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所得私 有,而应当是 耕者有其田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批判继承儒 重视手工业 学,构筑具时 和商业,提 代特色的新 倡“经世致用” 思想体系
黄宗羲
“工、商、皆 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明夷待 访录》 “君为臣纲”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代后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1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些党派 彼此倾轧,争权夺利 ,矛盾重重。 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 ,出 现了“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的悲惨局面 。 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 义以及民变、兵变,预示明王朝 即将走向灭亡。
2、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 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 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 传印,以为传播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焚书》
D.《变法通议》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 文 , 不考百王之典 , 不综当代之务 , 举夫子论 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 肱惰而万事荒 , 爪牙亡而四国乱 , 神州荡覆 , 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方法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
正确认识。 (3)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私欲之 中,天理所寓。
2.黄宗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哪一观点? (1)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清初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 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 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 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文化史 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 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像 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在跳。 ——梁启超 请结合材料分析明清进步思想的积极作用。 批判发展儒家思想,冲击君主专制统治,启蒙后 世民众。
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 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初思想家的
民主主义思想。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 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思自 己。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明代杰出的进步思想 家、文学家、评论家,当时最火
爆的学术明星。其“异端”思想
充满革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中 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影响深远。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那个时代,去认识李贽以及
继之涌现的顾炎武、王夫之、黄
“异端”思想家李贽 宗羲三位思想家,了解明清之际儒 学的新发展。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经世致用
• 含义: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 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 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思考:“经世致用”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 的什么特点? (敬鬼神而远之)积极入世,关注现实
•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课本)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解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 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 儒学思想的发展;认同明清时期儒学 思想中的“提倡个性” 这一价值观念。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请阅读教材P19序言及课本第一段 ,从 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民族矛盾 尖锐,制统治日趋腐朽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并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 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本原 方法论
道在气先
理在气中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得到正确认识 私欲之中, 天理与人 存天理, 天理所寓 欲的关系 灭人欲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黄宗羲(1610 – 1695),浙 黄宗羲 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 期隐居。他的著作有《明夷待访 录》、《明儒学案》等。 《明夷 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 想,长期列为禁书。他的思想对垂 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 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 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
宋明 明清
“理”“天 理”
危机
复兴、重新确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 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立正统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 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 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 ( ) 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 代“一家之法” ④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3、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1、背景: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 学风。 2、含义: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 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 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 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 实地,注重实效。 3、其特点是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 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 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2、李贽“异端”思想
“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不曾 低。” “仲尼虽圣,效之则为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 态。”
(1)挑战正统教条,否定孔孟绝对权威。
追求物质享受“秉性之自然”。每个人顺其“自然 之性各从所好,各驰其长”。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 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录》)
(1)抨击君主专制,宣扬早期民主思想 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倡导言论自由 ②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机构--学校。 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2)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 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 也。 —— 《明夷待访录》 (3)工商皆本
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区别“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 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 之旨、当世之务者,一 切不为”,(《亭林文 集》卷四) 顾炎武曾经写过的论文 : 《钱粮论》、《郡县论》 、《生员论》、《军制论 》、《形势论》、《田功 论》、《钱法论》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致用:一种治学方法,宋代后逐渐形 成。提倡研究学问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影响:p21
——《焚书· 何心隐论》
除却穿衣吃饭,无(人)伦物(理)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 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 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明代宋应 星《天工 开物》中 所绘的大 型织机
明末李自成起义
1380年2月17日(明洪武十三 年正月十一日),朱元璋借 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 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 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 ,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 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 帝负责。相权、君权合一, 加强了中共集权。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
• • •
过程与方法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发展,内容较深奥,理解的难度系数较高。本节课主要采用 情境设计、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自主性。
•
• • •
情感态度价值
1、教育学生要克服教条主义,学会独立思考。 2、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目标】1.自主预习,掌握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影响、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及意义。
2.分析材料、合作探究把握明清进步思潮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比较明清进步思潮与启蒙思想的异同。
【课前预习案】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阶级上:工商业阶层扩大,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主张:(1)对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有权做出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发展;(3)主张男女平等;(4)提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两”,否定了的存在。
2.意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西方的启蒙思想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从内容上看其与启蒙思想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不同:明清: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又一次十分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传统的批判思想,中国面临着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机遇。
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家及其批判思想(一)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著作《焚书》《藏书》。
“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思想)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异端”思想:“理”应该用于关注民生,人必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茅头直指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鲜明的战斗精神(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孤胆英雄](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生平2、主要思想(1)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学术方面: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在经济方面: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
影响深远: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回顾:儒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主导: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 7、发展: 宋明时期:宋明理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 继承: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①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③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①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 证学术之风。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 思想源泉。
黄宗羲
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是清末明初 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与 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 纵观这位大家的一生,可称千古学 者第一“狠人”。之所有说他是 “狠人”,是因为他有三“狠”, 即对君主“狠”;对仇人"狠";对 自己"狠"。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3、思想: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利玛窦
几何原本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 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器物和技术,如自 鸣钟、历法、测量等,徐光启和利玛窦合 译了《几何原本》。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腐朽,社会矛 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根源)工商阶层壮大,要求冲破传统束缚; 3、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 的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开阔眼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导学案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自主梳理】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背景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②经济——经济活跃,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③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2、主要思想
①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是万世至论。
②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的虚伪,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③利用阴阳理论提出“”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进而摇撼了“”的理论基础。
3、影响
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出现的背景
①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②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提倡,开创
了。
(2)代表人物是、、
(3)主要主张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3)影响
①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③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合作探究一】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为何明清之际在思想领域出现这股进步思潮呢?
【合作探究二】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合作探究三】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概括儒学的发展历程
【知识体系】
【学习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明清之际,产生了冲破传统儒学束缚的“异端”思想,其社会原因包括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
③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④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明代晚期对程朱理学大加鞭鞑的“异端”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3.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李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 .封建专制统治走向衰落
D.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已经产生
4.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世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A.《焚书》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弊书》 D.《天工开物》
5.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主张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B.主张“工商皆本”
C.主张社会改革 D.主张土地分等,按等征赋
6.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观念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反对君主政体
7.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爱国主义思想的人物是
A.王夫之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8.《明夷待访录》载:“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主要历史原因是什么?
(2)中国古代思想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批判地继承,是我们对待古代思想遗产的正确态度。
上述材料中所体现的观点,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第5课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
(1)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政治因素: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农抑商政策,专制统治腐化。
封建统治危机,人民起义。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合作探究二】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合作探究三】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将奴隶制度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强调等级尊卑,致力于秩序重建。
2、继承: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先义后利”的观点。
荀子: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的礼教为主。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主导: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学习检测】
9.(1)董仲舒从“天人感应”的认识出发,主张人民要绝对服从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统治
极端腐败,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统一,所以,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发挥,以其“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为君主专制统治制造理论根据。
明末清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不少知识分子萌生了反封建专制、带民主色彩的新思想,黄宗羲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2)董仲舒的思想尽管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他力图以思想的大一统来维护国家的大一统,这对今天我们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进行激烈批判,其思想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对当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