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材鉴定中。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近红外光波长范围(700-2500nm)内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特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中药材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甾体类等,这些成分在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中药材的光谱图谱来进行鉴定。

每种中药材都有其特定的光谱特征,在近红外光谱的图谱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峰谷特征。

通过建立光谱数据库,可以对不同中药材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提高中药材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中药材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并与其化学成分进行比对,可以确定中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检测中药材中的杂质和其它非目标成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进行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

通过对中药材样本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成分含量、药效成分的质量等。

这些信息可以为中药材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

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实现中药材的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测。

传统的中药材鉴定方法通常需要一定的样品制备和操作步骤,耗时且复杂。

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对中药材的在线监测和快速检测,大大提高分析效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与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进行中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通过与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结合,可以推动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快速检测和在线监测,可以提高分析效率,为中药材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支持。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将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蚀变矿物鉴定方法研究

蚀变矿物鉴定方法研究

蚀变矿物鉴定方法研究作者:姜永静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8年第07期摘要: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技术组成,工作过程,化学计量学以及特点。

同时介绍了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实验部分采用傅立叶(FT)近红外光谱仪,在近红外光谱1000~2000nm范围内,绝大多数的天然矿物在近红外区均会出现振动吸收。

鉴于此,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及其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运用。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矿物;鉴定中图分类号:P6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7-0179-021 引言人们认识最早的非可见光区域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近红外光谱。

我们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光划分为近红外短波和长波。

近红外短波波长范围是780-1100nm,近红外长波波长范围是1100-2526nm。

进入90年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光谱分析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近红外光谱,许多科研项目也投入进来。

近红外光谱法是光谱测量学与化学计量学的完美结合,被誉为光谱分析的先驱。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是由于在常规光纤中所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使得近红外光谱在分析领域也取得了更好的应用,从此近红外光谱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快速的发展新时期。

近红外光谱是指光谱值介于780-2500nm的光谱,由于矿物晶格当中的原子间化学键伸缩、弯曲或电子跃迁,吸收了区域红外光谱,形成了吸收峰,并且不同矿物有着各自不同特征的光谱。

故通过这个特点能够区分岩石当中的矿物。

岩石当中的矿物有低温矿物和高温矿物之分,其中低温矿物在近红外波段会出现倍频现象,所以可以使用近红外光谱区分低高温矿物,同时低温矿物又称作低温蚀变矿物,利用NIRS技术可区分含羟基硅酸的盐矿物以及硫酸盐矿物等,进而为地质工作人员提供鉴别信息。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注: 本 文 为 中 国 地 质 调查 局 地质 调 查 工 作 项 目( 编号 1 2 1 2 0 1 1 5 6 0 7 0 4 ) 资 助 的成 果 。
质 学 报 A C T A G E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 V o N l 。 . 8 N 2 o 。 . 。 1 ;
近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技 术 在 蚀 变 矿 物 鉴 定 中的 应 用
近红 外光 谱在 地质行 业 的应 用 , 起源于 2 O世纪 6 O年代 , 可分为航天 、 航 空 和 地 面 三 部 分 。航 天 和
航 空是利 用 卫 星 和 飞 机搭 载 遥 感 器 对 地 面 进 行 遥
感, 提 取地 面矿 物信 息 , 地面 上利 用小 型便 携式 近红 外矿 物分 析仪 对地 面 所 采 的岩 石 样 品进 行 测 试 , 提 供 精确 的矿 物信息 。
和节 约 了大量成 本 。
们 的合频 和一级倍 频 位 于 1 3 0 0  ̄2 5 0 0 n m 波 段 。矿 物 的近红 外 光谱 法是 分析 研究 矿物 的重要 手段 。由 于矿 物组 成 元素 电 子轨道 跃 迁和 晶格 中原 子 间化学 键 的弯 曲 和伸缩 吸 收 某 些 区 域 的 红 外 光谱 , 根 据矿 物 中某 些 官能 团 的特征 吸收 光谱 可 以区 分不 同 的矿
要是 含氢基 团 , 包括 C — H ( 甲基 、 亚 甲基 、 甲氧基 、 羧
对 岩 石 的光谱 特征 分 析 , 利 用矿 物 光谱库 , 采 用 光谱 匹配 和拟 合方 法 , 可 以定 性 地探 测 出 岩 石 的矿 物 成
份, 定量 地确 定岩 石 中矿物 的相对 含量 。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进展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无损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药物等领域。

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样品制备、光谱采集、数据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极大地扩展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范围。

近红外光谱是指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为700-2500nm。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利用近红外光子的能量和量子力学中的跃迁原理,通过对样品进行照射,使样品中的分子吸收近红外光子的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再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光谱。

通过对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取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化学分析: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上。

例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石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石油中的不同组分,同时也可以对石油中的含硫量、含氮量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

食品质量检测:在食品质量检测方面,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食品成分分析、食品质量评估和食品掺假检测等。

例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奶粉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奶粉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等主要成分的含量。

药物研究: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药物成分分析、药物代谢研究和药物疗效评估等方面。

例如,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为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有效成分的快速检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国内的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

在国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成为药物研发和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

例如,荷兰的菲利普公司成功开发出了一款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药物代谢研究仪器,可以为新药的开发和疗效评估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NIRS)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技术通过检测农产品样品中的近红外光谱信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农产品的成分、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测的效率。

本文将介绍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成分分析方面。

农产品的成分分析是评估其质量、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

传统的成分分析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实验操作和耗时耗力的样品准备过程,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光谱信息直接提取样品的组分含量,无需样品破坏或前处理,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

例如,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快速测定粮食中的蛋白质、油分、水分和淀粉等关键成分,对于粮食质量的评估、产地溯源和贸易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还可以用于判别品种或分类鉴别。

农产品的品种或分类鉴别对于保护农产品的地理标志、加强品种保护和品牌营销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品种鉴别方法通常依赖于形态学特征或基因分析,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光谱图像的差异判断不同品种或分类的农产品。

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茶叶、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领域的品种鉴别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产品的品质认定提供了便利和可行性。

此外,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安全控制。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安全控制是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和残留物等,预测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例如,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伪鉴定等方面,对于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监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帮助农民和监管部门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

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矿物资源是人类社会一种必不可少的资源。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工业和建设的快速推进,对矿物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采矿过程中,对矿物的分析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将探讨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光谱学技术简介光谱学技术是研究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和特性的一门科学。

它利用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吸收、反射、散射等现象,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光谱学技术包括可见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多种类型。

二、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物成分分析利用光谱学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矿物样品中的成分。

例如,可以采用紫外光谱技术,对矿物样品中的钾、钠、铝等金属离子进行分析;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分析矿物中的各种官能团,如羟基、羰基等。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用于矿物的矿物识别和评估。

2. 矿物物理性质测定利用光谱学技术,可以实现对矿物的物理性质测定。

例如,可以通过红外光谱技术,测定矿物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物理指标,为材料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矿物环境监测矿物开采过程中,会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利用光谱学技术,可以对开采区域的土壤、水、大气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

例如,通过可见光谱技术,可以监测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监测水质中的有机物、溶解氧等环境污染物。

三、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优势1. 非接触式检测光谱学技术在矿物检测与分析中的优势之一是非接触式检测。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经常需要处理含有危险化学成分、放射性物质等危险物质的矿物样品。

采用光谱学技术进行矿物检测和分析,可以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2. 高速、高效和准确利用光谱学技术,可以对大量的矿物样品进行高速、高效和准确的分析,在保证品质和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检测物质在近红外光谱区域吸收或散射辐射来获取样品的化学信息。

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伤等优点,因此在中药材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原理近红外光谱技术是利用近红外光谱仪对中药材样品进行扫描,通过收集样品在近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或散射光,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样品的化学信息。

具体原理是,当样品受到近红外光的照射时,样品中的化学成分会吸收、散射或透射光线,形成特征光谱,通过对这些特征光谱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化学成分信息。

2. 中药材真伪鉴定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中药材的真伪进行鉴定。

由于中药材的真伪鉴定对药效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真伪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中药材的真伪。

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进行近红外光谱图像采集和比对分析,可以获得中药材的指纹图谱,从而进行真伪鉴定。

3. 中药材质量评价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

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湿度、含水率、杂质含量等指标,这些指标与中药材的质量密切相关。

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快速准确地测定,从而评价中药材的质量。

4. 中药材加工工艺控制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中药材的加工工艺进行控制。

中药材的加工工艺对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中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及时调整加工工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

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案例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以中药材仙灵脾为例,研究人员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仙灵脾进行了成分分析和真伪鉴定,通过构建仙灵脾近红外光谱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仙灵脾真伪的快速鉴定。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加工工艺的仙灵脾进行了研究,为仙灵脾的加工工艺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矿物学中的红外光谱学

矿物学中的红外光谱学

矿物学中的红外光谱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的学科,其中红外光谱学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红外光谱学是指对物质发射、吸收、反射红外光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矿物学中,红外光谱学主要用于矿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在矿物的鉴定中,红外光谱学可以通过分析矿物吸收红外光的特征波长,得出该矿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

矿物的吸收红外光是因为分子中原子团的振动对应着特定的红外光谱吸收带,即分子团具有特征的红外光谱。

当矿物中存在特定化学成分或结构时,吸收红外光的波长和吸收强度也将发生改变,因此红外光谱的图谱可以对独特的矿物结构进行识别。

在矿物的定量分析中,红外光谱学可以通过分析矿物吸收红外光的强度和波长,计算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含量。

由于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红外光吸收特性,因此可以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对混杂的矿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在煤炭的分析中,红外光谱学可以对煤中含水、含硫等化学成分进行准确测量,为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除了矿物学,红外光谱学还在许多其他学科中有广泛应用。

在有机化学中,红外光谱学一直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重要手段,并开发出多种基于红外光谱的光谱学技术。

例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偏振红外光谱(Polarized Infrared Spectroscopy, PIR)等技术,均是基于红外光谱的分析方法。

在环境科学、化妆品、医疗等领域,也广泛应用红外光谱学去检测、分析和鉴定样品。

总结来说,红外光谱学在矿物学中的应用,侧重在矿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矿物学家通过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分析出矿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以及含量。

此外,红外光谱学还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环境、化妆品、医疗等多个领域中。

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4 卷 第 11 期 Vol.34 No.11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2015 年 4 月 Apr.201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王安琪
( 贵州省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近 红 外 光 谱( NIRS) 是 分 子 振 动 光 谱 ,属 于 基 频 分 子 振 动 的 合 频 与 倍 频 ,包 含 氢 基 团 的 特 征 信 息 。NIRS分 析 技 术 主 要 由
NIRS仪器、计量软件以及应用模型这三个组成部分,有着成本低、分析速度快以及能够遥测等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对样品 加以
实验室分析,另一方面也能进行现场的分析或者是在线分析,因此在炼油、制药、化工以及地质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绝大多数
的天然矿物在近红外区会出现振动吸收,所以可以使用NIRS分析技术对矿物完成野外分析与测试。文章简 要介绍了NIRS技术,并
通常情况下,1 380 ̄1 400 nm吸收峰是结晶水峰,1 900 nm 附 近 吸 收 峰 则 是 吸 附 水 峰 ,Al- 0H、Fe- 0H以 及 Mg- OH吸 收 峰 峰位则位于2 000 ̄2 500 nm之间。 不同矿物的特征峰位以及个 数有所区别,通过这一特征能够实现矿物的识别,不过同种矿 物的特征峰因为采样的地点以及地质环境的不同有可能出现
建模分析
首先是数据参数的提取, 应当选择矿物特征的吸收峰,从 而提取峰对称、峰强度、峰位移、半高宽、反射率以及含量等方 面的参数,然后完成作图,这样能够得到成矿的模型。参数的地 质意义方面,峰强度表示矿物相对含量,峰对称表示反映地质 作用的强弱,半高宽表示矿物形成的相对温度,具体数值越大 表明结晶度越低,矿物的形成温度也就较低,峰位移表示地质 作 用 当 中 的 阳 离 子 交 换 ,例 如 白 云 母 矿 物 的A1- 0H特 征 峰 ,如 果 数 值 偏 大 ,矿 物 当 中 的K+或 者Na+取 代Al- OH当 中 的Al3+,出 现 贫Al 的 问 题 ,Al- OH吸 收 峰 就 会 往 高 波 长 方 向 移 动 。峰 强 比 表明特征峰强度以及吸附水峰强度之间的对比,代表矿物形 成过程中的相对温度,数值越大代表矿物形成温度越高。反射 率表示岩石的颜色,颜色越暗导致数值偏低。含量则是由实验 室所提供的,输入计算机后反映元素的含量同上述模型之间的
参考文献:
[1] 甘甫平,王润生.遥感岩矿信息提取基础与技术方法研究[M].北京:地 质出版社,2013.
[2] 修连存,郑志忠,俞正奎,等.近红外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 用[J].地质学报,2013,(11).
[3] 修连存,郑志忠,俞正奎.便携式矿物分析仪研制[J].当代近红外分析技 术,2013,(10).
分析其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运用。
关键词:近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技 术 ;蚀 变 矿 物 ;鉴 定 ;羟 基 ;建 模
中图分类号:P6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1-0054-02
近红外光谱指的是780 ̄2 500 nm的光谱,因为矿物晶格 当 中的原子间化学键伸缩、弯曲或者是电子跃迁哦吸收区域红外 光谱,从而形成吸收峰,并且不同矿物有着各自的特征光谱,通 过这一特点能够区分岩石当中的矿物。岩石当中的矿物有低温 矿物以及低温矿物之分,其中低温矿物倍频在近红外波段,所 以能够使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低温矿物,同时低温矿物又叫作低 温 蚀 变 矿 物 ,通 过NIRS技 术 可 以 区 分 含 羟 基 硅 酸 的 盐 矿 物 以 及硫酸盐矿物等,从而为地质工作人员提供有用信息。
作 者 简 介 :王 安 琪( 1978-) ,女 ,工 程 硕 士 ,中 级 职 称 ,研 究 方 向 :工 艺 矿物学。
据量较大,样品无需加工制备,能够直接完成测量,同时分析过 程也不需要消耗试剂并产生污染,因此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分析 技术,同时操作便捷,适合在各种场合使用,但是仪器的波段范 围有限,在地质分析当中的定量分析难度较大,并且受环境温 度的影响也比较严重,因此要求工作环境的温度要<30 ℃。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1.1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使用漫反射光谱,积分球检光并实现数 据的微机化处理,常见的技术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检测波 长 在1 300 ̄2 500 nm,分 辨 率<6 nm,测 量 的 扫 描 时 间 是50 s, 电源使用220 V交流电或者3 h蓄电池,在工作过程当 中 需 要 做 好防潮、防震动以及防高温工作。
1.2 近红外光谱分析原理 分析仪能够进行近红外波段当中波长在1 200 ̄2 500 nm的
光谱测量以及分析,这是因为分子的非谐震动使得分子震动是 从 基 态 往 高 能 态 跃 迁 过 程 中 出 现 , 通 过 记 录 含 氢 基 团 X- H ( X=C,H,O) 的 震 动 合 频 以 及 倍 频 ,并 且 根 据 对 于 矿 物 各 个 基 团吸收光谱而出现的不同强度、峰型以及峰位,来建立标准的 吸收谱线,并且通过这一标准吸收谱线来对区域内的矿物吸收 谱线加以对比,能够判断出矿物的种类并进一步加以分析,有 以下特点。
2 公路高陡边坡治理中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施工的注 意事项
①遵循设计桩号选用拉线尺量,并与水准测量相结合进行 放线施工, 同时在锚孔定位中应选用铁钎与油漆进行标记,严 格遵循设计孔位、倾角及方位进行钻机准确就位,通过测角量 具对角度进行控制,钻机导轨倾 角 偏 差 应 控 制 在+10与- 10 觷以 下 ,方 位 偏 差 应 控 制 在+20及- 20 觷以 下 ,通 过 无 水 干 钻 方 式 进 行钻进施工,避免开水钻进,必须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孔偏 斜、扭曲及变径等问题的出现。
②钢绞线下料施工时,应确保其偏差在50 hm以下,张拉段 钢绞线预留长度应控制在1.5 m,明确标 准不同单元。下料施 工 中应对每个单元锚索不同长度加以重视,一律选用机械切割下 料的钢绞线。制作锚索时应制作台的搭建,因地形因素的影响, 应在边坡平台上制作锚筋,并制作搭架,做好防晒防雨施工。
③严格遵循设计配合比进行注浆材料的备料作业,一般选 用纯水泥浆体材料作为压力分散型锚索。注浆浆液遵循配合比 进行均匀 搅 拌 ,一 般 浆 体 强 度 控 制 在40 MPa以 上 。选 用 孔 底 返 浆的方式进行锚孔注浆施工,当新鲜浆液从孔底溢出后,避免 抽 拔 注 浆 管 及 孔 口 注 浆 。当 孔 口 浆 面 回 落 ,必 须 在30 min内 进 行 孔 底 压 注 2 ̄3次 补 浆 ,孔 口 将 充 满 浆 体 。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在公路工 程高陡边坡治理中,只有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 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的质量,这也是施 工的重点内容。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应用到高陡边坡治理 中,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为实现工程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系并概括为成矿的规律。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钻 孔来提取计算矿石并选择特征峰,同时在全部的测量数据当中 选择那些有着典型代表意义的矿物光谱曲线。
综上所述,在蚀变矿物的填图工作当中应用近红外光谱分 析技术能够识别矿物的丰度、种类以及结晶度,定量或者半定 量分析测区蚀变强度以及蚀变分带,通过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 技术能够迅速完成蚀变矿物的填图,有效地圈定热液矿化的蚀 变带,再联合其它的地质分布特征,可以找出矿化- 蚀变的指 示标志,从而判断矿化的中心,为后续的勘探工程提供可靠的 地质依据,这才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地质找矿技术。
[4] 高庆柱,修连存.近红外矿物分析仪研制与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13, (11).
[5] 修连存,郑志忠,陈春霞.国产便携式近红外药品分析仪原理及其应用 [J].现代科学仪器,2013,(14).
[6] 张宗贵,王润生,郭大海.光谱成像岩石识别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3.
( 上接第53页) 100%、110%,在 110%时 应 先 进 行 20 ̄30 min的 稳 定,其他级别需要稳定的时间为2 ̄5 min,张拉过程中应对钢绞 线伸长量进行记录。为确定锚索张拉符合设计应力,应选用整 体张拉等方式进行。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蚀变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2.1 常见矿物的近红外光谱
常见矿物近红外光谱如图1所示, 不同矿物光谱的曲线形 状以及吸收峰位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据这个特点,能够区分岩 石当中的矿物 成 分 。通 常 情 况 下 可 以 将1 300 ̄2 500 nm这 一 波 段 划 分 成 多 个 不 同 的 区 间 ,在1 400 nm的 矿 物 属 于 结 晶 水 峰 , 1 900 nm的矿物为吸附水峰,2 300 nm则是矿物羟基特征峰。
参考文献:
[1] 杨博铭,赵明华,刘小平.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应用 [J].中南公路工程,2005,(4).
①近红外矿物分析能够测量矿物的种类主要是硅酸盐当 中的部分单矿物,例如含羟基的硅酸盐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 硫 酸 盐 矿 物 等 。②使 用 近 红 外 矿 物 的 谱 线 峰 位 特 点 还 有 峰 位 漂 移 方 面 的 变 化 能 够 完 成 一 定 程 度 的 矿 物 化 学 成 分 分 析 工 作 。③ 矿物结晶度不同导致矿物的光谱图峰形出现不同的尖锐程度, 同时矿物结晶度也意味着矿化作用当中热液蚀变结晶时温度 以 及 蚀 变 程 度 。④使 用 蚀 变 矿 物 的 近 红 外 谱 线 对 比 表 现 ,能 够 找出矿物的蚀变同成矿之间的关联,并且构建成矿模型进行成 矿的预测和分析。⑤NIRS技术的试成本比 较 低 ,并 且 处 理 的 数
图1 常见蚀变矿物光谱曲线
2.2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是矿物数据库。在数据库当中,标准 矿物的曲线是粉碎纯矿物后测得的,通过将一系列的矿物曲线 打包成为一个文件,从而合并成为数据库。在检索矿物数据库 的时候,只需要匹配数据库的峰位,就能够查到矿物的名称还 有对应的光谱曲线。矿物吸收峰位可以分成结晶水峰、金属元 素- 0H峰以及吸附水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