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输配管线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敷设深度 与绿化带、路面等 与其他地下设备的交叉关系 地面以上的管道 地下水位 …
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 最小距离
7.3.3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一、架空敷设 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纵
梁的桁架以及建筑物的墙壁上
V n :室内空气体积 C v :空气的容积比热 t n ' :室内计算温度 t w '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概算公式:
QT KQn
Q T :通风热负荷 K :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 n :采暖热负荷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2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 涉及两个参数;一是水温;一是热水用水标准 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oC;采用的生活
热水计算温度为65oC 不同热工分区中;采用的冷水计算温度不尽相
同;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电厂 在热电厂地平面布置中;包括:主厂房、堆煤
与输场地与设施、水处理与供水设施、环保 设施、变配电设施、管理设施、生活设施及 其他辅助设施等 热电厂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热电厂的厂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征 得规划部门和电力、环保、水利、消防等有关主管 部门的同意
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级管网;而从热力点或制冷站至用户间的管网; 称为二级管网 对一级管网;往往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的 蒸汽管网;而对于二级管网;则根据用户需求决 定 相关规范对选择供热管网形制的规定
7.3.2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51074-2015)【可编辑】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 (3)4 热负荷 (4)4.1 城市热负荷分类 (4)4.2 城市热负荷预测 (4)4.3 规划热指标 (5)5 供热方式 (7)5.1 供热方式分类 (7)5.2 供热方式选择 (7)5.3 供热分区划分 (8)6 供热热源 (9)6.1 一般规定 (9)6.2 热电厂 (9)6.3 集中锅炉房 (10)6.4 其他热源 (11)7热网及其附属设施 (12)7.1 热网介质和参数选取 (12)7.2 热网布置 (12)7.3 热网计算 (13)7.4 中继泵站及热力站 (13)附录 A 供热规划的编制内容 (14)本规范用词说明 (15)《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Urban Heating Load (4)4.1 Classification of Heating Load (4)4.2 Heating Load Forecasting (4)4.3 Heating Load Index (5)5 Heating Mode (7)5.1 Classification of Heating Mode (7)5.2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Heating Mode (7)5.3 Heating Supply Partition (8)6 Heating Source (9)6.1 General Requirements (9)6.2 Power Plant (9)6.3 Centralized Boiler House (10)6.4 Other Heating Source (11)7 Heating Network and Accessory Facilities (12)7.1 Heating Medium and Parameter Selection (12)7.2 Heating Network Layout (12)7.3 Hydraulic Analysis (13)7.4 Booster Pump Stationand Heating Substation (13)Appendix Contents of Urban Heating Planning (1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5)《城市供热规划规范》(GB/T 51074-2015)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能源、环境保护、土地等相关法规和政策,提高城市供热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制定本规范。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城市供热规划规范是指对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和规范性的要求。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的制定与实施,能够保障城市供热的稳定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两个方面,对城市供热规划规范进行阐述。
一、城市供热规划内容城市供热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目标与原则:明确城市供热的发展目标和原则,以保障居民的供热需求为核心,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供热规模和供热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
2. 供热网络规划:确定供热网络的布局结构、管线走向和关键节点,以满足城市各个区域的供热需求,降低供热网络的能耗和损耗,提高供热效益。
3. 燃料选择与能源利用:综合考虑燃料资源、环境影响及经济效益,选用清洁、高效的供热能源,如天然气、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运行管理与维护:建立健全的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体系,严格执行供热系统的运行标准、检测指标和维护措施,确保供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用户服务与投资回报:完善居民供热服务体系,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居民用热行为的节能意识和合理使用热能。
针对供热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进行综合评估和合理调整。
二、城市供热规划要求城市供热规划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要求:建立并执行供热节能减排措施,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
2. 区域布局要求:合理划定供热区域范围,确保供热网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热源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3. 基础设施要求:合理规划供热管网的管径、材质等技术指标,确保供热管网的流量、压力等参数满足运行需求。
4. 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安全运行监测和应急措施,及时处理供热系统的故障和安全问题,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5. 经济效益要求:综合考虑供热系统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合理确定供热价格,确保供热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热力管道工程方案

热力管道工程方案一、工程概述热力管道工程是指用于输送热能的管道系统。
热力管道工程主要包括锅炉房、热网、热力站以及配套管线等设施。
热力管道工程是城市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热力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环节展开详细阐述。
二、设计阶段在热力管道工程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综合的技术论证和方案设计。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工程的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用地以及城市规划等情况。
首先需要进行可研报告,明确工程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根据热负荷计算和供热半径,设计人员需确定热力管道的走向、布局以及管网的结构。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管道的材质、保温材料、管道直径、管道敷设方式等技术参数。
此外,还需要对锅炉房、热力站等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配置,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三、施工阶段在热力管道工程的施工阶段,需要进行地表开挖、管道敷设、设备安装以及系统调试等工作。
地表开挖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管道的敷设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管道的质量和安全。
设备的安装需要按照制造厂家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系统的调试需要进行严格的程序,确保系统的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环保。
四、运行阶段在热力管道工程的运行阶段,需要进行系统的运行、监控和维护工作。
系统的运行需要进行严格的操作,确保管道系统的稳定运行。
监控系统需要对管道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维护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管道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更换也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五、安全管理在热力管道工程的各个阶段,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管理,保障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在系统运行阶段,也需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供热管网运营实施方案

供热管网运营实施方案一、简介供热管网是城市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冬季取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供热管网的运营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确保供热管网的正常运行,提高热能传输效率,保障用户的热力供应。
2.原则:科学规划、系统管理、优化运行、持续改进。
三、实施步骤1.规划阶段(1)确定供热管网的布局和覆盖范围,包括热源、热力站、源热站、管线等的位置和数量。
(2)制定管网设计方案,包括管线的材质选择、管径计算、排气阀、管道支撑等的设置。
(3)进行管网布局评估和模拟热负荷计算,预测热输送能力以及供热负荷需求,确保管网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2.建设阶段(1)组织施工,确保管线的安全、高质量的安装。
(2)进行设备设施的选型,包括热源、热力站、泵、阀门等,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同时考虑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3)组织验收,对管网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3.运营阶段(1)建立运营管理机构,明确各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2)进行管网运行和维护,定期巡检设备设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3)优化管网运行,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节能措施,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4)建立供热管网运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了解管网运行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保障供热安全。
4.改进阶段(1)定期进行管网运营评估,分析管网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开展技术研究和创新,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供热管网的性能和可靠性。
(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供热管网的改进和创新。
四、保障措施1.人员培训:组织供热管网运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安全意识。
2.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
3.安全监测:建立供热管网的安全监测系统,监测管网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2024年旧城区供暖管线改建方案

2024年旧城区供暖管线改建方案一、背景分析旧城区供暖管线改建是当前旧城区改造升级的重点项目之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城区供暖管线的老化、损坏问题日益突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因此,制定一套适合旧城区供暖管线改建的方案显得十分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改建旧城区供暖管线,满足居民的供暖需求,并提高供暖效率和质量。
2. 原则:科学规划、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合理。
三、改建方案1. 改建内容(1)供暖管线的更新升级:将旧的供暖管线替换为新的耐压、耐腐蚀的材料,提高供暖管网的整体性能和安全性。
(2)改善热力站:对旧的热力站进行改造升级,采用先进的热力设备,提高供暖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3)优化供暖系统:通过改变供暖方式,例如改为集中供热或地源热泵供暖,提高供暖效率和节能减排能力。
(4)增设智能控制系统:引入智能化技术,实现供暖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供暖效率和舒适度。
2. 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工作:制定改建计划,调研旧城区的供暖管线情况,确定需要改建的范围和内容,制定改建方案。
(2)勘察设计工作:对旧城区进行地质和地形勘察,设计供暖管线的布局和走向,确定改建工程的施工方案。
(3)改建施工工作: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现场施工,进行供暖管线的拆除、安装和调试工作,改造热力站和供暖系统。
(4)设备调试和联调工作:对新安装的设备进行调试和联调工作,确保供暖系统的正常运行。
(5)验收和运行维护:对改建工程进行验收,确保改建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建立供暖管线运行维护制度。
3. 经济效益分析供暖管线的改建将有效解决旧城区供暖管线老化、损坏等问题,提高供暖效率和质量。
同时,通过改变供暖方式和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环保效益分析供暖管线的改建将采用新的耐压、耐腐蚀材料,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通过改变供暖方式和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城市供热规范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

城市供热规范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供热系统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供热管网和热力站作为城市供热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供热规范对供热管网和热力站的设计要求,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1. 供热管网的设计要求1.1 管网布局:供热管网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布局,合理规划主干干线、支线和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方式。
主干干线应尽量少穿越重要建筑物和交通干线,以减少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1.2 管径设计:供热管网的管径应根据供热负荷和输配距离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来说,较长的输配距离和大的供热负荷需要较大的管径,以保证供热能力和补偿压力损失。
1.3 管材选择:供热管网的管材应具有良好的耐压、耐腐蚀和导热性能。
常用的管材包括钢管、玻璃钢管和预隔热管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经济性,选择合适的管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效果。
1.4 管道绝热:为了减少散热和能量损失,供热管道应进行绝热处理。
常用的绝热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硅酸铝和硅酸钙等。
绝热层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和耐久性,以保证供热管网的热损失率在规范范围内。
2. 热力站的设计要求2.1 布置和功能划分:热力站应根据城市布局和热源位置合理布置,便于供热管网的连接和管线的维护。
热力站应具备供热、检修和控制等功能,并设有相应的加热设备、泵站和阀门等。
2.2 热源选择:热力站的热源可以采用锅炉、燃气轮机、余热发电机组等不同形式。
根据热负荷和环保要求,选择合适的热源设备,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2.3 热力站的安装与运行:热力站的设备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热力站应设有相应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热源和管网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维护。
2.4 热力站的自动控制:热力站应配备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供热水温和压力等参数的精确调节和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

Qnp
=
Qn (tn − t p ) tn − t wn
(2.2.1-1)
式中: Qnp -采暖平均热负荷,KW; Qn -采暖设计热负荷,kw; tn -室内设计温度,℃,可取 18℃; t p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twn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二、采暖期通风、空调平均热负荷
Qtkp
=
Qtk (tn − t p ) tn − t wtk
第二章 耗热量
第一节 热负荷
第 2.1.1 条 热力网支线及用户热力站设计时,采暖、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
应采用经核实的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第 2.1.2 条 没有建筑物设计热负荷资料时,或热力网初步设计阶段,民用建筑的采暖、
通风、空调及生活热水热负荷,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采暖热负荷
Qn = q ⋅ A ⋅10 −3 式中: Qn -采暖热负荷,kw;
(2.1.2-4)
式中: Qsp, j -- 居住区采暖期生活热水平均热负荷,kw;
qs -- 居住区生活热水热指标,当无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表 2.1.2-2 取用;
A --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
四、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
Qs max = k 2Qsp 式中: Qs max --生活热水最大热负荷,KW;
q -采暖热指标,W/m,可按表 2.1.2-1 取用;
A -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采暖热指标推荐值 表 2.1..2-1
建筑物 类型
住宅
居住区 综合
学校 办公
医院 托幼
旅馆
商店
食堂餐厅
热指标 58-64
(W/m2)
60-67
60-80 65-80 60-70 65-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热网的规划方法
• 以换热设施或锅炉房为中心构建网络 • 采暖(供冷)管网以热水(冷水)管网为主,一 般为闭式管网 • 管线服务每个需要用热的建筑单体
热网敷设方式
• 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
– 架空敷设——高、中、低支 架敷设 – 地下敷设——有沟(通行、 半通行、不通行)、无沟
热网管材
• 热网管材
城市供热输配管线规划
我国集中供热发展形势
• 热化率与供热构成
– 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热化率在30%左右 – 北方地区以热水供热为主,东部地区以蒸汽供热为主
• 存在问题
– 市场化程度低,收费机制不合理,价格与成本倒挂 – 技术水平落后,能源使用效率低(目前平均系统能效仅30% 左右)
• 改革方向
– 改革收费形式和价格体系 – 引入市场机制,后勤社会化 – 联网集中供热,提高技术水平和能效(最高可达70%左右)
– 蒸汽管网 – 热水管网
• 按热媒取用情况分类
– 开式 – 闭式
• 按管路上管线数量分类
– 单管制 – 双管制和多管制
热网形制选择
•热网形制选择
– 根据热源情况和供热区域大小——区域式、统一式 – 根据管线供应用户的需求——蒸汽、热水、开式、闭 式 – 根据供热可靠度要求——枝状、环状 – 根据管线功能和介质情况——单管制、双管制和多管 制
热网输配系统的组构
• 热网一般组构方式
– 热源——一级热网——换热设施和部分工业用户——二级 热网——工业和民用用户 – 一级热网的热媒一般为蒸汽(热电厂供过热蒸汽温度在 200——250度,压力0.8-1.3MPa,一级热网的热水温度在 130——150度),二级热网的热媒为蒸汽和热水(蒸汽温 度小于190度,热水温度90度)
– 钢管 – 保温层:岩棉、玻璃棉、 微孔硅酸钙等 – 保护层:防水防腐的镀锌 铁皮和混凝土等
管径估算
• 管道管径估算
– 蒸汽管 – 回水管 – 热水管 – 冷水管
城市供热管网的特点
• 网络特点
– 枝状为主 – 供热范围有限
• 管线特点
– 管路较宽(一条管路一般都 有进出两根管线) – 管道较粗(保温层厚度在5 厘米左右,长距离主干管线 保温层可达15厘米) – 压力温度高,较易腐蚀 – 管道附件较多(阀门、支座 和补偿器)
城市热网的形制
• 按热网运行的热媒分类
热力管线的布局要求
• 供热干管布局要求
– – – – 管路通过地区负荷集中 少穿越道路进行供热 管路可选择次干道,注意安全问题 不影响主要地区的景观
城市热网的规划方法
• 热网的分区
– 根据热源情况划分供热区域 – 根据供热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热媒管线
• 干管规划
– 干管布局可以考虑枝状和环状形式 – 现状干管可以在近期内继续使用,远期需改造或变更 – 干管与换热设施联系,布局和用户布局有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