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1单元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2.从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角度,评价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的地位及影响。
3.从中外关联角度认识明清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差异。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4)不少士人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要波澜。
2.思想(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认为人皆有私,要顺“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1)特点: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思想①本体论: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认识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1)特点: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2)思想①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②认为臣对君的关系是平等的“师友”,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③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1)特点:倡导“经世致用”。
(2)思想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汇总:明清三大进步思想家
对处于明清时期的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观点进行简要概括汇总,具体内容如下: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
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唐甄的思想主张如下:1、贵实是唐甄思想的基础,讲求实事、实行、实治和实功是其先进的思想,更是其毕生的追求。
在唐甄看来,实治实功落实到政治上,就是要凡是为民,而为民的首要标准就是实现富民。
2、唐甄把富民提高到惟-正确的立国之道竭力宣扬,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为政首在富民,他从根本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富民为执政宗旨。
同时,他明确指出:富民不是富在府库,富极少数为政者,而是富在编户,要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富裕起来。
这一认识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正是他思想的进步性所在。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唐甄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思想。
5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李贽的思想主张
史料一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①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 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 史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②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 可尊。所谓矮子观场,③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李贽《续焚书》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史料一表明李贽提出了对“理”的新认识。①说明李贽认为 “人伦物理”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2)史料二是李贽对儒学的新认识。②③说明李贽认为儒家思想 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根据史料一分析李贽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反映了什么实质 问题? 提示 主张:穿衣吃饭即为“人伦物理”,“理”就在人们日常 生活中。问题: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增强。 (2)史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认识:儒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 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概括史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 什么? 提示 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 下为主,君为客”。 (2)针对史料二中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其理 由是什么? 提示 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 (3) 史 料 三 中 王 夫 之 实 际 上 是 否 定 了 当 时 政 治 制 度 的 哪 些 方 面? 提示 家天下、世袭制。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_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一、背景 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 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在商品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 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不少士人试图摆脱“ 四书五经 ” 的 束 缚 , 他 们 冲 破 传统儒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在一潭死水的思 想文化领域掀起了重重波澜。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二、主张 1.大加鞭挞 程朱理学 ,认为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 一的思考标准。
2.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可以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 ” 的理论基础。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如何评价李贽的“异端”思想? 精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但李贽的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其哲 学思想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其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仍坚 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 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 君贤相”(或“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 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答案: D
工具
第一单元
栏目导引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 蒙色彩(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具体特征:(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文化:心学的出现和儒家思想的活跃;出现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和世俗化的文学艺术作品。
(4)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5)外交: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二、核心概念(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①明朝:1368——1644 ②清朝:1636——1912。
三、知识梳理(基础决定高度)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阅读教材导言和大字第一段,总结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原因。
1、政治上:加强,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上:蓬勃发展,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3、思想文化:理学占统治地位,禁锢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一些士人试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异端”思想家李贽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三: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第5课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第5课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儒学的发展历程:创立()----初步发展()-----重创()-----成为正统()-----遭遇危机()------三教合一()-------重新振兴()------ (明清之际)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1、政治:2、经济(根源):3、、思想:二、李贽的思想主张:⑴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________”是万世至论,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不应以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
⑵认为,追求是禀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应使得到自由发展。
⑶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______”,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并非生自天理。
从根本上否定了__的存在,摇撼了________的理论基础。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主张:(1)王夫之: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
代表作A: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入手,强调“”即B: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即通过,由此颠覆了程朱理学“”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C:提出了“”,充分肯定(2)黄宗羲:反对,鼓吹。
代表作A:宣称皇帝是,认为臣对君的关系不是奴仆应该是平等的无需,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B: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设想:最主要的观点是(3)顾炎武:A:针对读书人只诵读程朱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学风,发出的呼唤。
B:主张为学应该,应关乎,致力于社会变革,“”“”C:身体力行,写出《》《》等著作。
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①②四、明清思想批判的影响:①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地位。
②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植于的发展和的兴起,为。
③这股带有的进步思潮,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深刻的启迪。
【课堂学习案】一、李贽的思想: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 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三、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 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 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 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 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决心,要拿 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
知识重点诠释
一、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1.同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异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 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 的集大成者。
3.评价 (1)经世致用思潮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 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 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2)进步思想家对 理学 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 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明末的批判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 家和民主革命家,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发出呼唤
“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
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
《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 同。(8分)
先秦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2分)主要目 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2分)
明末清初: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2分) 主张限制君权,保障人民的基本权
①哪些思想可以反映出李贽是一位“异端” 的思想家呢? ②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哪些?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 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三教和一 新发展 明清之际
?
宋明 新体系—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知道其主要思想和对 后世的影响。
结合必修一二的相关内容和学案上的材料,思考为 什么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进步思潮的历史背景?
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主张
(1)思想上: 经世致用,求真务实 (2)经济上: 批判“重农抑商”;
提出“工商皆本”
(3)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独裁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 提出“人民为主”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有何意义?
意义: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 成;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深刻地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
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主张
(1)思想上: 经世致用,求真务实 (2)经济上:
(3)政治上:
经世致用的含义
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 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这种 思想主要是针对明末不切实际 的学风而产生的。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1、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 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 提供了思想源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 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课堂小结
封建制度日趋衰弱 政局动荡,统治腐败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明
清
之 际
启蒙
民 主
的
革
思 想
启迪
命 思
批
想
判
儒家思想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初步发展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明
面临挑战
三教合一 新发展
(一)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缓慢发展 (根源)
(二)政治上:中央专制集权高度膨胀,
统治腐朽、农民起义
(三)思想文化上:推行文化专制政策;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
“异端”:“异”就是不同。异端是指和正统思想
对立的学说、派别、主张等。在宗教里,异端就是 对教义持不同意见的人
(西城1)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 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 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 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8分)
认为人都有私欲(2分)尊重人的基本欲望(或可 定人的正常需求)(2分)主张性自由多样(2分) 反对权威(或是非标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分
——《续焚书》
材料反映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鞭挞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
材料三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四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 心乃见材,料若四无认私为,人则皆无有心私矣,。追如求服物田质者利私益有是秋之 获,而“后自治然田之必性力”;,居反家对者“私存积天仓理之,获灭,人而欲后”治 家必力的;理为论学,者抨私击进封取建之社获会,的而一后些举传业统之观治念也,必 力。…强调个性发展。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海淀0)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 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
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
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
‘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
材料五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 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 纲五常”的天理。
李贽思想的特点:
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
蔑视礼法
追求个性发展
李贽思想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
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亭林先生 黄宗羲—梨洲先生 王夫之—船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