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碰规则的理解及“早让宽让”的做法
船舶操纵和避碰规则

2.锚抓力与出链长度
根据试验,当底质为泥沙时,锚的抓力于 链长、水深的关系如下表
出链长度/水深 1.5 2.0 2.5 3.0 3.5
抓力/锚在空气中 的重量
0.66
1.01
1.39
1.74
2.09
四、锚与锚泊
单锚泊抓力 单锚泊时的锚抓力可用下式表达: P=Pa+Pc=λwa+λwcl
锚的种类
霍尔锚 斯贝克锚 波尔锚 AC-14型
四、锚与锚泊
1.锚的用途 锚泊 港内用锚助操 1).抑制船速 2).控制船身横向移动 3).协助调头 4).稳住船首 应急操纵上的使用 1).避免碰撞、触礁、上滩 2).保证狭水道航行安全时使用 3).海上漂滞使用 4).系泊时缓和船体受外力的摇动 5).搁浅后固定船体以及协助脱浅
四、锚与锚泊
3.舵力与转船力矩 (1)舵力及其影响因素
舵的水动力在垂直于舵叶剖面中心线的法向分力称为舵力。 影响舵力的主要因素:舵叶面积、船速和舵角。 舵叶面积、船速和舵角越大,舵力越大,船舶的操纵性越好。 舵力的大小与船速的平方成正比。
(2)转船力矩 舵力对船舶重心G之矩称为转船力矩。
(3)舵角极限 钢质海船机械舵角的极限是35°
船舶能保持或改变航向、航速和位置的性能称为船舶 操纵性。
操纵性包括航向稳定性、回转性、转首性等。 (2)航向稳定性
保持原来航向的能力,称为航向稳定性。 (3)回转性和转首性
回转性是指船舶经操舵后,船舶改变原航向作圆弧 运动的性能。
转首性指船舶回转初期对舵的反应能力。
一、船舶操纵性能
2.冲程
船舶停船或倒车后, 船舶沿原航向惯性前 移的最大距离,称为 冲程。
三、港作拖轮及其运用
3.所需拖轮的总功率和数量
史上最严交规 交通路口避让原则

"史上最严交规" 交通路口避让原则史上最严交规实施后,交警部门更加看重交通路口避让原则。
新法则如下:一、你和我,先要按交通信号的指示通行;二、我直行,你从右侧来,你先;三、我直行,你迎面而来欲左转,我先;四、我右转,你迎面而来欲左转,你先。
据交警部门的同志解释,之所以制定这样的交通避让规则,与人的视物习惯有关。
如果不按以上避让法则行驶发生交通事故,那么未避让方要承担交通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除赔偿对方损失外,还有可能被交警开出罚单。
如果造成交通拥堵者,未避让司机还将会被记罚3分。
来几张表达清楚的图B让A先行。
B让A先行。
按A、B、C、D依次通行。
新交规的误读正觧自从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123号令)出台,有关该法规的解读就开始满天飞。
而在1月正式实施后,不少车主甚至谈开车色变,网上流传的那些规定解读到底是李奎还是李鬼,记者走访了多位专家,收集了网上流传最广的几项误读,并给出了正解,让大家对新交规有个正确的认识。
新规网传解读毛病多新规中的新增及调整的记分项目是众多市民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涉及的记分项目较多,再加上近期网络流传太多没有出处的各种解读版本,让不少市民犯嘀咕,一时间“谈分色变”。
记者了解到,根据公安部123号令规定,依据交通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的分值分为记12分、记6分、记3分、记2分、记1分五种,处罚与记分同时执行。
在新规定新增及调整的记分项目中,一次记满12分的共有11项、记6分的有14项、记3分的有12项、记2分的有11项、记1分的4项。
“网络上流传的一些所谓的解读,通常存在三种通病。
一位交警给记者分析说,网传误读的情况第一种类型就是存在虚假信息,比如说最近流传很广的“副驾驶乘员未满14周岁,要记6分罚款300元”,这一说法尽管确实是有道理的,市民出行时也应当自觉让未成年乘员坐在后排,但无论是在现行的规定,还是公安部123号令里,都没有提及要处罚。
论防止船舶相互碰撞的三要素

《国际避碰规则》是规范所有航行船舶避免紧迫局面的行动法规,船舶驾驶人员若能够牢固掌握、正确理解和严格遵守,船舶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紧迫局面,也就能防止船舶相互碰撞。
避碰规则对船舶各种具体避碰行动的规定全面详细,船长和驾驶员对规定必须牢记和严格遵守。
为了便于记忆,船长及驾驶员要抓住船舶航行“三要素”,即保持正规瞭望,使用安全航速,正确判断碰撞危险。
其中保持正规瞭望是关键要素;避让操作要坚持“四原则”,即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大幅度地避让,宽裕地让足,直至驶过让清,简称“早、大、宽、清”。
1 保持正规瞭望1.1 安排足够、称职的瞭望人员。
瞭望人员用视觉瞭望时,要不断走动,选择并保持能够获得最佳瞭望效果的瞭望位置。
保持对船舶周围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观察。
1.2 应使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保持不间断的,按照由近到远,由右到左,由前到后的顺序进行瞭望。
除了对本船正横前的物标进行系统的观察外,对本船正横后的来船也应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判断。
若要进海图室等暂时中断自己的瞭望,应事先全面、系统地观察海面,确信无任何碰撞危险时再委托值班水手保持瞭望,并请其及时报告可能观察到的任何情况,一切都委托交代清楚之后方可进入海图室进行作业,同时要尽可能缩短自己在海图室停留的时间。
1.3 采用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视觉、听觉、雷达、VHF、AIS等方法,坚持全方位的系统观察。
使用雷达、VHF、AIS瞭望时,要掌握其工作性能、缺陷和不足,并注意纠正其误差和不良影响。
1.4 在能见度不良时或在通航密度较大的水域航行时,应用雷达远近距离档交替进行系统的观察。
用雷达等瞭望时,仍要坚持视觉瞭望近处的物标。
驾驶人员务必熟悉和掌握雷达的使用方法、性能、调制、效率、盲区与局限性,尤其是对小船、木质船、浮标、渔网浮和其它漂浮物有探测不到的可能性,应予以充分的估计,时时保持高度戒备。
要注意海况、雨、雪、雾等天气对雷达波衰减的影响。
注意和识别大桅、烟囱、云等反射形成的假回波及可能被遮蔽的物标,近距离他船、高大建筑物和陡峭岸壁的二次回波,防止以假乱真。
浅谈良好的驾驶作风——认真了望,早让宽让

作为船长 或驾驶员应根据各种了望手段 的不 同特性予 以合理地使用 , 利用不同的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越性 , 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 成一个科 学的、有效的系统 ,始终保持认真和正规 的了望。 2 . 保持正规 了望 如何 了望既然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 环节 , 么作为船长和驾驶员就 那 要尽职尽责 , 在任何时候 都应该根据 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情况 , 用一 使
切有效 的手段保持正规的不间断的了望 , 以便及时 了解船舶周围的情 况获取有效的信息 , 确保船舶 的安全 。 了望在任何能见度都必须保持 , 而且还必须是正规的了望 , 尤其在能见度不 良时 了望对正确避让他船 更是显得重要。 如何保持正规 的了望呢?船长和驾驶员 , 在任何 时候 应根据当时所处 的环境和情况 , 在驾驶台、 左右分 罗经甲板或艏楼 甲 板选择几处较佳位置轮换视觉 了望 ( 视觉了望是首选 的了望手段 ) , 以消除船 舶设施和构件遮蔽视线、 自岸上灯光的背 景光等所形成 的 来
及严谨 的了望作风 , 任何时候都要面向船首 目视海面 , 做到眼观 四面, 耳闻八 方。 任何 时候在进行 了望时 , 应尽可能保持 用肉眼和利用望远 镜进行 了望 ,采用 “ 由近到远 ,由右 到左 ,由前到后 ” 周而复始的了 望方法,务必做 到全方位的不间断的系统观察 , 并对观察到的信息与 情况进 行系统 的科学地分析 , 以便全方位地 了解船舶周围的情况和船 舶的动 态,对 当时的局面和将会 出现的局 面或险情作出充分的估计 , 以期及 早发现和掌握 周围的确 切情况 ,尽早获得碰撞危险 的早期警 报。 3利用助航仪 器协 助了望 . 在 雾、 霾 、 雪、 暴风雨等能见度不良的水域 中航行时 , 使用雷达 、 AP RA避碰雷达以及船舶 自动识 别仪 AS了望是主要的了望手段 ,当 I 然用视觉 了望还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必要 时还需增派了头加强 了望。 ①使 用雷达 了望时 ,驾驶人员务必熟悉和掌握本船雷达的使用方法 、 工作性能 、调谐 、效率、盲区与局限性 ,尤其是对小船 、木质船、浮 标 、特别是渔 网浮和其 它漂浮 物有探测不到的可能性予 以充分 的估 计, 时刻保持高度的戒备 : 对各种物标在何距离档何距离内可看到该 物标 的回波要做到心 中有数 , 并在 有条件 时及时核实该物标 ; 要注意 海况、雨、雪、 、 雾 霾等 天气对 雷达波衰减的影响 , 注意和 识别本船 的大桅 、 烟囱、 云等反射形成的假回波及可能被遮蔽的物标 , 近距离 的他船 、 高大建筑物和 陡峭岸壁 的二次 回波 , 防止这些假回波以假乱 真i 对观测到的物标要 进行 雷达标绘以及与其相当的连 续不 断的有规 律的系统观测 ,以便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②使 用 A P 雷达了 RA 望, 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船 的各种动态要素 , 也可以很容易地随时地 获得两船之间的 C A C A D P ,并利用这些参 数来考虑何时该 P 、T P 和 C A 采取避让行动。 ③使 用 A S I 船舶 自动识别仪 了望。由于 AS I 系统使用 海上移动 VF H 频率波段交换数据 , 作用距离远 , 一般 情况下其作用距 离都在 5 海里 以上 ( 0 有时达 1 0 0 海里以上 ) ,比一般 的岸基雷达的 有效距离 ( O 4 海里 以下 ) 要远得 多,所 以, 用 A S 利 I 系统协助 了望 , 特别是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协助 了头 , 可以在远距离 的水域 中尽早地 “ 发现 ” 来船 ,并 自动识别来船 的动 、静态信息以及 附加航行信息供 驾驶人员参 考 , 这时驾驶 员便可 以此尽早地充分地对来船 的动态进行 分析 , 时对来船 的态势做 出判断并对其是否构成 紧迫局面或存在碰 及 撞危险做 出正确 的判 断。A S I 船舶 自动识别仪 ,当显示 “ 平面船舶运 动( 动态 ) 界 面时, 图” 它可作为一部 A P RA雷达来使 用, 而且 比 A P RA 雷达更直观 ,它有正北向上 ( 0T - P 、航向向上 ( O R E U ) NRH U ) C U S — P 和艏 向上 ( E DN - P 三种 “ H A IG U ) 船舶真运动 平面图”的显示形式。 A S自动识别仪 能够及时 、自动识别 周围的船只 , I 并进行跟踪搜集其
避碰规则理解运用

2013 年修正案增加第六章“对符合本公约规定的验证”。该修正案于 2015 年 7 月 1 日被视为默认接受,并于 2016 年 1 月 1 日生效。
该修正案是要求避碰规则公约的缔约国按照 IMO的审核标准,即《国际海 事组织文书实施规则》进行定期审核,以验证其是否符合并实施了该公约的要 求,而不针对海员的避碰行为。
通常是一个值班驾驶员和一个瞭望人员。如需要进行其他额外工作,如手动操舵,则应加派瞭 望人员或值班人员。
2021避/4碰/4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17
第二部分 早于会遇局面的规则运用
三 其他准备
确保有关的航行设备、助航设备和信号设备能够随时应用且 高效利用。
桅顶信号灯
2021避/4碰/4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百叶遮板的闪光信号灯
避碰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2021/4/4
6
第一部分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一、现行规则的版本及发展
综观海上避碰规则历史,规则可以划分三个时代。
1、帆船时期(非机动船) 2、汽船时期(机动船) 3、自主船时期(自动船)
避碰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2021/4/4
7
第一部分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概述
在以往的航行中,过于强调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航线航行,航行值班期间为了保证船位不偏离计 划航线,而使本船陷于危险境地,在避让船舶时,往往违反规则采取行动,尤其是在雾中不互见的情 况下,对右正横前相向而来的渔船采取行动,为了不过分的偏离航线,采取了向左转向,这显然是违 反《避碰规则》第是十九条四款一项,除对被追越船外,对正横以前的船舶避免向左转向的规定的。
交叉相遇时的避碰措施

交叉相遇时的避碰措施在海上常听到船长告诫初任船副:『三副啊!看到船就早点让,不要等到逼近了再让。
』这样的叮咛乍看似乎并无不妥,但是这样的交代应该是要有前提的,忽略了前提这样的交代就显得不够周延。
譬如并不是看到船就一定要让,要有碰撞危机才需要让,没有碰撞危机为什么要让?再者纵使有碰撞危机也要看两船间的关系,如果本船是处于让路船的地位,就该尽早采取让路行动,若本船是直航船,船长却指示船副:『早点让』,这样做是违反避碰规则的,如两船后续相遇的过程演变成碰撞,追究责任时直航船违规在先,在该保持航向及航速的阶段却任意转向以致造成碰撞亦难辞其咎。
首先看看避碰规则是怎么说的:规则第十五条:交叉相遇情况两动力船舶交叉相遇,而含有碰撞危机时,见他船在其右舷者应避让他船。
如环境许可应避免横越他船船艏。
规则第十六条:让路船舶之措施凡依规定应避让他船之船舶,应尽可能及早采取明确措施远离他船。
规则第十七条:直航船舶之措施一、(一)、当两船中之一船应让路时,他船应保持其航向及航速。
(二)、直航船舶,当发现应让路船舶显然未依本规则采取适当措施时,亦可单独采取措施,运转本船以避让他船。
二、不论任何原因,应保持航向及航速之船舶,发现本船已逼近至仅赖让路船之单独措施不能避免碰撞时,应采取最有助于避免碰撞之措施。
三、动力船舶于交叉相遇情势中,依本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采取措施以避免与另一动力船舶碰撞时,如环境许可不应朝左转向,因他船在本船左舷。
四、本条之规定,并不解除让路船舶之让路义务。
互见之两船罗经方位无明显改变而距离越来越近时,碰撞危机应视为存在。
依据避碰规则第十五条之规定,于交叉相遇且含有碰撞危机情势下,两船间何者为让路船何者为直航船,是以两船所处的态势来决定。
见他船在本船右舷,则本船为让船船,他船为直航船。
反之,见他船在本船左舷,则本船为直航船,他船为让船船。
让路船之措施:依据避碰规则第十六条之规定,让路船应尽早采取明确措施,再依据避碰规则第十五条之规定,如环境许可应避免横越他船船艏。
“实施早让 宽让”是安全航行的前提

“实施早让宽让”是安全航行的前提现在正值春夏之交,中国沿海水域常有大雾天气出现,能见距离很差,给海上船舶航行、锚泊、进出港的安全操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中国沿海每年均会因大风、大雾天气而发生多起的海上交通事故。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早准备、早部署,切实做到认识深刻、组织有力、措施正确、效果明显,在“防”字狠下功夫,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确保人员生命和船舶的安全。
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并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了:“实施早让、宽让”是安全航行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
《避碰规则》第八条第1款: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按本章规定进行,如当时环境许可,应是积极地,并应及早地进行和注意运用良好的船艺,指出了避免碰撞的行动应及早地进行。
第八条第2款:为避免碰撞而作的航向和(航速)的任何变动,如环境许可,应大得足以使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察觉到;应避免对航向和(或)航速作一连串的小变动,指出了避免碰撞的行动应是大幅度的。
这就从法律上肯定了“早让、宽让”。
“早让”可以在采取避让行动时,在时间和距离方面都留有充分的余地;一旦出现双方动作不协调或有第三者存在时,还有弥补的余地。
“宽让”可以使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能明显地察觉到本船已采取的避碰行动和明白本船的意图。
反之,假如在采取避碰行动时没有“早让、宽让”,那么不但在时间和距离方面没有充分的余地,而且会令对方对我方的意图产生怀疑,如果出现不协调或有第三者存在时,那么势必将形成紧迫局面,不知所措,此时如驾驶员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悲剧必将发生。
1980年4月7日晚,“T”轮抵达塞得港外,2236时引航员离船,由船长指引出海。
2310时,航向315°,2325时,通知机舱定速16Kn,当时天晴。
不久,船长在雷达上发现船首右舷5°~10°,距离约7.3海里处有一回波,断定为同向船,并向左转5°改真航向310°。
避碰十条注意规则

避碰十条注意规则为避免碰撞事故发生,船长要经常组织驾驶员认真学习《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深刻理解,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以下措施:4 M E, f. ]6 }( h' p2 q" \/ Q6 B6 l: H) S, b. |% y4 m$ [4 `一、保持不间断正规了望:( \* t: ] _9 |' J7 `船舶应经常用视觉、听觉并充分利用VHF、雷达和避碰雷达以及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有效手段,保持认真不间断地正规了望。
! V! v' {5 i0 A# z' B( `/ t$ j$ t 二、严格值班纪律:; m- r8 E4 l$ N* @5 v 驾、机值班人员要严格遵守值班、交接班及驾、机联系制度,严禁值班时聊天、脱岗、用餐,不做与值班无关的事。
驾驶员必须在驾驶台值锚更,保持在港口规定频率上守听“VHF”。
2 M8 x. e* s% s& y% J" H0 d8 `* J; n& U三、谨慎操纵避让:( _0 R6 {! @" t) ?. y* B 船长和驾驶员要掌握本船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操纵要素,并充分考虑风、流、涌浪的影响。
遇有来船,要尽早判明是对遇、横交还是追越,有无碰撞危险。
在环境及情况允许时,要早让、宽让、大(舵角)让,不宜小角度多次改向,面临紧迫局面时应先把船停住或者果断采取其它有效措施,避免发生碰撞。
0 K6 |* x, E% e8 x1 p2 x( ^$ B2 o7 D8 a& k% y四、船长在驾驶台:# T2 e# B/ q# _& T8 f1 q6 B6 J& d 无论白天、黑夜,凡能见度不良、渔船密集、狭窄水道、重点转向点、通过运河、进出港口、引水在船、交通密集、大风浪等困难航区,船长必须在驾驶台。
船长应对三副班及引水操纵负责。
7 | Y' u- s( W) u( V6 G7 x& C/ r, ^. ^4 Z( I4 @. R1 ?五、正确操作雷达:9 n7 a2 b& T& J2 b. l 船长和驾驶员必须掌握本船雷达和避碰雷达的功能,能熟练操作、调试及雷达标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避碰规则的理解及“早让宽让”的做法
碰撞危险的判断:罗经方位法,舷角(相对方位)判断法,桅灯水平张角判断法,雷达标绘法。
对是否存在碰撞危险有任何怀疑,应假定存在这种危险。
不应当根据不充分的资料作出作出判断,尤其是不充分的雷达资料做出推断避碰行动应积极地、并应及早地进行。
所谓积极地、是操纵者的决心要求:这要求操纵者要有当机立断、干净利落的风格,而不是犹豫不决、谨小慎微。
要培养自己具有雷厉风行、勇敢果断之精神。
所谓及早地之含义:它区别于及时、过迟行动,如及时行动,一船舶在某一时刻采取了行动,恰好避免即将形成的紧迫局面。
如超前采取了行动,紧迫局面不会产生,并且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还具有一定的余地,则这个行动即为及早行动。
若滞后这一时刻,紧迫局面立即形成或业已形成,即使最后并不一定发生碰撞,但这一行动仍可被视为一种过迟行动。
一般地:在互见中,通常这两船接近到3海里左右,采取行动即为及时行动,若超前行为,即可视为及早的行动,反之即为过迟行动。
在能见度不良区域:通常以与本船构成对遇与交叉态势的来船接近到4-6海里,对正在追越本船的来船,接近到3海里左右,即可认为是采取“及时行动”的时刻,若在这一时刻之前行动,则可视为及早的行动,反之,即为过迟行动。
当然,采取及早行动之时,还应充分注意当时的环境及时其情况。
大幅度行动:航向航速的变动:满足被他船用视觉或雷过观察时容易察觉到。
一般做法:转向一次转足30度以上,甚至60-90度:减速:原来速度的一半以上。
另一个标准:能导致在安全距离上驶过,应避免对航向和航速作一连串小的变动。
安全距离:相对于我们船:在大海上,能见度良好的白天,DCPA不应少于1海里:而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DCPA不应少于2海里:当然,这不是一个常数,还应考虑到特殊情况下的更高要求。
船舶航行中,如果都积极实行早让、宽让的良好船艺,事故发生将会大大降低,船舶实行早让,就要求极早发现来船,当发现来船后,要了解来船的动态和我船相对运动状态,及时沟通,了解各自的意图,双方保证在安全距离上通过,分清直航船,让路船的责任,如果沟通不上,我船采取了早让的主动态度,即使对方采取了一些错误的做法,或者没有按照规则去操纵船舶,由于我船已经采取
了早让措施,安全距离大,我们再采取相对的安全措施,时间和距离上都会有选择的余地,特别是能见度不良时,由于我轮采取了早让的态度,双方的运动态势显示后就比较明显,宽让是让船中必须做到的,规则中要求的。
如果当时环境允许,应采取大的幅度,让对方明显看到你的意图,实行了宽让以后,当两船临近时,对一些突发事情的发生,就能采取有效的方法。
例如,当有船在临近时,舵机发生故障,或让小渔船突然转向,有时驾驶员只注意转向而没有注意到来船时,由于距离比较宽,我船马上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紧迫局面的发生,特别是能见度不良时,宽让更为重要。
“早、大、宽、清”是在当时环境许可的情况下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任何行动的总原则,也是运用良好的船艺的体现。
所谓“早”,它主要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任何时候,使用视觉,听觉以及适合当时环境和情况的一切手段保持正规嘹望,及早现在本船周围的其它船舶,并根据所获得来船的充分信息,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及早判断其动态和估计局面,另一方面,当时环境许可,为避让所采取的行动应在时间和距离两方面都留有充分的余地,避让行动完成后,两船能在安全距离上驶过。
因此,这时所谓“早”其实是指确定采取避让行动时的时机问题,一般的情况下,开阔水域比受水域早,对遇局面比其他局面早,慢速船比快速船早。
所谓“大”是指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大幅度的行动,其具体是指船舶所采取的幅度大得足以被他船用视觉或雷达观察时容易地察觉到的行动,它的目的在于当船采取了大幅度的行动后,他船可以很快明白对方的避让意和行动有效地避免由于两船之间对避让行动意图的误解而采取不协调的行动,至于其具全的量,那要取决于船舶情况,当时的能见度以及当时的环境情况等因素。
所谓“宽、清”,它指的是为避免碰撞所采取的行动的最终结果即在安全距离上驶过让清他船,因为规则中示给安全距离的具体量化,因此,良好船艺要求宽裕地让清他船,它的好处有在避让的过程中如发生突然事件比方说主机失控,舵机失灵,避让行动的效果被他船不协调行动所抵消等,也留有时间来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关于AIS及VHF在避让中作用:实际T作中,大洋航行遇船较少,但在沿岸航行时,通航密度会很大,白天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大家习惯于将AIS设置成PLOTTER显示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雷达北向上的显示模式,对照海图和罗经观察很直观,并且距离档可以调节,不会受到距离太远船舶的显示干扰,屏幕上同时显示已锁定有危险的目标船的CPA和TCPA。
还可以迅速切换到另一种模式,阅读该船的船名、呼号、目的港等详细资料。
有时了解到该船的目的港,对判断该船在会遇过程中可能会采取的措施也很有帮助,还可以像雷达那样设置CPA与TCPA的警戒范围,如遇危险船,会发出声音报警并自动锁定目标,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VHF的使用:结合AIS沟通联系的效果会更好。
根据方位和距离在雷达上锁定目标船后,在AIS查找目标船的船名,即可直接呼叫该船,避免一些麻烦,
而在大洋上,国际航行的船一般都装有AIS设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多用VHF沟通,沟通联系前先在海图上确定本船船位,周围有无障碍物及其他船舶动态,判断目标船可能采取行动,再设备自己有哪些应对措施。
多用VHF沟通协调,往往比自己单一盲目行动的效果好,个人认为,可以对有必要的目标船提前主动联系,明确行动,取得避让协调的致性。
这应该是一种较好的作法。
发挥助航设备的最大效果,把“规则”中“早、大、宽、清”的原则,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对人员、对设备都是可行的!毫无疑问,这也是确保航行安会的良好作法。
要确保航行安全,在船舶避让时必须贯彻执行“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大幅度的避让,宽裕的让足,驶过让清”四大航行安全避让行动原则和“保持正规了望,使用安全航速,正确判断碰撞危险”三大安全航行要素。
在航行期间,我们保持正规的了望,采取一切手段包括视觉、听觉、雷达、VHF、AIS等,获取周围船舶的各种信息,来进行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当发现有可能存在或存在碰撞危险时,就应该及早地采取避让行动,尽可能的利用VHF、AIS等进行沟通,以免误解对方意图,造成紧迫局面。
在采取避让行动时,对航向或航速的任何变动应是大幅度的,足以使对方明白你的意图,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协调避让,以保证有足够安全距离驶过让清,特别在拥挤水域,通过VHF、AIS来协调行动是比较好的做法。
在进入渔区之前,充分利用雷达等来了解渔船的密集程度,早进行避让,避开渔船密集区,是比较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