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考试-- 病理生理学考试--第十一章 常用实验设计方法(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炎症的典型表现?A. 红肿B. 热C. 疼痛D. 肌肉萎缩2.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A. 细胞膜完整性B. 细胞核形态C. 细胞质密度D. 细胞骨架结构3. 以下哪种物质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A. 胶原蛋白B. 弹性蛋白C. 纤维蛋白D. 肌动蛋白4. 缺氧时,细胞内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乳酸B. 二氧化碳C. 氧气D. 一氧化氮5. 血栓形成的基本条件包括:A. 血管内皮损伤B. 血流缓慢C. 血液成分改变D. 以上都是6.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肿瘤细胞的特征?A. 无限增殖B. 接触抑制丧失C. 细胞间粘附性增强D. 易形成转移7. 以下哪种机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关?A. 免疫耐受破坏B. 抗原模拟C. 免疫复合物沉积D. 以上都是8.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A. 活性氧产生B. 钙超载C. 细胞凋亡D. 细胞坏死9. 以下哪种疾病与氧化应激有关?A. 糖尿病B. 动脉粥样硬化C. 阿尔茨海默病D. 以上都是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A. G蛋白B. 受体酪氨酸激酶C. 核受体D. 细胞骨架蛋白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
2. 描述炎症反应的三个主要阶段。
3. 阐述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4. 说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细胞外基质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2. 讨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举例说明。
答案一、单选题1. D2. A3. A4. A5. D6. C7. D8. D9. D10. D二、简答题1. 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包括: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凝聚,染色质边缘化,形成凋亡小体,细胞膜保持完整,不引起炎症反应。
2. 炎症反应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白细胞渗出和趋化,组织修复和再生。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练习题及答案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病理生理学(XXX):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在医学教育中,它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它的任务是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发热、休克等。
二.单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A.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
B.探明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功能、代谢变化的学科。
D.描述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的学科。
答案:(B).2.病理生理学的最根本任务是A.观察疾病时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过程。
B.研究各种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C.研究疾病产生发展的一般纪律与机制。
D.描述疾病的施展阐发。
答案:(C).三.多项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A.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B.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
C.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与规律的学科。
D.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答案:(A、B、C、D)2.基本病理过程是A.可以出现在不同疾病中的相同反应。
B.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C.可以在某一疾病中出现多种。
D.指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答案:(A、C)1病理生理学试题与解析四.判断题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明白疾病产生的可能机制。
答案:(×)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答案:(×)五.问答题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并成功用于临床实践?答案要点:病理生理学与生物学、遗传学、人体剖解学、构造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剖解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物物理学等各医学基础学科密切相关。
基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为了研究患病机体复杂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产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方法。
病理生理学 期末考试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学试卷11、最佳单选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A.疾病的病因及其作用方式B.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C.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D.疾病发生时机体的病理结构变化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2.病理过程是指:A.不同疾病中机体共同的代谢变化B.不同疾病发展时机体病理变化的过程C.水肿、发热、休克、DIC等D.不同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E.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变化3.死亡是指:A.不可逆的全脑和脑干细胞死亡B.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C.深昏迷D.脑电波消失E.脑干功能丧失4.机体对水排出的调节主要通过:A.肾脏对排尿的调节B.肺对呼吸的调节C.皮肤对出汗的调节D.肠道排稀便E.不感蒸发5.体液的主要的成分是:A.Na+B.K+C.CI-D.水E.细胞内液6.下列关于醛固酮(Ald)的那一项描述不对:A.促进肾脏保钠排钾B.交感神经兴奋、致密斑感受钠负荷过高等刺激最终可使Ald作用增强C.血液中的血管紧张素水平影响Ald的分泌D.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水通道促进水的重吸收E.血容量的减少可促进其分泌7.水肿是指:A.细胞外液增多B.细胞内液增多C.过多液体积聚于组织间隙D.体腔内液体增加E.皮下过多液体聚积8.高钾血症时心肌细胞会发生: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9.呕吐腹泻引起的低钾血症主要是因为:A 从胃肠道直接丢失钾B 尿钾排出增多C 摄入钾减少D 酸碱平衡紊乱E 钾向细胞内转移10.机体内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A.无氧酵解产生乳酸B.蛋白质分解产生硫酸,磷酸和尿酸C.食物D.糖氧化产生三羧酸 E .新陈代谢过程产生二氧化碳11.酸碱平衡是指:A.机体每天对酸碱的摄入量大致相当B.机体酸碱的总量处于平衡状态C.正常机体体液的pH值部民维持在7.53-7.45D.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pH值总是相等的E.机体内环境处于稳态12.A 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A.心衰患者大量用利尿剂时B.严重腹泻C.肾小管性酸中毒D.休克E.醛固酮分泌减少时13.关于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的调节,下列那项说法不对?A 首先是血浆内缓冲系统的缓冲B 呼吸变浅变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C 细胞内外K+\H+加强交换,胞内H+逸出,K+进入到细胞内D 通过代偿使得血液中的H C O3-/H2C O3下降E 肾脏排酸保碱受到抑制,H C O3-排出增加,尿液呈碱性14.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会发生:A 呼酸+代酸B 呼碱+代酸C 呼酸+代碱D 代酸+代碱E 代碱+呼碱15.低氧血症是指:A.血氧分压降低B.氧饱和度下降C.血氧含量降低D.细胞得不到充分的氧/不能充分利用氧E.血液中溶解的氧减少16.关于氧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映了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之间的关系B P50降低时,氧离曲线发生了右移C 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时,氧离曲线左移D C O中毒时,氧离曲线左移,进一步加重缺氧E 2.3-D PG 的增加使氧曲线右移,有利于组织获得氧17.缺氧时呼吸系统的代偿:A.主要是缺氧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B.P a O2一旦低于正常就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C.是低张性急性缺氧最重要的代偿性反应D.长期慢性缺氧时呼吸增强仍十分明显E.贫血和C O中毒和血液性缺氧患者,呼吸代偿也很明显18.下列哪种代偿反应在慢性缺氧病人更为明显:A.心率增快B.呼吸加深加快C.血流重新分布D.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E.心脏收缩力增强19.贫血患者在外呼吸功能正常时:A.动脉血氧分压下降B.氧饱和度下降C.氧容量正常D.动-静脉氧含量差下降E.动脉血氧含量正常20.下列物质中,哪一种物质不是内生性致热原?A.白介素-1(I L-1)B.肿瘤坏死因子(T N F)C.干扰素(I F N)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 I P-1)E.前列腺素E221.关于应激,下列说法那项不对?A.是机体受到强烈因素刺激是产生的全身适应反应B.出现应激的疾病为应激性疾病C.有良性应激也有劣性应激D.并非疾病时才出现E.机体有多种神经内分泌的变化22.热休克蛋白:A.是分泌型蛋白质B.主要在肝细胞合成C.在蛋白水平起防御和保护作用D.只有在体温升高时才合成E.是在低等动物体内才生成的蛋白质23.应激时不会出现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为:A.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B.生长激素分泌减少C.生长激素分泌增加D.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E.儿茶酚胺分泌增加24.关于休克,下列说法哪项不对?A.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B.高排低阻型休克常见于烧伤性休克C.本质是微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D.急性心力衰竭可引起心源性休克E.儿茶酚胺在失血休克Ⅱ期丧失了对微动脉的调节作用25.缺血再灌注损伤:A.是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后果B.是缺血损伤的延续C.其发生与缺血时间和缺血器官有关D.凡是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都会发生E.是一种可逆的损伤26.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超载的主要机制是;A.CA2+内流增加B.CA2+外流增加C.Na+内流增加D.胞内H+增加E.肌浆网释放Ca2+增加27.DIC的始动环节是:A.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B.激肽系统激活C.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D.纤溶系统激活E.凝血系统激活28.产科意外诱发DIC的主要原因是:A.微循环缓慢,易形成血栓B.血液高凝状态C.肝脏合成抗凝物质减少D.纤溶活性增高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29.关于休克与DIC的关系,下列说法哪一项不对?A.相互促进,互为因果B.DIC可通过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促进休克的发生C.DIC引起休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心功能的下降D.休克晚期极易发生DICE.并非所有的休克患者都会发生DIC30.肥大心肌最终收缩力仍然下降的机制是:A.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减少B.能量利用障碍C.兴奋-收缩偶联障碍D.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E.心肌结构破坏31.左心衰时呼吸困难主要是因为:A.肺循环淤血B.肺血管收缩C.肺动脉高压D.肺流量下降E.平卧时,胸腔容积减少,静脉回流增加32.下列哪一项不是酸中毒降低心肌收缩能力的机制:A.影响细胞外Ca2+内流B.影响肌浆网释放Ca2+C.竞争结合肌钙蛋白D.H+与K+相竞争E.使A TP的合成减少33.急性肺损伤引起Ⅰ型呼衰的主要机制为:A.限制性通气不足B.阻塞性通气不足C.呼吸膜损伤引起的氧弥散障碍D.解剖分流增加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4.关于呼吸衰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由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引起的病理过程B.病人P a O2<60mmHg,P aC O2正常,即可诊断为Ⅰ型呼衰C.Ⅱ型呼衰一定伴有肺泡总通气量下降D.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和高碳酸血症E.Ⅰ型呼衰即低氧血症呼吸衰竭35.下列哪一项不是慢性肾衰多尿的机制?A.尿浓缩功能降低B.健存肾单位原尿流速快C.渗透性利尿D.髓质高渗环境形成障碍E.肾小球滤过率升高36.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患者不会出现的功能代谢损伤是:A.少尿B.尿比重上升C.氮质血症D.低钾血症E.水中毒37.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学说:A.氨中毒学说B.假性神经递质学说C.氨基酸失衡学说D.脑水肿学说E.G ABA学说38.肝性脑病时胰岛素降低支链氨基酸浓度的作用机制是A.促进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促使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C.促使支链氨基酸经肾排出D.增加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支链氨基酸E.使支链氨基酸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39.关于MO D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任何人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B.慢阻患者存在呼吸衰竭,若合并右心衰即属于MO D SC.急性严重病因作用后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以上器官功系统功能障碍和衰竭D.见于充血性全心衰引起呼吸衰竭、肝功能障碍40.S I RS是指:A.体温>38℃或<36℃,心率>90次/m inB.机体内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C.由于严重感染导致地机体高代谢状态D.由于炎症和抗炎失衡导致的全身性拮抗反应综合征E.由于内源性抗炎反应过程导致机体感染能力下降的反应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计20分)1.疾病2.阴离子间隙3.功能性分流4.内生性致热原5.肝性脑病三、英汉单词互译(每题0。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附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附答案)1、异型输血发生DIC的主要机制是A、血小板损伤B、血管内皮损伤C、血细胞大量破坏D、其他促凝物质入血E、组织因子释放答案:C2、中国科协于()批准成立国家一-级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A、1979年B、1965年C、1985年D、1991年E、1970年答案:C3、"下列关于呼吸衰竭病理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呼吸衰竭患者未经治疗时,可以只有PaCO2升高而没有PaO2,降低B、判断呼吸衰竭的血气标准一般为PaO2,低于60mmHg,PaCO2高于C、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02低于正常D、呼吸衰竭可分为低氧血症型和高碳酸血症型E、根据病程经过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答案:A4、分子病的共同特点是A、脂异常B、DNA异常C、RNA异常D、蛋白质异常E、糖异常答案:D5、一患者因产科意外被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下列实验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的是A、血小板明显减少B、凝血活酶时间缩短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纤维蛋白原定量减少E、血清FDP含量增高答案:B6、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影响动脉血氧含量A、内呼吸功能B、血液的携氧能力C、外呼吸功能D、吸入气氧分压E、血红蛋白的数量答案:A7、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与下列哪项无关A、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引起大量动-静脉吻合支开放C、激活凝血-激肽系统扩张血管D、直接收缩全身血管E、直接损害心肌答案:D8、心力衰竭时启动心率加快的代偿机制是A、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B、心房舒张期压力下降C、心室收缩末期压力升高D、对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E、心脏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答案:D9、下列哪项不是影响高原肺水肿发生的因素A、遗传因素B、炎症C、肺动脉收缩D、肺循环血量增加E、吸入气氧分压降低答案:D10、肺组织的顺应性是指A、肺的扩展性B、肺的弹性回缩力C、肺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容量变化D、肺内压力变化E、肺内容答案:C11、患者,男,28岁,因为剧烈呕吐、腹泻入院,烦躁不安,心率为125次/分,血压为80/44mmHg,尿量为300ml/24h。
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实验氨中毒学说):甲兔(扎肝+灌NH4C)和丙兔(不扎肝+灌NH4CI)都出现了脑功能异常表现(角膜反射和对疼痛反应逐步迟钝、消失,角弓反张),而乙兔(扎肝+ 灌NaCI)没有出现相应表现,说明氨中毒能引起脑功能异常;另外,甲兔和丙兔虽然都出现脑功能异常,但引起甲兔出现脑功能异常所用灌氨量要少于丙兔,说明在肝功能异常时更容易发生氨中毒。
結論:氨中毒可导致脑功能异常。
肝在解氨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氨对脑毒性作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血氨增高: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不足;氨产生增多。
#氨中毒学说:慢性肝性脑病主要发病机制。
一、血氨升高原因:1氨生成增多:1、肝硬化时门脉压力增高,消化道粘膜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致肠菌活跃,释放AA氧化酶和尿素酶增多。
2、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肠菌分解血液蛋白产氨。
3、合并肾功能不良导致氮质血症,尿素弥散至肠腔增多导致产氨增高。
4、血氨升高或利尿剂应用不当,抑制肾远曲小管碳酸酐酶活性,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氨经尿排泄减少而入血增多。
5、肌肉振颤收缩,加速腺苷酸分解产氨。
6、未经消化吸收蛋白成分在肠道潴留,经肠菌分解产氨。
2氨清除不足:1、肝功能障碍时因ATP生成减少及肝内酶系活性下降,致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生成减少。
2、肝硬化致肝内血流改建,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形成,肠源性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3氨吸收情况:降低结肠内pH可抑制氨吸收。
二、氨对脑毒性作用:干扰脑能量代谢:1、氨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使乙酰CoA生成减少,阻碍TAC2、氨与a-酮戊二酸结合成谷氨酸,使a-酮戊二酸减少,阻碍TAC3、消耗NADH影响氧化磷酸化过程。
4、氨进一步与谷氨酸结合成谷氨酰胺过程中又消耗了大量ATP2J氨影响神经递质间平衡:1、氨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使乙酰CoA生成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Ach减少。
2、氨与Glu结合成抑制性递质Gin,使得兴奋性递质Glu大量消耗,抑制性递质Gin增多。
3、氨使抑制性递质GABA增多。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型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型及答案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型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细胞凋亡是由以下哪个因素引起的?A. 细胞内毒素B. 细胞外毒素C. 细胞程序性死亡D. 细胞坏死答案:C2. 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的渗出主要受哪种物质的影响?A. 组胺B. 细胞因子C. 前列腺素D. 血管活性胺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肿瘤细胞的特征?A. 快速增殖B. 无限制分裂C. 细胞凋亡D. 细胞形态改变答案:C4.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主要原因是?A. 心肌细胞死亡B. 心脏负荷增加C. 心脏收缩力下降D. 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引起低氧血症?A. 呼吸功能障碍B. 循环功能障碍C. 贫血D. 过度通气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细胞凋亡是一种_________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程序性;发育;疾病7. 炎症的四大特征包括:红、肿、热、_________。
答案:痛8.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这与它们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表达增加有关。
答案:基质金属蛋白酶;粘附分子9.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机体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机制进行代偿。
答案:神经内分泌激活;心肌细胞肥大10. 低氧血症是指动脉血氧分压低于_________ mmHg。
答案:60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答案:病理性钙化是指在非骨骼组织中异常沉积的钙盐。
它在疾病中的作用包括: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钙化斑块,以及在某些疾病中作为病理过程的一部分,如肾钙化。
12. 描述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答案: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包括心率加快、心肌细胞肥大、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等。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第一章绪论一、多选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是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答案]D[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
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D.推理判断B.动物实验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答案]B[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D.病理障碍B.病理过程E. 病理表现C.病理反应[答案]B[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A.器官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B.细胞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C.实验病理学[答案]C[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纪前叶世纪前叶世纪中叶世纪中叶世纪后叶[答案]C[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世纪20年代世纪50年代世纪30年代世纪60年代世纪40年代[答案]D[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治疗休克时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导致休克加重的机制是A、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B、机体丧失对应激的反应能力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E、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正确答案:D2、患者,女,40岁。
因“四肢无力伴血压升高3年半”入院。
查体:血压161/106mmHg,右肾区叩痛,双侧腱反射减弱。
实验室检查:血钾2.6mmol/L,24小时尿钾44.3mmol/L,血浆醛固酮326.4pg/ml。
C.T显示:右肾上腺区 2.5C.mx2C.m近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
患者低血钾的原因是A、钾摄入不足B、醛固酮增多症C、低钾性周期性麻痹D、慢性肾炎排钾增多E、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B3、以下哪一项属于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基本病理过程A、心功能不全B、呼吸功能不全C、脑功能不全D、MOD.SE、肾功能不全正确答案:D4、下列哪项氨基酸与肝性脑病的发生无关A、亮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蛋氨酸E、苯丙氨酸正确答案:A5、血氧容量(CO2)mAxA、取决于PAO2和CO2maxB、取决于PAO2 (肺泡气氧分压和肺换气功能C、取决于血中HB的质和量D、取决于PAO2和HB的质E、取决于CAO2和血流量正确答案:C6、关于血氧饱和度的描述,下列的是A、血液中溶解的氧量和总氧的百分比B、已与氧结合的HB.与血液总HB.的百分比C、已与氧结合的HB.和未结合氧的HB.的百分比D、血液中溶解的氧量和总HB.的百分比E、未结合氧的HB.和总HB.的百分比正确答案:B7、宫内死胎主要是通过激活下列何系统引起D.IC.A、外源性凝血系统B、内源性凝血系统C、纤溶系统D、补体系统E、激肽系统正确答案:A8、下列关于用力呼吸的描述不的是A、吸气时膈肌收缩B、辅助呼吸肌参与收缩.C、呼气时肋间外肌收缩D、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E、呼吸时腹壁肌肉收缩正确答案:C9、儿茶酚胺A、气道平滑肌舒张,管径缩小B、气道平滑肌收缩,管径缩小C、气道平滑肌舒缩状态不改变,管径不变D、气道平滑肌舒张,管径增大E、气道平滑肌收缩,管径增大正确答案:D10、属于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概论部分内容的是A、心力衰竭B、讨论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原因、基本机制和转归C、缺血-再灌注损伤D、肾功能衰竭E、介绍病理生理学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正确答案:B11、下列哪项描述在代谢性酸中毒时不会出现A、心肌细胞E.m负值↓B、与肌钙蛋白结合↓C、内流↑D、肌浆网释放↓E、对儿茶酚胺反应性↓正确答案:C12、通气障碍所致呼吸性酸中毒可引起A、低钾血症B、低镁血症C、高镁血症D、血钾正常E、高钾血症正确答案:E13、下列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A、急性肾衰竭B、急性呼吸功能衰竭C、心源性休克D、希恩综合征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E14、患者,男,51岁,因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呕吐新鲜血约1200mI入院,心率为128次/分,血压为73/25mmHg,四肢湿冷,反应迟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常用实验设计方法(答案)
一、选择题
1.E
2.A
3.C
4.E
5.B
二、思考题
1. 答案:(1)可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析因实验设计。
(2)交叉设计。
将条件相近的患者配对并编号,再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各对的患者分配到A,B两组;其中一个患者在第一阶段接受新药处理,在第二阶段接受常规药处理;另一个则在第一阶段接受常规药处理,在第二阶段接受新药处理。
分组过程如下:将20名患者按条件配对并编号(1.1,1.2;2.1,2.2;3.1,3.2;…),在任意指定随机数字表中的任一行,并规定随机数字为奇数时,对子中的单号受试对象先用新药后用常规药,双号受试对象先用常规药后用新药。
2. 答案:因为人体自身具有解毒功能和排泄功能,所以血药浓度的下降并不一定是治疗的效果,因此,该结论并不成立。
不应该采用配对t检验。
可选取该农药中毒且并未经过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治疗前后两组的血药浓度下降值做t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