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合集下载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反对君主专制 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激烈批判封建 专制制度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
天下土地不能 为帝王所得私 有,而应当是 耕者有其田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批判继承儒 重视手工业 学,构筑具时 和商业,提 代特色的新 倡“经世致用” 思想体系
黄宗羲
“工、商、皆 民生之本” 经世致用
继承“民本” 思想,批判 《明夷待 访录》 “君为臣纲”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代后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1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些党派 彼此倾轧,争权夺利 ,矛盾重重。 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狂 ,出 现了“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的悲惨局面 。 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 义以及民变、兵变,预示明王朝 即将走向灭亡。
2、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 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 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 传印,以为传播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焚书》
D.《变法通议》
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 文 , 不考百王之典 , 不综当代之务 , 举夫子论 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 肱惰而万事荒 , 爪牙亡而四国乱 , 神州荡覆 , 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世界本原:理在气中(是物 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
(2)方法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
正确认识。 (3)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私欲之 中,天理所寓。
2.黄宗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哪一观点? (1)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清初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 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 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 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文化史 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 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像 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在跳。 ——梁启超 请结合材料分析明清进步思想的积极作用。 批判发展儒家思想,冲击君主专制统治,启蒙后 世民众。
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 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初思想家的
民主主义思想。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 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思自 己。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明代杰出的进步思想 家、文学家、评论家,当时最火
爆的学术明星。其“异端”思想
充满革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中 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影响深远。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那个时代,去认识李贽以及
继之涌现的顾炎武、王夫之、黄
“异端”思想家李贽 宗羲三位思想家,了解明清之际儒 学的新发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思想。
哲学观: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朴素唯物主义) 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看到正确认识。 人性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人的欲望私 利 的合理性。
批判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 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 锤伤仇人。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 隐居著述。
影响及评价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深远, 如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 者影响很大;王夫之用发展的观点 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 “ 趋时 更新 ” 等,都对社会 产生深刻影响。他们 王夫之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 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 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 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孔子 创造
魏晋
孟、荀 继承
隋唐
遭到 打击
宋明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 挑战
三教合一 体系更新
新体系 理学形成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 开矿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思考:1)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2)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 之旨、当世之务者,一 切不为”,(《亭林文 集》卷四) 顾炎武曾经写过的论文 : 《钱粮论》、《郡县论》 、《生员论》、《军制论 》、《形势论》、《田功 论》、《钱法论》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致用:一种治学方法,宋代后逐渐形 成。提倡研究学问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影响:p21
——《焚书· 何心隐论》
除却穿衣吃饭,无(人)伦物(理)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 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 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明代宋应 星《天工 开物》中 所绘的大 型织机
明末李自成起义
1380年2月17日(明洪武十三 年正月十一日),朱元璋借 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 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 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 ,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 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 帝负责。相权、君权合一, 加强了中共集权。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 • •
过程与方法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发展,内容较深奥,理解的难度系数较高。本节课主要采用 情境设计、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自主性。

• • •
情感态度价值
1、教育学生要克服教条主义,学会独立思考。 2、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又一次十分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传统的批判思想,中国面临着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机遇。

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家及其批判思想(一)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著作《焚书》《藏书》。

“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思想)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异端”思想:“理”应该用于关注民生,人必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茅头直指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鲜明的战斗精神(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孤胆英雄](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生平2、主要思想(1)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学术方面: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在经济方面: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

影响深远: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回顾:儒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主导: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 6、融合: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 7、发展: 宋明时期:宋明理学 8、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 继承: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①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③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①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 证学术之风。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 思想源泉。
黄宗羲
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是清末明初 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地理学家、天文学家。与 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清初三大儒, 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美誉。 纵观这位大家的一生,可称千古学 者第一“狠人”。之所有说他是 “狠人”,是因为他有三“狠”, 即对君主“狠”;对仇人"狠";对 自己"狠"。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3、思想: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利玛窦
几何原本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 教,同时带来了西方的器物和技术,如自 鸣钟、历法、测量等,徐光启和利玛窦合 译了《几何原本》。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腐朽,社会矛 盾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根源)工商阶层壮大,要求冲破传统束缚; 3、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们 的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开阔眼界。

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 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三、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 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 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 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 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决心,要拿 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
知识重点诠释
一、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1.同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异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 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 的集大成者。
3.评价 (1)经世致用思潮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 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 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2)进步思想家对 理学 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 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明末的批判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 家和民主革命家,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发出呼唤
“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1)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 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 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 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 想的范畴。
一、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的“异端”思想 (一)异端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李贽的生平 (二)李贽的“异端”思想主张 (三)评价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原因) (二)三大思想家主要的思想主张 1.王夫之 2.黄宗羲 3.顾炎武 (三)评价(影响)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归纳:
黄宗羲在《原君》篇中指责“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 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他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而应是平等的“师友”,无须 “杀身以事君”,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抨击君主专制、鼓吹君臣平等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首先是 1、王夫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1)世界观: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 在物质世界之中 ;气先于理
(2)方法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考察客 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3)伦理学:“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 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使劲背诵基础知识 加油啊!
李贽是晚明的一个特殊人物。他的理论非圣非法,喝佛骂 祖,按传统道学观念,他是彻头彻尾的异端。在中国历史上, 不乏才高气傲之士屈死在统治阶级的樊笼中的,李贽就是这样 的一位。用现在的话来说,李贽所犯的是思想罪。在他的思想 中,充满了一种追求个人自由与解放的反叛意识。他最主要的 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里面 反映的也大多是这种思想——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二Fra bibliotek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
编者: 李颖秋
教 学 过 程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知道其主要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 进入新课 】 探究2:“异端”思想家李贽
问题1: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商品经济发展使社会风尚变化,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一些士人试图冲破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重重波澜。

问题2:李贽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事之至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痛恨维护仁义道德、传统礼教的卫道士,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阴阳二气,而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从而否定了“天理”
【 教学目标 】 ☆★ 知识与技能 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及评价。

………………………………………… ☆★ 过程与方法 讲解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讲解李贽思想的评价;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学生归纳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分析讲解其历史意义。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李贽思想,学习其敢于抗争的品质;学习三大思想家的主张,理解政治经济变化对思想的决定作用。

………………………………………… 【 教学重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及主张;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
【 教学难点 】
李贽思想产生背景,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背景。

————————————————————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启发式、归纳法和讨论法。

————————————————————
【 教学用具 】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的存在,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问题3:李贽的代表作有哪些?
《焚书》与《藏书》
问题4:如何评价李贽的思想主张?
是当时士人要求冲破儒学思想束缚,反对封建礼教的反映。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探究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问题1:明末清初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代表人物都有谁?
原因:
◆明末清初,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日趋苛严;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明末农民战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顺应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形成进步思潮。

问题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问题3:王夫之的代表作及思想主张有哪些?
代表作:《船山遗书》
主张:
◆系统批判程朱理学,建立比较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强调“理在气中”,即事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在认识论方面,主张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问题4:黄宗羲的代表作及思想主张有哪些?
代表作:《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主张:
◆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君臣应该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从根本上否定伦理纲常。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约束帝王的人治,主张内阁是最高权力机关,另设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

问题5:顾炎武的代表作及思想主张都有什么?
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主张: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求学要求真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

问题6: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有哪些?
◆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问题7:明末清初进步思潮的特点有哪些?其成因是什么?
◆具有批判、务实精神;
◆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

问题8:怎样评价明清之际出现的进步思潮?
◆宋明理学仍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而进步思潮是对理学的反思与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有早期启蒙性质;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反映;
◆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民主色彩和战斗精神;
◆君主批判意识是对君主专制统治强烈的冲击,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孙中山、五四运动)。

问题9:中国明末清初出现的具有民主色彩的批判思想与西欧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几乎是同时代的。

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根本: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工商业处于次要地位。

而且,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小结】组织学生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知识链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阅读与思考: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
解析与探究: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
同: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提倡当政者要爱民、重民,以民为本。

异: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皇帝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了猛烈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言论自由和一定的政治权力,这是一种新兴的民主思想,而古代的民本思想没有这些内容。

差异的原因:时代背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自我测评: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进而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上述思潮与传统本末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板书设计】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
2、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
3、对李贽思想的评价
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
1、产生背景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3、对进步思潮的评价
补充知识:
一、知识归纳概括: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仁”、“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荀子:礼法并施
3、重创:秦朝“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4、成为主导: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新发展: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的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三大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具体表现
黄宗羲:批:“君为臣纲”,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批:脱离实际,承: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提倡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批:“天命论”、“生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