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完整资料).doc
新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施工方案(设施设计与功能规划)

《新建文化创意产业园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特规划建设一座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该产业园将集文化创意、艺术展示、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提供一个优质的发展平台。
产业园选址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区域,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项目占地面积[具体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具体面积]平方米。
规划建设有创意办公区、艺术展览区、文化体验区、休闲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平整与基础施工-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 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包括土方开挖、基础垫层、基础钢筋混凝土浇筑等。
2. 主体结构施工- 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采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进行墙体砌筑、楼板浇筑等工作,同时预留好水电、通风等管道的安装位置。
3. 建筑装饰施工- 进行内外墙的装饰施工,包括墙面抹灰、涂料涂刷、面砖铺贴等。
- 安装门窗、吊顶、地面铺装等装饰材料,营造出美观舒适的室内环境。
4. 设施设备安装- 安装水电、通风、空调等设施设备,确保园区的正常运行。
- 安装消防设施、安防监控系统等,保障园区的安全。
5. 景观绿化施工- 进行园区的景观绿化施工,包括种植花草树木、铺设草坪、修建景观小品等。
- 打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
6. 竣工验收- 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
- 整理工程资料,提交竣工验收报告。
三、材料清单1. 建筑材料- 钢材、水泥、砖块、砂石等主体结构材料。
- 涂料、面砖、地板、吊顶等装饰材料。
- 门窗、玻璃等建筑配件。
2. 设施设备- 水电设备、通风设备、空调设备等。
- 消防设施、安防监控系统等。
3. 景观绿化材料- 花草树木、草坪、景观小品等。
四、时间安排1. 场地平整与基础施工:[具体时间区间 1]2. 主体结构施工:[具体时间区间 2]3. 建筑装饰施工:[具体时间区间 3]4. 设施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区间 4]5. 景观绿化施工:[具体时间区间 5]6. 竣工验收:[具体时间区间 6]五、质量控制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及运营管理方案设计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及运营管理方案设计第一章总体规划 (3)1.1 项目背景分析 (3)1.2 规划目标与原则 (3)1.2.1 规划目标 (3)1.2.2 规划原则 (3)1.3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4)1.3.1 规划布局 (4)1.3.2 功能分区 (4)第二章项目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 (4)2.1 项目定位 (4)2.2 产业发展方向 (5)2.3 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5)第三章建筑设计与景观规划 (5)3.1 建筑设计风格 (5)3.2 景观规划与布局 (6)3.3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7)第四章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7)4.1 基础设施规划 (7)4.1.1 交通设施 (7)4.1.2 通信设施 (7)4.1.3 供水供电设施 (8)4.2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8)4.2.1 商业设施 (8)4.2.2 文化设施 (8)4.2.3 体育设施 (8)4.3 设施运维管理 (8)4.3.1 设施维护 (8)4.3.2 安全管理 (9)4.3.3 服务质量提升 (9)第五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9)5.1 投资估算 (9)5.2 经济效益分析 (10)5.3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0)第六章市场营销与推广策略 (11)6.1 市场分析 (11)6.1.1 市场环境分析 (11)6.1.2 市场需求分析 (11)6.1.3 市场竞争分析 (11)6.2 品牌建设与推广 (11)6.2.2 品牌形象设计 (11)6.2.3 品牌推广策略 (11)6.3 营销策略与渠道 (11)6.3.1 产品策略 (11)6.3.2 价格策略 (11)6.3.3 渠道策略 (12)6.3.4 推广策略 (12)6.3.5 客户关系管理 (12)第七章运营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12)7.1 运营管理模式 (12)7.1.1 运营管理理念 (12)7.1.2 运营管理模式构建 (12)7.1.3 运营管理策略 (12)7.2 组织架构设计 (13)7.2.1 组织架构原则 (13)7.2.2 组织架构设置 (13)7.3 人力资源配置 (13)7.3.1 人力资源规划 (13)7.3.2 人才引进与培养 (14)7.3.3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14)第八章政策法规与产业政策 (14)8.1 政策法规体系 (14)8.1.1 法律法规框架 (14)8.1.2 政策法规制定 (14)8.1.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4)8.2 产业政策引导 (14)8.2.1 产业政策目标 (14)8.2.2 产业政策内容 (15)8.2.3 产业政策实施 (15)8.3 政策扶持与优惠政策 (15)8.3.1 政策扶持措施 (15)8.3.2 优惠政策实施 (15)第九章项目实施与进度管理 (15)9.1 项目实施步骤 (15)9.1.1 项目启动 (15)9.1.2 项目策划 (16)9.1.3 项目实施 (16)9.1.4 项目验收 (16)9.2 进度管理 (16)9.2.1 制定进度计划 (16)9.2.2 进度监控 (16)9.2.3 进度调整 (16)9.3 质量与安全管理 (16)9.3.2 安全管理 (17)第十章持续发展与优化建议 (17)10.1 持续发展战略 (17)10.1.1 创新驱动发展 (17)10.1.2 文化传承与发扬 (17)10.1.3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17)10.1.4 国际化发展 (17)10.2 优化建议 (17)10.2.1 完善政策体系 (17)10.2.2 优化园区基础设施 (18)10.2.3 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 (18)10.2.4 强化园区品牌建设 (18)10.3 后期评估与调整 (18)10.3.1 定期评估 (18)10.3.2 动态调整 (18)10.3.3 持续优化 (18)第一章总体规划1.1 项目背景分析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范本PPT课件( 46页)

战略投资者 介绍
企业使命: 建设最具人文价值的一流企业
企业愿景: 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产业运营商
企业定位: 新兴产业的先行者;商业模式的创新者 传统产业的提升者
战略投资者 介绍
万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万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美丽的中国 杭州。公司由49位自然人股东出资组建。自创立以来,始终 坚持以“建设最具人文价值的一流企业”为使命,以致力于 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产业运营商为愿景,用一流的理念、一 流的标准、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定位,着力将万华控股集团 打造成为集产业运营、金融服务、酒店楼宇三大产业为核心 的一流综合型民营企业集团。
• 放眼未来,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团将以电视传媒产业 为基础,立足香港,依托内地,进军海外,吸引专业 优秀人才,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具有强大 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现代化传媒集团。
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
项目由香港与中国大陆二大集团——香港卫视国际传媒集 团和杭州万华控股集团共同联手打造。拟在深圳市龙岗区 打造深圳领先,全国一流的香港卫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吸 引集聚国内外一流文化创意企业,打造集文创产业金融中 心(股权投融资中心)、影视传媒中心、设计制作中心、 新闻出版中心、创意企业孵化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六大中 心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战略投资者 介绍
万华控股集团以“产业高端化、市场国际化、股权社会化、 经营关联化”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历年来的努力, 集团三大核心产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共有控、参股企 业35家,职工800余人,尤其是通过对产业地产的成功运营 ,更是标志着集团迈上产业地产运营领域的新高地,更好的 推动了集团健康、持续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 度赞誉。
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作文

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作文《走进汉阳造创意产业园》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可是个超有趣的地方。
我第一次去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的时候,走在那街上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大杂烩的创意世界。
一进去,先看到那些老厂房,灰扑扑的墙,透着一种岁月的沧桑感。
我就好奇地想这破旧厂房能有啥花样呢。
哎,我走着走着就看到一个特别的工作室,外面的墙上全是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涂鸦。
那涂鸦有画超级英雄的,英雄画得跟真的要从墙上跳出来似的,肌肉鼓鼓囊囊的;还有画那种很奇幻的场景的,什么漂浮在天空中的城堡,下面一群小精灵飞着。
我站在那墙前面看了半天,就跟个小孩看动画片一样挪不动脚。
往里面再走走,那创意就更多了。
有一家店,门口摆着好多奇怪的小物件,全是旧东西改造的。
我拿起来一个小台灯瞧,这灯座居然是用一个旧齿轮做的,上面的灯罩像是拿旧唱片裁出来又重新拼接的。
那些齿轮的齿还能看得清清楚楚,锈迹斑斑的却有一种古朴的美感。
再看看周围的那些工作室,有的在做手工皮具,屋里弥漫着一股醇厚的皮子味道,匠人们拿小锤子在皮子上敲敲打打地做标记,小锤子砸在皮子上发出清脆的“当当”声,眼见着皮面上就有了一道道好看的纹理。
还有在做木制工艺品的,地上到处是木屑,桌子上摆着各种精巧的小木雕,有一只只圆滚滚的小猫咪,胡须都雕得根根分明,眼睛贼机灵的样子。
这里的人也很有趣。
我看到好几个年轻人穿着奇装异服,估计是在搞什么艺术创作的时候从衣服上找灵感呢。
还有一群小孩子被老师带着来参观,孩子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要把这里的一切都装进小脑袋里去。
整个产业园里弥漫着一种活力又有点散漫的气息,就像是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在这里慢慢地发酵。
那次去汉阳造创意产业园的经历,就像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
它把破旧的厂房变成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意乐园,我从那以后就经常盼着再去那好好逛一逛。
《再遇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又一次来到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它还是那副又熟悉又新鲜的样子。
我直奔上次看到的那个涂鸦墙附近,发现这次墙上又多了很多新的涂鸦。
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作文

汉阳造创意产业园作文《走进汉阳造创意产业园》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听起来就挺酷的名字。
这地儿啊,可是很有趣的一处所在。
刚到产业园大门口,那是一种新旧交融的感觉。
老厂房的轮廓还在,就像个老古董似的矗立着,不过可不是沉闷的老气模样。
墙上爬着一些藤蔓植物,不知道是爬山虎还是别的啥。
那绿色的叶子就这么重重叠叠地顺着墙缝舒展着,像是在给这座老厂房披了件绿色的披风。
门口的保安大叔打扮也是有点酷的,穿着制服戴着墨镜,活脱脱电影里的保安队长。
大叔跟我相视一笑,感觉挺亲切。
走进产业园,那真是满眼的新奇。
一间间工作室和创意小店就像一个个装满惊喜的小盒子。
我看见一个画室,门口摆着一些水彩画,画的是外面这个产业园的老建筑,斑驳的墙壁在画笔下透着一种岁月的韵味。
进入画室里面,地上全是颜料罐子,横七竖八的。
那画家,是个留着长头发的大哥,看起来有点邋遢,不过眼睛里透着那种专注劲儿。
他正拿着画笔在一块大画布上挥舞着。
我凑过去看,那画布上已经有了一些厂房的轮廓,大哥手脚并用的,一会弯腰蘸颜料,一会踮脚去描绘屋顶。
他也不管我在旁边看,时不时还嘟囔着“这里的颜色再深点就好了”之类的话。
我忍不住问他为啥选在这个地方画画,他手都没停就说“这些老房子有灵魂,画着有感觉。
”再往前走,有个做手工皮具的小铺子。
里面全是皮子的味道,还混杂着一点胶水味。
店主是个年轻姑娘,她坐在工作台前,拿着小锤子在一块皮子上敲打着。
当当当的声音很有节奏感。
台子上摊着各种工具,有像小梳子似的工具,还有些形状奇特的小夹子。
姑娘一边敲一边跟我说“这皮子啊,就跟人一样,得慢慢打磨才能出样子。
”她拿起旁边一个已经做好的小皮包,那皮子的纹路清晰得很,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
每个褶皱,每个缝合的地方都整整齐齐。
我在这个汉阳造创意产业园里晃悠了一个下午,天色渐暗的时候,那些老厂房里的灯光陆陆续续亮起来。
小灯泡透过窗户玻璃,让这产业园变得有点梦幻。
这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就像一个魔法盒,把老旧和新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考察报告

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考察报告2021年10月17日下午,在张国超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下,文化产业治理1101班全部同窗前去了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并对其进行了考察。
文管1101班全部同窗于当天中午12点集合完毕后乘坐704路公汽,通过40多分钟的车程,大约于下午1点抵达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
一、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介绍1、进展缘由2020年10月17日,汉阳区委、区政府引进上海致盛集团,遵循“科学计划、挖掘文化、强化特色、提升层次”的原那么,依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三元模式,在百年工业遗址汉阳区龟北路一号原824厂,创建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
2、地理位置汉阳造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地处市内一环,三镇鼎立的地方,背枕龟山,面临长江、汉水交汇,毗邻千古琴台、隔江相望黄鹤楼,遥看城市地标龟山电视塔等人文景观,回顾闻名于世的“汉阳造”,俯视中国近代工业遗迹,在青山绿水的围绕中闹中取静,这种集天时地利、历史底蕴和人文环境于一体地身世,奠定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横空避世,是进展文化创意产业理想的创作乐土。
3、园区建筑散布简介园区共占地90亩,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在保留龟北路片区工业遗址的基础上,依照“整旧如旧,不同进展”的思路,通过对原标准厂房进行从头概念、设计、计划,组成一心(以龟北路为轴心)、二带(滨湖景观带和绿色生态景观带)、三片区(上述3大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文化艺术区、商业休闲区、创意设计区3大功能区域,以完备的、富于创新的硬件设施,高质量、高专业水准的效劳,集聚国内外优秀创意企业落户,提供现代、高端创意产品及效劳。
打造一个凝聚艺术精英,集结聪慧灵感,引领时尚潮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二、“汉阳造”进展模式分析随着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再也不单单只是知足于金钱物质上的需求,更需要知足他们精神上的需求。
那么,在此刻那个时期,文化产业的进展便成了必然。
汉阳造文化产业创业园区的开发即是属于其中之列。
汉阳造艺术园区调研 共39页

创意产业的理想乐土。
2009年初,致盛集团积极与汉阳区政府沟通,希望将老工业
基地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孵化区、知名企业聚集区和特色文化包容
区,整旧如旧、腾笼换鸟,既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可实现资产保
遵循“科学规划、挖掘文化、强化特色、提升
园层区次历”史的文原化则背,景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
园区历史文化背景
园区历史文化背景
武汉市汉阳区龟山北路一带曾是著名的“汉阳
造”的肇始之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国营大
型企业824工厂、武汉国棉一厂等工业企业大本营。
20世纪90年代,随着企业改制、外迁,昔日
的工业聚集地陷入长达10多年的沉寂。遗留下来的
形态各异、空间灵动的旧式老厂房成为了发展文化
运作”的三元模式,本着对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性 利用和开发原则,将原824厂的工业老厂房进行重 新定位、设计、规划、改造和经营,打造成一座文 化创意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的专业化、规范化、 市场化、国际化的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创意产业园区。 既保留了汉阳老工业基地的原味,又注入了新鲜的 文化创意特色,使其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活力。
富有趣味的其他雕塑
园区中艺术元素分析——建筑
园区中艺术元素分析——建筑
历史旧址复古建筑
•秉承保留汉阳老工业基地的原味的原则,园区的建设中对原基地旧址进行了部分保留。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原址上的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如今,自1959年建成的汉阳特种汽
车制造厂已几乎“搬空”。老厂房笔直规矩地矗立在一大片梧桐下,像是饱经沧桑的老者,
园区简介
走进园区,仿佛感觉走进了创意的殿堂, 浓荫,画廊,露台这里给我们设计了完美 的一切。哥特式房顶的会所式餐厅,专供 性格不羁人士的无束缚商务办公室,还有 专门给白领金领们发泄情绪的神秘小暗房, 这些都充满着“非主流”的商业吸引力。 漫步其中,享受着无限的创意。
万州重庆日报产业园设计说明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长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念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规划及建筑设计说明1.1 项目背景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
该项目位于万州江南新区核心地带,万州区行政中心正前方,面向长江,视界开阔。
用地面积约120亩,用地性质商业(仅用于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娱乐项目),容积率2.0,另外广场用地28亩,不得修建地上建筑,可结合广场品质的改造提升,修建地下建筑。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左右。
地上建筑用地面积80348㎡,容积率2.0,建筑密度小于等于55%,绿地率大于等于3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30米。
广场用地19124㎡,不得修建地上建筑,可结合广场品质的改造提升,修建地下建筑。
集新闻、广告、网络、商务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事业六大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及文化综合体。
1.2 设计理念1.2.1 设计概念由来方案缘自万州得名——“万川毕汇、万商云集”。
结合山水现状格局,裙房犹如自山体上生长而出的一条条山石,向江岸延伸;同时江景办公塔楼与之相交,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
条条裙房正如万川交汇,形成商业氛围;幢幢塔楼巍然而立,必将汇聚万商!1.2.2 突出标识性长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需要充分展示文化功能,做到产业与商业的有机统一,成为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在园区形象塑造上,我们通过群体建筑体量来体现标识性,同时对环境进行规划,形成办公景观步行道,步行道上的“德方斯门”更是现代办公园区门户形象的体现。
1.2.3错落有致的群体建筑建筑布局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建筑体量和形式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设计中,我们按照自然地形布置建筑,并灵活变化建筑层数,加强了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关系。
形成空间富于变化、立体的、多层次的办公建筑群落。
1.2.4 江景办公高峡出平湖!江景是本地块最大的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一、园区概况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是湖北省、武汉市和武昌区三级政府重点扶持、打造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2003年起,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功能转型的推动下,武昌区全面开启“退二进三”步伐,确立了文化产业为全区四大支柱产业的功能地位,先后实施了武昌古城、首义文化区、武昌·中部设计之都、东湖西岸--沙湖南岸文化传媒产业带等一系列文化项目工程。
为促进文化产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企业集聚,2011年创意设计产业确定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并启动《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发展规划》编制,2012年成立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入2亿元资金撬动文化资源整合、开发,2014年成立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建设,同时,《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015年1月,在《文化部关于命名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的决定》中,湖北实现零的突破,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成为我省首家被文化部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其基本情况如下:1、园区产业结构布局规划总面积约151公顷。
分为“一心两轴四区”。
一心,即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区总部。
两轴,即“长江—沙湖—楚河—东湖”生态水轴和“中南路—中北路”设计文轴。
四区,即四大功能组团,分别为:东湖西岸传媒设计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44公顷,重点发展新闻传媒、移动终端、动漫网游等传媒产业,资产总额逾200亿;世界工程设计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28公顷,重点发展工程勘察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产业;楚河汉街创意生活体验区,规划面积约34公顷,重点发展演艺娱乐、旅游休闲、商贸服务等高端文化及关联产业;武昌古城艺术设计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约45公顷,重点发展文化旅游、艺术品创作与交易等相关产业,展示千年古城文化精髓。
下表是园区四大文化产业布局和代表企业、项目。
园区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地区和代表企业或项目2、园区发展现状经过持续建设发展,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已成为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性园区和省文化厅重点扶持、推介的标杆性园区。
截至2014年底,园区入驻企业共1832家,其中文化企业1493余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81.5%;实现产业总值146 亿元,增加值43.2亿元,税收17.5亿元;区内1家企业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0家企业被命名为文化创意设计重点企业;全国约70%的高铁设计,约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约70%的深基坑设计出自该园区。
区文化创意与工程设计深度融合,产业特色鲜明、聚集效应明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设计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等龙头企业扎堆汇集,并以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的形式组成联合舰队,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设计之都”全力进军,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设计产业培育成千亿产业。
表1 截止2014年关于长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数据3、园区运营机制园区由企业法人——武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运营,该公司与园区总部(园区管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体化运作。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代表区政府对园区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服务等方式,在文化创意设计项目的招商融资、规划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履行职责,促进园区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和功能互补,将东湖西岸、中南中北、武昌古城、楚河汉街等四大产业聚集区有机衔接在一起。
公司下设平台运营中心,通过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展示推广、文化交流、企业孵化服务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孵化、投融资、技术、信息、产权交易、企业展示、人才培训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4、园区发展战略园区总体发展思路是高举长江文明旗帜,主打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突出多重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园区融入文化城区,将产业园区的文化生产功能与武昌城区的文化消费、文化体验紧密结合,使产业园区与文化城区不断融合,形成文化生产、展示消费、体验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园区发展指导原则是“融合”,包括产业融合、空间融合、平台融合与产销融合。
园区发展路径如下:1、园区产业联动。
构建重点门类,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示范效应。
2、龙头企业引领聚合。
龙头企业引领,借助公共平台,形成竞争优势。
3、重点项目带动提升。
建设精品工程,推动园区升级。
4、品牌塑造,高端影响。
强化产业特色,塑造品牌魅力,扩大高端影响。
5、产业政策全面保障。
完善产业政策,整合多方资源,保障平台建设。
5、园区重点项目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如下表格:二、园区发展的优势1.武昌区文化产业现有规模为园区建设奠定了基础2013年,武昌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占地区GDP 的6.3%。
全区文化产业现有企业5314家,税收过千万元文化企业超过20家,有3家文化企业税收过亿元。
全年税收与往年相比,增幅保持在20%以上,增幅较快的行业分别是艺术品业、旅游业、影视业和培训业,分别增长77.46%、36.41%、23.89和8.87%,增长状况与我区积极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方向是高度一致的。
2.武昌工程设计、出版传媒的竞争力是建设品牌园区的产业优势2013年,武昌共有设计企业2800多家,其中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企业3家,占全市一半,全国70%的高铁设计、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和70%的深基坑设计来自武昌。
设计企业纳税10.6亿元,占文化产业税收总额的57.8%,较去年同期增长7.34%,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在昙华林举办“中国武汉工程设计双年展”是中国工程设计领域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博览会。
武昌区共有出版传媒企业1100多家,出版发行和新闻媒体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楚天都市报和《特别关注》杂志发行量均超过百万,并入选全国“十大百万报刊”品牌,这样的业绩在全国独一无二。
知音传媒集团年创利税水平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2013年创利税5000多万。
《知音》杂志发行量600万份,《知音漫客》周刊月发行量超过400万册,《漫客网》是全国第一个原创动漫网站,有着巨大的业内吸引力和发展前景。
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麾下有40多家文化企业,实力雄厚。
2013年,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创利税过亿元,有较大增幅。
3.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园区可持续开发文化项目提供了保障武昌拥有历史遗迹遗存11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一个5A级景区,五个4A级景区,昙华林、户部巷、楚河汉街三条省级旅游名街对国内外游客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武昌同时又是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试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品质提升上有着明确的标准与规划。
其中许多文化旅游资源都可以打造为文化项目,孵化为文化产业园区。
三、园区发展模式1、“长江+武昌”,谋定产城融合战略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高举“长江文化”牌,谋定“文化武昌”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武昌发展深度融合,打造武汉、湖北乃至长江中游的标志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带,使文化成为武昌的标识和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武昌的支柱产业,文化经济成为武昌的重要经济支撑。
以武昌·长江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为载体,深化文化精髓传承、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功能提升、文化园区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武昌城市功能转型的引擎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2、“文脉+水脉”,构筑功能融合空间按照江湖水脉联动城市文脉的思路,沿“东湖—沙湖—长江”生态水系走向,规划布局传媒设计、工程设计、创意体验、艺术设计等产业功能片区,为文化项目落户、文化企业入驻提供集聚空间,实现特色上差异竞争、功能上联动互补、空间上融合一体。
目前,园区的项目策划、引进、建设工作进展良好,规划总投资达到318亿元,每个功能片区都有大项目、龙头项目和功能性项目。
如:在东湖西岸传媒设计产业集聚区,投资10亿元建设的楚天181 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设;在楚河汉街创意生活体验区,万达集团与弗兰克·德贡娱乐集团斥资42.9亿元打造的世界顶级舞台秀—汉秀剧场,斥资35 亿元建造的全球首个室内电影主题公园—万达电影科技乐园,已于2014年12月20日开业运营,目前销售火爆;在世界工程设计产业集聚区和武昌古城艺术设计产业集聚区,武汉设计产业联盟大厦、昙华林核心区改造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也正在抓紧推进之中。
3、“文创+设计”,彰显产业融合特色从政策、资金、土地、项目、服务等方面,大力引导、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和园区规划建设,重点扶持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做大做强、彰显特色、形成品牌,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工程设计享誉全球。
全国70%的高铁设计、70%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和70%的深基坑设计来自武昌;中国武汉工程设计双年展成功举办两届,成为中国工程设计领域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博览会。
二是传媒设计全国领先。
知音传媒、湖北日报传媒、湖北广电等众多省级大型文化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资产总额逾200亿元,其中《知音漫客》是全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漫画期刊。
三是艺术设计中部龙头。
园区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依托,在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不断发展,2014年艺术设计产值超过亿元。
园区“文化+科技”、“艺术+技术”、“实力+魅力”的多重融合,成为华中地区文创设计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
4、“政企+平台”,放大市场融合效应全面整合政府、企业优质资源,创新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搭建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展示推广、文化交流、企业孵化服务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保障的产业促进体系。
园区联合200多家区域银行以及一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构建园、企、银、保合作机制,每年举办对接洽谈会10余场,2013年协助园区内企业获得银行授信38.87亿元,贷款19.8亿元。
创办华中地区首家渲染农场,2013年为112家企业提供线上渲染服务693次,为中小企业节省资金100余万元。
4、“功能+要素”,释放环境融合活力秉承“文化涵养城市、环境提升品质”理念,深化对环境—文化—经济综合价值的全面认识,在大力保护、利用山水生态、文化遗存、历史古迹、旅游景点等禀赋资源的同时,通过实施“四工程、两计划”,即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特色街区打造工程、旅游标准化城市创建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程和城管革命计划、城建攻坚计划,推动城市环境与文化产业协调配套,创造良好的功能空间和发展氛围。
四、园区存在问题与挑战1.园区文化产业的空间格局难以达到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