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29课时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山东考纲】1.宋明理学。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提示】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传播迅速,儒学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儒学体系。

2.思想内容代表人物基本主张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①天地万物的本原:“理”②求理方法:格物致知③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①思想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②求理方法:发明本心王守仁(明中期)①思想核心:致良知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3.宋明理学的影响(1)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历史背景(1)政治因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2)思想因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3)社会因素:商品经济冲击下,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

2.“异端”思想家李贽(1)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使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3.明末清初的思想家(1)共同主张⎩⎪⎨⎪⎧①政治:反对君主专制。

②经济:工商皆本。

③学术:经世致用。

(2)具体特点⎩⎪⎨⎪⎧①王夫之:建立较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第十一单元+第27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86张PPT)

第十一单元+第27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86张PPT)

“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学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 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大,
排除D项。
答案
考点一
C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主干知识
考点一
宋明理学
1 2 3 4 5
高考调研题组
2.(2013· 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 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 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宋明理学
史论3
(1)共同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①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②影响相同: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 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
考点一
解析
答案
( B.王阳明 D.朱熹
主干知识
)
史论结合
高考调研题组
返回
考点一
宋明理学
1 2 3 4 5
高考调研题组
4 .某史书评: “终明之世,文臣 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 ”
解析
答案
王阳明,名守仁,号阳明先
日 本 三 岛 毅 博 士 一 句 诗 云 : 生。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 “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 千古光。 ”以上材料所称颂的 思想家是 A.董仲舒 C.陆九渊
序,克制个人欲望。 C项“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大意是:自己以君子的言行约 束自己,行君子之为,则其他人就没有机会诋毁你。 D项指学者必须先立志。再分析材料,材料大意和 A项一致。本题 选A。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课件 岳麓版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课件 岳麓版

3.(2008· 上海高考)“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
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
解析: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 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 君主专制 独裁,提出种种 限制君权 的
理论和设想。
②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工商皆本 ”。
③思想上,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 经世致用 ”, 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④影响: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 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经世 致用思潮影响深刻,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借“存天理,灭人欲”,目的是
为了维护统治。
答案: C
1.内容:反对绝对权威;倡导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主张社会变革,关乎国计民生;提出“工商皆本”的思 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揭露帝王专制的罪恶;关 注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提倡限制君 权的理论和设想。
2.进步意义:将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经世致用思想、

(2008· 广东高考)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
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

A.民主共和制 C.专制主义制度 B.中央集权制 D.君主立宪制
(
)
【解题指导】
“非为一姓”,明显反对皇位在一

第11单元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11单元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思想条件:三教合一
①始于魏晋南北朝 ②兴盛于唐宋 ③合流(三教合归儒)于宋——理学形成标志。
3、个人努力
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不断思考探索,弘扬积极入 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家体系得到丰富创新。
二、含义
理学是指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了佛、道的思想, 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和 道德规范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高三一轮总复习
课时限时训练(二十四)
点击图标进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②经济上:工商皆本(评价重农抑商与工商皆本的方法) ③学术上:经世致用
(2)了解三人的相同经历: ①都处于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激烈的动荡年代 ②都参加过抗清斗争
(3)除了记三人的共同点之外,掌握三人的典型特点:
①三人的代表作分别是: 王夫之《船山遗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②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是王夫之(对哲学贡献最大,是中国古代 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③对宋明理学进行系统批判的是王夫之 ④最先提出工商皆本思想的是黄宗羲 ⑤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反对专制统治,鼓吹早期民主思 想的是黄宗羲。 ⑥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的是顾炎武 ⑦最先提出经世致用主张的是顾炎武
四、评价宋明理学的地位及影响
1、地位: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和丰富,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影响 (1)积极: ①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注重气节,重义轻利,强调自我 节制,发奋自立,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强调身体力行和自主自强的精 神,具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2)消极: ①强调纲常和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等,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重礼轻法的观念,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等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产 生了消极的影响。

2017历史(岳麓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017历史(岳麓版)第24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24讲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点1| 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重兴儒学。

2.形成到宋代,新兴儒家逐渐确立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及主张1.宋明理学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5.影响: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1)积极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2)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一)宋明理学史料一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②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史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③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解,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学会读史]史料一指出南宋朱熹继承发展了北宋“二程”的思想,提出了天理论。

由①得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由②得出“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史料二指出了理学的积极作用。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3.13.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思潮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3.13.27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思潮
第27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考纲扫描】 1.宋明理学。
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要求】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3.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宋明理学 1.儒学的危机:
道教 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______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解析:选 D。王阳明强调异业通心,即四民业不同,但各 自尽心于本业,则可以达到通道的境界,符合其“致良知”的 心学思想。材料体现朴素的四民平等观,传统“四民”秩序是 不平等的,排除 A 项。B、C 两项材料未体现。故选 D 项。
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
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 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异端”思想家李贽: (1)历史背景: 程朱理学 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 ①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
(4)评价: ①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②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
③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 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
解析:选 C。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 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 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故选 C 项。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课件1 岳麓版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PPT课件1 岳麓版

名师一题
1.(2010年镇江质检 )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 (见右图 ) 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 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此人应是 ( B. C.朱熹 D. 解析:著名儒学大师朱熹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 成者。他曾经在白鹿洞书院举行过多次讲学活动与大型辩 ) A.孟子
热点聚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热门依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历程、内涵及特
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因为传统文化有历史遗传性、发展变
异性,又有现实性,所以高考命题时,可以考查某朝代、某 阶段、某代表人物的思想,又可以考查某思想的现实意义, 还可以考查中外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时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基础再现
宋明理学 1

(1)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 佛教 、_________ 道教 迅速传播,
儒学 _________ 三教合一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2)唐宋时期,“_________”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 2.思想内容
解析: A、B、C三项都是歌颂孔子个人圣明和儒家地位至 尊,而李贽挑战孔子权威,抨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 只有D符合题意。 答案:D
3.(2009年福州质检)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 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
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年,儒学创立;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西汉时期,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发展 到理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儒学得到批判继 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冠县实验高中高三历史单元翻转课堂学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姓名_______ 使用时间: 年月日厚德笃行第1页智慧幸福厚德笃行第2页智慧幸福厚德笃行 第4页 智慧幸福(4)内容不同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5)影响不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6.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是否属于民主思想?民本思想本质上是以民为主,体现臣民意识;民主思想本质上是人民当家做主,体现公民意识。

黄宗羲的思想是形式上的民主,本质上仍然是民本思想,和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

流程三:【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流程四:【巩固训练】(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2017 新课标Ⅲ卷 2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3、(2012·海南单科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厚德笃行 第5页 智慧幸福4.(2016·海南单科·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5.(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6.(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 .本善习远7.(2013·全国新课标卷I 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8.(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9.(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 .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 .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10.(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二、材料解析题1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厚德笃行 第6页 智慧幸福(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 儒学有所发展。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2.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A.个人修养B.三纲五常C.经世致用D.个性解放3.“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4.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考制度的影响D.思想控制的强化6.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7.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朝廷赐“朱熹谥曰:文。

”淳祐元年(1241年)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的行列。

这些做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导致该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是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西学东渐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展D.言论自由的推动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10.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二、非选择题(14分)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

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材料二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厚德笃行第7页智慧幸福厚德笃行第8页智慧幸福厚德笃行第9页智慧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