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合集下载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技术综述王慎臧继冬摘要:本文简要地说明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详细地介绍地下水污染修复新技术的分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复合处理技术,且重点介绍了PRB技术;并针对我国地下水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建议,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PRB;修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严重,地表水体恶化,淡水资源缺乏,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地下水水体污染状况,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变化,采用合理经济的污染处理与防治技术,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地下水污染现状1.1地下水污染现状我国城市地下水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重于南方城市[1]。

20世纪90 年代的调查显示:以地下水为水源的18个大城市中已有17个受到了污染,河北省地下水污染面积已达391.97km2,太原市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数占7.2%[2]。

南方城市地下水污染相对较轻。

昆明市2000年地下水检测结果显示水样总合格率为57.25%。

少数地区仍保持良好地下水水质。

如深圳市宝安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显示其地下水源大部优良。

从最近的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全国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超过97%)。

部分地区水质超标严重,污染还在继续加重。

依据200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大多数城市地下水预报组分(或指标)呈增长趋势,地下水水质在向恶化趋势发展。

尤其是北方有的城市污染更加严重,现已形成较大范围的重污染区和严重污染区,有不少地区地下水现已不能饮用。

超标严重和超标率较高的指标为硬度、氨氮、硝氮、铬和汞等。

其中铬和汞为有毒物质。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主要有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氧乙烯。

目前,我国地下水水环境污染面积在不断扩大。

而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其有毒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也越多。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
地下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再生性和区域性等特 点。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价值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 源,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 生活等方面。
地下水资源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 和战略价值,保护地下水资源对于维 护国家安全、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下水资源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保护地下水资源有助于促进经济可 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地下 水资源的保护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加强地下水监测,掌握地下水动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 过度开采和浪费。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录
•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 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 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案例分析 • 未来地下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的展望
01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地下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地下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下含水层中的水体,包括淡水和咸 水。
案例总结与启示
成功案例的共同点在 于
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保护措施以 及持续的监测和维护。这些措施有效 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提高了供水保 障能力。
失败案例的教训是
缺乏管理和保护措施会导致地下水资 源遭受污染和过度开采。这提醒我们 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必须加强 管理和保护措施,确保地下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
案例二
某地区实施地下水回灌工程,通 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 了地下水位的稳定和恢复,有效 缓解了地下水开采压力。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分析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分析

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分析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及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正遭到严重破坏。

地下水污染目前呈现严重的趋势。

根据污染领域的不同,可分为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类别。

在水污染中,最主要的是地下水污染。

文章研究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希望能缓解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帮助我国自然环境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前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建设的发展,许多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染了地面河流,也对低位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

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有轻有重,从影响水资源的再利用到威胁人民生活。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污染面积也不断扩大,从城市向农村周边延伸,并逐渐从表层污染向深层污染蔓延。

地下水污染如不及时保护和控制,将直接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生存。

1地下水污染现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向城市供水和利用地下水已成为城市用水的两大主要来源。

但为满足正常生活供水和部分企业满足生产需要,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污染严重。

在一些地区,为缓解地下水资源短缺,将地表水引入地下水,使地表水中的杂质或有害有毒物质流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水质。

此外,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喷洒农药或企业生产都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长期积累,导致地下水污染加剧。

而在沿海地区,如果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将导致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2影响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2.1农业活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增加收入和产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

由于这些化学物质没有被作物充分吸收,残留的化学物质可能进入地下,参与水循环,导致地下水中农药残留超标。

对农业区地下水水质的分析表明,磷、氮含量高的产品破坏了水质中的营养平衡,对周围的人口、动植物、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

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异位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重金属 污染等。
技术类型
异位修复技术包括异位化学氧化、异位还原、异位生物 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
定义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污染 物进行降解、转化、固定等,以达到治理污染、恢复环境的目的 。
应用范围
生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背景
某市需要开展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以确定地下水环境的风险水 平。
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勘查、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法,对地下水环 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总结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该市地下水环境的风险水平,为采取相应 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案例四:某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案例
背景
为了及时掌握某省地下水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需要建立完善的 监测网络。
网络建设
通过布设监测井、配备监测设备、建立数据传输系统和开展人员 培训等措施,建成了全省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总结
监测网络的建成,实现了对全省地下水环境的实时监控,为及时 掌握环境动态变化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五:某地区地下水污染源头控制案例
背景
某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需要对污染源头进行 控制。
案例二:某省地下水环境保护规划案例
背景
某省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开采、污染等问题,需要制定 全面的保护规划。
规划内容
通过制定开采计划、限制开采量、划定水源保护区等措施,对地 下水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
总结
通过制定全面的保护规划,实现了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避 免了过度开采和污染问题。
案例三:某市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估案例
03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可能导致地质环境问题,如地

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防治

地下水污染的调查与防治
水 资源 初勘 、1 9 进行 了地下 水 资源 详勘 的,对水 源 9 0年 拟建 区域近 lk O m 的范 围进行 了水文地 质勘探 。抽水 试验
案例 一 :工 业废 水污 染地 下水 源
铁 力 市铁 力镇 处 在 呼 兰河 一级 阶 地上 ,其 支 流铁 夹 河 由东 至 西在 城 中通 过 。1 8 以前 ,上 游原 木 材干 馏 9 6年 厂制 胶厂生产 尿醛胶 ,它的主要原 料为 甲醛 和尿素 ,生 产 废水 直接排入 铁夹河 。据环保部 门统计 ,每年 甲醛最 大折
应铁 路机车 用水 , 后扩 大到为 附近居 民供水 。 9 9 18 年春季 , 因河边 住 户 临河 厕所 中携带 外来 病 原 菌 的排泄 物 被雨 水
铁层 , 种情况完 全符合地下水 除铁理论 中 “ 此 地壳 岩土 中
的铁质 大量进入 地下水 中的几种途径 ” : 1 含 有 二 氧 化 碳 的地 下 水 对 岩 土 中 二 价 铁 的 溶 滤 . 作用 。
研究 开发利 用好水资 源并对其 进行保护 , 使其 永续利用 是 水利 部 门的主要工作 。
笔 者 针对 多 年工 作 中接 触 过 的水 污染 实 例 ,站在 污 染 防治角度 加以探讨 分析 ,从而证 明加强地下 水源卫 生防 护工 作 的必要 性 。
案例 四 :查 明地下 水污 染源 ,设 立 卫生 防护 区 ,地 下水 除铁 水 源水 质指 标是 可 以有效 控 制的 海林 市海林 镇 二水 源扩建 工程 ,是 18 年 进行地 下 9 9
固三种状态 而存在 , 布于海 洋 ,地面 的江河湖泊 , 下 遍 地 浅层 和深层 的水 ,高 山积雪与寒 冷地 区的冰雪 、大气 中的
水蒸 气等等 之 中。 水 在 自然界 循 环 中形 成海 洋 、河 流 、湖泊 、地 下 水 层 等天然水体 。同时 ,在 自然界循 环 中,几 乎每个环节 都

2011-10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绪论

2011-10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绪论

Pollutants
Pathway
1-3-1 概念与分类

概念

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环境,会引起水质恶化的溶解 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 均称为地下水污染物

按性质可分为

13
化学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物 热污染
1-3-2 化学污染物 Chemical Pollutant

无直接毒害作用,在降解过程中会 DO,使水体 DO 值下降

2.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能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长期存在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激素):烷基酚、邻苯二甲酸酯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在 生物体内积累富集、通过食物链对高营养等级生物造成危害性影响, 通过蒸气可长距离迁移至遥远的偏僻地区和极地地区,在特定环境浓 度下可能对接触该化学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
地下水污染的结果或标志是水质不断恶化方向发展,不是只有 超过水质标准才算污染,有达到或超过水质标准趋势的情况亦 算污染
如此定义,为了强调水质恶化过程,便于防治
5
1-2 地下水污染源
Sources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ource
Pollutants
病毒(Virus)


寄生虫(Protozoa )

18
1-3-4 放射性污染物 Radioactive Pollutant

六种放射性核素

氚、碘、锶、铯、钚、镭

实例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核爆炸事故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地下水污染是指因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 导致地下水的物理、化学、生物与放射性等方面特性发生改变, 造成地下水质恶化现象。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

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做好“三废”的处理工作,保护地下水资源。

近20年来,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等的不合理处置,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全国地下水污染状况日趋加重,严重危及国民饮水安全。

但由于地下水所表现出的隐蔽性和系统复杂性,长期以来对其污染问题缺乏应有关注。

通过多年地下水监测评价,其结果显示:全国2/3城市地下水水质质量普遍下降,局部地段水质恶化,300多个城市由于地下水污染造成供水紧张状况。

地下水污染组分主要有三氮、酚、氰、重金属、总硬度及有机污染指标COD等。

地下水污染不仅检出组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地区深层水中已有污染物检出。

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垃圾填埋场、加油站以及一些工农业废水、被污染的地表水。

一些地区癌症高发,与包围城市的大量垃圾填埋场的渗漏和储油罐管的渗漏有关。

(1)城市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目前,城市垃圾填埋场是地下水的严重隐患。

我国历年累计产生垃圾已达720 亿吨,占地约5.4 亿平方米,并在以每年占地约3000 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

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

据2002 年对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调查表明,我国垃圾填埋场普遍发生渗漏。

尤其是早期建设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大多比较简陋,渗漏是很难避免的。

目前我国的垃圾填埋,往往把大量有毒物质及危险废物与生活垃圾一起混合填埋,垃圾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一些难降解的毒性污染物,不断积累,形成危害。

第13章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第13章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通过包气带渗入 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 由地表侧向渗入 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
1、通过包气带渗入 (1)间歇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
水的淋滤, 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 的有害或有毒组分, 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 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 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 或者呈短时间的 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
• 如果按照污染源的空间分布 , 可分为点源、线源 和面源 3 种形式。
• 点源是指污染物高度集中的地点。如城市的垃 圾堆、工矿企业和城市使用的排污井 ( 坑 ) 等 ;
• 线源包括排污河道、渠道及排污沟等 ; • 面源是指污染物随降雨入渗或大面积的污水灌溉
而进入含水层
(二)、地下水污染物 1、按污染物质的物理特性, 可分为溶解物、
三、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一) 污染源 基本上就是两大类: 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1.人为污染源 (1) 城市液体废物 城市液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地表 雨水径流。 ①生活污水。 ss(悬浮固体)、BOD(生化需氧量)、N(主要为NH4N)、P、Cl、细菌和病毒含量高;其次是Ca、Mg等,每 升也可达数十毫克;重金属含量一般都是微迹量。其 中对地下水威协最大的是氮、细菌和病毒。
§13.2 地下水污染防治
• 一、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 二、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制度 • 三、建立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点 • 四、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
一、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 1) 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工 业布局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污染和保护 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因此,对于那些容 易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工厂,尽可能布 置在水源地下游较远的地方,或者采用管 道排污。
(3) 农业生产及采矿活动农业生产中广 泛使用农药、化肥。土壤中剩余的农药有的 能够很快分解而消失, 有些则较稳定而可能 长期存在, 从而进入地下水中。如 DDT、六 六六等。农田中使用的化肥, 一般并不能全 部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而有一定的比例随水 下渗 , 如普遍使用粪便作肥料, 其中就含有 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此外, 我国部分地区利 用污水灌溉, 亦会对地下水造成大面积的污 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过包气带渗入 (1)间歇入渗型 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 水的淋滤, 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 的有害或有毒组分, 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 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 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 或者呈短时间的 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 此种污染, 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 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2、卫生防护带半径的计算 荷兰 V. 韦根尼 (Van Waegeningh,1985) 提出 了潜水含水层保护半径的计算公式。
r
Q ti [1 exp( )] i bne
式中γ—防护带半径 (m) ; Q—井的出水量 (m3/a); b—含水层厚度 (m) ; t—迟后时间 (a) ; ne—有效孔隙度 (%) ; i—地下水垂直补给量 (m3/a) 。
② 工业垃圾。 工业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冶金工业产生含 氧化物的垃圾;造纸工业产生含亚硫酸盐的垃圾;电子 工业产生含汞的垃圾;石油-化学工业产生含多氯联苯 (PCBs)、农药废物和含酚焦油的垃圾,以及含矿物油、 碳氢化合物溶剂及酚的垃圾; 燃煤热电厂产生粉尘, 粉尘淋滤液可产生 As、Cr、Se和Cl; 燃煤产生另外 的污染物是煤灰, 大部分是中性物质, 只有约2%的可
② 工业污水。 工业污水种类繁多,不同污水污染参数具有 很大的差异。 ③ 地表雨水径流 城市地区的雨水地表径流往往含有较高的 悬浮固体, 病毒和细菌的含量较高。
(2) 城市固体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及污水河渠和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
① 生活垃圾。
新鲜的生活垃圾含有较多的硫酸盐、氯
化物、氨、BOD、TOC 、细菌混杂物和腐败 的有机质。这些废物经生物降解和雨水淋 滤后,可产生 Cl-、 SO2-、NH4+、BOD、 TOC 和SS含量高的淋滤液, 还可产生CO2 和 CH3 气。
源、冷却降温水源、农业灌溉或阻止海水入
侵的地下水屏障的水源等,增加水资源的总量。
• 4) 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厂矿处理废水废渣
的场所,最好将这种场所放在城 市和水源
地下游且厚粘土层区域,离地表水体较远处;
废水废渣排放池的坑底不应低于地下水位。
向地下深部岩层中处理难净化的高毒性污 水时,必须选择合适条件的地点,否则会带 来严重后果。
置在水源地下游较远的地方,或者采用管 道排污。

新建水源地时,也必须考虑地下水 的环境条件,如把水源地选择在城市上 游或地下水的补给区,或从地层岩性结 构上看防污染条件较好的地方。

2) 污水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
要原因。为减少和防止地下水的污染, 降低排污量是关键。应从资源与能源
的综合利用入手,通过企业管理、技术
三、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一) 污染源 基本上就是两大类: 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1.人为污染源 (1) 城市液体废物 城市液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地表 雨水径流。 ①生活污水。 ss(悬浮固体)、BOD(生化需氧量)、N(主要为NH4N)、P、Cl、细菌和病毒含量高;其次是Ca、Mg等,每 升也可达数十毫克;重金属含量一般都是微迹量。其 中对地下水威协最大的是氮、细菌和病毒。
• 间接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组分在污染源中 的含量并不高,或低于附近的地下水, 或该 污染组分在污染源里根本不存在,它是污水 或固体废物淋滤液在地下迁移过程中,经复 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后的产物。
2. 污染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复杂多样的; 有人以污染 源的种类而分, 诸如污水渠道和污水坑的渗漏, 固体废物堆的淋滤, 化学液体的溢出、农业活 动的污染、采矿活动的污染等等, 显得过于烦 杂。实际上, 按照水力学上的特点分类, 便显 得更简单明了一些。按此方法, 地下水污染途 径大致可分为四类: 通过包气带渗入 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 由地表侧向渗入 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
坑(池)、废渣水池、化粪池、排污沟
渠、管道渗漏段、输油管和储油罐的
损坏漏失处以及污水灌溉的水田等。
连续入渗型的另外一种形式是通过受到污染 的河流、湖泊的侧向渗入而污染地下水含水层。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 , 由于河流的自净能力十分有限,造成地表水体严重 污染。尤其是季节性河流 , 在 枯水季节基本上 成为纳污河。不幸的是,大多数城市地下水水源地 又大都建立在透水性良好、补给源丰富的河流两 岸,以期取得河水的侧向渗透补给来保证稳定的开 采量。
溶物,它含有硫酸盐,以及微量金属, 如Ge和Se。
(3) 农业生产及采矿活动农业生产中广 泛使用农药、化肥。土壤中剩余的农药有的 能够很快分解而消失, 有些则较稳定而可能 长期存在, 从而进入地下水中。如 DDT、六 六六等。农田中使用的化肥, 一般并不能全 部被植物根系所吸收, 而有一定的比例随水 下渗 , 如普遍使用粪便作肥料, 其中就含有 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此外, 我国部分地区利 用污水灌溉, 亦会对地下水造成大面积的污 染。
(三)、地下水污染途径 1. 污染方式 直接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直接来源于 污染源,污染组分在迁移过程中,其化学性质没 有任何改变的污染。由于地下水污染组分与污 染源组分的一致性,因此较易查明其污染来源
及污染途径,这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在
地表或地下以任何方式排放污染物时,均可发
生此种方式的污染。
(二)、地下水污染物 1、按污染物质的物理特性, 可分为溶解物、 乳状物和难溶解物。 2. 按照污染物的生物性质、化学性质可分为 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和放射性物质 微 生物是指各种细菌包括病菌(如大肠杆菌) 、 病毒等污染物。 3. 按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性态的稳定性可分为 保守性污染物和非保守性 ( 衰减性 ) 污 染物。
或水体分布时(特别是滨海水源地),应 当注意由于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水质
恶化问题。根据成水与淡水接触锋面
的移动情况,及时调整开采方案,以防
止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
• 7) 污水灌溉农田时应注意当地条件 , 只有在包含带土层渗透性较差和厚度
较大的地区才允许用污水灌溉 , 并应
严防污水渠道的渗漏 , 严格控制污灌
第一,水质朝着恶化的方面发展;
第二,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 1. 隐蔽性 • 由于污染是发生在地表以下的孔隙介质之中,因 此常常是地下水己遭到相当程度的污染,也往往从 表观上很难识别,一般仍然表现为无色、无味,不能
象地表水那样,从颜色及气味或鱼类等生物的死亡、
灭绝鉴别出来。即使人类饮用了受有害或有毒组分
§13.2
地下水污染防治
• 一、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 二、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制度
• 三、建立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点
• 四、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
一、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 1) 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工
业布局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污染和保护
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因此,对于那些容
易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工厂,尽可能布
较大范围,要求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
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
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 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 , 并不得从事破坏 深层土层活动。如含水层土有不透水的覆盖层, 并与地表水无直接联系时,其防护范围可适病学的观察,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
应,不易觉察。
2. 难以逆转性 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就很难得到恢复, 由于地下水流速缓慢,如果等待天然地下运 流将污染物带走, 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而且作为孔隙介质的砂土对很多污染物都 具有吸附作用, 则污染物的清除更加复杂 困难。
3.延缓性 由于污染物在含水层上部的包气带土壤 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 则会在 垂向上延缓潜水含水层的污染。对于承压含 水层,则由于上部的隔水层顶板存在, 污染 物向下运移的速度会更加缓慢; 由于地下水是在孔隙介质的串珠管状的 微孔中进行缓慢的渗透,日夜的实际运动速 度仅是米的数量级,因此地下水污染向附近 的运移、扩散亦是相当缓慢的。
第13章 §13.1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 地下水污染概述
一、地下水与环境 过量开采地下水
过量补充地下水
污染地下水
二、地下水污染及其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人们认为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应该是:凡是在
人类活动影响下, 地下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
方向发展的现象, 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判定地下水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到堵塞作用。截流装置是在污水区与水源地
之间设置排水设备,通过抽水而形成下降漏斗,
以防止污水向水源地流动。
• 10) 建立地下水水质监测网点,查明地 下水污染状况,掌握地下水污染的变化 趋势,确保措施采取及时。
• 11) 防治地下水污染已纳入法制轨道,
应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法规。
二、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制度
2、由集中通道直接注入 利用井孔、坑道或岩溶通道将废水
直接排入地下岩石裂隙或土壤孔隙中,
是废液废水地下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3、有地表侧向渗入 (1)河流侧向补给
(2)海水入侵
海 水
4、含水层之间的垂直越流 当开采封闭较好的承压含水层时, 如果顶板之上 的潜水含水层己受到污染, 则可能由于开采承压水 时水位下降, 与潜水含水层形成较大的水头差, 潜 水就会通过弱透水的隔水层顶板直接流入承压含水 层中; 还可以通过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天窗" 流入; 亦可通过止水不严的套管与孔壁的间隙向下漏入承 压含水层中; 未封填死的废弃钻井亦是流入承压含 水层的通道
• 5) 生产过程中漏失废液和污水较多的工厂, 应建立各种防渗幕,防止各种污水渗入地下 水中,并在地下建立层状排水设施将漏失污 水汇集排除。如果隔水层埋藏不深,可以用 环状隔水墙和幕将整个工厂范围与周围洁
净水隔离开来,并设置排水设备,排除渗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