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与近全切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甲状腺全切术(TT)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甲状腺全切术(TT)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研究
o d s 1 0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y t r o i d c a n c e r a d mi t t e d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p a t i e n t s ,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d o p t t o t a l t h y r o i d e c t o my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u s i n g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h y r o i d e c t o my t r e a t me n t , c o mp a r e d t wo g r o u p s o f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a n d s a f e t y .R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9 4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 a s 8 4 %,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he t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a s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t h e d i f e r -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6-04-15T12:03:56.8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胡勇马国浪邓聪[导读] 湘潭县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胡勇马国浪邓聪湘潭县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湖南湘潭 411100【摘要】目的:探讨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差异。

方法:收集2012年4月~2014年9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全切术)和B组(接受次全切术),每组50例。

对比(1)A组和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2)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观察项目有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

(3)A组和B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

结果:(1)A 组和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A组和B组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2)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低钙血症、甲状旁腺损伤、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3)A组和B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4%,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中,全切术与次全切术各有优缺点,前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次全切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两种手术方法术后肿瘤复发率相近。

【关键词】全切术;次全切术;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

甲状腺癌根据组织学可以分类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

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可以分类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滤泡状甲状腺癌,前者占全部甲状腺癌的75%~90%,后者占16%[1]。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众多,每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势。

因此本次研究拟探讨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2012年4月~2014年9月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患者,肿瘤类型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的疗效观察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的疗效观察
1 资 料 与 方 法
意义 ( P< o . 0 5 ,见表 1 ) 。
表 1 两组患 者术后复发 、转移 、发生并发 症情况 比较 [ n( %) ]
1 .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1 1年 l O月—2 0 l 2年 l O月我 院行 甲
状腺全 切术 或近全切术的 甲状腺癌患者 6 0 例 。其 中行 甲状腺
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甲状腺近全切术和 甲状腺 全切术都 能取得 满意的治疗效果。而 甲状腺 近全切 术的并发症发 生率低 于甲状腺全切术。 因此, 甲状腺近全切术更值得推广。
【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近全切术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R 7 3 6 . 1
临床合 理 用 药 2 0 1 3年 5月 第 6卷第 5 C期

I 临床 医 技 ・
甲状 腺 癌 患 者行 甲状 腺 全 切 术 或 近 全 切 术 的 疗效 观 察
陈金 花
【 摘要 】 目的 观察 甲状腺癌患者行 甲状腺全切 术或近 全切 术的临床 效果 ,比较 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选
3 讨论
甲状腺 全切术 是 目前 治疗 甲状 腺癌 的一种重要 的手 术方
式 ,它可以保 证癌 组织 的清除完 全 ,特别 对 于未分 化癌 的治
疗 ,取得 了 良好 的治疗效 果 ] 。但 是这种 手术方 式 现在被 很 多学者质 疑其是否是最合适的手术 方式 。不得不承认 ,这种手
4 l ~ 5 9岁 ,平 均 ( 5 1 . 3±3 . 5 )岁 ,病 理诊 断全部 为 未分 化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 7 4— 3 2 9 6( 2 0 1 3 )o 5 — 0 l 1 1 — 0 1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对比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对比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8-05-30T11:12:19.45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作者:胡锦伟1 张晓东2 张晓安1 李振洪1 农文伟1 [导读]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好于甲状腺全切术。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外二科广西南宁)53000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广西南宁)530000摘要:目的:探究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使用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2014年1月到2017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和观察组(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手术用时、出血量、有效率等情况,并实施分析统计。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均相对较优,且观察组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的82.5%,观察组的低钙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好于甲状腺全切术。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效果甲状腺结节属于外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多以手术的方式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方式较多且效果各异,故本次我们在常见的方法中择取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全切术作为重点,对其效果实施详细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将研究详情作出整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月到2017年7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80例甲状腺结节(结节的大小为0.9-2.9cm,5例患者无明显症状,75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苦难,呛咳,吞咽不适等症状,以良性为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分别包括40例患者。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比较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比较

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比较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甲状腺結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患者(9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依次为(125.71±11.23)min、(75.16±8.01)mL、(6.28±0.65)d,与对照组患者的(156.35±15.24)min、(97.86±11.05)mL、(9.96±1.23)d相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应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相比,应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效果更佳,在保证患者的疗效的基础上,可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标签: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近年来,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1-2]。

本文针对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给予一定的探讨与研究,相关研究的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为(36.26±1.62)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为(36.28±1.65)岁。

所纳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与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的参与本研究,均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付彧;张丽君;杨雪松;王彦凤;单孝军【摘要】目的对甲状腺癌患者应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或近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选取76例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3月.采取随机对照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个小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为对照组,实施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的为观察组.对比不同手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钙离子及甲状旁腺素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癌患者展开甲状腺近全切除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9(010)004【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近全切除术;甲状旁腺素;血清钙离子;并发症【作者】付彧;张丽君;杨雪松;王彦凤;单孝军【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大庆龙南医院皮肤科,黑龙江大庆 163453;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甲状腺癌的发病与碘输入量不足,患者自身激素分泌发生异常以及化学污染等因素有关[1]。

目前,在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时,临床主要采用化学、内分泌、分子靶向以及手术等方法,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手术治疗,可将患者的症状有效缓解,并促进其生存期的延长[2-3]。

但是,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且术后还有可能发生相关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临床分析邹华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6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试验组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

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复发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且时间短暂,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对于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全切除(或近全切)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6(011)013【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近全切术;临床效果【作者】邹华伟【作者单位】466000 周口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 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逐年递增, 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 尤其是美、日、英等国家, 几乎所有的甲状腺癌患者均选择甲状腺全切术[1]。

在国内的医学界, 尚未在手术切除范围与程度上达到一致认可。

治疗甲状腺癌的四种手术方法为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近全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与单、双侧叶全切除术[2,3]。

首选方法是甲状腺近全切除术与甲状腺全切除术, 但对切除范围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范围选择不恰当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从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本文围绕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疗效展开研究,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癌患者, 均符合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34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 年龄25~63岁, 平均年龄(39.2±9.7)岁;试验组男18例, 女16例, 年龄27~65岁, 平均年龄(40.5±9.9)岁。

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目的:对比分析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

比较两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低血钙、术后继发性出血、永久性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低血钙、术后继发性出血、永久性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00%(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00%(32/50)(P<0.05)。

结论: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甲状腺切除术,临床上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法。

标签:全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术;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上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一般采用内分泌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因此,本研究对全甲状腺切除术与次全切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4~58岁,平均(42.36±11.45)岁;病程1~15年,平均(8.73±4.32)年;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5例,滤泡状癌15例;单侧癌30例,双侧癌20例;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5例,Ⅲ期16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12例。

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4~58岁,平均(42.58±11.37)岁;病程1~15年,平均(8.46±4.25)年;病理类型:乳头状癌34例,滤泡状癌16例;单侧癌31例,双侧癌19例;TNM分期:Ⅰ期19例,Ⅱ期16例,Ⅲ期15例;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11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与近全切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朱成全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癌患者在使用甲状腺近全切术与全切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9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802,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9、9.942、7.900,P0.05)。

结论:将甲状腺次全切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时,虽然与全切术在治疗效果及复发率上相比无太大提升,但能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留甲状腺功能,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近全切术;治疗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8.17.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17-0-02
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近年来影像技术水平提升,加上定期体检推广,致使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患者被检测出。

高发年龄为30~40岁,54岁以后明显下降,通常女性患者甲状腺癌发生率比男性高3倍[1-2]。

甲状腺位于气管的前面和侧面,在颈前正中甲状软骨下方,是一个约为20 g的腺体。

甲状腺会随着吞咽时上下移动,原因在于在气管软骨环和甲状软骨的前侧面,纤维组织将整个甲状腺紧密粘连。

缺碘与高碘会引发甲状腺癌,除此以外还受到电离辐射、家族遗传等因素影响,临床在治疗时以手术为主[3-4]。

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展开研究,现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甲状腺近全切术与全切术后治疗效果对甲状腺癌患者治疗的应用价值,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及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癌[5-6];(2)依从性较好者,能够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

排除标准:(1)甲状腺未分化癌;(2)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颈部大血管、气管与甲状腺癌发生粘连[7-8]。

按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男13例,女7例;患者年龄21~32岁,平均(27.42±2.38)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2~33岁,平均(27.47±2.33)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经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以双侧乳晕上缘和两侧乳头连线中点为手术入路,全身麻醉后,经两侧胸锁关节上缘1.0~1.5 cm处作一4~6 cm手术切口,完全将甲状腺充分暴露,分离患者上极血管,上甲状腺动脉进行保留并结扎,然后与下动脉、静脉、下静脉结扎。

保留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被膜、薄层腺体,顺甲状腺被膜由下至上将大部分腺体切除并取出。

分开甲状腺峡部、侧叶,完全切除甲状腺,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到喉W 返神经。

最后止血、留置引流并缝合。

对照组:手术方式与观察组一致,切除甲状腺时只切除大部分,保留患者甲状腺背侧腺体组织和包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有效:术后甲状腺临床体征与症状消失,功能指标恢复正常,2年内无复发。

显效:术后甲状腺体征与症状明显减少,功能指数基本恢复。

无效:术后甲状腺体征与症状无任何变化,功能指数也无变化。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并记录手术情况、住院时间。

(3)观察两组术后2年内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 18.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手术情况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上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对比两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0%、20.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较为常见的癌症,也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一般女性患病率多于男性,患病后患者一般无特殊感觉,后期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9-10]。

临床在治疗甲状腺癌时多以甲状腺切除术为主,甲状腺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囊肿、甲亢及单纯甲状腺肿的有效方法[11-12]。

临床上对甲状腺癌患者通常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此种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存在并发症较多问题,患者丧失甲状腺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治疗效果不佳。

赖敏栋等[13]研究表明,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近全切术在临床上对患者治疗时,其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近全切术要优于全切术,前者并发症较少,仅为5.00%左右。

近年来,随着广泛应用甲状腺全切法,术中细致解剖虽然能完整切除病变,但会增加对神经及甲状旁腺的损伤率,甲状腺功能会丧失,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甲状腺功能变低,需要甲状腺激素治疗。

为证实此研究准确性,笔者所在医院特展开研究,研究表示,在治疗总有效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比较,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效果上大同小异,无明显差距,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近全切术占据显著优势,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且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近全切术明显较少,患者更容易接受时间相对较少的手术,而在复发率上,两种手术差异较小。

甲状腺次切除术能保留少量腺体,功能得以保存,且术中对甲状旁腺及神经损伤率较小,能显著减少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低钙血症并发症,也有利于机体恢复,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虽然在治疗效果上并无显著提升,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此手术方法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国建.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8):1532-1534.
[2]张晶虹,张立军,栗光明,等.促甲状腺素抑制法与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中央清扫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治疗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7,41(7):702-703.
[3]陈会,杨见明.39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的安全性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9):1350-1352.
[4]白彦宏,张群伟,高权强,等.纳米炭注射剂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加双侧中央区清扫中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3):151-153.
[5]汪胜利.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以及甲状腺切除术后复发的原因[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9):1475-1477.
[6] Sugitani I,Hasegawa Y,Sugasawa M,et al.Super-radical surgery for 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 large cohort study using the 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research consortium of Japan database[J].Head and Neck:Journal for the Sciences and Specialities of the Head and Neck,2014,36(3):328-333.
[7]廖洁.甲状腺全切与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癌预后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1):70-72.
[8]王治砚,蒋琳.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7,38(14):63-66.
[9]李敬芳,孙小英.甲状腺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B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及其诊断学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8):4579-4580.
[10]郭欣,吴志宇,陈春悠,等.免疫负调控分子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3):601-604.
[11]冯国丽.甲状腺癌组织中HMGB1、NF-κBp50的表达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286-4288.
[12]吴昕,于健春,康维明,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外科诊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5,37(4):402-405.
[13]赖敏栋,乐飞.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2):1885-1886,1889.
(收稿日期:2017-12-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