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实验一 氨的制取和性质 铵离子的检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探讨

氨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探讨
一、制取氨
1.原料:将合适量的精纯氯化铵、碳酸氢钠和硫酸铵加到实验瓶中,搅拌均匀。
2.加热:将加入的实验瓶放在一个已加热的间接加热器上进行加热,加热时要缓慢,防止溶液煮沸。
3.分离:待反应溶液放凉后,分离出以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为主要成分的上清液,盛转label入绝热瓶中,同时把沉淀分离键滤,留出残留液。
4.结晶:将残留液分离时倚板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在水浴锅中加热,待待合成液混汤时,显出有一白色悬浮物,即为氨晶代表,立即停止加热,搅拌均匀,冷却放凉,然后放入冰水中冷却,即可收集到氨结晶。
二、氨的性质实验
1.色谱分析:用氨溶液和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以及一定温度和一定压力进行色谱分析,从而使氨在实验室中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
2.uv光谱分析:将氨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放置在紫外线灯下,采用uv紫外光谱分析,可测定氨在紫外线灯下的放出量和吸收量,从而得出它的性质。
3.氨气测定:将一定的稀氨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煤气中进行加热,将煤气中的氨气逐步增加,然后通过火花电离法测定氨在煤气中的含量,以此来测定氨的性质。
4.酸度测定:将氨溶液在一定的室温下加入适量的洗碱液,通过盐酸和苯酚的反应,用 pH 试纸测定氨的酸度,从而测定出氨溶液的性质。
高三化学教案-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0002)

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实验内容应巩固的知识涉及的实验技能注意事项氨的制取实验室制氨的原理(1)在试管里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2)密度比空气小,又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方法(1)装置应不漏气(2)氯化铵和消石灰工混合均匀(3)装反应混合物的试管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4)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要干燥,试管口要用一小团棉花堵住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2)化学性质(与水、酸等反应)(1)闻气味方法(2)气体的溶解性实验方法(3)使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技能(1)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里就充满氨(2)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还宜靠得太近铵离子的检验铵离子的检验原理(1)检验铵离子的性质检验氨气时,不要把石蕊试纸碰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以免跟反应物中的碱相接触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
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可补充下列实验内容:A.用浓氨水、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操作方案:利用实验制氯气的实验装置,在烧中加入氧化钙,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逐滴往氧化钙中加入浓氨水。
可根据加入浓氨水的速度控制放出氨气的速度。
B.浓氨水跟浓盐酸反应产生浓烟现象操作方案:在一个干燥的大烧杯中,分别把一块蘸有浓氨水、一块蘸有浓盐酸的棉花分开放入大烧杯里,可看到烧杯中有大量白烟产生。
氨的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3. 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二、实验原理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氨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滴管、pH试纸、pH计、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稀盐酸、酚酞指示剂等。
2. 试剂:氨水、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钙、稀盐酸、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氨的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氨气的外观,闻其气味。
(2)将氨水滴入试管中,观察其溶解性。
(3)将氨水滴入烧杯中,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其pH值。
2. 氨的化学性质实验(1)氨与氢氧化钠反应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2)氨与硫酸铜反应将氨水滴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3)氨与氢氧化钙反应将氨水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现象。
(4)氨与稀盐酸反应将氨水滴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5)氨与酚酞指示剂反应将氨水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中,观察现象。
3. 氨的制备实验(1)使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氨气。
(2)观察氨气的制备过程,收集氨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氨的物理性质氨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 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2)氨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3)氨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
(5)氨与酚酞指示剂反应:溶液变红。
3. 氨的制备使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氨气,观察氨气的制备过程,收集氨气。
六、实验结论1. 氨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 氨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3. 氨的制备方法简单,可用于实验室制备。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2. 操作过程中,避免氨气泄漏,注意个人防护。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化学教案 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化学教案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实验内容应巩固的知识涉及的实验技能
第 1 页共 1 页。
氨气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氨气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以氨气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氨气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一、氨气的检验方法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常遇到。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氨气检验方法:1. 酸性铜试纸法:将酸性铜试纸浸入待检测气体中,如果试纸由蓝色变为黄色,则说明氨气存在。
这是因为氨气与酸性铜试纸反应生成铜氨离子,导致试纸颜色变化。
2. 酚酞法:将少量酚酞溶液滴加到待检测气体上,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氨气存在。
这是因为氨气与酚酞发生反应生成酚酞胺,导致溶液颜色变红。
3. 直接嗅气法:直接用鼻子闻待检测气体,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则说明氨气存在。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由于氨气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需小心操作。
4. pH试纸法:将氨气溶解于水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如果pH值大于7,则说明溶液中存在氨气。
这是因为氨气溶解于水中会形成氨氢离子,导致溶液呈碱性。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氨气检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铵根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阳离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化学实验中。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铵根离子检验方法:1. 硝酸银法:将待检测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
这是因为铵根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铵银氯化物沉淀。
2. 碱性高锰酸钾法:将待检测溶液与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如果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棕色,则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
这是因为铵根离子与高锰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棕色沉淀。
3. 硫酸铵法:将待检测溶液与硫酸铵溶液反应,如果产生白色烟雾,则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
这是因为铵根离子与硫酸铵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导致产生白色烟雾。
4. pH试纸法:将待检测溶液浸泡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值,如果pH值大于7,则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
这是因为铵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铵根离子检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中学化学实验_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

合成氨实验装置:实验结果:1.如图所示搭好装置,观察Y型管可以发现,Y型管的一端的内部是有一个露出来的小角,这一端放置锌片和稀硫酸来制备氢气,另外一段放置氯化铵饱和溶液和固体亚硝酸钠来制备实验所需的氮气,反应管中放置铁粉作为合成氨的催化剂,我们是将铁粉紧凑的夹在石棉中间。
2.在盛有要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的一边加热,到氮气产生较快时候,将酒精灯移到催化剂下面加热。
3.过了将近四分钟左右,锥形瓶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这时候Y型管中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很剧烈,液体有可能会贱到另外一端,这时候用盛有冷水的烧杯在这一端将温度降下来,会让反应不那么剧烈。
问题讨论:1.这个实验的Y型管有角的一端为何放的是锌粒和稀硫酸?答:因为锌粒是颗粒状,而亚硝酸钠是粉末状的,在有角的一边加入颗粒状的锌粒,可以在加入粉末状亚硝酸钠的时候,这个突出来的角可以防止锌粒滑落出来。
2.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亚硝酸钠和饱和氯化铵的一端如此剧烈?答:若要制取较纯的氮气,可以用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或饱和溶液)的混合物来制备氮气。
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当加热到开始反应时就应停止加热,并且在反应过程中,如果反应太剧烈,应用盛有凉水的烧杯将试管冷却。
3.制取氮气为何要用饱和氯化铵溶液,用稀溶液可以么?4.还有没有其它简单制氨气的方法?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固加热型,装置较简单,一般用Ca(OH)2,而不用NaOH,因NaOH碱性太强,对大试管腐蚀比Ca(OH)2强,在选用Ca(OH)2时要检验消石灰是否变质,因经过长期存放后消石灰部分变成碳酸钙,最好用新制的消石灰。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Ca(OH)2质量比5:8为宜,如用硫酸铵代替氯化铵,则质量比为1:1,消石灰过量,以防止生成氨合物氨催化氧化制硝酸实验装置:实验结果:1.取半勺重铬酸铵置于石棉网上,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桔黄色重铬酸铵剧烈反应,分解为墨绿丝状的三氧化二铬,并且固体呈蓬松状。
(高二)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高二)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实验说明:一、氨的制取1.建议在做氨的制取实验前,增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为避免残留在导管里的水影响下一步的实验,可在导管的末端连接带有玻璃弯管的胶皮管。
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易与氨结合生成氨合物CaCl2·8 NH3而损失部分氨。
因此在反应中氢氧化钙应稍过量。
反应混合物要迅速混合均匀,以防止氯化铵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氯化氢和氨,使收集的气体中有白烟(NH4Cl)。
制取氨时最好用新制备的消石灰。
放置较久的消石灰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钙,这样的消石灰不适用。
如果用生石灰粉末代替消石灰,制得的氨比较干燥。
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2.因为氨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玻璃导管口应伸到试管的底部,以利于排净试管中的空气。
试管口堵一小块疏松的棉花,目的是为了防止氨逸出。
装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的大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以防止试管在加热过程中炸裂。
3.用小火加热,以免产生的氨的速率过大。
4.收集满氨后,在玻璃导管口上盖一小块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目的是为了使硫酸与氨反应生成(NH4)2SO4,防止氨逸出。
二、氨的性质1.重点是让学生观察氨的颜色,嗅闻氨的气味。
因氨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在嗅闻氨的气味时,要倒立试管。
氨的刺激性很强,提醒学生闻气味时要小心,注意让拇指稍稍使试管口露点小缝,用手在试管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氨飘入鼻中,既不要用力猛吸,以免引起咳嗽,也不要让拇指离开试管口,使试管中的氨逸出过多,影响氨的溶解实验的效果。
2.氨易溶于水的实验也可采用下述实验方法(如图1-7)。
(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约1 mL浓氨水,然后旋转烧瓶,使氨水润湿烧瓶内壁。
(2)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氨水挥发,充满烧瓶。
立即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
(3)在玻璃管上连接一段较长的胶皮管,然后将烧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胶皮管浸入水中。
(4)挤压胶皮管,使水进入烧瓶,即可形成喷泉。
高中化学 氨 铵盐学法指导

高中化学氨铵盐学法指导教学目标: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2、了解铵盐的性质。
3、掌握铵离子的检验。
预习导读:1、氨气(1)物理性质:氨气是一种色有的气体。
溶于水(标准状况下溶解体积比1:700)。
密度比小。
易,常做制冷剂。
分子结构:氨气是以键构成的分子,结构呈型。
化学式:电子式:。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是反应。
氨水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思考:新制氨水中含有那些微粒?氨水和液氨是否一样?②与氯化氢反应两支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相互接近时,可观察到。
反应方程式。
③与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
此反应可以用于工业制备。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方程式。
实验装置与制的相同。
收集氨气用法,收集气体所用的试管口放置棉花是起作用。
干燥氨气用。
2、铵盐铵盐是由与构成的化合物。
铵盐一般都是,于水。
铵盐受热易分解,一般分解成氨气和酸。
如NH4Cl分解方程式:。
如NH4HCO3分解方程式:。
并非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成氨气和酸。
如NH4NO3。
NH4+的检验:盐溶液中加入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若使湿润的变,就证明NH4+的存在。
重点难点: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常用加热铵盐[NH4Cl、(NH4)2S04 ]与碱[Ca(OH)2]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2NH4Cl + Ca(OH)2 △CaCl2+ 2NH3↑+2 H2 O应注意的有关问题:(1)制氨气所用铵盐不能用硝酸铵、碳酸铵.因为加热时,NH4NO3易发生爆炸性的分解反应,而碳酸铵易分解生成C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CO2杂质.(2)由于NH 3极易溶于水,在制备收集过程中,尽可能地不与水接触,只能采用向下排空气法.(3)干燥剂不能选用浓H 2SO 4、P 2O 5、无水CaCl 2等,它们均与NH 3反应,常用碱石灰.(4)实验室制氨气时用Ca(OH)2而不用NaOH ,原因是NaOH 不易研细造成混合不均匀.NaOH 在高温下对玻璃的腐蚀性太强.(5)Ca(OH)2过量是为防止生成的NH 3与CaCl 2结合为氨合物CaCl 2·8 NH 3如用粉末状的生石灰代替Ca(OH)2,制得的氨比较干燥.(6)检验NH 3的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7)实验室制取氨气的一种很方便实用的方法是:加热浓氨水或在浓氨水中加入强碱.如浓氨水跟新制成的生石灰作用可生成NH 3.NH 3·H 2 O + CaO = Ca(OH)2+NH 3↑反应装置如右:注意:实验时要控制好浓氨水的滴入速度,以免产生氨气过多而冲开锥形瓶的活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
验
铵离子的检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下:实验内容应巩固的知识涉及的实验技能注意事项氨的制取实验室制氨的原理(1)在试管里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2)密度比空气小,又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方法(1)装置应不漏气(2)氯化铵和消石灰工混合均匀(3)装反应混合物的试管管口要稍向下倾斜,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固体的部位加热(4)只能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氨气的试管要干燥,试管口要用一小团棉花堵住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2)化学
性质(与水、酸等反应)(1)闻气味方法(2)气体的溶解性实验方法(3)使用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技能(1)在氨的溶解性实验中,试管里就充满氨(2)氨与酸反应时,三滴不同酸的位置还宜靠得太近铵离子的检验铵离子的检验原理(1)检验铵离子的性质检验氨气时,不要把石蕊试纸碰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以免跟反应物中的碱相接触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应把以上各要点向学生交待清楚。
使学生有所准备。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可补充下列实验内容:
A、用浓氨水、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制氨气;操作方案:利用实验制氯气的实验装置,在烧中加入氧化钙,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逐滴往氧化钙中加入浓氨水。
可根据加入浓氨水的速度控制放出氨气的速度。
B、浓氨水跟浓盐酸反应产生浓烟现象操作方案:在一个干燥的大烧杯中,分别把一块蘸有浓氨水、一块蘸有浓盐酸的棉花分开放入大烧杯里,可看到烧杯中有大量白烟产生。
此时可提示学生观察白烟主要是在蘸有浓盐酸的棉球上方产生还是在蘸有浓氨水的棉球上方?并让学生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