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44)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的全面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小结2010-9-14根据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的变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会在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转换,成本法核算实际上有两种,一是对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一是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实际上涉及三种核算形式的转换,即权益法、成本法(非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便于以下的讨论,将这种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称之为合并)。
而且,引起核算方法转换的原因一是增加股份,二是减少股份(或处置长期股权投资)。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的类型。
一、因增持股份引起的转换1、从成本法到成本法(不是指子公司采用的成本法,以下同),比如持股比例10%到15%。
该种变化不涉及特别的会计处理方法,它实际上只是一项追加投资,适用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规定。
2、从成本法到权益法,比如持股比例15%到25%,达到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程度。
会计准则2号-长期股权投资讲解:应区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和新增加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首先,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2)其次,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前者小于后者的,根据其差额分别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和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进行上述调整时,应当综合开考虑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相关商誉或计入损益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时的会计处理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如:10%(原持股比例)+15%(新增股份)=25%即:当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转为→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时:(1)原持股比例部分第一:对在原投资时点账面价值的调整-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第二:原投资时点至新增投资时点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按10%的比例计算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分录同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按15%的比例计算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调整分录可能为: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营业外收入(可能要冲减原投资部分商誉后的差额)或者:将原投资比例部分调整的留存收益冲回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注意: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也就是10%和15%两次确认时产生的商誉、调整的留存收益及产生的营业外收入要综合考虑,可分以下情况:情形10%比例(原投资)15%(新增投资)处理情形一账面余额>公允价值=商誉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商誉不需作特殊考虑,对新增投资部分的差额无影响,均不做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奥秘一、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要点阐述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进行追溯调整,将剩余股权视同开始时按权益法核算。
(一)个别财务报表处理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处置部分需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和“投资收益(差额)”。
对于剩余部分的追溯调整,首先是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若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属于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若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份额,需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后的追溯调整,需根据被投资单位的不同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剩余持股比例)。
需注意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时,应自被投资方实现的净损益中扣除已发放或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二)合并财务报表处理当母公司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和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与商誉之和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
此外,与原有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一并转入当期损益,由于被投资方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变动而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
二、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处理(一)增资情况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时,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成本法—金融工具
(出售减资)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2剩余长投转金融工具
借:交易性金融工具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不需追溯成本法差额
思路:先卖再买
权益法—公允价值
(出售减资)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考试中为了避免出售比例的重复计算,最好是出售和结转两步合成分录,不易计算出错)
(四)
成本法—权益法
(其他方增资)
1、调整因持股比例变动影响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以前)
利润分配(以前)
其他2、3、4同上
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本投资方应享有的原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应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思路:先卖后买
1、对比新增被投资单位的帐面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确定投资成本。
2、冲减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金融工具分两种: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差额记入“投资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形成的差额记入“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意:一定要先确定投资成本,不能习惯性用分批处理方法,容易造成投资成本的错误计算。
(二)
非同控
公允计量—成本法
(增资)
1、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贷:交易性金融工具(帐面价值)
投资收益
或:其他权益投资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公允价值)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doc 46页)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doc 46页)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P88 例18(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的股权投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年限摊销。
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
但追加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额按10年摊销,A企业对B公司无额外责任。
要求:编制A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1)2001年4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应收股利10贷:银行存款410(2)2001年5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借:银行存款10贷:应收股利10(3)2002年1月1日又购入B公司股票200万股①对原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2001年4月1日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400-(4000-10÷10%+200×3/12)×10%=5万元2001年4-12月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5÷10×9/12=0.375万元2001年4-12月应确认投资收益=200×9/12×10%=15万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15-0.375=14.625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395――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4.625――B公司(损益调整)15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625②调整B公司2001年5月1日将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1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来源于中华会计网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情形:(1)因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2)因持股比例下降不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但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原则:第一种情况,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计算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并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步,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进行会计处理。
第三步,对新增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第二种情况,因处置投资等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应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第二步: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 (1)如果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商誉部分,因此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步:(1)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2)对于被投资单位在此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大总结

长期股权被投资之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一、增资(一)成本法增资之后仍为成本法(10%→15%)(10%→50%)(成本法该怎么做怎么做)例:2012年A出资1500万购入B公司10%股权,取得时候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000万,年底B 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贷:银行存款1500借:应收股利50贷:投资收益50假设2013年A公司又出资750万购入B5%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750贷:银行存款750(二)成本法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资之后转为权益法(10%→30%)(1)成本法增资转权益法(调原来10%)例:2012年A出资1500万购入B公司10%股权,取得时候B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0000万,年底B 分配现金股利50万。
假设2013年A又出资3000万购入B公司20%的股权,出资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3000万,2012年B实现净利润100万,2013年实现净利润100万,此时达到30%控制了。
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0贷:银行存款3000对于原来的10%部分,1500万小于2000万,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相当于调整原来的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500贷:盈余公积5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50新取得的部分,3000万与23000*20%的差额1600万,调整营业外收入:借:长期股权投资16000000贷:营业外收入16000000对于两次投资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23000万-20000万=3000万,相对于原来10%部分,300万,属于利润部分2012年的5万(100万-50万分配股利)*10%,2013年的10万(100万*10%),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285万(300万-5万-10万)调整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300贷:资本公积——其他权益变动285投资收益10盈余公积0.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500+3000+500+1600+300=6900万(即为原投资现公允+新投资公允),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3000*30%=6900,可见经过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以及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在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
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情况。
出现类似情况时,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对器厂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的影响。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其特点是,合营各方均受到合营合同的限制和约束,任何一个合营方均不能单独控制合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合营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决策需要各合营方一致同意。
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重大影响通常体现为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被投资单位的政策制定过程、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重要交易、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或是向被投资单位提供关键技术资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法与权益法地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地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地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P88 例18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地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地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地股权投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因追溯调整而形成地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地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地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地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追加投资形成地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地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地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P88 例19
2000年1月5日,"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2000年1月5日B公司所
有者权益×35%,因此,应将原持股比例10%部分确认地"损益调整"明细账和"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地金额转入"投资成本"明细账.
[例题7]:A企业于2001年4月1日以4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地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地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地10%,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1年5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10万元.2000年12月31日B公司净资产为4000万元,B公司2001年5月1日将无法支付地应付账款1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除上述事项外,B公司2001年地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动.2002年1月1日A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股票200万股,实际支付价款850万元(含支付地相关费用1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提取盈余公积30万元.2002年B公司接受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10万元.2003年B公司发生亏损50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A企业对B公司无额外责任.
要求:编制A公司有关业务地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2001年4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
应收股利10
贷:银行存款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