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钢铁消耗(终审稿)
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0(中文版)

• .人人作出承诺,积极参与培训。
• .共创安全环境,享受平安幸福。
• .健康安全出色,经营业绩卓越。
• .管理环环相扣,健康安全如一。
2008年,国际钢铁协会出版了《安全与健康原则指南》(现已有10种 语言的译本)和安全海报,帮助其会员实施和运用这些原则。
2000-05
6.1
2005-09
1.8
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6
7
2009年粗钢产量超过300万吨的 国际钢铁协会会员公司
2008-2009年主要钢铁生 产国家/地区
粗钢产量(百万吨)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欢迎阅读《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0》。正如此前预测,2009年是钢 铁业最困难的一年,此刊物的数据也反映了这一点。2010年4月份国 际钢铁协会发布的钢铁短期需求预测较为乐观。目前行业总体形 势有所改观,钢铁业正步入复苏的轨道。 在危机中总体保持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其经济有望继续增长并推动 未来世界钢铁需求的增长。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步伐较慢,预计 2011年钢铁需求量将低于2007年的水平。 尽管市场在过去的30年中波澜起伏,但由于全球性的兼并重组,如 今的钢铁行业变得更加灵活高效。全球钢铁的长期市场前景强劲。 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增长的基础,同时也是基础建设、交通 设施、能源运输、住房建设及主要消费品的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国际钢铁协会近日完成了第二轮二氧化碳数据采集。每年参加数 据采集的公司都在增加,这体现了钢铁业对这一重要项目所做的 承诺。 可持续发展是钢铁业做出的一项关键承诺。对于国际钢铁协会的 会员公司,这一承诺意味着在决策时要考虑环境、社会与经济之间 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将在今年发布更新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可持续指数的数据表也将第一次列入《世界钢铁统计数据》,详 见第六页。 国际钢铁协会出版了关于钢铁行业副产品管理实践的报告。这份报 告是会员公司集体合作的结晶,报告关注副产品的产出率、循环利 用率以及管理技术。此报告可通过 网站上的电子 书店获得。
2021年世界钢铁产量、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

2021年世界钢铁统计数据关于文中标记具体说明,请参见第27页。
数据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30日。
序言3序言粗钢产量41950-2020年世界粗钢产量52020年主要钢铁生产公司 62019-2020年主要钢铁生产国72020年按工艺统计的粗钢产量82018-2020年连铸钢产量92017-2020年月度粗钢产量钢铁消费11钢铁产量和消费量:2010年分地区构成12钢铁产量和消费量:2020年分地区构成132016-2020年钢铁表观消费量142016-2020年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原料152019-2020年主要国家/地区生铁产量和消费量162016-2020年直接还原铁产量172019年主要国家/地区铁矿石产量和消费量 182020年世界各地区铁矿石贸易量192019-2020年主要国家/地区废钢贸易量202020年世界各地区废钢贸易量钢铁贸易量211975-2020年世界钢材贸易量212000-2020年世界贸易量222016-2020年世界钢铁分品种出口量232020年世界各地区钢铁贸易量242020年主要钢铁进出口国间接贸易量252000-2019年钢铁间接贸易量252019年主要间接钢铁进出口国262015-2019年钢铁实际消费量262019年人均钢铁表观和实际钢铁消费量钢铁工业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尽管受到大流行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到2020年底钢铁需求仅出现小幅收缩,这对于全球钢铁行业来说无疑是幸运的。
中国的钢铁消费量正在不断扩大,反观世界其它地区的消费量正在不断收缩。
得益于疫苗接种在各个国家的稳步推进以及全社会社交行为的改变,我们期待钢铁需求在2021年恢复正常。
我们相信疫情加速了部分关键大趋势的发展,从而导致钢铁需求发生变化。
然而,随着全球工业的数字化与自动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演变和能源转型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应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
2023年全球主要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情况分析

2022年全球主要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情况分析钢铁企业是指对黑色金属矿石进行开采、处理、冶炼或加工成材的工业企业。
下文是对2022年世界主要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数据统计。
日前,国际钢铁协会(WSA)发布了《2022年世界主要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300万吨以上)。
入围本次排名名单的钢铁企业共有100家,比2022年增加了9家。
新增加的这9家钢铁企业,除美国AK钢铁公司、土耳其哈巴斯集团和瑞典奥托昆普钢铁公司外,其他6家都来自中国。
入围该名单的100家钢铁企业,2022年合计粗钢产量为12.04亿吨(120403.8万吨),比2022年入围企业合计粗钢产量增加4607.7万吨,增长3.98%;入围企业2022年合计粗钢产量约占2022年世界粗钢总量的72.31%,比2022年的70.22%增加了2.19个百分点。
入围该名单的钢铁企业,其总部主要分布在亚、欧、美、非等六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
详细来看(见图1),总部在亚洲地区的企业有65家,其中中国有53家、印度5家、日本4家、韩国3家;欧洲12家,其中欧盟9家(德国、卢森堡各2家),土耳其3家;独联体9家,其中俄罗斯6家、乌克兰3家;北美洲6家,其中美国5家;南美洲4家,其中巴西3家;中东2家,其中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各1家;大洋洲1家(总部位于澳大利亚),非洲1家(总部位于埃及)。
第一梯队“巨头”有差异河钢“追逐”新日铁住金在本次排名中,位居前三甲的仍旧是安赛乐米塔尔、新日铁住金和河北钢铁集团。
更多最新钢铁企业排名分析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钢铁企业排名行业进展分析及投资潜力讨论报告》。
安赛乐米塔尔2022年粗钢产量为9808.8万吨,占入围企业2022年合计粗钢产量的8.15%,占世界粗钢总量的5.89%;新日铁住金2022年粗钢产量为4930.0万吨,占入围企业2022年粗钢产量的4.09%,占世界粗钢总量的2.96%;河北钢铁集团2022年粗钢产量为4709.4万吨,占入围企业2022年粗钢产量的3.91%,占世界粗钢总量的2.83%。
国内外钢铁成本分析

国内外钢铁成本分析作为基础原材料,钢铁产品的价格竞争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之一.成本是价格竞争基础.在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史上,很多重大技术突破,例如直接还原铁、转炉炼钢、连铸、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高炉喷煤等,首要动因是降低成本.“成本优先战略”过去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是钢铁工业的首选经营战略.成本高低与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关,它们是企业“可以改变的竞争要素”.通过成本对比分析,便于发现钢铁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潜力所在,促使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挖掘成本潜力.从长期看,工艺、技术和管理的差异将随着企业间技术和管理的交流趋于消失.长期的成本竞争力最终取决于钢铁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原料、能源、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及市场等.这些因素通常属于“不可改变的竞争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改变的竞争要素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我国钢铁生产能力逐步向沿海、原料产地和市场广阔的地区集中,正是这种作用的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可改变的竞争要素”将成为影响国际分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成本竞争研究,不仅对促进企业短期内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定我国钢铁工业长远发展战略和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表1 2004年中外钢铁产品要素成本结构比较项目中国平均比例国外平均长流程比例国外平均全部比例销售价格100100100注:表中的“长流程”为转炉钢的比例在国外钢铁企业平均水平72%之上的企业合计.表2 2004年与2003年单位要素成本变化率比较表3 2004年国外分地区要素成本第一部分单位发货量要素成本对比分析一、中外钢铁企业单位发货量要素成本比较本期成本对比的国外企业共250家,中国钢铁企业为我国主要大中型钢铁企业.由于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异,我国的成本数据结构与国外厂家有所不同.为了可比起见,我们对我国的成本数据按国外的结构和口径调整为“要素成本”.2004年上半年国外钢材平均售价长流程比国内高出美元/吨,这比2003年国内外钢材综合售价之差美元/吨又有所扩大,说明国外钢材市场涨价幅度高于国内.国内2004年的原材料成本,由2003年低于国外长流程美元/吨变为高于国外美元/吨,说明国内矿价和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国外平均涨价幅度.2004年上半年,国内钢材能源成本高于国外美元/吨,2003年下半年为美元/吨,成本差距又有所拉大,说明国内能耗情况尚未得到改善,而且涨价幅度也高于国外.税前利润发生了逆转,由2003年下半年的我国高于国外长流程美元/吨,逆转为2004年上半年国外高于我国美元/吨.说明国外钢材涨价幅度较大,而原材料和能源涨价幅度相对较小.国外企业从而一举扭转了2003年普遍微利或亏损局面,国外全部长短流程企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我国在人力及管理费用和资本成本方面仍保持一定的优势.从国家看,2004年钢材价格最高的国家依然是美国,其次是日本、欧盟国家,由于钢材价格上涨,而钢铁成本保持比较稳定,美、日、欧钢铁行业都出现较大盈利;韩国由于在能源、人力及管理费用、资本成本方面都有一些优势,所以为税前利润最高国家.2004年中国大型企业平均税前利润处于平均偏高水平具体原因见后面“影响要素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从税前利润方面看,台湾中钢公司、韩国浦项公司为最高,分别达到130美元/吨和110美元/吨,中钢公司主要是原材料成本较低,浦项公司主要在能源、劳力及管理费用和资本成本方面有一定的综合优势.2004年,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在原材料成本方面较2003年有较大增加,所以税前利润在世界主要钢铁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二、影响要素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1、原料成本2004年初以来炼铁原料的价格暴涨是全球性的,但由于国外主要钢铁生产厂家采购铁矿石大都采取长期和约方式,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涨价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国外单位发货炼中原材料成本比2003年升高%.而我国同期原材料成本却上升%.其中精矿粉采购价格暴涨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推动钢材成本大幅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之所以我国钢材的原料成本没有与精矿粉采购价格同幅度上升,是由于我国自产矿石尚占消耗量的50%以上.这说明保有较大比例的自产矿石,是缓冲国际矿石价格上涨冲击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俄罗斯、南美等铁矿石资源丰富、品质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有天然的劣势,但与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铁矿石基本依赖进口的产钢国和地区相比又有一定优势.北美、欧洲、中东、亚洲其他国家单位发货量中的原料成本高于我国.在表1中,国外全部包含长短流程的原料成本高于我国,其主要原因而二:一是工艺结构不同,电炉钢的原料成本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转炉工艺.我国所选企业都是长流程企业,消耗的原料主要是烧结用矿粉和块粉;而国外企业转炉钢和平炉钢前苏联和印度合计占%,电炉钢占%;二是高炉入炉原料结构不同,国外企业高炉入炉原料中球团的比例近30%,球团矿外购的比例通常比较大,而我国企业入炉烧结矿占四分之三,烧结矿基本都是自产的,入炉球团比例只有%.表4 2003年世界炼钢生产结构国家地区世界美国日本欧盟15国中国转炉钢比%电炉钢比%平炉钢比%0000表5 2003年中外高炉入炉料结构烧结矿球团块矿国外企业平均%中国49家企业平均%2、能源成本我国能源成本约比国外平均数高%.2004年我国精煤采购成本为美元/吨,比上年同期上涨了%,原煤、无烟煤也都比上年同期有30%左右的上涨.与国外能源价格比较,我国炼焦煤价格与国外相比没有明显优势.但我国焦炭价格明显低于国外水平.2003年我国焦炭产量亿吨,其中出口1472万吨,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我国焦炭出口价加上海陆运费,使得国外焦炭采购成本明显高于我国.而我国企业焦炭采购价格中,有的企业属于向本集团焦化厂采购的价格,并非完全市场价,这也是焦炭采购成本较低的原因之一.总体上衡量,我国能源价格略低于国外平均数.我国整体上讲属于能源生产大国,与我国周边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之一.但表现在钢材成本上,我国能源成本高于国外,其主要原因是单位产品能耗较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节能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与国外先进产钢国之间仍存在20%左右的差距.表6 我国钢铁工业可比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比较单位:kg/t国家1980年1990年2000年英国783670663日本653592620德国752656602法国820687683美国868673--先进国家平均642中国12851017781差距139差距比例%3、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低是我国也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一大优势,也是包括钢铁业在内的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的实物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五分之一,但单位工时成本主要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更大,约为十五至二十分之一.因此,我国吨发货量中的人力成本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国外平均数的二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铁工业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人均收入也相应提高,工资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略有下降.4、折旧从表1中的数据看,我国企业单位发货量实现收入中折旧的比例与国外企业基本相同.5、利息我国单位发货量负担利息财务费用明显低于国外,与我国利率下调、资产负债率降低及有息负债须支付利息的贷款及债券比例较小有关.表7 我国重点企业工序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单位:kg/t表8 2003年人力成本的国际比较表9 中国钢铁企业人力成本情况的变化表10 中国钢铁有关负债及财务费用的变化三、产品销售盈利状况及对钢铁分布的影响盈亏状况是竞争能力强弱的直接表现,它最终会影响到钢铁生产的布局.这一关系可以从2003年全球钢铁行业盈亏分布情况及10年来世界钢铁生产布局的变化看出来.钢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这决定了它的进入和退出门坎都比较高,因此盈亏状况对布局的影响关系只能在长期内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虽然2004年全球钢铁行业盈利情况全面好转,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的盈利水平甚至超过了我国,但这种情况是不是暂时的现象,会不会对钢铁产业布局产生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1、部分地区和国家盈亏状况见表11表11 2003年-2004年部分地区和国家吨发货量盈亏状况单位:美元/吨2、全球1993-2003年粗钢产量变化2004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占世界的%,比2003年又提高了个百分点.第二部分:分环节、品种、流程的运营成本和完全成本对比一、生铁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铁的平均制造成本,处于国际最高水平.可以看出:2004年2003年相比,非洲、独联体、欧洲铁成本都有20%以上增幅,中东地区增幅最小,为%,而中国大陆铁成本平均增长%,为增幅最高的地区.国家炼铁成本比较中,中国处于成本最高水平.世界主要钢铁企业铁成本比较中,中国企业处于成本最高水平.二、钢坯成本1、板坯成本2004年我国板坯平均制造成本,大陆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我国板坯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处于世界平均增幅偏高水平.2、方坯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方坯平均制造成本,处于较低水平.可以看出,我国方坯成本2004年比2003年增幅,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三、扁平材成本1、热轧薄板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热轧薄板平均制造成本,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可以看出,我国热轧薄板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为%,处于世界平均水平.2、冷轧薄板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冷轧薄板平均制造成本,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可以看出,我国冷轧薄板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增幅处于较高水平,仅比中东地区低.3、中厚板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厚板平均制造成本,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中厚板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增幅处于较高水平,仅比独联体地区增幅低.四、长材成本1、棒材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棒材平均制造成本,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棒材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增幅处于较高水平,仅比中东地区和欧洲增幅低.2、线材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线材平均制造成本,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线材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增幅处于中等水平.3、型材成本2004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型材平均制造成本,处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型材成本2004年比2003年的增幅为%,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增幅处于较高水平.五、长短流程成本比较1、不同流程下热轧板卷成本比较2004年美、日、欧洲的长流程成本均低于短流程,因此三地区的长流程产量占了较大比重.2、不同流程下热轧棒材成本比较三个国家地区采用短流程生产棒材均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故短流程棒材产量比例均比较高.线材、型材等长材的成本和产量结构与棒材的情况基本相同.从上述三个国家地区长短流程结构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短流程生产卷板没有成本优势,而生产长材有成本优势.其原因与长短流程的合理规模及合理运输半径有关:在废钢资源比较充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用年产钢40-50万吨的电炉生产厂生产低附加值的线材供应周边地区,具有运距短、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而用电炉工艺生产连轧卷板,需要较大的生产规模,例如CSP单流年产量约100万吨,将受到废钢原料运输半径的制约.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资产部/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WORLDSTEEL-钢铁统计年鉴 2020

e = 估计值 (1) 包括在安赛乐米塔尔 - 日本制铁印度合资公司和中国东方集团持有股份的产量 (2) 包括马鞍山钢铁公司和重庆钢铁公司的产量 (3) 包括日本制铁不锈钢、三洋特钢、奥沃克集团的产量,以及持有在安赛乐米塔尔 - 日本制铁印度合资公司和米纳斯吉拉斯钢铁 公司股份的产量 (4) 包括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钢铁公司和马其顿玛克钢铁公司的产量 (5) 包括穆巴拉克钢铁公司、伊斯法罕钢铁公司、胡齐斯坦钢铁以及伊朗国家钢铁公司的合并产量
电气 %
9.6 31.7 100.0 100.0 5.3 33.2 30.4 30.0 100.0 19.9 81.9 100.0
45.1 100.0 32.4
7.0 100.0 68.8
4.7
英国
7.2
欧盟(28)
158.8
土耳其
33.7
其他
5.2
其他欧洲国家 俄罗斯 (e)
39.0 71.9
乌克兰
20.8
其他独联体国家
8.0
独联体 加拿大 (e)
100.7 12.9
墨西哥
18.5
美国87.8ຫໍສະໝຸດ 北美自贸区119.1
阿根廷
4.6
巴西
32.2
智利
0.9
委内瑞拉
0.1
其他
3.9
中南美洲 埃及 (e)
2019 年,表中国家约占世界粗钢产量 99.9% 以上。 e = 估计值
10
氧气 %
90.4 68.3
94.7 66.8 69.6 70.0 80.1 18.1 100.0 54.9 67.6 93.0 31.2 66.2 78.8 59.1 32.2 49.1 34.4 64.1 71.2 50.7 64.5 60.6 22.8 30.3 32.4 45.5 76.1 76.6 6.4 66.1 2.5 58.8 10.6 23.5 9.6 5.5 89.6 43.8 75.5 68.2 61.9 36.3 81.6 73.2 100.0 71.9
钢铁工业重要能源消耗指标参考表(行业平均值、国际先进值)

钢加工 热轧 冷轧 镀涂 钢丝 铁合金 耐材 工序能耗(kgce/t) 90.07 81.30 120.10 71.79 101.1 1703.16 164.32 电耗(千瓦时/吨) 99.32 82.80 165.30 115.61 310.1 4514.4 123.07 工序水耗 20.33 17.60 27.46 12.3 48.18 46.22 11.66 耗新水 2.02 1.81 1.53 0.5 12.28 4.78 8.80 备注:数据来源于2005年钢铁工业统计年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
吨刚综合能耗:741kgce/t 吨刚可比能耗:714kgce/t 2005年全国重点归钢铁企业工序能耗、水耗 采矿 工序能耗(kgce/t) 电耗(千瓦时/吨) 工序水耗 耗新水 露天 1.11 1.39 地下 7.59 14.89 选矿 14.59 29.61 6.97 1.02 焦化 142.21 33.5 58.0 3.0 烧结 65.09 36.64 0.54 0.26 球团 39.62 34.62 1.44 0.48 炼铁 440.6 66.65 34.48 1.19
2005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及国际各工序能耗情况(等价值) 吨钢综 合能耗 吨钢可比 能耗 烧结 球团 焦化 炼铁 转炉
Kgce/t Kgce/t
行业平均值 韩国光阳 德国蒂森 国际先进 747.05 714.12 711.9
Kgce/t Kgce/t Kgce/t Kgce/t Kgce/t
64.83 57.4 58 51 40.5 142.21 131.9 75.1 95 456.79 441.1 426 438 36.34 -2.3 -4.5 -8.8
655
炼钢 49.43 76.93 15.35 1.66
全球废钢使用量、进出口量及价格走势分析

全球废钢使用量、进出口量及价格走势分析一、概述废钢,指的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成分为钢的叫废钢;成分为生铁的叫废铁,统称废钢。
废钢按其用途分为熔炼用废钢和非熔炼用废钢。
二、使用情况自2016年全球粗钢产量快速增长,2020年全球粗钢产量达1876.9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2.5万吨,同比增长0.1%。
《2021-2027年中国废钢行业市场供需模式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粗钢生产国主要有中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美国、韩国、土耳其、德国、巴西、伊朗等,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064.8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964.6百万吨,全国排名第一;印度粗钢产量为100.2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7百万吨;日本粗钢产量为83.2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0百万吨;俄罗斯粗钢产量为73.2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0.5百万吨;美国粗钢产量为72.7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5.6百万吨;韩国粗钢产量为67.1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31.3百万吨;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5.8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0.1百万吨;德国粗钢产量为35.7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4.8百万吨;巴西粗钢产量为30.9百万吨,较2019年增加了1.9百万吨。
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来自中国,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56.73%,占比最大;印度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5.34%;日本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4.43%;俄罗斯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3.90%;美国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3.87%;韩国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3.58%;土耳其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1.91%;德国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1.90%;巴西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 1.65%;伊朗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1.55%。
2014年版世界钢铁统计数据.pdf

世界钢铁统计数据 2014目录前言 (3)安全和健康 (4)生命周期思考 (5)关于钢铁的重要信息 (6)1950-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 (7)2013年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 (8)2012和2013年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 (9)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按工艺统计 (10)2011-2013年全球连铸钢产量 (11)2010-2013年全球粗钢月度产量 (12)钢铁产量和消费:2003年分地区构成 (14)钢铁产量和消费:2013年分地区构成 (15)2007-2013钢铁表观消费量 (16)2007-2013年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 (17)2012-2013年全球生铁产量 (18)2006-2013年全球直接还原铁产量 (19)2012年全球铁矿石产量 (20)2013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分地区) (21)1975-2013年全球钢铁贸易量 (22)2000-2013年全球贸易指数 (22)2008-2013世界钢铁产品出口量 (23)2013年全球钢铁贸易量(分地区) (24)2013年主要钢铁进出口国 (25)2012-2013年废钢贸易量 (26)2013年世界各地区废钢贸易量 (27)2000年至2012年钢铁间接贸易量 (28)2012年主要的钢铁间接进出口国 (28)2006年至2012年钢铁实际消费量 (29)2012年人均钢铁表观消费量和实际消费量 (29)前言2013年,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原料成本提高等问题,但是钢铁需求仍然增长了3.6%。
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总计16.06亿吨,创下了我们行业的历史新高。
2014年的需求预测可帮助我们洞察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动力。
自2008年以来,发展中国家一直是钢铁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并且事实上还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我们预计发达经济体也将为2014年和2015年的增长做出贡献,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将会放缓,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界钢铁产量排名看
钢铁消耗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现代钢铁工业始建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钢铁工业发展缓慢,产量有限,生产国不多,且分布十分集中。
1937年总产量1.1亿吨,多分布在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美国和西欧共占总产量的3/4,再加上原苏联则达87.5 %。
这是战前世界三大钢铁生产地区。
其形成的主要因素:西欧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源地,开发较早;美国起步迟,但发展迅速;苏联十月革命后,由于经济发展与国防的需要,大大加快了钢铁工业的发展。
各国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利的经济技术和方便的运输条件都给各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战后,特别是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迅猛地发展,产量倍增,钢铁工业地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50~60年代是世界钢铁产量迅猛发展时期。
1950年只产1.89亿吨,而1968、1972、1974年分别超过5亿吨、6亿吨、7亿吨,到1979年达7.4亿吨,其间净增5.5亿多吨,年平均增长1900万吨。
同期,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由4个增加到16个,并出现了设备能力超过1亿吨的国家。
进入8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市场萎缩,能源供给紧张,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等,致使钢铁工业开工不足,产量停滞或下降。
产量维持在6.7~9亿吨。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钢铁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到1980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同期,原苏联大力发展钢铁工业,于1971年超过美国,登上“冠军”宝座。
进入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日益壮大,产量成倍增长。
亚洲的中国、印度、朝鲜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1982年超过原联邦德国成为世
界第四钢铁生产大国,1990年生产6400多万吨。
拉美的巴西年产2600多万吨,居第6位。
阿根廷、墨西哥产量增长也较快。
过去非洲除南非外,几乎是空白,此后埃及、阿尔及利亚都有发展。
战后以来新建的钢铁企业多向沿海、河、湖布局。
全世界大型厂的3/5在沿海分布,其中半数以上是50年代后建成的,这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特征。
如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德国的不来梅,意大利的塔兰托,美国的雀点厂,中国的宝钢,特别是日本大型钢铁厂几乎全部建在沿海地区。
德国鲁尔区经过调整,钢铁工业逐渐向莱茵河畔集中。
尽管各地区钢铁工业发展条件有差异,但都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这些大都是经济发达地区。
1900—1990钢产量数据(美、德、英、法、日、俄、中)
国际钢铁协会(IISI)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67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总产量为13.297亿吨,同比下降1.2%,产量连续第二年超过13亿吨。
欧盟、北美、南美和独联体等主要产钢国和地区粗钢产量均有所下降,但中东及亚洲特别是中国钢产量有所提高,其中中国钢产量为5.02亿吨,同比增长2.6%,较2002年的2.22亿吨增加1倍多。
2008年,亚洲粗钢产量为7.7亿吨,同比增长1.9%,占世界总产量的58%;其中,韩国和印度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和3.7%;日本1.18亿吨,同比下降1.2%。
欧盟27国钢产量为1.99亿吨,同比下降5.3%。
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主要产钢国产量均有所下降。
北美钢产量同比下降5.5%;美国生产粗钢9100万吨,同比下降6.8%。
独联体钢产量同比下降8.1%。
其中,俄罗斯钢产量6900万吨,同比下降
5.4%;乌克兰3700万吨,同比下降13.1%。
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2007年中国净出口钢铁5488万吨,相当于印度全国的钢铁产量。
2008年钢产量世界前18名
2008年中国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近两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分之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1950-2007年新中国历年钢产量数据
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粗钢产量排名
钢产量的迅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矿石支撑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有中国的企业扩大生产能力。
另外也可以看到,以宝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这些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通过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使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吨钢的综合能耗已经基本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每吨钢消耗的综合能源标准煤是645公斤,而中国大型的和特大型的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是680公斤,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的钢铁工业产量迅速增长,能耗、钢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钢铁产量一直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980年,中国粗钢产量仅为3712万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1/3和1/3略强。
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已成为世界巨人,无人能及。
与此同时,日本与美国的粗钢产量仍将分别为1.2亿吨和1亿吨左右,中国已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左右。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化的血液,那么,可以说,钢铁是工业化的脊梁!大多数人认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何时步入“后工业
化时代”,将是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中国钢材消费增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支撑,特别是建筑业。
从建
筑、机械、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八大用钢行业来看,建筑用钢是最大的钢材消费行业,以总建筑规模每年20亿平方米左右,按平均直接消耗钢材每平方米 50公斤计,每年需要钢材1亿吨。
其次是机械,这八大行业用钢消费量基本占全国钢材消费量的70%以上。
八大行
业2005年应用钢材2.13亿吨,2010年需用钢材2.61亿吨。
全国主要行业钢铁消耗量
国产轿车几乎都使用了国产汽车钢板;国产钢材可以满足铁道用钢需求;国产建筑用钢可与世界先进水平媲美。
东部地区是全国钢材最大消费地区。
东部地区建筑业使用钢材的消
费量,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总和还要多20个百分点。
我国房屋建筑分为两大类,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则又分为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
目前,每年新建建筑面积大约20亿平方米。
目前每年在城市要新增 8亿平方米至9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2007年北京市各类房屋的开复工面积突破 1亿平方米,这在中国建筑史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到2010年,北京市民用建筑总量达到近6.08亿平方米。
中国每年大约有20亿平方米的建筑总量,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的一半,全世界一半的建筑机械都在中国的各大工地上忙碌。
从 2000年到 2015年是我国民用建筑发展“鼎盛期”的中后期,到2015年民用建筑保有量的一半是2000年以后新建的。
此外,既有建筑量也相当巨大,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
以每幢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 1万平方米计算,相当于还要再建造300万幢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