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它包括哪些类型?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它又包括哪些类型?(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紧扣关键词,并结合举例来说明这两个概念。)
2.学以致用:学生完成“活动”1,教师进行点拨。(加强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过渡:既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那么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它呢?下面,我们通过教材“活动”来探讨这个问题。
8.学生根据~64“中国的矿产资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什么?(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不均,人均较少)
(2)我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哪些?(见教材相关内容)
(3)读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归纳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分布特点。
(4)读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归纳中国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特点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三维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5)说出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是北多南少,有色金属矿则是南多北少)
(4)完成“活动”2。
9.小组合作完成“活动”3、4。
<全课总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第 1节 教案

第一节【教学目标】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重点】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教学难点】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总量很大的自然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其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呢?这些都是我们在第三章中要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我们又应如何对待它们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第一课的学习。
首先请问同学们,你知道有哪些自然资源?教师板书:1.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呢?教师板书:2.自然资源的类别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我们将自然资源分成五种,即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又可将其分成可再生的和非可再生的两大类。
教师提问:哪些自然资源是非可再生的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的,因为形成周期过于漫长。
教师提问:为什么气候、水、土地和生物资源是可再生的呢?教师回答:气候和水资源是可以循环再现的,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生长繁殖。
教师提问: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关系?可举例说明。
教师板书:3.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它是解决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形成是有规律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利用潜力是巨大的。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为我们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提高我们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但是,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不合理,可能导致哪些结果呢?教师板书:4.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学生回答:(略)。
第3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整章教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优质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 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并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准备相关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是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
比如:我们做饭用的铁锅,它来自于自然界中的铁矿。
大家分析一下,铁矿从哪里来?(自然界)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即有用)可见铁矿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叫做铁矿资源。
下面请同学们说出家里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来自于自然界?是何种自然资源?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提问,学生的回答中有的是自然资源,有的不是;有的直接来自于自然界,有的则间接来自于自然界。
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
二、新课教学(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请同学们说一说,在大自然中有哪些资源?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所以,自然资源必须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有自然属性,还应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即经济属性。
教师举例说明:铁矿石、小麦、甘蔗和闪电哪些是自然资源?(铁矿石是;小麦和甘蔗虽然对人类有用,具备了经济属性,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而是经过人类的培育和加工,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条件下,人类不能直接利用,所以它只具备自然属性,不具有经济属性,不是自然资源。
) 教师总结:判断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时,要看是否同时具备“自然”和“经济”属性。
过渡: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一时一刻都离不开自然资源,那我们就来看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本章内容是学生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和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学会分析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2.难点: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自然资源保护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保护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2.案例材料:我国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
3.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案例材料,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每组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4.巩固(10分钟)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教材1、教材地位: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内容。
教材从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征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国的自然资源,并编排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活动辅助说明。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并能够说出中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概括出自然资源的特征,(3)、德育目标初步使学生感悟到中国地大物博,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初步使学生形成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正确观念3、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难点:结合实际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二.教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4、分小组比赛法三、教具多媒体课件、插图三、教学过程:1、导入(1分钟)作为第三单元第一节,教师首先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概述,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引入本节内容,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什么是自然资源(10分钟)(1)、自由发言: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3分钟)(2)、总结概括:教师总结概括引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
(4分钟)(3)、分小组比赛:利用课本活动题第2、3两小题,让各小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分钟)3、自然资源的特征(27分钟)(1)、读图识图:教师利用课件,并结合课本图3-3、图3-4、图3-5认识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并概括自然资源的特征。
(5分钟)(2)、识记比赛: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识记主要的矿产地名称然后评出速度最快的同学或集体。
(10分钟)注:教师在比赛开始之前可先给学生教几种好的识记方法,也可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好的方法。
(3)、拓展延伸:分小组学习课本57页“阅读”内容,并讨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第一篇: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教学方法】辩论赛【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引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以呢?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教师强调: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会逐渐枯竭的。
(动画链接:可再生资源)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我们经常听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说出下列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的。
天然钻石、山羊、皮鞋、制作羊绒大衣的布匹、阳光、闪电、地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师点拨
1.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象空气、风景以前不是自然资源,现在就归为自然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不是自然资源的地震、闪电或者海啸以后很可能会变成自然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可能还会有新自然资源被开发利用。
2.教师展示新能源可燃冰的发现、开发和利用前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范畴在逐渐增大。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过多、需求量过大,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五)解疑释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总量丰富,人均少。
(六)合作探究
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较少的现状,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多的现状,如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知识树帮学生梳理知识。
四、达标测试
完成配套同步练习。
板书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我国主要资源的特色;我国耕地、林地、草场的主要散布地域;主要水电站、主要能源矿产和非能源矿产的散布;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重生能源的主要散布地域;我国大海资源的概略,主要大海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散布。
技术目标:娴熟并正确地在图上填出要求掌握的各样资源的名称;运用各种统计图表剖析说明某种自然资源的特色。
自主学习一、自然资源的概略1、自然资源的观点:2、自然资源的种类:3、自然资源的特色:二、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概略从特色、散布、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学习,详见附表一种类水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特色1.水资源的总量,但人均量 2.水资源的时空散布 3.水土资源配置 1.水能资源储藏量大,世界第一位。
2.地域散布不平均 3.开发利用率低 1.土地资源种类多样 2.山地多,平川少,耕地比重小 3.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据有量少 4.土地资源地域散布不均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域差别明显1.总类多,资源丰富 2.散布较广,相对集中 3、贫矿多,富矿少散布特色空间散布: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时间分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主要散布在西南地域;以长江水系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
耕地集中散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天然林地集中散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喜马拉雅山东段的南坡),东南部山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主要散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煤、铁、石油产区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见附表二)问题水土资源配合欠佳,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浪费现象惊人(特别是我国的华北地域)绝大多数还没有开发利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丛林资源减少,草场资源超载退化对策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俭用水防治水污染鼎力发展水电事业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实保护耕地依法管理“开源”“节流”并重增强建设、保护贯彻《矿产管理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附表二:主要的煤矿:省区主要矿地省区主要矿地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辽宁抚顺、阜新、铁法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义马山东新汶、枣庄、兖州山西大同、平朔、阳泉江苏徐州安徽淮北、淮南贵州六盘水四川天府、攀枝花陕西神府内蒙古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宁夏石嘴山主要的油田:省区主要产地省区主要产地黑龙江大庆辽宁辽河天津大港(华北)河北任丘(华北)河南、山东中原山东成功新疆克拉玛依、塔中主要的金属矿产类型矿种集中散布地域主要产地地位黑色金属矿铁矿辽宁、冀东、川西等地域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邯郸,内蒙古白云鄂博,甘肃镜铁山,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四川攀枝花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五位钒钛四川攀西地域四川攀枝花(与铁矿伴生)钒储量世界第一钛储量世界第二有色金属矿钨横断山区、南岭和秦岭等地域江西大余储量居世界第一锑湖南锡矿山锡云南个旧钼辽宁杨家杖子,陕西金堆城铅锌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云南兰坪铜江西德兴,安徽铜陵,甘肃白银,云南东川镍甘肃金昌铝广西平果,贵州修平稀土内蒙古白云鄂博储量居世界第一三、大海资源 1、大海生物质源:我国四大边沿海的水域辽阔,大海生物质源特别丰富,仅鱼类就有 2 万多种,还有各样藻类、蟹类、贝类等其余水产,渔场面积居世界之首,被列为大海生物质源最富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
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
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
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总量和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1.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的重要关系。
2.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3.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现状及其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4.运用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对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
2.对地大物博的正确剖析。
3.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和练习法;对比和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制作相应课件、地图册、教材图片、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这些自然资源与我们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在数量上有何特征?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讲授新课】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复习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回答】回忆小组竞赛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自然资源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学生活动】读图3.1 并分析、概括,小组讨论【学生竟答】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教师补充】还有气候资源。
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提问】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属于可再生在原。
例如:水资源、气候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
水资源、气候资源可以循环再现,土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生物资源可以不断的生长繁殖。
所以都是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可能再产生,或使用后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资源。
煤、石油、矿石等矿产资源形成周期很长,在人类历史时期使用完以后就无法再生,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导学案,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承转】自然资源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例说明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总结: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教师展示课件】生活离不开资源【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承转】自然资源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呢?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5-66 内容并小组讨论,竞赛回答【教师小结】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对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使用【学生活动】完成P66 活动2 【教师小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断流——不可利用一或没有可利用的--取之尽,用之竭。
土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生产力下降,消失——取之尽,用之竭。
【承转】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地球上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度,那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怎样?“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值” “中国自然资源在世界中的位次” 【教师提问】请找出资源人均不足的原因?【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竞争回答【教师总结、板书】人口的继续增长,人口总量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资源利用不当,破坏和浪费资源等【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承转】那么,你们怎样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课件演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资源的优势,也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相对短缺。
同时,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另一方面,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也将持续增长。
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
所以,我们既要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自豪,也要看到资源的危机,树立危机意识,更好地、合理的利用、节约、保护资源。
【提问】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活动】完成课件中的倡议书。
可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作为正方和反方,针对倡议书的内容答辩。
【设计意图】答辩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达到思维对话的目的。
通过答辩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使我国自然资源数量上的特征。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要正确看待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我觉得人均占有量的现实意义更大。
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以前的行为,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出我们的贡献。
板书设计: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自然资源与我们1.自然资源及分类2 •禾I」用中注意的问题3•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 •基本国情2 •资源现状3 •评价我国资源现状课后反思:本节课力求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尽可能体现《标准》的要求,注重图导,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和学生互动,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由于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的差异,小组成员间的差异很大,因而个别同学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还需教师在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A. 森林水稻煤B.耕地淡水铁矿石C.石油闪电工矿用地D.野生动物草地噪声2. 对于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正确的是()A. 节约利用,综合利用B.寻找新的代替品C.保护和促进更新D.极大限度地加以利用3. 下列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水能B.核能C.磷虾D.针叶林4. 图3.1 —4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A.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B.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C.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 我国自然资源最基本的特征是()A. 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多B. 总量不多,所以人均占有量少C. 自然资源大国,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D. 总量丰富,但因人口特别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6. 我国下列资源中居世界第六位的是()A.领土面积B.耕地面积C.森林总面积D.矿产资源储量总值7. 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A.1 / 2B.1 / 3C.1 / 4D.1 / 58. 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土地面积扩大,居世界第二位B. 森林面积辽阔,地区分布比较均匀C. 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D. 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三位9. 我国自然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资源总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B. 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C. 自然资源开采的速度太慢D. 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加10. 我国领土面积和耕地总面积分别居世界()A.第三位、第二位B.第二位、第三位C.第三位、第四位D.第四位、第三位二、材料分析题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
MiJLJL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之一,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水平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月,人均水资源为1川,人均森林面积为1 乃。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2000 年11 月1 日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是()亿,是世界人口第{ } 大国。
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的自然资源将更加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实行怎样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