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平海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22五柳先生传学案3(精)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柳先生传【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阅读《五柳先生传》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陶渊明及生平。
自主积累:积累文言字词。
自我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和志趣。
【晨读课导学】1 自由朗读课文下方注解2遍。
10分钟2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10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22《五柳先生》作者:陶渊明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2、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3.学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示。
时:行了真切地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苦,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
本文从五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基础题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音嗜.酒()辄.()吝.情()()短褐.()箪.()黔.娄()觞.()戚戚..()兹.()欤.()汲汲..()俦.()2、词语解释(1)会意..:(2)造.饮辄尽:(3)何许.人:(4)以乐.其志:(5)因以.为号:(6)闲静少言.:(7)不详.其姓字:(8)亲.旧.:(9)性嗜.酒:(10)或.置酒招之.:(11)既.醉而退:发展题3、翻译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赞”语中的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提高题王勃传(节选)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
[注释]宿:事先。
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矍然:惊惶的样子。
寤:睡醒。
10、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初二下学期语文八年级下册22 五柳先生传教案

()5造飲輒盡的﹁輒﹂等於說(1)那麼(2)就(3)每每(4)卻。
伍翻譯五分
1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國二十
第玖課五柳先生傳一年班號姓名
壹注音三十分
1﹁吝﹂情︵︶8﹁輒﹂盡︵︶
2﹁汲﹂汲︵︶9﹁歟﹂︵︶
3﹁儔﹂︵︶10短﹁褐﹂︵︶
4環﹁堵﹂︵︶11性﹁ㄕˋ﹂酒︵︶
5﹁茲﹂若人︵︶12拘﹁ㄋ一ˋ﹂︵︶
6﹁酣觴﹂︵︶13﹁一ㄢˋ﹂如也︵︶
7﹁簞瓢﹂︵︶
貳注釋三十分3環堵蕭然:8汲汲:
4酣觴:9簞瓢屢空:
5戚戚:10不求甚解:
參填充三十分
1五柳先生傳等於是作者﹁﹂的自況。
2本文作者一名﹁﹂,字元亮。卒後諡為﹁﹂。著有﹁﹂。
3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宅邊有﹁﹂,因以為號焉。
4環堵蕭然,不蔽﹁﹂。穿結兩字是形容﹁﹂。
5忘懷﹁﹂,以此自終。
6去留兩字是﹁﹂複詞,在這裏只取﹁﹂的意思。
肆選擇五分
()1﹁無懷氏﹂﹁葛天氏﹂是傳說中上古的(1)帝王(2)賢臣(3)
神仙(4)鬼怪。
()2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何許人﹂是說不知道(1)姓名(2)年齡
(3)字號(4)籍貫。
()3茲若人之儔乎,﹁儔﹂的意思是(1)財(2)類(3)謀(4)多
()4五柳先生傳一文是(1)陶淵明的自況(2)五柳先生的自傳(3)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是唐代文学杰出代表之一,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陈子昂所撰写的一篇散文。
本篇文章在描写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才华方面,突出了五柳先生具有的博学多才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五柳先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道德的高尚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导学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感知阅读内容、思考文本主题、理解文本内涵、文本创新研究。
一、感知阅读内容1、阅读课文,了解文中主人公五柳先生的生平和才华。
2、分析文中五柳先生的代表性事迹和言行。
3、了解作者陈子昂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4、掌握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表现形式。
二、思考文本主题1、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和意义。
2、思考五柳先生的性格和特点,为何能被作者如此荐举?3、五柳先生的学问和才华为何能在文中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4、通过对五柳先生的事迹和言行进行分析,理解作者对五柳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理解文本内涵1、分析“柳下惠”的故事和“五经注”等内容在本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先生”一词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其与现代人们认知中的“教授”“学者”的异同点。
3、理解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段,如引用古代典故、旁征博引、比兴等。
4、通过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文本创新研究1、对比现代学者和五柳先生的学识和阅历,思考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启迪和影响。
2、挖掘古典文学中的知识精华,进行文化深度挖掘和重构,解读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3、通过文本的创新研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形式的热爱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总之,《五柳先生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本文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五柳先生传》是一篇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古代文学经典。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22、五柳先生传学习指导计划(八年级中文一)22.五柳先生传主备:时间:备课组长审核:教学部审核: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
学习准备:1、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我们学过他的诗有。
2.给下列各字注音(1)喜欢(4)喜欢(5)喜欢(5)喜欢(5)喜欢(9)喜欢(9)喜欢(9)喜欢(9)喜欢(9)喜欢(9)喜欢(9)喜欢(9)喜欢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没有避风的地方。
4)短褐结,空瓢,颜如业。
5)不要在乎贫穷或财富。
4.文言词的积累:⑴ 多义词①之:或置酒南昌招之黔娄之妻有言②言:闲静少言黔娄之妻有言③ 有两个僧侣,其中一个很穷,他的话就像两个人。
④ 他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想要的比活着的人更好。
⑤ 意思:每次他知道了,他都会很高兴地忘记吃饭,他的眼睛会很平静,他的闲暇会很好。
⑥ 收益:当他贫穷的时候,他不能经常忘记自己的得失,所以他最终得到了它。
⑦ 野心:他通过享受自己的野心来显示自己的野心⑧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近⑵古今异义:关于称赞“我不知道他的姓氏”的问题: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2.你为什么叫自己“五流先生”?它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用什么句子来表达吴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兴趣?他是谁?5.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6.你喜欢五流先生吗?为什么?课堂练习:一、中考练习:① 先生,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姓氏。
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因为我想它叫燕。
安静而安静,不要羡慕荣耀和利益。
初级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22 《五柳先生传》文本解读:《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
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
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领悟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教学重难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辄(zhé)尽吝(lìn)情短褐(hè)箪(dān)食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尽⑤期.在必醉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⑾赞.曰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广东省八年级语文下册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new)

《五柳先生》导学案【学习任务】1、你能准确的翻译课文吗?2、你能理解文章所写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吗?3、你能概括出五柳先生的精神和品质吗?【课前预习】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2、完成《新课程》P67,2-—5题。
3、阅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并在文中进行解释.先生不知①何许人也,亦不②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④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⑤好读书,⑥不求甚解;每有⑦会意,便⑧欣然忘食。
性⑨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①旧知其如此,②或置酒而招之;③造饮④辄尽,⑤期在必醉.⑥既醉而退,⑦曾不吝情⑧去留。
环堵⑨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⑩屡空,(11)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12)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13)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①戚戚于贫贱,不②汲汲于富贵。
”其言③兹若人之④俦乎?衔⑤觞赋诗,以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⑦欤?葛天氏之民欤?【课堂探究】活动一:我能读通课文学对一起朗读课文,选读段落展示活动二:我能读懂课文1、小组交流,互相串译课文2、小组成员到黑板展示文段的翻译活动三:我能理解课文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2.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
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4.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课后作业】完成《新课标》P68——69【资料拓展】1、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五柳先生传》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五柳先生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部分:导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 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著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历史背景,感知宋代士人的风度和审美情趣;2.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并领悟其中寓意;3. 能够运用本篇文章所涉及的词语、句子等语言元素,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二部分:导学步骤活动1:引入《五柳先生传》引入方式:通过翻阅《语文》教材和课外读物,让学生先自行探究一下《五柳先生传》的作者和内容,并在讨论中抛出以下问题:1. 《五柳先生传》是谁写的?写在什么时候?2. 《五柳先生传》有什么特点和意义?3. 《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活动2:深入探究《五柳先生传》了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五柳先生传》的作者袁枚,探索他的人生故事及文化背景。
阅读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五柳先生传》中的几个片段,让学生从语言、词句和情感上感受袁枚对五柳先生的赞美之情。
分组探究:将学生分组,对《五柳先生传》中的不同段落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和寓意,撰写读书笔记。
活动3:商讨语言表述技巧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漂亮的比喻、诗意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等语言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活动4:写出自己的读书笔记在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篇,并展示给同学或老师。
第三部分:学习评价本篇文章将《五柳先生传》作为本篇文章的主题,从人物、情感、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在引导学生理解《五柳先生传》的内容、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评价,可以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述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五柳先生传》的深入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袁枚这位文学巨匠的人生故事和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述等方面的技巧。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重点难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
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
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
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
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即解职而归。
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
终年63岁。
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
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
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2.题目解说: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一、说说陶渊明结合《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谈谈你对陶渊明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五柳先生传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辄(zhã)吝情(lìn)短褐(hâ)箪(dān)瓢屡(lǚ)空晏(yàn)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
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
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
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题目解说:《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教学目标:①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文。
②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③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重点:①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文。
②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1、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字,著名的诗人、。
2、给下列字注音。
嗜()辄()吝()褐()箪()汲()俦()觞()二、研习课文(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二)字、词、句过关1、解释加点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亦不详.其姓字()(3)、因以为...号焉。
()()()(4)、好.读书()(5)、不求甚.解()( 6)、每有会意..()( 7)、性嗜.酒()(8)、亲旧..知其如此()(9)、或.置酒招之()( 10)、造.饮辄.尽()()(11)、期.在必醉()(12)、曾不吝情....去留()()(13)、晏如..也()(14)、环堵萧然....()()(15)、颇.示己志()(16)、既.醉而退()(17)、不蔽.风日()(18)、短褐穿结..()(19)、不戚戚..于贫贱()(20)、常著.文章自娱()(21)、箪瓢屡...空()()()(22)、不汲汲..于富贵()(23)、衔觞赋...诗()()()(2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2、一多义词(1)、因以为号()以此自终()(2)、亲旧知其如此()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三)、合作探究五柳先生得名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最能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的文字是什么?五柳先生的志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课时参考答案基础练习(略)研习课文(二)字、词、句过关1、解释加点的词。
(1)、处所(2)、详细知道(3)、就;把;作为(4)、喜好(5)、很( 6)、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 7)、喜爱(8)、亲戚朋友(9)、有时( 10)、到;就(11)、期望(12)、竟不;舍不得(13)、安然自若的样子(14)、形容居室简陋;空寂( 15)、很(16)、已经(17)、遮挡(18)、衣服上有洞和补丁(19)、忧愁的样子(20)、写( 21)、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饮水工具;经常是空的(22)、心情急切的样子( 23)、咬;酒杯;写(24)这;同类2、、一多义词(1)、把;凭借(2)、代词,他;语气词,大概3、翻译句字。
(1)、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2)、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3)、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4)、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
(5)、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6)、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7)、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
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8)、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9)、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三)、合作探究1、先生不知何许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2、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3、一、读书,二、饮酒,三、著文章随堂抽测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⑤箪瓢屡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③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俦:⑤衔觞赋诗衔觞: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⑧或置酒而招之。
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兹若人之俦乎?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D.葛天氏之民欤?⒌填空。
①陶潜,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号,世称靖节先生,有《》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其言乎?,。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第一课时随堂抽测参考答案⒈略⒉①处,地方②忧愁的样子③心情急切的样子④朋友,伴侣⑤口触酒杯,指饮酒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
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⒊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⒋ B ⒌①东晋诗人渊明五柳先生陶渊明集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兹若人之俦衔觞赋诗以乐其志6.见译文第二课时复习练习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研习课文1、文章从吃、住、穿三个方面叙述五柳先生的贫困生活,其中写住得简陋的句子是;写衣着的句子是;写吃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对贫困生活的态度是。
3、从文章的描述看,五柳先生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4、由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5、第一段中表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古贤自居的文字是,表现他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的文字是。
6、第二段文字是作者的评论,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这一段作者赞扬了五柳先生的高尚品质,其中与第一段“不慕荣利”呼应的文字是。
7、赞语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8、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三、探究质疑1、这样一位五柳先生你喜欢吗?为什么?2、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第二课时参考答案复习练习(1)短褐穿结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箪瓢屡空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宅边有五柳树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研习课文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虽处于贫困中却悠闲自适、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5、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6、议论;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汲汲于富贵7、以上古帝王之民自比,体现出自己也像他们一样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渴望恬静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8、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三、探究质疑1、略2、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附:随堂抽测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â,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二岁而孤孤:孤儿B.往往馇粥不充馇粥:稠粥C.遂大通六经之旨旨:美味D.常自诵曰诵:背诵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之南都人学舍②遂大通六经之旨③先天下之忧而忧④后天下之乐而乐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随堂抽测参考答案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