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2 岳麓版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共39张PPT)(共39张PPT)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 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明朝史话》 也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 条新路。
积极: 消极:
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
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 历史推进到公元1400年,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始了。 + 文艺复兴的同时,明朝时期的东方也开始了第二个思想爆发期,在儒家心学的
基础上已经发展出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 录》比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 100带饭的 。
②民族思想: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治学方面: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程朱理学家的空谈与“空疏学风”。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思想主张
一、政治上: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提倡“人民为主”。 二、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
三、学术上: 为学求务实,倡导经世致用。
礼教纲常 日益严苛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高度膨胀
明清社会发展特征
进步 思潮 出现
统治阶级 极端腐败
西学东渐 兴起近代 科学传入
明代中后期 李贽 ”异端 离经叛道“
推动
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人民为主
反对重农抑商 提倡工商皆本
批判程朱理学 主张经世致用
➢ 1、个人简历。 ➢ ①姓名:初姓林,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 ②籍贯:福建泉州府晋江。 ➢ ③生卒:1527—1602年。 ➢ ④家庭:幼年丧母,随父读书。 ➢ ⑤性格:从小倔强,善于独立思考。 ➢ ⑥职业: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 ⑦地位:大明王朝的“学术明星”与第一“思想犯”。 ➢ ⑧著作:《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 ➢ ⑨经历:少年读书,青年中举,中年为官,晚年著书讲学,狱中自杀。
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 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明朝史话》 也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 条新路。
积极: 消极:
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
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 历史推进到公元1400年,西方的文艺复兴开始了。 + 文艺复兴的同时,明朝时期的东方也开始了第二个思想爆发期,在儒家心学的
基础上已经发展出由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思想,黄宗羲的《明夷待访 录》比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 100带饭的 。
②民族思想: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治学方面: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程朱理学家的空谈与“空疏学风”。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共同思想主张
一、政治上: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提倡“人民为主”。 二、经济上: 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
三、学术上: 为学求务实,倡导经世致用。
礼教纲常 日益严苛
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高度膨胀
明清社会发展特征
进步 思潮 出现
统治阶级 极端腐败
西学东渐 兴起近代 科学传入
明代中后期 李贽 ”异端 离经叛道“
推动
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人民为主
反对重农抑商 提倡工商皆本
批判程朱理学 主张经世致用
➢ 1、个人简历。 ➢ ①姓名:初姓林,后改姓李,名贽,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 ②籍贯:福建泉州府晋江。 ➢ ③生卒:1527—1602年。 ➢ ④家庭:幼年丧母,随父读书。 ➢ ⑤性格:从小倔强,善于独立思考。 ➢ ⑥职业: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 ⑦地位:大明王朝的“学术明星”与第一“思想犯”。 ➢ ⑧著作:《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等。 ➢ ⑨经历:少年读书,青年中举,中年为官,晚年著书讲学,狱中自杀。
岳麓版必修三高二历史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共16张PPT)

——《明夷待访录》
材料3、4:分别 反映了黄宗羲怎 样的思想主张?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 张,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监督机构(学 校是议政机构)
提倡“工商皆本”
顾炎武——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 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学得知识, 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
1、适应了时代的要求:_反_对_理_学_和_适_应商_品_经_济的发 市_民_工_商_阶_层的兴起的需要。
2、对儒学_为_儒_学_发_展_注_入_了新_的_活_力__ 3、对君主专制_造_成_强_烈的_冲_击_ 4、对后世_具_有_重_大_的_启_蒙_作用_,_和_深_刻_的_启迪
局限性:
5、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未能 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美国学者A.H.布莱克,
前苏联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弗.格.布洛夫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材料1: “其(君主)既 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 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 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①提出“经世致用”的治学主张:主张为学应求真务 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②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影响
积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材料3、4:分别 反映了黄宗羲怎 样的思想主张?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 张,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监督机构(学 校是议政机构)
提倡“工商皆本”
顾炎武——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何谓致用, 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致用者,……学得知识, 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
1、适应了时代的要求:_反_对_理_学_和_适_应商_品_经_济的发 市_民_工_商_阶_层的兴起的需要。
2、对儒学_为_儒_学_发_展_注_入_了新_的_活_力__ 3、对君主专制_造_成_强_烈的_冲_击_ 4、对后世_具_有_重_大_的_启_蒙_作用_,_和_深_刻_的_启迪
局限性:
5、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也未能 推动社会转型的实现。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美国学者A.H.布莱克,
前苏联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弗.格.布洛夫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材料1: “其(君主)既 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 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 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顾炎武的思想主张: ①提出“经世致用”的治学主张:主张为学应求真务 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②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影响
积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岳麓版必修3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30张PPT)

我付出,我收获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表现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介绍 2、李贽的思想主张 3、评价李贽的思想主张 (1)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有一定的思想解放的作用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
探究1:李贽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直廉洁,离经叛道,狂西方开始对中国 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 产生影响 的习气。 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
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 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 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市民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 工商阶层兴起 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 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产生于怎样的时代背景?
国内背景: 1、明末清初,朝代更替,人民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剧烈动荡。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专制社会的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商品经济发展尤其突出,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 3、专制腐败的王朝统治,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严重阻挠着新思想 的发展 4、自然科学也有一定发展。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表现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焚书》
《藏书》
(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 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 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被明政 府 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于监 狱 割喉自杀而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 (共16张PPT)

天理与人 存天理, 欲的关系 灭人欲
王夫之
理在气中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 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
——黄宗羲《原君》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批判君 主的理由是什么?
4、主流: 西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
“天人感应”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6、融合: 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开始走向融合。
7、重兴: 宋明时期 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观念 系统
8、扬弃: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内容:
否定孔孟的绝对权威 否定伦理纲常 强调个性发展;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定“天理”的存在 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学以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意义: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 成;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深刻地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 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孔子 创造
战国
孟、荀 继承
魏晋
隋唐
秦朝
遭到 打击
宋明
西汉武帝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 三教合一 新体系 挑战 体系更新 理学形成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他们主张如何限制君权?带有怎样的色彩? 倡导言论自由,以众治取代独治,以法治 取代人治,设立最高权力机构和监督机关 限制君主权力。 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王夫之
理在气中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 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
——黄宗羲《原君》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批判君 主的理由是什么?
4、主流: 西汉(武帝)董仲舒新儒学
“天人感应” 、“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发展出现危机
6、融合: 唐宋时期 “三教合一”开始走向融合。
7、重兴: 宋明时期 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观念 系统
8、扬弃: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内容:
否定孔孟的绝对权威 否定伦理纲常 强调个性发展;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定“天理”的存在 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学以致用; 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意义: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 成;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深刻地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 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孔子 创造
战国
孟、荀 继承
魏晋
隋唐
秦朝
遭到 打击
宋明
西汉武帝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 三教合一 新体系 挑战 体系更新 理学形成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他们主张如何限制君权?带有怎样的色彩? 倡导言论自由,以众治取代独治,以法治 取代人治,设立最高权力机构和监督机关 限制君主权力。 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件(28张)

商品经济发展
二、探:进步思潮之源(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明
利玛窦
几何原本
西学东渐
二、探:进步思潮之源(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思想:理学僵化束缚思想,实行文化专制;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
“仁” 、“礼”
2、继承发展: 战国时期
“仁政”学说;礼法并施
3、重创:
秦朝
“焚书坑儒”,儒学遭重创。
4、主流:
5、冲击: 6、融合: 7、新发展:
西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学受佛教、道教的冲击
“君子之为学也,以经明世道致也,用以救世也 ”
——《亭林文集》
一、品:明清实学之异(表现)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3、顾炎武的思想 ① 主张众治,反对独治 ② 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 倡导经世致用
1、明朝后期的李贽被称为“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D 对这里“离经叛道”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A.否定孔孟之道 B.倡导君民共主 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1、主要思想(与程朱理学比)
程朱理学 (主流)
李贽思想
孔孟权威 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 (万世之至论)
“万物皆生于两”,源 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而“不生于一”,并 非生自“三纲五常”的 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 人皆有私,个性自由
三纲五常 三从பைடு நூலகம் 德
岳麓书社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27张PPT)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视为璨夜至欢喜也 ……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李贽 棒棒哒! 同学甲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啊,你耐他如何呢? 黄宗羲回复同学甲“天下之大应分治以群工。而吾则 君之师友也。” 同学甲 既然如此,那得如何限制君权呢? 黄宗羲回复同学甲 一要有言论自由; 二要有自下而上 的监督机构学校。 王夫之 棒棒哒!
李贽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 ……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
(一)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 贽
1、反对孔子的绝对思想权威和孔孟学说的绝对地位
提倡人人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 2、否定 “天理” 的存在
认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
3、反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倡导物质自由和个性自由,提倡男女平等
积极:1、政治: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
2、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产生了思想启蒙作用
材料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 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 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3: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黄宗 羲的《明夷待访录》,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 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1527-1602) 明后期
黄宗羲 梨洲先生
(1610-1695) 明末清初
顾炎武 亭林先生
(1613-1682) 明末清初
王夫之 船山先生
(1619-1692) 明末清初
李贽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晚年入狱被迫害 致死。离经叛道的我写了两本书,因为料定自己的思想不 合时宜,知道此书必遭排斥,所以起名为《焚书》,《藏 书》。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李贽 棒棒哒! 同学甲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啊,你耐他如何呢? 黄宗羲回复同学甲“天下之大应分治以群工。而吾则 君之师友也。” 同学甲 既然如此,那得如何限制君权呢? 黄宗羲回复同学甲 一要有言论自由; 二要有自下而上 的监督机构学校。 王夫之 棒棒哒!
李贽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 ……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
(一)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 贽
1、反对孔子的绝对思想权威和孔孟学说的绝对地位
提倡人人有权作出自己的判断 2、否定 “天理” 的存在
认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
3、反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倡导物质自由和个性自由,提倡男女平等
积极:1、政治: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
2、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产生了思想启蒙作用
材料1: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 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 之害尽归于人。 材料2: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 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3: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黄宗 羲的《明夷待访录》,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 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1527-1602) 明后期
黄宗羲 梨洲先生
(1610-1695) 明末清初
顾炎武 亭林先生
(1613-1682) 明末清初
王夫之 船山先生
(1619-1692) 明末清初
李贽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晚年入狱被迫害 致死。离经叛道的我写了两本书,因为料定自己的思想不 合时宜,知道此书必遭排斥,所以起名为《焚书》,《藏 书》。
岳麓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5.2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件(共32张PPT)

想 的 演
宋明:理学产生,儒学巩固 明清:早期启蒙,批判继承
变
①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思想演 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变规律 ③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
(2)他们提倡“经世致用”的务实革新、求真求 是的学风和“经世”爱国的优良传统,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3)他们掀起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洪 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 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4)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 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 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 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顾炎武曾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 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 贱与有责焉耳矣!”他的这一思想被后人概括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区分“亡国”、“亡天下”的内涵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 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有哪些。
明末农民起义
清朝军机处内景
八股取士,考场举子为入官场不惜煞费苦心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阅读思考: ①李贽“异端”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②李贽被称为“异端”思想家,其基本主张 是什么? ③你怎样看待李贽的“异端”思想? ④你从李贽身上可以汲取哪些可贵品质?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天崩地解” 的社会大变革,明覆亡的惨痛事实,对以华夏文 明为自豪的士大夫,形成巨大的冲击。伴随着政 治风云的激荡,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社会因素产生, 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 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传统 儒学的地位发生动摇,思想遭到质疑。如: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 传统的儒学思想,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 机。也对近代启蒙思想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作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从中汲取了思想养分, 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
启示
进步思想家们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鼓励人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勇于挑战权威,寻求 变革和创新。
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王夫之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学的空谈误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 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唯物主义思想
反对唯心主义
王夫之批判了唯心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强调感官经验的重要性
王夫之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官经验,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 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知识。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岳麓版 必修三)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李贽的进步思想 • 黄宗羲的进步思想 • 顾炎武的进步思想 • 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 总结与评价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02
03
政治环境
明朝末期,政治腐败严重, 农民起义不断,清朝初期, 政治高压政策,思想控制 加强。
经济基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顾炎武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 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他主张“以天下为己任”,认为 每个人都有义务为社会进步和民
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观念激励了当时的知识分子 和民众,促使他们积极投身于社
会变革和进步事业。
05 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对理学的批判
批判理学的虚伪性
王夫之认为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幌子,实质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和个性发 展,这种虚伪性应当受到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贽的“异端”言论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 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 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
——臧嵘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理与气、道与器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气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也。 ——《大全说》卷十
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 道。
——《周易外传》卷五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比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思想有哪些相同之处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工:商皆本 学风经:世致用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进步意义
四、进步意义
1、冲击君主专制 2、启迪后世民主思潮(梁启超、孙中山) 3、为儒学变革发展注入新活力
探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 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然而明清之 际的批判思想却没有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对那个时 代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 想最终没能实现中国社会的逐渐转型?
导入·颜元对儒者的批判
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 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 君王,即为上品矣。
——[清]颜元撰:《存性编》卷 一
颜 元 ( 1635—1704 ) , 字 易 直 , 号习斋,河北博野人。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 李贽及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及其 影响。
——《焚书·答耿司寇》
“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否定孔子及程朱理学的权威 2、肯定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 3、否定天理的存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与儒家的关系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 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 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号称异端的李贽是 个明显例子,《中国儒教史》说,李贽“对周公孔 子”、对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都充满了虔诚和敬意。 他痛心疾首的,是那班迂阔门徒、假道学、伪君子败 坏了他们的业”,“他是真正的圣人之徒,是儒教和 大明朝的孤臣孽子”。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 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 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 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理在气中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能与所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 ——《尚书引义·召诰无逸》
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正蒙注》卷一上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理在气中 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认识论) 肯定本能要求的合理性 肯定商人地位 抨击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 工商皆本 强烈的民族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理在气中 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认识论) 肯定本能要求的合理性 肯定商人地位 抨击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 工商皆本 强烈的民族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经世致用
Practical
宋以后逐渐形成,要求研究学问要与当前社会政治、 经济等实际问题结合,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明末 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 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 等。
明清之际的社会
一、明清之际的社会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芽)
政治: 君主专制阻碍历史进步
文化
理学丧失活力 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 晋江人。
李贽出身于航海贸易世家,幼年丧母,随父 读书,学业进步迅速。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 子把种田人看成“小人”。“不信道,不信仙 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 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 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日知录·正始》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26岁中举,此后辗转各地。 20多年耳闻目睹官场黑暗,深 感明王朝内部的腐朽没落。万历八年(1580),54岁的李贽辞 去官职,依靠朋友接济寓居湖北麻城。万历十八年(1590), 《焚书》出版,9年后,《藏书》出版。这两本书震动了当时的 思想界。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书中的言论引起当权者群起而攻之,并拆毁 了他在麻城的寓所,迫使74岁的李贽被迫前往 通州投靠友人。当权者必欲置李贽于死地而后 快,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向皇帝控告,李贽的著 作“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万历三十年 (1602),李贽遭人诬告,明神宗下令以“敢 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状将其逮捕入狱。
李贽入狱后,书籍被通令烧毁,不许存留。 但是76岁高龄的李贽,在狱中仍坚持著述。在狱中写下绝命 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 愿早一命归黄泉”。三月十五,呼侍者剃发,夺其剃刀割喉, 气不绝者两日,三月十六日(公历5月7日)子时气绝,享年76 岁。东厂锦衣卫写给皇帝的报告,称李贽“不食而死” 。
——《焚书·答耿中丞》
“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1、否定孔子及程朱理学的权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的“异端”言论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所讲 者未必公之所行,所行者又公之所不讲,……反不 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 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