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挑战程朱理学,反对孔子的绝对权威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有好女 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 “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 与理也。
四、明末清初思潮的影响 1、政治: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起 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启蒙作用;
2、经济:
“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的需要
3、思想:
①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经 世致用” 确立了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观念。③在批判与 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1、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壮大; (根本原因)
3、思想上: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心学盛行,束缚了
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
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
《黄书》、《噩梦》和《读通鉴论》等。
王 夫 之
2、王夫之——具有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器而已 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①本体论(世界本原):
“天下惟器”、“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 材料三: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 味以五别。 ②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实践出真知! (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材料四:“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③伦理学(修养观): 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历史必修3 岳麓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 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背景 (引言+知识链接)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特征: 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 1、经济: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根源)
思想 演变 规律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B孔子思想
D明朝专制统治者
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 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B破坏传统文化
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 鞭挞程朱理学, 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 否认孔孟学说 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 和声而已。——《续焚书》 是万世之至论, 材料3: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反对教条权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夫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 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 赋之自然”,“各从所 好,各驰所长”。
【归纳总结】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王、黄、顾三大思想家共同的进步思想 ——经世致用 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工商皆本” 3、思想:经世致用,求真务实。批判继承传统儒 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王夫之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王夫之从唯物论的角度,通过论述气和理 的关系,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 主义进行批判。
2、黄宗羲的观点
①反对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③主张“是非取决于学校”。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提倡什么?
追求物质享受,追求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 提倡男女平等。
材料三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 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 常”的天理。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
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 ,否定“天理”的存
3、概括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的 思想权威,反对传统礼教。 (2)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 由发展 (3)提倡男女平等。 (4)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 , 否定“天理”的存在。
从经世致用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 力于社会变革
4、三大家的共同主张
• (1)政治上: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 (2)学术思想上:
• 批判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将学术研 究与现实相结合。 • (3)经济上: •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D
6、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 行可有知之效;┅┅知不得有行之效。” 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 A、精神与物质并存
B、无神论思想
C、认识来源于实践
C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7.“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上课

李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两(阴阳二气) ; 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气(理在气中) ;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材料一:“君主以天下利皆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 ——《原君》 材料二: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 ——《原君》 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原君》
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李贽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是 “天下之大害”。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 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认为“工商皆本”的思想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1)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 系,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秦,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成为正统 →宋明,新的发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1)明清进步思潮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 家思想的范畴。 (2)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 批判传统,倡导 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个性解放、平等、 (3)他们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儒 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发展儒学。 民主的务实精神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高中历史课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异端”思想家李贽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王夫之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 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本原 方法论
道在气先
理在气中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得到正确认识 私欲之中, 天理与人 存天理, 天理所寓 欲的关系 灭人欲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异端”思想家李贽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3、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4、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①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③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结合“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理解“经 世致用”的含义。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是针 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 但又继承儒家思想 的民本等思想。
1、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有关的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A
C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6、理学:宋明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7、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8、利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9、抛弃: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利用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10、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 “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1、继承发展: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进行公民道德 教育,需要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儒家思想。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思想。
哲学观: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朴素唯物主义) 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看到正确认识。 人性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人的欲望私 利 的合理性。
批判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 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 锤伤仇人。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 隐居著述。
影响及评价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深远, 如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 者影响很大;王夫之用发展的观点 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 “ 趋时 更新 ” 等,都对社会 产生深刻影响。他们 王夫之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 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 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 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孔子 创造
魏晋
孟、荀 继承
隋唐
遭到 打击
宋明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 挑战
三教合一 体系更新
新体系 理学形成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 开矿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思考:1)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2)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C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 存天理、灭人欲。” “ —朱熹 夜!” ——朱熹 —朱熹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亦庸众人类也” 万物皆生于两” 理” — —— 李贽 —李贽 李贽
③批判儒学纲常伦理,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②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天理”的存在。 ①批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 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代后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1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 些党派彼此倾轧,争权夺利 , 矛盾重重。 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 狂 ,出现了“若夫穷民,本 无立锥之地”的悲惨局面 。 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 农民起义以及民变、兵变, 预示明王朝即将走向灭亡。
材料1: “其(君主)既 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 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 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这两则材料反映 了黄宗羲怎样的 思想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 张扬民本思想 呼吁君臣平等,
材料3:天子之所是未必 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 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 是于学校。
材料3、4:分别 反映了黄宗羲怎 样的思想主张?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 张,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监督机构(学 校是议政机构) 提倡“工商皆本”
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 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 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 用明显;
LI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A
三位思想家的共同观点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思想上:批判因循守旧,主张“经世致用”。
四、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评价
1、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具有启蒙作用。 2、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 畴. 3、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 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 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 ( ) 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 代“一家之法” ④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格物致知 唯心主义先验论 存天理,灭人欲
2、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黄宗羲
(1)批判君主专制,“皇帝乃天下之大害者” (2)君臣关系:平等的“师友”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内阁、学校(舆论监督)
3、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
(1)批评学风,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经国济世” “学以致用” 影响: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3)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应该激发自己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代表人物
难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的原因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式一: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经典的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和孙悟空的自封的“齐天大圣”的称号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答后提示:《西游记》是明朝时写的,反映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不满,对旧的儒学进行的批判。
方式二:位于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申氏节孝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
从一而终,夫亡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生孤苦,直到坟墓
【讲授新课】
一、探究学习:中国自古以来说是一个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的社会,为何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的叛逆之言?这是为什么呢?
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思想——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小试牛刀:
(一)、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展示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乎?”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材料三: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
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矣”。
“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各遂其生,各获其所顾”
材料四:“有夫妇然后有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万物皆生于两(阴阳二气),不生于一(万物之源‘理’)”,“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请回答:
1、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李贽什么思想?
(1)否定孔孟学说的思想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
(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否认“天理”的存在。
2、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
不完全符合实际。
其意义在于否认理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从而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二)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君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月知录》
材料二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中“亡国”“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什么精神境界?
2 . 材料二中,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
3.上述材料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主张有和何积极作用?
提示:
1、材料一中“亡国”“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什么精神境界?
参考答案:“亡国”指朝代的更换。
“亡天下”指民族文化的沦亡。
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
2 . 材料二中,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其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要求,具有民主启蒙的作用
3.上述材料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主张有和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一方面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对后世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启迪。
比较探究: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与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
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维护君主专制,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否定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三、探究学习
(一)、明朝末年出现的进步思想实质是什么?
明朝末年出现的进步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反封建民主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异同
共同主张(1)经济上: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振兴工商业。
(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其相同点还有: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
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
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
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不同点:①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②顾炎武:经世致用;③王夫之:唯物思想。
(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小结: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对儒学文化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的批判。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4)学术上:为学求务实,倡导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