (硫代硫酸亚铁氧化琼脂)来选择性培养大肠杆菌。
2. 形态学特征:在琼脂平板上培养后,大肠杆菌形成小型、粉红色的圆形菌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呈革兰阴性,为杆状细菌,长度约为2微米,直径约为1微米。
此外,大肠杆菌具有移动性,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现出活跃的运动。
3. 生化特性:通过测试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可以进一步鉴别该菌株。
常见的生化试验包括蔗糖发酵试验、气体发酵试验、硫化试验和尿素酶试验等。
大肠杆菌通常可以产生气体和酸,而不产生硫化物,同时具有尿素酶活性。
4.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大肠杆菌。
通过特定引物放大大肠杆菌特有的基因片段,再进行测序比对,可以确定分离菌株是否为大肠杆菌。
5.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通过对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的测试,可以确定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大肠杆菌通常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也能产生耐药株。
通过该方法,可以观察和评估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包括培养基选择、形态学特征观察、生化特性测试、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配合,提供准确和可靠的鉴别结果,对于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