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

㈠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㈡正确对待题目的范围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都会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我们一定要辨清,不要超越这个范围。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

读”,其中“课外”二字是很重要的限制成分,可是有的考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丢掉了“课外”二字,大谈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大大削弱了说理的力度甚至文不对题。又如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是对选择的一个限制性词语,一般来说,像穿什么衣服的选择,吃什么东西的选择等等,是很难称得上达到了“心灵”的选择这一高度的。

㈢对概念的关系要清楚

弄清概念的关系是为了弄清写作重点。例如 1998 年高考作文试题“战胜脆弱”,要弄清它是动宾短语,所以写作重点应放到“战胜”这个动词上,而不应用大量篇幅去写自己过去如何如何脆弱,现在如何如何不脆弱了等等。应该写出战胜的过程、战胜的意义。又如1988年上海试题“清流与活源”就是条件关系,如果误认为是承接关系或取舍关系,那么文章当然写不好甚至文不对题。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实讲的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不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会受多大的影响”的问题。

㈣正确处理“提供材料”的作用

如果是文字材料作文,一定要善于通过分析修饰、限制成分来把握材料强调的意思,一定要善于通过分析材料本身的详略来领悟作文题目主要的写作意图。

如果是漫画供图作文,则首先要在观察上多下功夫,要关注漫画的题目、文字,要仔细体会漫画的超常夸张之处,从而把握漫画的寓意。

例文精选:(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杂以成其大

(上海考生)

“杂”的名声不好。但仔细想想,成其大者,非杂邪?

波澜壮阔的大海,如此地雄奇壮美。成其大者,正是这声名并不佳的杂。百川东到海,大海以它广阔的胸襟,包容的气度,接纳了各方的来客,“杂“使它积小流以成大海。而那涓涓的细流,汩汨的泉水,因为纯,终究无法拥有大海的气魄。

那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它的生命力是如此地顽强,它得以历尽风霜、磨难,而依然完好无损,享受着阳光。而那室内的花朵,只喝调配的营养液,如此纯的生命,也是极容易凋零的。

杂以成其大,这道理在自然界适用,对人来说,同样如此。

郑板桥,会作诗,也会泼墨作画,还写得—手好字。他的学问是“杂”的,杂以成其大,使他成为“千秋不变之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纯,则只能囿于一个小小的角落。杂会增加你的阅历,

开阔你的胸襟,使你变得大气。

如果你试图只读文学而想成为—代文豪,那你是妄想。如果你试图只读物理而成为物理学家,那你是徒劳。“杂念”固然会耗费更多的时候,见效也更慢—些,但只有这样,你的头脑才会更加充实。“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仅求知,做人也应该如大海一样,杂一点。这似乎是有违常理的,但确实是如此。广交朋友,使你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不同的见解、意见,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大。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使你获得不同的感悟与真理,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大。钱钟书、林语堂无不是“杂食”性的,杂使他们显得深厚、开阔、豁达。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杂一点,人生就会添上睿智、豁达的注脚。歌德显赫过,安逸过,也流亡过,杂的人生使他为我们留下了《埃格蒙特》,也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形象。

人至纯不可,至杂当然也不可。无论多么杂,只要他是伟大的,总会保留着一份纯。大海的纯在于它的雄奇与广阔,小草的纯在于它的顽强与平凡,郑板桥的纯在于他的竹一般的品格。“杂”的名声不好,因为我们觉得它与纯对立。但“杂”与“纯”不也是可以统一的吗?“纯”是我们的筋骨与脊梁,“杂”是我们的血肉。只有骨架,没有人愿意接近,只有血肉,就只能匍匐在别人的脚跟前了。“杂”与“纯”的统一,方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纯以立其身,杂以成其大。

本文主要特点有:第一,对话题“杂”的含义界定准确,非常切合题意。正如作文题中所说,“杂”的含义很多,一般可以理解为“多种多样的”、“正项以外的或者正式的以外”、“混合在一起或搀杂”等意思。要求考生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作文,本文作者将“杂”的含义界定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取其褒义,构思作文,中心突出。第二,内容充实。一开头,以大海、小草作类比,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从自然界存在的现象证明了“杂以成其大”的道理。接下来,举郑板桥、钱钟书、林语堂、歌德等典型例子,从文化艺术领域角度论证观点,结合运用引用、论证等方法,充分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内容翔实。第三,结构严谨。开头用间接式提出论点:“‘杂’的名声不好。但仔细想想,成其大者,非杂邪?”何以见得?作者认为,大至大海,小至小草,无“杂”不能成其大。通过“杂以成其大,这道理在自然界适用,对人来说,同样如此”这一段落的衔接,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对人类社会中“杂以成其大”的论述,结尾以“大海的纯在于它的雄奇与广阔,小草的纯在于它的顽强与平凡,郑板桥的纯在于他的竹一般的品格”收束全文,以“纯以立其身,杂

以成其大”再次强化中心,说理层次清晰,结构布局合理。第四,语言表达富有文采。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错落有致,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二、全面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

㈠要审清题干,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如1990年高考大作文,要求就玫瑰园中“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自拟题目,展开议论。这就限定了议论的指向是“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有不少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写成先写对第一位小姑娘说法的看法,再写对第二位小姑娘说法的看法,二者平分秋色,成了两篇文章的拼凑。这种偏题是忽略题干中重要信息所致。

再如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在引述《韩非子》的寓言后,导语的第一句话就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这显然是在提示考生,不要就事论事,囿于一隅,死盯住寓言不放,而要在读懂寓言,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把注意力投向“现实生活”,思考当今社会与此类似抑或根本不同的情况,从正反两面拓展思路。北京卷“转折”的导语更直接,题目一上来就是“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这样的导语,不仅把话题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引导考生去思考与话题相关的材料和内容,而且用语亲切,可以使考生在温馨的气氛中,触发联想,抒写感受,迅速进入写作最佳状态。而沪卷的导语则从“杂”的词义内涵和感情褒贬切入,要求考生“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来写文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三道题目的命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要求考生关注人生,不能“一心只读高考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必须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认真思考与自己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

㈡要审清方式,不要忽略方式特点

例如1991年高考大作文,题干设定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考生对辩论方所持观点的选择,实际上也包括了对论证方式的选择:如果选“近墨者黑”,那么显然以写立论更合文题特点;如果选“近墨者未必黑”,那么显然以写驳论更合文题特点。

㈢要审清要求,不要忽略提示和限制

高考作文试题中的“注意”或“要求”,是整个试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审题时对这两部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不少考生虽能正确理解话题含义,但写作时可能会因情绪紧张而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打开思路。不要紧,这时可查找我们“作文电脑中的快捷键”——提示语。话题中的提示语,是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它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切入写作范围,确定写作角度。再看2003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提示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1 .我们可以写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故事;2 .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了反面束缚作用的事情;3 .还可以与上述立意相反,写感情对认知起正面促进作用的事情;4 .可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刻剖析,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写成议论文,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迅速判断出哪些内容自己有话可说,哪些内容最吻合题意,哪些是可以创新的题材。

只有准确全面获取信息,才能很好地输出信息,所以,在审题阶段确保准确全面,是成功地表情达意的先决条件。

例文精选:(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放下感情的叶片

(江苏考生)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

我们往往只在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的眼光常常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比如父母、师长、朋友和自己。血脉相连、骨肉至亲、同甘共苦、袍泽之谊,我们对他们的感情便非同一般的亲近。夕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一些若有若无的屏障,像冰冷的玻璃窗,把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分离在两边。内心的感情弄不好便是这种屏障,它有着美丽的色彩,有时却让你头脑晕眩,看不分明。

死亡,疾病,伤害,不公平……这些早巳存在。而且,以它们为名义的戏剧,正时时刻刻在这个世界上演。一些令人伤心或愤慨的故事,也曾经使我们悲哀落泪,但不久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一些丑恶的现象,也曾经让我们义愤填膺,但很快又让位于别的什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切的—切,只不过是因为,它们发生在别人身上,离“我的世界”实在太远;我们的感情,于是乎在空气中冷却,凝固,坠落!

只有当这些遭遇降临到自己或亲近者身上时,我们才会真切体会到事物的意义。也许惟有此时,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从前它阻隔在“我的

世界”之外,遥远如天上的星星;而此时,它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清晰得如故乡的风景。

自己的感情,很像一片叶子,光洁美好,放在眼前观赏,总是爱不释手。殊不知因此却屏蔽了不远处的“泰山”。世间有无数人,在对待“不关己”之事时,如隔河看景,冷漠镇静;而在处理切身之事时,为“情”所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感情原本美如珠链,此时,却成了绕项的锁链。

所以,在面对事物的时候,我们不妨暂且放下感情的那一片美丽的叶子,将自己关于感情的“亲疏”之别埋在心底,擦亮眼睛,仔细地来看这个世界。

本文的“出彩”之处凝结于以下三点:一是立意高远,阐幽发微。作者从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生发出自己独到的感悟——情感的距离屏蔽了我们认知的慧眼。既独辟蹊径,发人之所未发;又高屋建瓴,阐事物之幽理。二是情理交融,相映成趣。作者用情感的羽翼放飞出理性的思索,思雨飘飞,情丝袅袅,与文章的旨趣相映生辉,妙合无痕。三是妙喻迭出,文采飞动。作者巧借妙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可感,使文章意荡神驰,幻化出哲理散文独特的美感。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保定市第三中学王建文 近几年话题作文增强了限制性,审题显得尤为关键,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之又慎。 审准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的理解文题所有涵义。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故事,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提示语是这个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 审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提示、限制成份 大部分话题作文都有提示、限制成份,可抓住这些迅速、准确把握话题的题旨。 话题一: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扩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审准此篇话题作文的题意,需抓住话题提示语中的“保持”、“打破”、“扩展”、“开创”,进行相关联想,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构思。而话题“我与空间”又起到限制作用,必须写“我与空间的关系”或“我对空间的认识”等内容。 话题二: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此话题的提示语大部分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因,而于光远先生所认为的“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这句话。则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则,这恰恰是使此文写作更加深刻、严密的关键。 二、找准切入点,选择恰当的立意角度 有些话题所给材料涉及多个角度,这就需要审题时找准切入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立意。(南郭先生如从齐宣王角度立意就新颖) 话题一 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傅辞行:“师傅,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什么叫够了?”师傅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徒弟照办。“满了吗?”“满了。”徒弟十分自信。师傅抓起一把细沙,掺入石中,沙一点没溢出来。“满了吗?”师傅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师傅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洒下,还是没有溢出。“满了吗?”师傅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滴水没有溢出。“满了吗?”师傅又问。徒弟无言以对。 以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很多同学都很容易从材料中得出“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立意。这只是从材料中徒弟角度挖掘的,其实材料中还有一个角度——师父,也应成为立意的角度。分析师父教育徒弟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出“教育要讲求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立意。而这个立意就远比第一个要新颖。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单概念类审题 1、名词类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以上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两则材料二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

人之间心灵的隔膜;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至于文体选择,“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暗示你写记叙文,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体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 最后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有什么作用、③如何对待压力、④一个人有了压力将非常可怕、⑤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等,但结合材料,抓住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比喻型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指导

* * * * * 比喻型命题(话题)作文审题指要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有一个人一生碌碌无为、穷困潦倒。一天夜里,他实在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就来到一处悬崖边。自尽前,他号啕大哭,哭述自己遭遇的种种挫折。悬崖石缝里长着一棵低矮的树,听完他的哭诉,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泪。“难道你也有不幸,还是同情我的……”那人问道。树说:“我是世界上最苦命的树,生在岩石的缝隙间,营养不足,环境恶劣,枝干不能伸展,形貌生得丑陋。我看似坚强无比,其实生不如死。”那人又说:“既然如此,为何苟活?”树说:“你看到我头上那个鸟巢了吗?这巢是两只喜鹊筑的,一直以来,他们就在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树顿了顿,“我要是不在了,那个家怎么办呢?”那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其实,每个人都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再渺小、再卑微的人,对于有的人来说也是一棵伟岸的树。请以“我是一棵伟岸的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命题作文“比喻型”命题作文我是一棵伟岸的树,即使风再狂,雨再大,我也要勇敢面对!人生之路崎岖不平,行走在上面,也许要攀山涉水,披荆斩棘,也许要经受风吹雨大,历经考验。但是,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不怕,因为我是一棵伟岸的树。而且,我们深知,逃避不能解决问题,轻易放弃人生,否定整个生命的意义,是软弱的表现,会愧对父母,愧对爱我们的每一个人。也许我们一事无成,但对于父母、朋友来说,却是一棵伟岸的树。文段示例: 我是一棵伟岸的树,承受着困难不放弃。身为一名高三学生,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而无奈;无边的题海中奋笔疾书,头晕脑涨也不能停歇。老师三天两头来给我们鼓劲、加油,作心理辅导,然而,这些心理安慰,依然不及试卷上红红的一片大叉叉来得奏效,接连几次边军心溃散。不及格的分数,每况愈下的名次,侵蚀着我仅存的一点自信心。可是,我仍然不放弃!我依然相信,十分耕耘,总会有一分收获!况且,纵使自己不开心,我依然会努力呈现一个微笑在人们面前。只因,有人对我说过,在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我的笑容曾经给他们带来了动力,他们感谢我。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也是我坚持下去,重拾信心的动力啊。纵然自己不快乐,也可以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我是一棵伟岸的树,承受困难不放弃!也许卑微,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 ㈠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 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㈡正确对待题目的范围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都会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我们一定要辨清,不要超越这个范围。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

以我的高考为题的高中作文范文

以我的高考为题的高中作文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优秀作文我的高考高考,是我们无可选择,更不可缺席的一次成年礼。 ----题记 高考,便是父母、老师口中所常言道的“前途光明的出口”。为了父母所谓的前途,我们不顾一切地一直走着。 小学努力六年,为了考上个理想的初中;初中奋斗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高中;高中拼命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大学;大学修读四年,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何人们都好像计算机般运行着,都在按照着上帝所编制的程序,一步步无法抗拒般走着。 如今的应试教育制度毁了多少个孩子的梦,成了无数华人的痛。如今的中国人一直都在千般损万般骂这样的制度,却仍然骂不醒我们心中的那道“伪梦想”。好像江成博说的,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喜欢什么,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而不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喜欢什么,让我们从事什么。我们努力地学习,难道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为了一个好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吗?难道,我们的12年青春就只能拿来做这样的一场交易吗? 高三的学生,花了12年,就只为了顺利地写完两个半小时的语文,两个小时的英语,两个半小时的文/理综和两个小时的数学。原来,渐渐地,他们的12年青春就这么轻易地被世界等价为了9个小时。看着身为高三学生的哥哥,我真的很想问他,这个12年与9个小时之间的等号,他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能划下? 但是,一切并不是口头上说得那么动听,现实毕竟是现实,总让人无奈的现实。 即便我每次考试失利,总会重复着韩寒的那一句“不上大学,照样活得很好”。可是,我知道,韩寒的成功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无法复制韩寒的成功的。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仍然是屈服于应试制度下的。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初探]

作文可以称得上是语文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如何把作文写好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谈一下笔者的看法。一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中心是话题,因此审题的重点是吃透话题的内涵。我们应该全面理解材料,揣摩命题者意图;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抓住关键语句,确立自己的观点。话题作文又分单纯话题作文和材料型话题作文。 1.单纯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第一,关系型话题。重点放在把握话题内部的逻辑关系上,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抓住了审题的关键。例如,“完美是残酷的”,就要把完美和残酷之间的关系搞清楚,追求完美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只有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自己完美的境界。又如,“清流与活源”,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因,要使流清,必须源活;其次,化形象为具体,如要使个人的思想端正(清流),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活源)作保证,要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循环(清流),必须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等。 第二,概念型话题。认真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任何一个概念给我们的起始印象都是单一的。作文时,要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如诚信、合作。 第三,比喻型话题。要充分把握喻体的特点,并据此展开联想,找到本体,

即准确把握比喻型话题的寓意。如“人生没有草稿”,既然没有草稿,那么我们的人生怎么办?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办”上,人生就是一张有限的纸,如何在这张纸上写出最好的字,这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这说明一个人首先要看重自己,要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美好的人生,这样才会认真对待它。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把握现在,从现在做起。 2.材料型话题的审题立意 有引题材料的话题作文,既要领会材料的指向,又要紧扣话题的意图。例如,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被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最后的结果是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却鲜活地生存着。以“压力”为话题,展开作文。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什么是压力;压力有什么作用;如何对待压力;一个人有了压力将非常可怕;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但结合材料,抓住失去压力的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二话题作文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用话题做作文标题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中考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是限制和开放的结合,是束缚与自由的统一。这种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选材范围,易于考生动笔,表达自我的真情实感,是中考作文的一种常见的命题形式。写好半命题作文,看似容易,但要彰显个性,显示才情,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准确审题,立意求深 写好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准确把握题目的内涵。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试题“有时,我也想_________”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细读提示语,我们会发现:文题是要求考生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与感受体验,是自我的“真情流露”,而且,这样的想法是“不曾付诸行动的”。其次 是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制性词语。文题在“也”字上加了着重号,作了特别强调,“有时”“也”这两个词语强调了所写的自我想 法与平时一贯的想法应该是不相一致,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标新立异的。如在紧张中,产生放松自己,获取自由的想法;在顺境产生,产生想经历一次磨砺自己的想法。准确审题之后,我们还要深入思考:所写的内容是否符合审题要

求?是否正确鲜明?是否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意义?如果答 案是否定的,应该继续寻求更佳的立意角度。只有这样,你的文章的立意才会正确鲜明,才会高远而独特深刻。 二、精心补题,材料求新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我们应打破惯有的思维顶事,运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散思维进行补题,联想和想象越奇特,则与其他同学的区分度就越高,内容就越能独树一帜。如湖南益阳2007年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_________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 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巧妙补题,以新颖取胜。 在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在材料的“新”上下工夫,它会让你的作文格外引人注目。 三、精选文体,形式求新 为了方便学生,中考作文大多要求“文体不限”,并不是不要文体,我们还是要按各类文体的特征和要求去作文。是记叙文就要有必要的记叙要素;是议论文就要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而不能文体杂糅。作为考生必须有文体意识,

高考的话题作文_优秀作文范文五篇精选

高考的话题作文_优秀作文范文五篇精选 作文是我们上学期间常常要做的事情,同时,在高考当中,作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模块,而作文分为很多种类型,其中高考最常见的就是命题作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奉献和泥土的命题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叮呤”“叮呤”,烦人的铃声再次打断了我的美梦,这已经是今晚的第13次铃声了。不用说,肯定又是哪一位危重病人要来检查了。每当听到铃声,妈妈总是迅速下床,穿好衣服,以最快的速度迎接病人。我非常懊恼,这可怕的铃声使我“永生不得安宁”,我再也不想来值班室睡觉了。 妈妈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是医院的一名普通的检验师。她的工作是检验病人血液里病毒的含量以及某些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尽管她的收入不高,但她总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当病人痊愈而感谢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时,却往往忽略了在二线的,像妈妈这样默默奉献的检验师。 一部精美的电影或电视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演员就成了人们永远追捧的偶像,却忘记了像摄影师、灯光师、化妆师、道具师等这些幕后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像妈妈那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不停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当我们惊叹于设计师的杰作时,又有多少人能记住辛勤的建筑工人呢?可想而知,离开了他们的劳动,再完美的设计也只是一纸空文。 妈妈也曾经抱怨过,但更多的时候,她只是默默地尽职地工作,默默地忍受所有的工作压力和烦心事。像妈妈一样的人,由于奉献,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我长大后,也要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个凝聚着奉献精神和独立人格的人! --600字 “叮呤”“叮呤”,烦人的铃声再次打断了我的美梦,这已经是今晚的第13次铃声了。不用说,肯定又是哪一位危重病人要来检查了。每当听到铃声,妈妈总是迅速下床,穿好衣服,以最快的速度迎接病人。我非常懊恼,这可怕的铃声使我“永生不得安宁”,我再也不想来值班室睡觉了。 妈妈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是医院的一名普通的检验师。她的工作是检验病人血液里病毒的含量以及某些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及时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尽管她的收入不高,但她总是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而,当病

高中生作文题目大全: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

高中生作文题目大全: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 这篇关于高中生作文题目大全: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附思路指导) 安义中学胡家道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最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领悟命题作文的要点,把握命题作文的写法 一、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1、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 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 练习 【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美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笑?) 2、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练习(二选一) (2011·上海市)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1·浙江台州*)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3、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最新高考话题作文范文900字:感动

【篇一】高考话题作文范文900字 寒冷的季节,一双温暖的手可以酝酿感动;失落中的日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可发酵感动;孤寂的时光,不变永恒的友谊让感动而流泪。 寒风吹来的感动 高中生活,我离开我温暖的家,来到学子求学的殿堂。渐渐的忽略了故乡的消息。每当看到别的孩子与家长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畅谈,我总选择逃避。“为什么不来看我”,我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总是变为泡影。当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回到了家,外面已刮起寒冷的风,妈还没有回家,我坐在门前咯嚷起来。寒风抓撕我苍翠的脸,连落叶都笑我似的。天渐黑,不远处看到了车的光亮,我高兴的扑过去却失落的走回来,原来看错了,忽然我看见了妈妈蹒跚的身影,她笑了笑,仿佛在为她的晚来而满到歉意,手里却提着鱿鱼片。那天我才知道,爸爸去了杭州,没有开车去商城,妈妈一个人走到快关门的鱼市让师傅一定要卖鱿鱼片给她,风刮起,车也没了,她自己走了那么多的路回来,她手开缝的毛病因寒风又犯了,她却一直在说让我久等了。那天晚上我和妈妈两个人单坐着,吃着我最爱的鱿鱼片,即使咸了点,我也觉得香极了。即使她让我久等或不去学校等我,我也不会有怨言,因为妈妈最伟大。 感动在行动中 又是一场数学考试的结束,我最不擅长数学,总是考得一锅浆糊,我狠了狠心去学数学,拿起本子就跑到了数学办公室,到了下班时间了,数学老师被我的突如其来打消了下班的念头,我们共同扎根于数学问题中,因为我脑子笨,想问题很慢,总是要数学老师反反复复地讲,换了我,我一定烦透了,但他仍用最易接受的方法改变题型,我一点一点地明白了,但我的明白是让他几番费力的有用功的表现,他额上泛着细汗,可见度极强,别的老师都回来要上课了,唉,老师今晚的自习要饿肚子了。 原来行动可以让人感动。 不寄名的感动 清晨的宿舍有些凉,寒冷的小风有点刺骨,伸伸懒腰还要不想起床,忽然开始打喷嚏,一连好多声,一看暖瓶没有水了,好不爽,慢慢拖拖起来,拖着鞋,拿上了脸盆出去了,洗手间的凉水凉极了,但我依旧与凉水嬉戏,当回到宿舍去,我桌上的杯子里正冒热气,也不知谁这么好心。用自己的小凉手捧着热茶,虽反差有些大,但我感动极了。 唉,生活在感动中,心情轻快。生活中处处都可制造感动,感动反应在我心中欲动,感动真好。 【篇二】高考话题作文范文900字

关于话题作文的审题

关于话题作文的审题: 最近几年,话题作文作为升学考试使用的热点形式,被大家所关注。全国各地的话题作文占作文总题型的50%以上。这是国家考试中心负责人说的不要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都有内容可写的具体体现。而且在文体要求方面也相当宽泛。现在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写散文、诗歌、戏剧、小说。表现手法也允许多种多样,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或夹叙夹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长处。话题作文的重要特点: 1.话题作文一定有一个“话题”,大家都围绕这个“话题”做文章。 2.话题作文只有“话题”而没有规定的题目,它方便我们在一定的范围内选写自己最能写的内容。 3.话题作文是“除诗歌外,不限文体”的作文,它方便我们运用自己最拿手的写法。 4.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就话题本身进行引用,进行分析,进行利用,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与话题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运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得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5.话题作文的“话题”本身一般不做为作文的题目,如2004年杭州中考作文以“心灵的距离”话题写作,我们可以重新拟题:《爱的阳光》、《心灵邂逅》、《让世界充满爱》、《理解的彩虹》、《宽容的晴空》、《心灵的驿站》、《友谊的桥梁》、《心灵倾诉》…… 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千万不要说明和记叙分不清楚,抒情和议论搅在一块。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够写出最能反映自己作文水平的好文章来。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际观察,学生在写话题作文审题的时候仍然会有许多误区,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密切注意三要素: A.全面把握话题材料 现在我们说不要在审题上为难,不等于不要审题。如果说,现在的话题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尽情奔驰的广阔的大草原,那么审题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我们全面把握材料中心,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抓住材料的中心,不会顾此失彼。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扬子晚报》上有一篇报道:纽约公共图书馆前馆长瓦顿六岁丧母,出身贫寒,他的祖母教育他,人的出身无法改变,但人格却由自己控制。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为话题,作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04年泰州中考题) 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材料告诉我们人格对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出身和人格的问题上怎么看待,这个就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一些分析,从材料的整体高度把握作文命题中心。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人格的作用,高尚的人格造就高尚的追求,逆境造就人才。因此,文章也要阐明对命运的掌握的正确态度,即要怎么去努力地追求人生,创造人生价值,让人格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 B.认真分析话题材料 正确的作文切入点的选择,来源于对话题作文材料的科学分析。我们要想作文能够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构思之前对作文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应该这样说,一篇升学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

最新以我的高考为题的高中作文范文

最新以我的高考为题的高中作文范文 优秀作文我的高考 高考,是我们无可选择,更不可缺席的一次成年礼。 ——题记 高考,便是父母、老师口中所常言道的"前途光明的出口"。为了父母所谓的前途,我们不顾一切地一直走着。 小学努力六年,为了考上个理想的初中;初中奋斗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高中;高中拼命三年,为了考上个理想大学;大学修读四年,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何人们都好像计算机般运行着,都在按照着上帝所编制的程序,一步步无法抗拒般走着。 如今的应试教育制度毁了多少个孩子的梦,成了无数华人的痛。如今的中国人一直都在千般损万般骂这样的制度,却仍然骂不醒我们心中的那道"伪梦想"。好像江成博说的,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喜欢什

么,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而不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喜欢什么,让我们从事什么。我们努力地学习,难道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好大学,为了一纸文凭,为了一个好工作,为了赚更多的钱吗?难道,我们的12年青春就只能拿来做这样的一场交易吗? 高三的学生,花了12年,就只为了顺利地写完两个半小时的语文,两个小时的英语,两个半小时的文/理综和两个小时的数学。原来,渐渐地,他们的12年青春就这么轻易地被世界等价为了9个小时。看着身为高三学生的哥哥,我真的很想问他,这个12年与9个小时之间的等号,他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才能划下? 但是,一切并不是口头上说得那么动听,现实毕竟是现实,总让人无奈的现实。 即便我每次考试失利,总会重复着韩寒的那一句"不上大学,照样活得很好"。可是,我知道,韩寒的成功与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无法复制韩寒的成功的。所以,我的潜意识里仍然是屈服于应试制度下的。 如今的社会,人们都似乎有着共同的潜规则:先敬罗衣后敬人。面试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那一纸文凭,即便你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从基层做起。而且,为何现在就连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呢?如果他们

作文审题的技巧

作文审题的技巧 第一讲审题的技巧 学生在写作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审题的问题,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 审题就是为了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出题者出题的意图,如果没有审好题,即使再优美的语言,再生动的材料,也只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请记住下面的“口诀 ”: 题目要求先搞清,标志题眼要辨明;明确题旨和范围,确定体裁和人称;人时地事因经果,理物季候与环境;要求之处必满足,不要求处任你行。 考场作文命题有以下几种形式: 命题、半命题、命意(供材料作文)、话题。 审题步骤: 一、审文体形式: 命题、半命题、供材料(命意)、话题。 二、审写作内容:

审写作内容,即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就记叙文而言,就要弄明白文章是要求记人,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如:《记一件难忘的事》。通过审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要求写事的文章。 三、审写作重点: 找准了文题所要求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选材也就有了目标。 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有意义”“难忘”“趣”“拨动我心弦”。 四、审文题限制: 弄清文题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的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以《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2.弄清处所限制《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课余生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范文

高考语文话题作文范文 高考话题作文范文一 情与理的抉择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 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 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 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 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 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 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 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 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 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 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 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 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 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 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 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 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高考话题作文范文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自信,豪迈且气势磅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一种自信,果敢而执着。 “行到小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自信,淡泊而从容。

话题阐释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话题阐释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庄照岗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1.兰德: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英国诗人 瓦特?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 马歇尔: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800意的范围。③不少于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2.2019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读了上面六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字。800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年高考全国多则多元型的名言警句阐释作文有常见的三句型,也有创新型的17这些类型的阐释型作文审题,要求从六句名言中任选两三句为基础立意。二卷作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考生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全第一,明确材料类型,整体把握材料的核心指向。面地关照各个句子,虽然几句名言在形式、内容上可能并不相同,但在内涵上却有共通性、互补性,会有共同的指向,核心的话题,考生就要抓住这个核心话题展开构思立意,这样可以保证符合题意,不偏题、不跑题。比如题目一,三句名言都围绕“竞争”展开,考生审题时就要抓住“竞争”这个核心展开思考,纲举目张,接着进行具体化的分层论述。把握住了名言的核心指向,这只是审题展开的第第二,逐则分析,找出关系点。一步,接下来需要逐则分析每一句名言的涵义,清晰而具体地把握其表层意思、深层指向与潜在针对性,并理清句子涵义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立,可能是互补,可能多元,还可能一句是另外两句的整合。比如作为“竞争”,瓦特?兰德的话强调不争,突显的是一种达观、自在、自信的人生态度,普列姆昌德的话从正面 突出的竞争的意页 1 第 义,马歇尔的话比较辩证,整合了前两句的涵义,既看到了竞争的建设性,也预料了竞争可能带来的破坏性。比较其异同,权衡其利弊,选择自己赞同又有话可第三,比较分析,综合确定立意。说的一句进行立意构思,从多角度、多层次去阐释概念、论证观点。这里角度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还可以是对立式的,可以由个人到社会,由个性到共性,由历史到现实,由结果到影响。比如如果赞同普列姆昌德的话,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构思:竞争源于压力,产生动力,竞争对个人的激励鞭策作用,让竞争对个人的意义:人不在懈怠;竞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竞争使人更勇敢;竞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竞争激发个人潜力;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各出精品,竞争使大家各呈奇技,竞争对社会家国的意义: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竞争,直面竞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世界也会在竞争的多姿多彩。任何观点都不是绝对正确的,都需要一定的第四,思考观点成立的条件与语境。前提与条件,也只有在这些前提与条件下讨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比如我讨论竞争的意义,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任何获得都需要拼搏争取的,即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无所不在,竞争必须是公平,也必须是理性的,而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社会、时代所抛弃,淘汰出局。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最新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精选(附思路指导) 作文审题类型 1、命题作文[完全式、填充式(半命题)、倾向式(材料+题目)] 2、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 3、话题作文(联想想象型、比喻象征型、定向暗示型、关系型) 三、审题应怎样切合题意呢 “切合题意”是作文命题都每一忠告.忠告考生务必准确审题.审题的本质就是正确把握行文的方向.面对话题作文,考生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首要问题.如果出发的方向错了.那无论行进中如何经营都无济于事。 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切题具体要求: A、实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实际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貌合神离. B、明扣:作文内容与作文题所供话题或材料有明显的相似语句. C、全扣: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过渡、结尾等处处都应体现作文题的命题寓意. 四、审题三忌: 一忌无视材料或话题,另起炉灶;二忌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三忌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审题时要注意点。①整体性原则;②多角度原则;③明限制原则。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领会寓意。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森林边住着一个猎人,他平日里总习惯带上自己那条忠实的猎狗到山上和林中打猎。 猎狗品种优良,追捕猎物时速度飞快,反应敏捷。对于锁定的目标,几乎从未失手过。猎人对此很满意,经常嘉奖它,更是对它特别信任。 有一次,主人用枪射击一只狐狸,但是不够准,让狐狸逃跑了。于是猎狗朝着狐狸逃跑的方向猛追过去。 狐狸蹿进了森林,森林里树木丛生,道路弯曲,狐狸对路径非常熟悉。但猎狗也不含糊,追捕的过程紧张迭起。狐狸跑不过猎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突然,狐狸一个大转身,蹿到了另一条小路,猎狗一不留神,身子撞到了路边的大树上,擦伤了皮,顿时感到有点疼痛。 “唉!我为什么要追得这么累?即使追不到狐狸,我也不会饿肚子呀!”刚刚有念头闪过,它的速度就已经慢下来了。 狐狸就在这个空隙又跑远了。 “算了,反正现在早已经脱离了主人的视线,主人又看不到。”猎狗跑着跑着又起了放弃的念头,速度更加迟缓起来。 狐狸终于摆脱了猎狗的追捕,猎狗也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 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3.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4.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一、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1.本次作文命题极力模仿2006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按照2006年全国卷试题分析的话来讲,应称为“材料范围作文”。从材料来看,我们可选择多角度、多侧面来审题立意。 从狐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生命竞赛,为了生存,不敢有一丁点儿的懈怠,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进行抗争,发挥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