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黔之驴》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下)2黔之驴练习3doc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十九黔之驴同步练习1苏教版

《黔之驴》同步练习【基础训练】1. 以下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黔无驴(qián) 好事者(hǎo) 慭慭然(yìn)B. 虎大骇(hài) 远遁(dùn) 窥之(kuī)C. 噬(shì) 跳踉(liáng) 大(gǎn)D. 益狎(jiá) 船载(zài) 庞然大物(páng)2. 以下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稍出近之B.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C. 以为且噬己也D. 虎大骇3. 以下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蔽林间窥之C. 驴不胜怒,蹄之D. 断其喉,尽其肉4. 说明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好事者船载已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庞然大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稍近益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将以下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内。

(1)有好事者船载( )以人。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 )为神。

(3)(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4)以为( )且噬己也,甚恐。

(5)然( )往来视之。

6. 用“/”标出以下句子的朗诵节拍。

(标两处)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7.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经常使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黔之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3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答案:8、(1分)柳宗元(1分)《捕蛇者说》、《小石潭记》(任选一篇即可)9、(3分)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0、(3分)A《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黔之驴》同步练习【文学常识】《黔之驴》选自,作者,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在、等省的部分地区。

【成语】①黔驴技穷②庞然大物【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课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字词注释】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hao):喜欢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入(黔)/船:名词作状语、用船/载,省略“之”3、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4、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庞然:巨大的样子。

5、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它)-----当作。

“以”后边省略“之”字。

6、蔽林间窥之(蔽:隐藏) // 窥(kui):偷看7、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稍:渐渐地)// 慭慭(yinyi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 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8、虎大骇,远遁(大骇:hai 非常害怕)// (遁dun、逃走)9、以为且噬己:以为:认为。

// 且:将 // 噬::(shi)咬。

10、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然:然而,但是)//11、觉无异能者:觉得(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者,这里相当于“……似的”12、益习其声:(益:渐渐)(习:熟悉。

习惯)13、终不敢搏(搏bo:扑、击)14、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狎xia:态度亲近而不庄重)15、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荡:碰闯//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16、驴不胜怒,蹄之:(胜sheng:忍受,禁受)// 蹄:作动词用,踢。

《黔之驴》练习题(含答案)

《黔之驴》练习题(含答案)

《黔之驴》练习题(含答案)1.解释加粗的字词。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_______B.驴不胜怒,蹄之_______________C.以为且噬己也_______________D.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A.尽其肉,乃去。

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虎因喜,计之曰。

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觉无异能者。

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益习其声。

译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驴为什会被虎吃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之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想出几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认为驴是被迫运到黔地的,失去了原来的环境和生活方式,頗有怀才不遇之运,你如何看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驴被捕吃掉的遭遇中,请根据你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十九 黔之驴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十九 黔之驴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十九黔之驴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驴)以入(黔)B、(驴)至则无可用C、(好事者)放之山下D、(驴)蔽林间窥之【答案】:➢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以为/且噬己也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技止/此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翻译,符合原意的是(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A、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B、因而跳过去,大吃起来,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于是就去了别处。

C、因而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就离去了。

【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驴不胜怒”中的“胜”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少胜多B、不胜枚举C、名胜古迹D、数不胜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一位做好事的人用船装运(驴)进入(黔)。

B、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虎)渐渐地走出(林子),靠近驴,小心谨慎地(观察它),不知道它的底细。

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非常恼怒,用蹄子踢它(虎)。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它的喉咙,吃尽它的肉,才离开。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以下翻译,符合原意的是(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精品版

最新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精品版

2020年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精品版(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黔之驴》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黔.之驴()蔽.()林间窥.()之慭慭..()然大骇.()远遁.()噬.()己益狎.()跳踉.()2、解释下列加点词:(1)庞然..大物也()(2)以为且慭慭然...()(3)莫.相知()(4)虎大骇.()(5)噬.己也()(6)益狎.()(7)技.止此耳()(8)远遁.()(9)稍.出近之()(10)乃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2)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3)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译:4、填空:(1)《黔之驴》作者,代家,家,字,河东人,世称。

(2)《黔是驴》选自,从题材上说,这是一篇。

文章通过述写老虎驴、驴、驴、驴的过程,其实人们应该认识事物、克服对未知事物的心理,从而并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的重要性。

二、阅读理解:㈠课内巩固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蔽.林间窥.之()()(2)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3)驴不胜.怒,蹄.之()()(4)因跳踉.大阚.()()2、翻译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译: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

答: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二)课外拓展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幼麋,畜之。

苏教版七下语文《黔之驴》习题精选

苏教版七下语文《黔之驴》习题精选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黔之驴》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黔之驴()
②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③虎因喜,计之曰()
④驴不胜怒,蹄之()
2.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①至则无可用(连词,却)以为神(动词,当作)
②稍出近之(副词,稍微)莫相知(动词,知道)
③以为且噬己也(副词,将要)
技止此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④驴不胜怒(动词,禁得住)乃去(动词,离开)
3.为下列各组句中加粗字选择恰当的义项
①用:A.作用、用处B.做、当C.费用D.使用
②益:A.通“溢”B.更加C.好处D.渐渐
③因:A.依靠B.趁机C.因为(这)D.于是,就
④然:A.竟、便B……的样子C.但是D.对、是的
(二)阅读理解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
马明风整理。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docx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docx

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苏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一、给下列汉字选正确读音1.好事者2.载3.虎大骇4.以为且噬己也5.益狎.大阚二、解释加粗的词1 .稍出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益习其声3.驴不胜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尽其肉,乃去5.愁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其肉_______7.计之日8.技止此耳三、《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有不同的理解,请你分别从“虎”和“驴”的角度揭示本文的寓思从虎的角度: 从驴的角度:四、指出下面寓言的寓意运盐的驴子驴子背盐过河,滑了一下,跌倒在水中。

背上的盐溶化了一些,它站起来时感到轻了许多,心里很高兴。

后来有一回,它背着海绵走到河边的时候,以为在水里打个滚又会使负担减轻,便故意一滑。

可是海绵吸足了水,它再也站不起来,便淹死在河里了。

禺意是:五、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_________ ,是代著名2.本文多处运用对比,女口:驴的貌似“庞然大物”与“蹄之”与虎的“ _________3. 找出文中的成语。

4. 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粗词的特殊用法。

① 船载以入② 莫相知③ 蹄之④ 技止此耳5. 比较下面两句中“以为”的不同。

① 以为神② 以为且噬己也寄生树站在一株古木的高枝上,在高空中洋洋得意。

它倨傲地俯瞰着下面的细草说:“你们可怜的小草儿,你看我的位置多么高,你们是 多么矮小!”细草们没有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驴练习3doc 初中语文
自主积存
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三、填空。

能力训练 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 岀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岀前后, 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 _阚 断其喉,
尽其肉;乃去。

1.讲明以下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 ⑵远遁 〔 ⑶以为且噬己也〔 ⑷蹄之〔 2. 翻译以下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 译: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3. 写岀岀自那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4. 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认真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如何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岀讲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
6.那个寓言故事讲明什么道理 。

答: 开放拓展
五、阅读下边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

暮归,亡其牛。

或牵牛
第17课《黔之驴》同步练习(苏教版初一
下) 2黔之
黔无驴( ) 好事者( 窥之(

稍近益狎〔
二、讲明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 庞然大物〔
) 跳踉(
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
庞然大物〔 憖憖然〔 他日〔
虎大骇〔
习其声〔
驴不胜怒〔
计之曰〔
技止此耳
1.?黔之驴?选自
,作者
____ 代文学家。

黔,地名,包括现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
_
成了以 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相对的文体。

唐朝
—,字_ 等省的部分地区。

.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 _______ 为代表的唐宋八大伙儿。

以为神。

来责蹊⑴ 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⑵ 映长明灯⑶ 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⑷假设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
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⑴ 蹊:践踏。

(2)策:通册"。

(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4)恬:心神安适。

(5)韩性: 绍兴人,大学者。

(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7)被:披。

1.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依僧寺以居无从致书以观
B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久之,母思还故里
C暮归,亡其牛益习其声
D录为弟子以为且噬己也
2•对以下句子的意思,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备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一一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句:
4 •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如何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自主积存:一、qi an h ao pang d un ku i xi a li a ng sh i 二、庞大的模样小心慎重另外可
怕慢慢忍耐考虑本领三、1. ?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四川贵州 2 .骈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能力训练:四、1 •⑴偷看⑵逃走⑶咬⑷用脚
踢 2 •⑴老虎见了它,是庞大的模样,把它当作奇异的东西了。

⑵虎又慢慢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⑷因此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3.⑴庞然大物⑵黔驴技穷4•一层:〔'他日’至 ''终不敢搏"〕,写
虎对驴 ''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 ''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岀 ''蹄之" 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5 •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③以为且噬己也④觉无异能者⑤终不敢搏⑥技止此耳 6•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恐惧,
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开放拓展:五、1.A 2.A 3学生读书②〔这小孩对读书〕如此入迷,什么缘故不〔何不〕就让他去读书呢?
①偷偷地进学校去听
4 勤奋好学孝敬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