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课件)

合集下载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19张PPT).ppt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曲,领略一下元曲那醉人的风采。
知识储备
作者简介
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与关汉卿、郑
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初作家中散曲流传得最多的一个。作
品豪放清逸,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
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杂剧以《汉宫秋》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 到怎样的作用? 3.第三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 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本学习
合作学习
枯藤老树昏鸦
1.第一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渲染了凄凉、萧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 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 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 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 秋景。
文本学习 用 自 己 的 语 言 描 述 你 读 出 的 画 面
整体感知
示例2: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 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 向远方踽踽( jǔ)而行。
天 净 沙
·秋Biblioteka 思马 致远
新课导入
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可以配乐 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 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 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 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 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 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 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课件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散曲家、杂剧家。 本文选自《东篱乐府》。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 朴等人,生年约在至元 1250 年,卒年约在至治改元 到泰定元年 1321 年以后,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因《天净沙〃秋思》 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所做杂剧今知有 15 种,《汉宫 秋》、《青衫泪》等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 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 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马致 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 后葬于祖茔。
表明状态
昏: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枯藤老树昏鸦
萧 瑟 之 景
小桥流水人家
旅途所见之 实在景象
内心向往之 精神家园
小桥流水人家
反衬自己的凄苦
古道西风瘦马
西风,指秋风。
古,破旧之意。
道,象征人生之路。
人 比 黄 花 瘦
宋 李 清 照 ·
帘 卷 西 风
莫 道 不 消 魂
东 风 无 力 百 花 唐 残
李 商 隐

古道 上,饱尝艰辛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 ______ 瘦马,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的游子骑着一匹____
枯 藤 老 树 昏 鸦
哀景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乐景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哀景
“以乐景写哀, 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一倍 倍 增其哀乐。” 增其哀
《李笠翁曲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把握诗意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
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天净沙·秋思》精品课件24张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品析
1.最后一句还是在描写景致吗?
抒情
诗歌品析
2.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 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 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 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 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 远的他乡。
难点突破
将“我”的境况和别人的生活进行对比, 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心情。
诗歌品析
2.“瘦马”改成“骏马”好 不好?
不好。因为“瘦马”是 用以马之瘦来衬托人之瘦 (衬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 倦),而“骏马”则显出马 的强壮有活力(衬托人的精 神抖擞),二者意境不同。
诗歌品析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 处坐落着几处人家。
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 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思家 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诗歌品析
枯藤老树昏鸦,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2. 这句话创设出了一种怎样 的氛围?
诗歌品析
1.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 你的语言描述一下。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你 认为这样写有何妙处?
这首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 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 “惜墨如金”,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 香、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 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 互不相干的事物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 深细。

6.大部分的记叙文平铺直叙,语言啰 嗦乏味 ,缺少 灵动性 的语句 ,不会 运用各 种表达 方式, 逻辑错 乱,这 样的文 章基本 都被判 为四类 下。

《天净沙·秋思》PPT精品课件

《天净沙·秋思》PPT精品课件
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
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
的地方"。
测试一下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
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
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
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
并无思乡之情。
测试一下
8、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
游 子 怎 样 的 心 情 ?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元曲四大家”。
基本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
缕缕。
基本内容
• 古道西风瘦马。 •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这时,风尘仆仆的
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着。
基本内容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了,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测试一下
4、《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

心情。
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5、"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 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六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课件

六年级语文《天净沙 秋思》课件

白朴(1226—约1306),元 代散曲作家、词人,“元曲四大家” 之一。他是燠州(现在山西省河曲 县人),出生于金末一个官僚家庭, 在年幼时遭遇金亡变故,与父母失 散,随父母好友著名诗人元好问流 亡山东,得到元好问的培育。长大 后,拒绝仕元,迁居金陵(现在南 京市),过上隐居生活,纵情山水, 以诗酒为乐。
六个修饰词
(动) 飞鸿
(静)五种景物
鲜艳 明丽
五种颜色
喜爱隐居 厌恶官场
小结
• 纵观全文,有动有静,有明有暗,有远有 近,难怪人们把这首《天净沙。秋》称为 “秋意之圣”啊!
明确
• 作者眼中的秋景是萧瑟、冷清、孤寂的, 这份感受与其说是在写秋日倒不如说是在 写当时的社会环境。
• 可是摆脱当时的社会环境再看这明朗的秋 日又分明有着无限美好与活力。
• 以此可以感受作者所追求的远离仕宦、悠 游于山水的理想生活。
理解难点
• 这些景物中“飞鸿”是比较特别的? •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暗喻作者本人。 • 白朴不愿意在朝廷中谋职,只希望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
元散曲,顾名思义,就是元朝的散曲。 散曲是元代新诗体,分小令和套数两种。 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 齐,有一定的腔调,类似于词。它和词不 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 而且,对于字数的规定没有原来那么严格。
•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 老树、寒鸦、飞鸿、青山、 绿水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思 课件(共21张PPT).ppt

寓情于景
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 “枯藤、老树、昏鸦、西 风、瘦马、夕阳”等景物 中,充分表达了漂泊天涯 的孤寂愁苦之情。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 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 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 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 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 术特征。 表达了作者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之情。
意象并列 用九种景物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完 整的画面,没有动词、关联词,给读者 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想象自由。
为什么马致远的小令似乎更能打动人?
因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情绪、情感特点(惆怅、忧愁、悲苦)鲜明,这 和曲中的一系列富有这类情调而且妙合无痕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其他三首比 较模糊,甚至不统一,如白朴描绘的画面色调与抒发的情感大相径庭。“断肠 人在天涯”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其他三首没有这么醒豁的“诗眼”。而且这一 句使全曲进入了人的心灵,显出情感的深度,其他三首基本上或较多地停留在 视觉图景的表层。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
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
(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
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 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 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 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 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 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 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 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共14张PPT)

天净沙·秋思(共14张PPT)
写法:以乐景衬哀情
赏析意象
古道西风瘦马
本句是通过 古道 、 西风 、 瘦马 等意象,为我们营造了 一个 孤独、寒冷 的意境。
夕阳西下
体会情感
断肠人在天涯
他因为想家了,悲伤到了什么程度?用了哪个词?
——断肠! 形容人痛苦到了极点。
思考:这是不是太夸张了?马致远为什么会
被伤到几乎痛断朝建国以后,把中国人分为四 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蒙 古人和色目人有种种特权,只有他们可 以被任用为官员。这是民族高压政策。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已经 开始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 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 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担 任过地方小官吏,却未能实现他满腔抱 负,一生漂泊无定,郁郁不志。
哪几句写了秋天里的景物,哪几句写了 秋天里的感受(想法)?
前三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前三句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在这些表示景物 的字用横线画下来,把形容这些景物的字用括号括起 来。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 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赏析语句
枯藤老树昏鸦
1.读这句话的感受?
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将自己的情感借助一 种具体的事物表达出来,就叫做 意象 ;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 意境 。
赏析语句
小桥流水人家
感受 温馨、柔美
思考:这种氛围好像与我们刚才感受到的凄凉、
悲伤的氛围矛盾了,为什么要写这句,我改成“荒 村古墓残霞”不是更添悲凉之意吗?
古道西风瘦马 “我”的真实境遇 小桥流水人家 别人的生活
白朴、郑光祖。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歌 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曲” 分类

《天净沙·秋思》古代诗歌四首PPT优质课件

《天净沙·秋思》古代诗歌四首PPT优质课件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人, 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 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 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与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 “元曲四大家”因为这首小令, 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

乡、倦组构成,
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
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
意蕴深远,结构精致,顿挫有致,被后人
誉为“秋思之祖”。
译文: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 我前行。 夕阳向西慢慢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
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

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 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像一幅一幅幽远恬静的水墨画,给人温馨恬淡 之感,让人想家。
小桥流水,似是江南温婉多情的景物, 给人以一种清丽明快的感觉,把这一句 放在曲子中,是不是与整首曲子的愁情 不一致呢?
此句温馨恬静、温暖舒适,让人 想家,与前一句悲凉秋景形成鲜明 对比,更加触发了天涯游子的思乡 之情。
关于元曲
“曲”是一种继诗和词之后 出现的合乐歌唱的诗歌形 式.
杂剧
“曲”分 类
小令
散曲
套数
小令体制短小,只有一只 曲子,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 词。例如《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曲牌名
秋 思:题目
一读 诵读诗意 意会诗意
1、划分节奏
2、语速
(慢一些)
3、把握感情基调 (凄凉悲伤)
读一读: 天净沙·秋思
•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 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 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思用的
乡语情 根
图言景 据
”描, 《
绘发天
一挥净
幅自沙
“ 天 涯 游 子
己 的 想 象 ,
1、写景与抒情是什么系?前三句在写景
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 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习思考
写景
托烘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荒凉 温馨 对比 恬静 反衬 凄凉
思 乡
断肠
昏鸦
枯藤
小桥 流水
天 净 沙
·
学习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 歌并背诵。 二、理解《天净沙 .秋思》所描写 的景物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曲所展 示的画面。
介绍作者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 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之一,更被时人美 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 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
眼前呈现出一座_小_桥___ ,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 _____,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_农_家_小_屋____ , 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__古_道___上,饱尝艰 辛的游子骑着一匹_瘦_马__,向远方踽踽(jǔ )而行。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我”的境况) 对比 (别人的生活)
人家
西风 老树 瘦马
古道
这首散曲
描绘了一幅绝

妙的深秋晚景 图,真切地表
题 现出天涯沦落
人的孤寂愁苦、
思念家乡的感
情。
小结
•前三句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 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 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 •“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 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 •“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 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 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 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二读 对比体会情景关系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
•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如改为
“枯藤老树相缠,枝头立定昏鸦”为什么
不如原句好?)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 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并列在一起,采用 白描手法,着力渲染,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 间,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在深 秋的背景下渲染出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
写法:采用对比手法,以乐景写哀 情 ,更能衬托感情的悲伤。
古 道 西 风 瘦 马
古 道
何为“瘦马”?
西 风
马为何而瘦?
瘦 马
改为骏马可以吗?
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 一字之差就把诗人因长期飘 零而瘦变成了侠客行走江湖 之俊,意境全变。
瘦字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 期漂泊之苦。
几根_枯__藤___缠绕着一棵棵__秃_树___ ,那凋零了 的黄叶在萧萧的_秋_风___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 空中点点_寒_鸦___,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你从“昏”鸦的“昏”字读出 了什么意味?
“昏”鸦的“昏”字,与夕阳西下呼应, “昏鸦”让我们联想到的是黄昏时乌鸦 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 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 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 旧孤独地游走天涯。
小桥 流水 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 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 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 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旅途中的 孤苦寂寞的心情,更能触发游子的思乡 之情。
感情的触发点
断夕 肠阳 人西 在下 天 涯
抒情句 中心句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 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 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 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 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注
小桥/流水/人家。
意 节天涯。
整体把握诗意(描绘画面)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 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 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 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 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 人还漂泊在天涯。
此时此刻, ___太_阳__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 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 刻,而游子却仍是人“_在_天_涯___”,此时此刻、 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 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 怎能不_柔_肠_寸_断__ !
三读 比较探究 反思升华
学习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