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敷设深度 与绿化带、路面等 与其他地下设备的交叉关系 地面以上的管道 地下水位 …
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其他管线的 最小距离
7.3.3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方式
一、架空敷设 是将供热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或带纵
梁的桁架以及建筑物的墙壁上
V n :室内空气体积 C v :空气的容积比热 t n ' :室内计算温度 t w '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概算公式:
QT KQn
Q T :通风热负荷 K :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 n :采暖热负荷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2生活热水热负荷的计算 涉及两个参数;一是水温;一是热水用水标准 生活热水的使用温度为40~60oC;采用的生活
热水计算温度为65oC 不同热工分区中;采用的冷水计算温度不尽相
同;我国主要有五个热工分区
7.1.2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
二、热电厂 在热电厂地平面布置中;包括:主厂房、堆煤
与输场地与设施、水处理与供水设施、环保 设施、变配电设施、管理设施、生活设施及 其他辅助设施等 热电厂的选址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热电厂的厂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征 得规划部门和电力、环保、水利、消防等有关主管 部门的同意
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 热电厂要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
级管网;而从热力点或制冷站至用户间的管网; 称为二级管网 对一级管网;往往采用闭式、双管或多管制的 蒸汽管网;而对于二级管网;则根据用户需求决 定 相关规范对选择供热管网形制的规定
7.3.2城市供热管网的布置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

城市供热工程详细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城市建筑的不断扩张,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供热工程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城市供热工程进行详细规划,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促进城市建设的必要举措。
二、项目概述本规划方案主要面向某一城市的供热工程进行详细规划。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供热工程的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供热需求分析、供热工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方案、运营管理模式等。
三、现状分析1.城市面积:某一城市的城市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约为200万。
2.城市发展现状:这座城市是工业城市,以钢铁、机械、化工等为主要产业,以工业和商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城市建筑主要为高层建筑和独栋别墅。
3.供暖方式:目前城市供热主要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以燃煤供热为主,部分区域使用天然气供热。
4.供热管网:城市内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热管网,包括主干管网和支线管网。
5.供热设备:城市内部设备主要为供热锅炉和热交换站,部分区域使用地源热泵供热。
通过现状分析可知,城市供热工程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系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供热方式单一、供热管网不够完善等,需要进一步规划和改进。
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城市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将会继续增长,未来10年内预计城市人口将超过300万。
2.城市建设规模扩大: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建筑面积将继续增加,各种用热设备也将随之增多。
3.环保要求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供热系统的环保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供热工程将不得不采取更加环保的方式来进行供热。
基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城市供热工程需要做出相应规划和调整,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
五、供热需求分析1.城市供热需求:根据城市建筑面积和人口数量,未来城市供热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2.不同区域供热需求:由于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一些商业区、工业区的供热需求将更为突出。
烟台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烟台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
一、总则
烟台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烟台市城市集中供热事业的管理,保障市民享受到安全、高效、可靠的供热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供热水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供热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
1. 供热项目规划与建设
(1)热源规划:根据烟台市自然气候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热源布局,统筹规划热源位置和容量。
(2)供热管网建设:建设合理的供热管网布局,确保热能输送稳定可靠,减少能量损失。
(3)热力站建设:按照规范要求建设热力站,确保热力站设备安全可靠、运行高效。
2. 供热质量管理
(1)供热温度标准:供热温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供热质量达到市民需求。
(2)供热水质管理:供热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保证供热水质量安全卫生。
(3)供热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供热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提供全天候、高效率的供热服务。
3. 供热设备维护保养
(1)定期检查:定期对供热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紧急维修:对供热设备出现紧急故障时,应及时派出维修人员进行抢修。
(3)设备更新换代:及时更新供热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供热效率。
三、用户管理
1. 用户接入管理。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1. 引言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冬季供暖需求而设计和建设的供热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参数的确定过程。
该规划旨在确保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的高效运行、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相关内容,包括系统规划的目标、原则、设计要素和流程等方面。
2. 系统规划目标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目标是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靠性,同时考虑到环保和能源节约的因素。
具体目标可能包括:•提供稳定、舒适的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供热成本;•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3. 系统规划原则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可持续性原则系统规划应采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方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2 灵活性原则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和变化,确保供热系统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热负荷和用户需求。
3.3 高效性原则系统规划应采用先进的供热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整体能效。
3.4 安全性原则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设置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5 经济性原则系统规划应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供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系统规划要素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包括以下要素:4.1 集中供热方式选择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供热方式,如集中供热、分散供热或小区供热等。
4.2 热源选择根据能源的可获取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热源,如燃煤锅炉、天然气锅炉、生物质能锅炉、地热能等。
4.3 管网设计根据城市规模和布局,设计合理的供热管网,包括主干管道、支线管道和小区管道等。
4.4 热力站设计根据热负荷和用户需求,设计合理的热力站,包括换热器、泵和控制系统等设备。
4.5 用户接入设计根据用户分布和热负荷需求,设计合理的用户接入方式和热量计量设备。
工程供暖实施方案

工程供暖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舒适的居住环境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冬季寒冷,夏季酷热的气候条件下,供暖工程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必备设施之一。
本项目位于某市某小区,总建筑面积约XXX平方米,包括住宅楼、商业综合楼等多种建筑类型,为了满足居民的采暖需求,需要对小区进行供暖工程。
二、项目概况1. 小区规模:总建筑面积XXX平方米2. 供暖范围:包括住宅楼、商业综合楼等多种建筑类型3. 供暖形式:地暖供暖+集中供暖三、供暖工程设计1. 供暖系统设计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地暖供暖+集中供暖的方式进行供暖。
2. 设备选型采用高效环保的地暖供暖系统和集中供暖系统,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环保标准的供暖设备,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安全、高效。
3. 管道设计根据地暖供暖系统和集中供暖系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管道设计,确保供暖管道布局合理、管道材料选用合适、管道保温性能优良。
4. 控制系统设计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供暖系统的运行,设计合理的供暖控制系统,包括温控器、阀门控制装置等,确保供暖系统运行稳定、节能高效。
四、供暖工程材料选用1. 地暖供暖系统:选用具有环保、耐高温、耐腐蚀、耐压性能的供暖管材料和地暖散热片,确保地暖系统运行稳定、散热效果好。
2. 集中供暖系统: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锅炉、换热器、循环水泵等供暖设备,确保供暖系统运行安全、高效。
3. 管道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腐、保温性能好的供暖管材料,确保管道运行稳定、耐用。
4. 控制系统:选用品质可靠、性能稳定的供暖控制器、温控器等,确保供暖系统运行稳定、节能高效。
五、工程施工计划1. 施工准备根据供暖工程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供暖设备、材料和施工工具,做好供暖工程的施工准备工作。
2. 施工方案地暖供暖系统施工:先进行地面整平,然后铺设地暖管道和散热片,最后进行地面封装。
集中供暖系统施工:先进行锅炉、换热器等供暖设备的安装,然后进行供暖管道的铺设和连接。
供热及燃气工程方案

供热及燃气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舒适的居住环境要求也日益增长。
而供热和燃气作为居民生活中重要的能源供应方式,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项目旨在对某市区进行供热及燃气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满足当地居民对供热和燃气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舒适度。
二、项目范围本项目的范围涵盖了某市区范围内的供热及燃气工程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供热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当地供热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供热管网布局方案,确定锅炉房选址和热源设备,设计供热管道等配套设施。
2. 燃气系统规划与设计:对当地燃气管网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燃气管道布局方案,设计燃气调压站、阀门和监测设备等。
3. 安全设施规划与设计:针对供热及燃气系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检修井、防爆装置、报警系统等。
4. 环境保护规划与设计: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对供热及燃气系统进行环保规划与设计,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
5. 监测系统规划与设计:设计供热及燃气系统的监测设备,实现对系统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6. 其他相关设施规划与设计:根据实际需要,对供热及燃气系统的其他相关设施进行规划与设计,如隔热保温、水处理设备等。
三、技术方案1. 供热系统技术方案:本项目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以锅炉房作为热源,通过供热管网将热能传递到各个热用户。
锅炉采用高效节能型锅炉,以天然气为燃料,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
供热管道采用优质保温材料,保证热能传输效率,减少热损失。
同时,在管道布局上合理设置阀门、泄压阀等控制装置,实现对供热系统的灵活控制和安全运行。
2. 燃气系统技术方案:本项目采用城市燃气管网作为燃气供应通道,以调压站将城市管网中的高压天然气转换为适宜的低压燃气,供应给各个用户。
燃气管道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保证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布局上遵循燃气管道规范,确保燃气的稳定供应和安全使用。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与市政工程实践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与市政工程实践城市供热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和市政工程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工程专家和国家专业的建造师的角度,对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与市政工程实践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供热系统的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区域热资源的分布、区域经济力量、居民需求、环境保护等因素。
规划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城市的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供热管线的布局、换热站的选址、热源的选择等方面。
科学的规划可以有效地保障城市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市政工程实践是城市供热系统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市政工程实践中,需要进行供热管道的施工、换热站的建设、热源的运行等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建造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建造师要能够合理地组织施工过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建造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与各个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与市政工程实践中,还需要注意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能源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地热能、太阳能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供热系统的管理与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以确保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
此外,规划和实践中应该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与市政工程实践中,政府、企业和专业人员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城市供热系统建设和管理,同时为供热系统的规划和实践提供必要的支持。
企业应该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保障供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专业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操守,以确保城市供热系统的安全和可靠。
综上所述,城市供热系统规划与市政工程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工程专家和国家专业的建造师共同参与和推动。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

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设计方案1.概述1.1项目名称:XX市城市集中供热工程1.2承办单位概况XX市三甲炼焦是XX市大型民营企业,在XX市三甲镇新建有一座年产120万吨焦炭的现代化炼焦厂,共24孔×12组焦炉,炼焦时每组焦炉可产生105Nm3/h,950℃高温烟气。
每组焦炉配一台35 t/h余热蒸汽锅炉,共建35 t/h余热锅炉12台,可产生3.82Mpa、450℃的蒸汽420 t/h。
该焦化厂拟建12MW×3台空冷抽汽汽轮发电机组,一台12MW纯凝机组。
目前已经在建12MW空冷抽汽和纯凝汽轮发电机组各一台。
XX市供热公司成立于80年代初期,20年来发展较为迟缓。
迄今为止,公司已建成锅炉房3座,总吨位17t/h。
其中1#锅炉房装备一台3 t/h热水锅炉,2#锅炉房装备有6 t/h和4t/h热水锅炉各一台,3#锅炉房装备一台4t/h热水锅炉,均采用95-70℃热水作热媒,现状供热面积约10万m2。
目前政府正在组建XX市供热工程指挥部。
1.3拟建地点:省XX市1.4建设容与规模本工程拟建主要容如下:(1)热网首站一座(位于XX市三甲炼焦公司厂区围)(2)供热一次管网:DN700,长度约7KM x 2(3)热网热力站约10~15座(4)供热二次管网DN400~DN150长度暂按8km x 2考虑1.5建设年限建议分2~3期建成,一期完成从三甲镇至城区热力主干管道,以及城区已有主要建筑采暖二次管网工程;二期以后随着城市规划的逐步实施陆续完成、完善供热管网。
时间安排:一期工程建设期一年,二期工程随规划实施进度确定。
1.6投资估算根据工程围建设容,经测算工程投资约:1.87亿元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2.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能减排的需要●环境保护的需要●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根据XX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随着城市生产发展和市政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市区面积逐年递增,XX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迅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2005-8-21第一节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与内容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原则1.为贯彻执行国家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提出"在城市积极推广集中供热"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需编制好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
集中供热就是从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力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热。
2.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集中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地貌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相适应。
3.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编制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时,要打破部门、行业、条块与区域的界限;注意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工业与民用相结合,大、中、小型相结合;做到总体合理布局,有利分段分期实施。
4.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尽可能采用先进和可靠的技术;强调能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重视经济效益;做到减少城市污染和保护环境的要求。
5.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规划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文件执行。
二、城市供热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1.城市供热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1)内容①预测城市热负荷。
②选择供热热源和供热方式。
③确定热源的供热能力、数量、布局及相应的供热范围。
④布置城市供热工程的重要设施和供热干线管网。
(2)深度①说明热负荷的资料来源和调查简况;热负荷的分类预测;各类热负荷所占比例并列出采暖期与非取暖期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热负荷。
②探讨夏季用热制冷的可能性和所需的热负荷。
③现有热源状况,即热源的位置、占地面积、容量、运行情况及供热能力等。
④现有热源改、扩建的可能性,它包括有无扩建场地,供电、供水及运输条件等。
⑤拟规划热源的位置,用地面积,热源容量,供热能力及供热范围等。
⑥工业余热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如具备此条件,应阐述回收利用的方式。
⑦其他可利用能源的情况。
⑧初步确定供热管网的热媒形式及其参数。
⑨布置供热干线管网,干线从热源出发至供热小区的热力站或尖峰锅炉房。
⑩初定热力站和尖峰锅炉房的位置及相应的服务范围。
⑾拟定供热干线管网的敷设方式。
⑿生活用热(如热水供应系统)是否纳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应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确定;如热水供应量小、点少时不宜纳入集中供热系统。
2.城市供热工程设施分区规划内容与深度(1)内容①估算城市分区热负荷。
②布置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管。
③确定城市供热干管的管径。
(2)深度①说明城市分区各类热负荷的分布,通常以综合热指标的方式估算。
②采暖地区的民用建筑应说明住宅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百分比。
③工业用热按行业分类说明热负荷的特性及年运行时间。
④确定热源的确切位置;初定热力站、中断加压泵站、尖峰锅炉房等主要供热设施的位置和占地面积。
⑤分区供热干管的平面布置。
⑥估算供热干管管径。
⑦确定供热干管的敷设方式;重点说明供热干管跨越市区主要街道、河流、铁路等交通要道拟采取的措施。
3.城市供热工程设施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1)内容①计算规划范围内热负荷。
②布置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③计算供热管道的管径。
④估算规划范围内供热管网造价。
(2)深度①确定生产工艺用热(汽)量及其参数;考虑凝结水回收的可能性以节约能源。
②采暖地区应概算每幢民用建筑的采.暖热负荷。
③确定热力站、中断加压泵站、尖峰锅炉的确切位置和占地面积。
④采暖地区新建城市街区短期内无法纳入城市区域供热系统的,可先建临时锅炉房;临时锅炉房的位置须考虑今后与城市供热系统的衔接。
⑤概算规划区内所有供热管道的管径。
⑥确定供热管的敷设方式;地上敷设的供热道应说明架空的高度,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及采取有效措施。
地下敷设的供热管道要说明占用地下空间的位置。
⑦确定热源的容量,热煤性质及其参数。
第二节城市热电厂规划一、新建热电厂规划1.热电厂的平面布置与用地热电厂由生产建筑和辅助建筑组成。
生产建筑主要包括锅炉房、汽机房、主控室、配电和升压变电站、化学水处理间、输煤系统和冷却塔等。
辅助建筑有机修、仓库、车库、办公楼、食堂、宿舍等。
热电厂厂区占地面积(不包括施工用地)的参考指标见表4-7-1。
从表4-7-1中可见,单机容量越大,相对自地面积少。
表4-7-1热电厂厂区占地面积参考指标单机容量 1.2 2.5-5.010-20(万KW)单机容量占地 1.5-2.00.8-1.20.4-0.6(万m2项KW)2.热电厂的选址热电厂选址原则如下:(1)热电厂的厂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供热规划确定;同时还要征得电力、环保、水利、消防等有关部门的同意。
(2)热电厂尽可能靠近热负荷中心,以降低供热管网设施的投资。
热电厂蒸汽干管最远输送距离宜控制在5km之内。
(3)为了保证热电厂燃料(主要为煤炭)供应,大型热电厂要有连接铁路专用线的方便条件或水运专用码头。
因为大中型燃煤热电厂每年要消耗几十万吨甚至更多的煤炭。
(4)热电厂要有良好的供水条件;供水条件对厂址的选择往往有决定性作用。
(5)热电厂要有妥善解决灰渣综合利用的方法。
煤炭中的灰渣随煤炭产地不同在10%~30%变动,因此灰渣的产出量也相当大。
当灰渣综合利用尚未落实时,应留贮灰场,其总贮量应能满足存放八年的灰渣量。
贮灰场可设在热电厂附近,并尽量利用低洼地、深坑等荒地、废地。
如灰渣能综合利用,宜在热电厂附近留出灰渣综合利用工厂的建设用地。
(6)热电厂要按规模容量规划专用出线走廊。
大型热电厂一般都有十几回输电线路和若干根大口径热干管引出。
供热管道所占的用地,一般一条管线要占3~5m的宽度。
(7)热电厂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热电厂运行时,将排出飞灰、二氧化硫等有害物。
为了减轻热电厂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厂址宜选在城市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厂址距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应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通常在热电厂厂区附近留出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带。
(8)热电厂的厂址应尽量选用荒地、次地和低产田;不占或少占良田。
(9)热电厂选址要考虑职工居住和上、下班等因素。
(10)工业企业在厂区内建设自备热电厂时,要注意与原有建(构)筑物和设备的间距。
(11)热电厂厂址不应该选择在下列地区:①滑坡或岩溶发育不良的地质地区。
②地震断裂带以及地震可能引发滑坡、山崩、地陷、带淤泥等地段。
③有开采价值的矿藏上。
④需要大量拆迁建筑物的地区。
⑤历史文化遗址和风景游览区。
3.热电厂的用水量(1)生产工艺用水量①背压式供热机组输送蒸汽至热用户,一般凝结水无法回收利用,因此输送的蒸汽量即煤工艺用水量,用公式表达为G5=1.03G z(t/h)式中G s—背压式供热机组工艺用水量(t/h)G z—背压式供热机组供汽量(t/h)。
数值1.03是考虑泄漏损失的水量。
②抽汽式供热机组的工艺用水量应包括两部分。
a.抽走的蒸汽量因无法回收利用凝结水,需补充的水量为:G s1=1.03G z1(t/h)式中G S1一抽汽后应补充的水量(t/h);G z1一抽汽量(t/h)。
b.经过冷凝器的乏汽要用冷却水将它冷凝,冷却水是循环利用的,循环工作过程中将散失大量的水分,因此冷却水的补水量为: G s2=(1.6-3.0)G z2(t/h);式中G s2一冷却水补水量(t/h);G z2一冷凝器乏汽量(t/h);。
(2)其他用水量①油冷却器用水量G s3②轴承冷却器用水马G s4③空气冷却器用水G s5④生活用水G s6⑤锅炉补给水乌G s74.热电厂的耗煤量热电厂燃煤量的多少将决定燃料的输送量。
它与热电厂的形式、容量和煤种品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5.热电厂排灰渣量热电厂排灰渣量可按耗煤量的百分数估算,用公式Gh=Gm-p(t/h或t/a)式中Gh一每小时或每年的排灰量(t/h或t/a)G m一热电厂每小时或每年的燃煤量(t/h或t/a)①β一量占燃煤量的百分数,β值与燃煤的低位发热量有关;低位发热量为10467kJ/kg(2500kcal/kg)时,β=0.18-0.30;低位发热量为14654kJ/kg(3500kcal/kg)时,β=0.18-0.30;低位发热量为1884U/kg(4500kcal/kg)时,β=0.14-0.22.。
二、凝汽式电厂的改造在条件具备时,将凝汽式电厂改造成热电厂是一个既快又省的好方法;主要改造方式为两种。
①凝汽式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方式,就是提高乏汽压力,使之能供热以解决冬季采暖期的季节性热负荷。
在采暖期,冷凝器成为供热的热交换器。
这种改造方式增加的设备及附件不多,占地面积也很有限。
非采暖期,机组仍按凝汽式电厂的模式运行。
低真空与额定凝汽工况运行之间可以较方便地转换。
但是,凝汽式机组在低真空运行期间,其发电量受供热量大小的直接影响;因此合理确定机组的供热负荷对其经济运行关系很大。
一般希望在满足供热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供汽的压力,以利多发电。
②凝汽式机组改为抽汽式机组供热。
在结构上只对凝汽式机组打孔抽汽。
如抽汽后的蒸汽管网直接送往热用户(通常为常年性的生产工艺热负荷),仅增加管道及其管道附件,几乎不占用面积。
但锅炉的补水量要增加,增加的补水量即为抽出的蒸汽量。
如抽汽后加热热水(通常为季节性热负荷)需增加基本加热器、高峰加热器、循环水泵、补水定压装置等配套设施。
这些设备装置需占用少量的建筑面积;用水量则基本不变。
第三节城市冷、暖、汽三联供规划一、城市冷、暖、汽三联供系统的形式和特点1.三联供组成单元城市冷、暖、汽三联供系统是指利用城市各类热源,使用一套系统解决供冷、供暖和供汽问题。
系统由五个单元组成。
(1)热源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热源。
应尽可能以城市的热电厂作为冷、暖、汽三联供的热源。
(2)一级蒸汽管网通常表示从热源至冷暖站的蒸汽输送分配管网o(3)冷暖站冷暖站是冷、暖、汽三联供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由各种换热、制冷设备及附件组成。
一般利用澳化铿吸收式制冷机作为制冷设备。
(4)二级蒸汽管网从冷暖站出发至各用户的管网系统称为二级管网。
二级管网中,蒸汽管主要用于生产工艺或某些生活用热。
供、田水管主要用于空调用户;夏天,供水管输送冷冻水,供飞回水设计温度为8℃/13℃;冬天,供水管输送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0℃/55℃o此外,还可以设热水管送至热水供应用户。
(5)用户系统用户系统主要为生产工艺用热、生活用热和空调系统。
2.城市冷、暖、汽三联供系统特点和适用范围(1)特点①以热电厂为热源,尤其采用高压的供热机组,具有节能的效益。
②空调系统采用澳化锺制冷方式,相对用电驱动制冷,可以减少氟污染,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③与集中供热系统相比,冷暖站至用户系统的供、回水管年利用率高;即冬、夏两季均可利用。
④可以同时解决集中的热水供应问题。
(2)适用范围冷、暖、汽三联供系统特别适合于夏季气候炎热,冬季比较寒冷,也就是四季分明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