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1)

合集下载

严寒地区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要点分析

严寒地区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要点分析

严寒地区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严寒地区由于冬季温度极低,早晚温差较大,导致对绿色建筑的节能要求很高,传统的设计方式中,会单纯从增加建筑用料的角度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但是在绿色建筑的理念下,能利用合理的设计降低建筑能耗。

本文就分析如何在严寒地区充分使用绿色节能建筑理念,合理设计,提升建筑合理化,舒适化,美观化。

关键词: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要点1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在严寒地区应用概述严寒地区建筑冬季取暖会消耗大量能源,利用合理的设计,以及收集可以利用的太阳能资源可以控制建筑带来的能源损耗,实现满足居住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建筑能量的总体消耗。

目前的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可以依靠收集更多太阳光、提升隔热水平满足对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合理利用风向,达到控制能量损耗的效果[1]。

也可以从内部结构设计展开,提升内部结构合理性,有效分配能量。

2严寒地区的建筑布置方式2.1充分利用太阳光利用太阳光照射建筑内部能提升建筑内部的温度,对建筑的布局设计中应该适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和地质条件特点,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提升建筑的采光效果,降低严寒气候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在设置建筑朝向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状况,以便设计合适的层数、轮廓、围护结构、窗墙面积比[2]。

经过统计,建筑东西朝向时,冬季能耗将会比南北朝向高出5.5%。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辐射,在严寒的北方一般情况下建筑应选择南向、南偏西两个方向。

但是,建筑物的朝向也要符合当地地形、地貌等特殊条件,也要结合当地道路系统进行条哼。

在设置建筑间距时,应该考虑日照、通风条件、建筑内部人员视线等因素,通常应该尽可能加大建筑的间距,可以更好地利用太阳光。

但是由于地区土地紧张等客观体条件,一个小区之内建筑间距会受到很大限制。

在严寒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计算建筑的最佳间距,以便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提升建筑的室内温度。

2.2冬季防风和夏季通风自然风可以提升热量传导,增加空气对流,提升室内空气质量,更有利于改善建筑的通风散热。

绿色建筑设计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思考随着我们国家人口不断的快速增长,现如今我们国家的人均资源已经进入到非常短缺状况下,当前不但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资源紧张日渐凸显,与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近十年来,我国建筑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在此过程中,缺乏对于环境与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从而导致建筑行业存在过度消耗资源的现象!随着当前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的绿色设计应运而生。

绿色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学与生态学的使用,使得建筑不但能够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建筑有效的降低资源的使用,进而实现节能降耗。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当前人民在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之时,对于建筑的要求也从以往的实用性逐渐转向享用性,同时更为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性。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绿色生态时代,绿色建筑的出现完美的契合了人们对于节能环保的需求。

然而受困于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研究较晚,致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仍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

但不管怎样,绿色建筑设计所要达到目标是一致的。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减少建筑行业对于相关的能源以及材料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资源的消耗的目的,促使建筑提升自身的经济效应。

其次,绿色建筑的设计能够使得诸如风、太阳等众多自然要素被充分有效的使用,不但促使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共处,而且有效的降低了资源的使用!如此一来,通过绿色建设计不仅极大的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建筑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这也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对策1、加强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要实现建筑的节能。

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必须通过减少资源、尽可能多得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方式,从而有效的促使建筑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中,根据绿色建筑建设的不同特点,节能设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绿色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设计对于该阶段的节能设计,我们的重点应当放在严格控制建设过程中资源的消耗。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化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化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寒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保温、采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优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寒冷地区建筑能耗特点寒冷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气温低,采暖期长。

这导致建筑在冬季的采暖能耗占比较高,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对于减少热量散失至关重要。

此外,寒冷地区的建筑还需要考虑夏季的通风和遮阳,以避免过热。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现状(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1、外墙保温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寒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见的保温材料如聚苯板、岩棉板等,能够有效减少外墙的传热系数,提高保温性能。

2、门窗节能选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中空玻璃等节能门窗产品,可以显著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减少热量损失。

同时,增加门窗的气密性,也能有效防止冷风渗透。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1、太阳能采暖在寒冷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采暖系统可以为建筑提供部分热水和采暖需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装,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在冬季充分吸收太阳能,为室内供暖。

2、地源热泵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在寒冷地区,地源热泵具有较高的能效比,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三)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1、热回收新风系统通过热回收装置,将排出室内的空气中的热量(或冷量)回收,用于预热(或预冷)进入室内的新风,从而降低通风系统的能耗。

2、变频空调系统变频空调能够根据室内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实现节能运行。

三、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适应性问题一些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的适应性不足。

例如,某些保温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会下降,导致保温效果不佳。

严寒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探究

严寒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探究

严寒地区既有建筑的节能优化设计探究从当今社会建筑发展形势来看,既有住宅建筑节能优化设计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既有住宅节能优化设计分析入手,对既有建筑节能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墙体、屋面、门窗等方面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还结合严寒地区的地域特征,从节能材料的选用、优化设计方式上,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标签:严寒地区;既有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探究在我国严寒地区,其建筑群体存在着多数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古老住宅建筑,这些建筑在当时施工时受到经济实力、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计理念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建设标准不能够满足居住者对室内热舒适度的需求。

虽然说,这些古老的住宅建筑在外观和格局上有所欠缺,但是在结构功能方面并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在该建筑规定使用年限期间,将其拆除重建,那么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损失,甚至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

从经济方面来看,节能优化设计的费用相对于拆除重造来讲会节省很多,能够节省三分之一的资金。

所以,如果利用现有条件对该地区既有建筑进行节能优化设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既有住宅建筑概况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冻土期长、冻土深且多风雪,夏季不热,年平均气温在-5~10 ℃。

这就要求建筑物必须具有良好的冬季防寒、保温、防冻性能。

该地区既有住宅造型单调,结构形式单一,砖混结构居多,少数为框架结构,墙厚多为370 mm,在少数极为寒冷地区墙厚可达490 mm。

由于早期建筑技术不成熟,既有建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保温隔热性能低、气密性差等问题。

调查显示,住户对现有住房满意度不到两成。

像这样依照旧建筑标准,未经过节能优化设计,且正处于生命周期内的既有住宅耗能之高、数量之大、范围之广,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进程。

对比已达到节能标准的民用建筑,其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为非节能建筑的2~3 倍,屋面为2~2.5 倍,门窗为 1.5~2 倍。

2、墙体节能优化设计墙体节能优化设计为:单一墙体节能技术与复合墙体节能优化设计,随着对外墙保温性能要求的提高,单一材料墙体已经难以满足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绿色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一个重大变革,推进绿色建筑对于中国建筑设计业是一个新的挑战,绿色建筑在21世纪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我国要想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就应该不断改善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积极培养相关设计人才。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建筑效果,所以,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建筑安全、舒适、节约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建筑的各个环节积极引进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使建筑与生态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对国家环保政策的响应,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

绿色建筑即是在建筑设计中植入绿色环保的和谐理念,进行环保建设、节能建设。

这种响应国家政策的建设理念不仅能够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还有助于企业提高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在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采用环保设计理念还是企业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绿色建筑设计有利于降低能耗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要经过选址、平面设计、材料选择等环节,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就是如何从建筑本身做好降低能耗的设计。

如在进行平面设计时,设计师会综合考虑如何因地制宜、怎样的布局、怎样的形状、建筑物走向以及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室内设计等因素。

建筑材料如建筑物的门窗、屋顶、墙体、室内外墙面的铺设等都是材料消耗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则是利用最环保的、节约的材料建设高效的空间。

例如,目前提倡使用的外墙节能材料。

该种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仅对于居民一般采用的取暖工具空调来说,在此基础上使用绝热维护材料,可以节能约50%~80%。

3.绿色建筑有助于人们健康生活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人性化考虑,尤其是在人们的健康方面。

绿色建筑理念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绿色建筑理念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绿色建筑理念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设计更需要兼顾能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活舒适这三个方面,绿色建筑理念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理念在严寒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布局在严寒地区,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布局对于保障室内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现:1.1 优化建筑朝向,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

在严寒地区,阳光是宝贵的资源,合理的建筑朝向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减少采暖能源的消耗。

1.2 合理的布局设计,最大程度减少热量流失。

通过科学的建筑布局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减少采暖能源的消耗。

1.3 利用地形和植被,增加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

合理利用周围地形和植被,增加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减少外界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二、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技术在严寒地区,保温隔热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

2.1 选择优质的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热量的散失。

2.2 采用先进的保温隔热技术,如外墙外保温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

2.3 结合 passivhaus 被动房标准,实现超低能耗建筑设计。

passivhaus 被动房标准要求建筑在尽量减少热量流失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室内环境,是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

三、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严寒地区,合理利用能源资源至关重要。

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1 采用智能化的采暖、通风、空调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温度和环境变化进行智能调节,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浅谈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浅谈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优化能源系统
对空调、照明、供暖等系 统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环保设计
绿色建材
使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建材、环保涂 料等,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
水资源管理
采用雨水收集系统、节水 器具等,合理利用水资源 ,减少用水量。
降低噪音污染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采用 隔音材料等,降低噪音对 居住者的干扰。
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 素,体现地域特色和人文关怀。
提高空间利用率
合理布局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提供更多的功能空间。
CHAPTER 03
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选址与布局
选址
在选择建筑地址时,应优先考虑生态 保护区、绿地和森林等地区,以降低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布局
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使其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同时考虑采光、通风和 绿化等因素。
多元化发展
未来绿色建筑设计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将得到充分体现。
高性能材料
绿色建筑将更加注重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如新型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化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绿色建筑设计将更加智能化,如利用大数据进行能耗分析、智能化控制 等。
按照技术应用水平
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级、二 级和三级技术应用水平。各级技 术应用水平对应不同的节能效果 和资源利用效率。
CHAPTER 02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
节能设计
01
02
03
节能建筑结构
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材料、 节能门窗等,提高建筑的 热工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
可再生能源利用

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作者:袁泉苗业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在我国的很多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建筑能耗较大,由于建筑能够引致的环保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就现阶段来看,我国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大多停留在概念的阶段,缺乏因地制宜的技术。

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严寒地区的特征针对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一、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大多停留在概念的阶段,缺乏因地制宜的技术。

严寒地区的绿色建筑设计要求较多,不仅需要满足建筑一般特性,也要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绿色建筑技术指导》的相关标准,并且需要与当地的地域特点以及气候特征相结合。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的问题:(一)利用自然阳关,实现节能环保对于严寒地区建筑物的布局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用地条件、周围环境、群体组合、局部气候条件以及空间环境等因素,体现出建筑物的自然性,同时也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尤其要重视对水、阳光、空气和风的利用,将这类可再生资源利用起来,减少建筑物的耗能。

在建筑物朝向的设计方面,应该以气候条件为出发点,对住宅的窗墙面积、层数、围护结构、轮廓尺寸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保证建筑物在冬季能够获得最大的太阳辐射。

此外,在建筑物朝向的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地貌、地形、城市道路系统、建筑群组以及小区规划结构,实现节能环保的实际要求。

(二)综合考虑冬季防风与夏季通风的实际需求对自然风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加强建筑物之间的对流与热传导,有利于建筑的节能,如果未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常会导致建筑物局部风速较大,这不仅不利于建筑物的节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正常活动。

从这一层面而言,对于严寒地区的建筑物,必须要做好冬季防风工作。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到当地的风向与风速,实现冬季防风以及夏季通风的目的,同时,将建筑物遮挡作用利用起来,分析居民对于风速的实际需求,对建筑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合理设计建筑入口 入口是建筑的主要开口之一,是使用频率 最高的部位。严寒地区冬季,入口成为建筑的 唯一开口部位,对入口的设计应以减小对流热 损失为主要目标。在入口的设计中既要不使室 外的冷空气直接吹入建筑中,又要最大限度的 防止建筑室内热量的散失。 (1)入口的位置与朝向 入口在建筑中的位置应结合平面的总体布 局,它是建筑的枢纽,通常处于建筑的功能中 心。同时因它是连接室内外空间的桥梁,是室 内外的过渡空间,它既是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 的“眼”,也是“进风口”,其特殊的位置及 功能决定它在整个建筑节能中的地位。严寒地
表1 建筑平面形状与体形系数的关系
区建筑入口朝向应避开当地冬季的主导风向, 其位置应在满足功能要求基础上,根据建筑物 周围风速分布布置建筑入口,从而减少建筑的 冷风渗透,减少建筑能耗。 (2)入口的形式 从节能的角度讲,严寒地区入口的设计主 要应注意采取防止冷风渗透及保温的措施,可 采取以下做法: 设门斗 门斗可以改善门厅的热工环境。首先门斗 本身形成室外向室内的过渡空间,具有综合的 保温功能。其次它能避免冷风直接吹入室内, 减少由于风压作用下形成空气流动而损失的热 量。门斗外门的位置与开启方向对于气流的流 动有很大的影响,见图1。此外,门的开启方向 与风的流向角度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 如:当风的流向与门扇的方向平行时,具有导 风作用;当风的流向与门扇垂直或成一定角度 时,具有挡风作用,并以垂直时的挡风作用为 最大,见图2。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当地冬季主 导风向,确定外门在门斗中的位置和朝向以及 外门的开启方向,以达到使冷风渗透降到最小 的目的。 设挡风门廊 挡风门廊适于冬季主导风向与入口成一定 角度的建筑,显然,其角度越小效果越好,见 图3。 此外,在风速大的区域以及建筑的迎风 面,建筑应做好防止冷风渗透的措施。如在 迎风面上应尽量少开门窗和严格控制窗墙面积 比,以防止冷风通过门窗口或其他孔隙进入室 内。
1193W/ m2·日,北向为673W/ m2·日[2]。因 此,为了冬季最大限度的获得太阳辐射,在严 寒地区以选择南向、南偏西、东向为最佳。此 外,确定建筑物的朝向还应考虑利用当地地 形、地貌等地理环境,充分考虑城市道路系 统、小区规划结构、建筑组群的关系以及建筑 用地条件,有利于节约建筑用地。 建筑间距 决定建筑间距的因素很多,如日照、通 风、防视线干扰等,显然建筑间距越大越好, 但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及土地 利用的经济性问题,无限加大建筑间距是不实 际的。根据严寒地区所处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 以及居住区规划实践表明:在严寒地区,只要 满足日照要求,其它要求基本都能达到。因 此,严寒地区确定建筑间距,应主要以满足日 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 管线埋设与空间环境等要求。 (2)注重冬季防风,适当考虑夏季通风 自然风能加强热传导和对流,有利于建筑 的通风散热,但在严寒地区的冬季,则增加建
4.功能分区兼顾热环境分区 空间布局在满足功能合理的前提下,应进
行热环境分区。 建筑中不同房间的使用要求以及人在其中 的活动状况各不相同,因而,对这些房间室内 热环境的需求也各异。在设计中,应根据使用 者对热环境的需求而合理分区,即将热环境质 量要求相近的房间相对集中布置。这样做,既 有利于对不同区域分别控制,又可将对热环境 质量要求较低的房间(如楼梯间、卫生间、储 藏间等)集中设于平面中温度要求相对较低的 区域,把对热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主要使用房 间集中设于温度要求较高的区域,从而获得对 热能利用的最优化。 严寒地区冬季,建筑北向房间得不到日 照,是建筑保温的不利房间;与此同时,南向 房间因白昼可获得大量的太阳辐射,导致在同 样的供暖条件下,同一建筑产生两个高低不同 的温度区间:北向区间与南向区间。在空间的 布局中,显然应把主要活动使用房间布置于南 向区间,而将阶段性使用的辅助房间布置于北 向区间。这样,可以使主要使用房间充分获得 日照;同时,由于辅助房间使用时间短,对温 度要求较低,置于北侧也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可以说位于北向的辅助空间形成了建筑外部与 主要使用房间之间的“缓冲区”,并在布局上 构成了建筑的防寒空间。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evere cold region of China, this paper brings forward several aspects 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 this region, which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criterion but deserve proper attention. These aspects are: optimizing building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that fits local climate, 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to volume ratio, compact and orderly layout, functional zoning combined with thermal environment zoning, suitable building entrance design, reinforced insul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properties of structure envelop and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 severe cold region of China, in order to reduc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mprov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uch region. KEY WORDS severe cold regi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sid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0)05-0045-03
作者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哈 尔滨,150001)
我国严寒地区,冬季气候严寒漫长,夏季 凉爽短促,建筑采暖能耗巨大。有资料显示, 采暖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据 测,北方城市采暖期空气污染严重,SO2增加 5~6倍,NxO、CO增加2倍。同时,居民的健康 状况要比非采暖期下降2~3个级别。在现有城 镇建筑中,满足绿色生态要求的不到5%,能源 和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急需研究绿色建 筑设计与技术,以指导严寒地区建筑的建设, 从而使严寒地区建筑走向舒适、健康、节能、 环保的绿色之路。 绿色建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 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目前严寒地区的绿色 建筑设计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缺少踏实稳 健、因地制宜的技术推进,因此,还有待于从 现有基础做起,深入研究,逐步实施。严寒地 区绿色建筑除应具备普通建筑的基本特性,满 足建筑的一般需求外,还需符合我国《绿色建 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定 与要求。此外,设计人员尚需结合严寒地区的 气候特征、地域特点等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设
46 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 Green (Sustainable )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echnology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0.5
筑的采暖能耗。在严寒地区由于建筑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合 理,往往会造成住区局部风速过大,不仅严重 影响居民冬季的户外活动,同时也对建筑节能 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建筑的冷风渗透,降低室 内热环境质量。因此,对于严寒地区的建筑, 做好冬季防风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的风环境设计,应该是根据当地不同 季节的风速、风向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做到 冬季防风和夏季通风,并充分利用由于周围建 筑物的遮挡作用在其内部形成的风速较高的加 速区和风速较低的风影区,分析在不同季节进 行不同活动的不同人群对风速的要求,进行合 理、科学的布置,创造舒适的室外活动环境。 严寒地区建筑长轴应避免与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正交,或尽量减少冬季主导风向与建筑物长边 的入射角度,以避开冬季寒流风向,争取不使 建筑大面积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同时, 应合理的选择建筑布局的开口方向和位置,避 免形成局地疾风。还应根据冬季风的走向与强 度设置风屏障(如种植树木、建挡风墙等)。
金虹
Jin Hong
摘要 本文针对严寒地区地域特点、气候特 征、经济技术以及建筑建设特点等,提出: 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除符合我国绿色建筑的 有关标准、导则的要求与规定外,尚应注意若 干问题,即: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布置建筑,控 制建筑体形系数,紧凑平面布局,规整平面形 状,功能分区兼顾热环境分区,合理设计建筑 入口,围护结构构造注重保温节能设计,充分 利用可再生资源。旨在为严寒地区绿色建筑的 设计提供参考,以降低建筑能耗、改善人居生 态环境,促进严寒地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严寒地区 绿色建筑 设计思考 可 持续发展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pecific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features, economic levels, technology conditions, as well as
2010.5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Green (Sustainable )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echnology 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 45
关于严寒地区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Study 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in Severe Cold Region of China
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气候条件合理布置建筑 (1)充分利用太阳能 建筑布局 严寒地区建筑群体布局除应考虑周边环 境、局部气候特征、建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 和空间环境等因素,保持建筑及其环境对大自 然的亲和性,体现人和自然和谐融洽的生态原 则。尤其应着重注意考虑利用太阳能,重视对 阳光、空气、水及自然风的组织利用,以达到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减少严寒的气候对建筑 物能耗影响的目的。 建筑朝向 建筑物朝向应以当地气候条件为依据,同 时要考虑局地气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同样 的多层住宅(层数、轮廓尺寸、围护结构、窗 墙面积比等均相同),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建筑 物能耗要增加5.5%左右[1]。以哈尔滨为例,冬 季1月各朝向墙面上接受的太阳辐射照度,以 南向最高为3095W/ m2·日,而在东西向则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