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控制
GPS定位系统在测绘中的误差与校正方法

GPS定位系统在测绘中的误差与校正方法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绘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GPS定位系统在测绘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了解这些误差以及相应的校正方法对于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误差来源GPS定位系统在测绘过程中的误差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天线高度、大气延迟、多径效应、钟差、轨道误差等等。
这些误差源可以归结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
系统误差是由于GPS系统本身的特点或者用户设备的特殊性引起的,例如天线高度误差可能导致信号衰减,从而影响定位精度。
解决系统误差主要依赖于设备的校正和改进。
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而引起的不可预测的误差。
这些误差通常是临时性的,难以完全避免。
然而,通过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统计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随机误差对测绘结果的影响。
误差校正方法1. 信号补偿信号补偿是校正GPS定位系统误差的一种常见方法。
例如,大气延迟是导致定位误差的一个主要因素。
通过测量大气延迟并进行相应的补偿,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精度。
这可以通过使用大气模型和天气观测数据来实现。
2.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对于校正GPS定位误差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差分定位是一种常用的技术。
差分定位利用有两个接收机,一个处于已知位置的参考站点,另一个处于测量位置的流动站点。
通过对两个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分修正值,从而消除了两个接收机之间的共同误差。
此外,数据滤波技术也可以被用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数据滤波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异常值和噪声,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3. 多系统融合多系统融合是另一种校正GPS定位误差的方法。
目前,除了GPS系统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还包括其他系统,例如格洛纳斯(GLONASS)和伽利略(Galileo)。
通过使用多个系统提供的定位信息,可以显著提高定位精度并减小误差。
GPS定位精度的控制与提高方法

GPS定位精度的控制与提高方法导语:全球定位系统(GPS)作为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航空、电信等。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GPS 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定位误差。
本文将探讨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并介绍一些控制与提高GPS定位精度的方法。
一、环境因素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1.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是影响GPS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强风、暴雨和厚云层等,GPS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定位误差。
2. 建筑和地形高层建筑物、树木和山脉等地形和建筑物可以阻挡GPS信号的传播,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因此,在城市密集区域和复杂地形的环境下,GPS定位的精度可能会受到限制。
3.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另一个影响GPS定位精度的因素。
例如,无线电设备、电力设备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产生电磁辐射,干扰GPS信号的接收。
这种干扰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等区域更为显著。
二、改善GPS定位精度的方法1. 多普勒效应的利用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接收器和卫星的相对运动而导致接收器接收到的GPS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并进一步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2. 排除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GPS信号由于被建筑物、地形或其他障碍物反射而产生的多条路径。
这些反射路径会导致信号的延迟,从而影响GPS定位的精度。
减少多径效应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多天线阵列接收器,并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对多条路径进行处理,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3. 辅助导航系统辅助导航系统是一种能够提供GPS定位增强信息的技术。
例如,差分GPS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基准站和移动接收器之间的差异来消除大部分误差,并提高定位精度。
此外,地基增强系统(GBAS)和空中增强系统(SBAS)等辅助导航系统也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定位信息。
4. 选择更优的天线和接收器选择更优质的GPS天线和接收器也可以显著提高GPS定位的精度。
GPS定位系统在测绘中的误差及其校正

GPS定位系统在测绘中的误差及其校正近年,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绘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测绘的重要工具。
然而,GPS定位系统的测量精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对于需要高精度测绘数据的应用来说,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GPS定位系统的误差来源及校正方法,以期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一、GPS定位系统误差来源1. 大气层延迟误差:GPS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延迟,导致定位结果产生偏差。
这主要由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所引起。
2. 卫星发射钟误差:GPS卫星发射钟的精确度无法达到理论上的完美,钟的频率可能出现细微偏差,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3. 卫星轨道误差:由于各颗卫星在轨道上的摄动等因素,其运行轨迹不会完全符合理论轨道,从而引起时间误差。
4. 多径效应: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会经过多次反射,导致信号延迟,从而产生定位误差。
5. 接收机钟差:GPS接收机内部的时钟精度有限,存在一定的误差,会对定位结果造成影响。
二、GPS定位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1. 差分定位法:差分定位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校正方法之一。
它通过同时观测参考站和待测站的GPS信号,利用参考站的已知坐标和观测数据,计算出两个站点间的差异,进而校正待测站点的定位误差。
2. 精密轨道确定法:通过利用卫星轨道参数提供的精密轨道数据,结合接收机的测量结果,计算卫星的真实位置,从而减小轨道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3. 多频率接收机技术:多频率接收机可以利用不同频率的信号对多径效应进行抵消,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4. 大气层延迟模型校正:根据大气层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采用相应的模型对大气层延迟误差进行校正。
5. 时钟差校正:通过与参考源对比,校正接收机内部时钟的误差。
三、GPS定位系统误差校正的应用GPS定位系统的高精度测绘数据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土地测量、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领域。
对于地图制作来说,GPS定位系统提供的高精度数据能够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并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重要依据。
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要点

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要点
一、GPS测量的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无线电定位系统,它可以根据三个或更
多个卫星发出的载波信号来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以计算空间位置。
GPS系统的运作是基于时间分割和三角测量原理,时间分割涉及一个时间
原点,这是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核心。
GPS时间分割性可以用一个想象的
水平面展示,每个GPS卫星发出的载波信号都是一个时间原点,其准确程
度可以毫秒为单位的测量。
三角测量原理是建立在空间三角形的基础上的,通过测量同一位置的三个卫星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就可以确定该位置的空间
位置。
二、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制要点
1、GPS接收机的误差控制
GPS接收机是GPS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GPS测量的
精度。
GPS接收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接收机的型号,接收机的型号和设
计会影响GPS信号的接收精度和反应速度,GPS接收机的精度控制要点是:(1)采用先进的GPS接收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高精度。
(2)全面测试GPS接收机的接收精度。
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分析与抑制方法

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分析与抑制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通过卫星导航定位的技术,它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测量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多路径误差的问题。
本文将对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抑制方法。
一、多路径误差的成因分析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反射、折射等导致信号在接收机处反复干涉造成的误差。
主要的成因包括:1. 建筑物和地形:由于建筑物和地形在信号的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或阻挡,导致信号存在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产生多路径误差。
2. 植被和水体:植被和水体也会导致信号的反射,特别是在绿色植被茂盛或水面平坦的地区,多路径误差更加严重。
3.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是雨、雪、雾等天气情况下,会导致信号的散射和延迟,增加多路径误差。
二、多路径误差对GPS测量的影响多路径误差对GPS测量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误差增大:多路径信号的干扰会使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发生偏差,导致定位误差的增大。
2. 高精度测量受限:在需要进行高精度测量的应用中,多路径误差会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3. 时钟同步误差:GPS接收机的内部时钟由于多路径干扰的影响,可能导致时钟同步误差的增大。
三、多路径误差的抑制方法为了减小或抑制多路径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 天线设计优化:通过改变天线的设计和安装方式,减少信号的进入和反射,降低多路径误差的发生。
2. 多天线接收:利用多天线接收系统,可以通过接收到多个信号进行抗干扰和抑制多路径误差。
3. 算法优化:通过改进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滤波,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4. 参考站技术: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参考站,对GPS信号进行监测和修正,减小多路径误差对定位的影响。
5. 外部传感器的使用:通过与其他传感器(如惯性导航仪)的融合,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减少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GPS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

测绘技术中常见的GPS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GPS测量误差是测绘技术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它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GPS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GPS测量技术。
一、GPS测量误差的来源GPS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星历误差:GPS卫星的轨道预报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会导致卫星位置的偏差。
从而引起接收器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2. 电离层延迟:GPS信号在通过电离层时会发生传播速度变化,从而产生延迟。
这种延迟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移。
3. 对流层延迟:GPS信号在通过对流层时也会发生传播速度变化,引起延迟。
这个延迟主要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会导致测量误差的增大。
4. 多径效应:GPS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建筑物、树林等障碍物反射,形成多个信号路径。
这些反射信号会与直达信号叠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二、GPS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针对GPS测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1. 差分GPS测量:差分GPS测量是一种通过同时测量参考站和待测站的方式,消除大部分GPS测量误差的方法。
通过获取参考站与待测站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测量结果。
2. 排除异常值:在大量的GPS测量数据中,可能存在一些异常值,这些异常值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或环境因素引起的。
通过统计学方法,可以识别和排除这些异常值,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3. 数据平滑处理:由于GPS测量误差的存在,测量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动和不稳定性。
通过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可以减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得到更加平稳的测量结果。
4. 多基线处理:对于需要测量较大区域的工程,使用多个基准站进行GPS测量可以提高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基线向量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校验,可以减小误差的累积效应。
5. 校正模型:根据GPS测量误差的特点,可以建立相应的校正模型。
通过对误差进行建模和拟合,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提高准确性。
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制

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制摘要:介绍了GPS[]测量的各种主要误差源和它们的影响。
对于精度控制问题,主要讨论的是小型控制网(基线长10~20km),局部地区应用的动态和准动态的差分测量。
关键词:GPS[];误差;精度控制一、GPS[]测量的误差源和GPS[]定位网设计1. GPS[]测量的误差源GPS[]测量误差按其生产源可分3大部分:GPS[]信号的自身误差,包括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和SA,AS影响;GPS[]信号的传输误差,包括太阳光压,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传播和由它们影响或其他原因产生的周跳;GPS[]接收机的误差,主要包括钟误差,通道间的偏差,锁相环延迟,码跟踪环偏差,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等。
2. GPS[]定位网的设计由GPS[]测量的误差源可以看出,GPS[]网的设计已免除了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
它不需要点间通视,也不需要考虑布设什么样的图形,也就更不需要考虑图形强度,不需要设置在制高点上(哪里需要就可以设置在哪里)。
所以GPS[]网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
但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除了特殊需要,一般GPS[]基线长度相差不要过大,这样可以使GPS[]测量的精度分布均匀;②GPS[]网不要有开放式的网型结构,应构成封闭式闭合环和子环路;③应尽量消除多路径影响,防止GPS[]信号通过其他物体反射到GPS[]天线上,因此应避开强反射的地面,避开强反射环境,如山谷、山坡、建筑[]物等;④避开强电磁波干扰,设站应远离雷达站、电台、微波中继站等。
二、轨道误差(星历误差)和SA,AS影响1. 轨道误差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精度的卫星轨道,以广播星历形式发播给用户使用,从而已知观测瞬间所观测卫星的位置,因而卫星轨道误差与星历误差是一个含义。
卫星星历误差又等效为伪距误差。
由于卫星轨道受地球和日、月引力场、太阳光压、潮汐等摄动力及大气阻力的影响,而其中有的是随机影响,而不能精密确定,使卫星轨道产生误差。
GPS测量技术的误差源与解决方法

GPS测量技术的误差源与解决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定位技术,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精度一般在数米到几十米之间。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GPS测量技术可能会受到各种误差源的影响,进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本文将探讨GPS测量技术的误差源及其解决方法。
1. 天线高度误差天线高度误差是指GPS接收器与测量点之间的天线高度差引起的误差。
由于不同测量点处的天线高度不同,接收到的信号路径长度也会不同,因此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高精度的GPS天线来减小高度误差。
同时,在测量中应尽量保持一致的天线高度。
2. 对流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是指GPS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的影响而引起的误差。
大气层中的水汽和其他气体会导致信号传输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双频GPS接收器来消除对流层延迟误差。
双频GPS接收器可以通过同时接收L1和L2频段的信号来消除大气延迟误差。
3. 多路径效应误差多路径效应误差是指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被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反射或绕射而产生的误差。
反射的信号会使接收器接收到多个信号源,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反射板或天线罩等物理隔离措施来减少反射信号的影响。
此外,选择合适的测量时机和测量点位置也能够减少多路径效应误差。
4. 卫星几何误差卫星几何误差是指由于卫星位置相对于接收器的位置不理想而引起的误差。
当卫星位置与接收器位置接近于共面时,几何误差将会增加,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频度观测和动态定位技术。
多频度观测可以提供更多的卫星数据,从而提高定位精度;而动态定位技术可以根据卫星位置的变化来进行误差补偿。
5. 卫星钟差误差卫星钟差误差是指由于卫星钟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卫星钟的不准确将会导致测距误差的累积,进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线长/ m k
0- 1 0 RATI O
天线相位 中心位置的偏差 : G S测量 中, 在 P 观 测值都是以接收机天线 的相位中心位置为准 的, 而 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其几何 中心, 在理论上应保持一 致。可是实际上天线的相位中心随着信号辖人强度 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 , 即观测时相位中心的瞬间 位置与理论上的相位中心将有所不同, 这种差别 叫 天线相位中心的位置偏差 。这种偏差可通过观测值 的求差来削弱相位中心偏移的影响。 14 其它因素导致的误差 . G S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造成的误差 : P 由于 G S控制部分 的问题或用户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引 P 人的误差等( 见表 1 . )
用G S P 进行导航定位时的精度。
卫星星历误差 : 由星历所给出的卫星在空间的
位置与实际位置之差称为卫星星历误差。在一个观 测时间段内星历误差属系统误差特性 , 是一种起算 误差。它将严重影响单点定位的精度 , 也是精密相 对定位中的重要误差源 。解决是历误差的方法: 建 立 自己的卫星跟踪网独立定轨, 轨道松弛法 , 同步观 测值求差。 卫星钟的钟误差 : 卫星钟的钟误差包括 由钟差、 频偏、 频漂等产生的误差 , 也包括钟的随机误差。在 G S测量中, P 无论是码相位观测或载波相位观测 , 均要求卫星钟和接收机保持严格同步。这种误差可 采用在接收机间求差等方法来消除。 相对论效应 相对论效应是由于卫星钟和接收 : 机钟所处的状态( 运动速度和重力位) 不同前引起卫 星钟和接收机钟之间产生对钟误差的现象。 1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 接收机钟误差 : P G S接收机一般采用高精度 的 石英钟 , 其稳定度约为 1- 。若接收机钟与卫星钟 0Q
9 9
第 2 卷增刊 9 20 0 5年 1 2月
湖
此
电
力
Vo . Ad l2 9 d De . 0 c2 5 0
步环闭合差检核可基本判定基线的可靠度。独立环 闭合差是基线可行性检测最有效的方法。在整体
小, 可以判断出向量中是否含有粗差。若 }; 6 U 1 0 <
・ q" a2 u V t- /( ,, , ‘ 为观测值残差, 蕊为单位权方差,
时刻的接收机钟差 当作一个独立的未知数, 在数据 处理中与观测站的位置参数一并求解;2认为各观 () 测时刻的接收机钟差间是相关的, 像卫星钟那样 , 将 接收机钟差表示为时间多项式, 并在观测量的平差 计算中求解多项式的系数 ;3通过在卫星间求一次 () 差来消除接收机的钟差。 接收机软件和硬件造成的误差: 在进行 G S P定 位时, 定位结果还会受到诸如处理与控制软件和硬 件等的影响。 接收机的位置误差 :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相对 观测站标石 中心位置 的误差, 叫接收机位置误差。 包括天线的置平和对 中误差 , 量取天线高误差。在 高精度观测时应采用强制对中观测墩, 以减小对中
误差 。
观测改正模型误差等综合影响, 同时与基线长度也 相关, 其值越小越好。R O D P称为相对定位同何精 度因子 , 主要表达在相对定位 中, 卫星星座的几何图 形结构, 与基线长短不相关。构成星座的卫星越多,
图形强度又好, 那么 R O D P就小, 测量误差对基线 ‘
成果的影响也就小。 R T O是一个 比值 , A I 在作整周未知数 N 的探 查中, 采取舍人取整与加减 1 周的方法进行探查 -2 性试算, 从中选取残差平方和最小的一组作分母, 次 好的一组为分子, 比值越大 , 的推测结果就越 此 N 好, 经验证明当 R T O大于 30时, A I . 固定双差解的 置信水平高。 R JC E D是时段中剔除的劣质观测值数 目, EE T 一般取它与观测值总数的比值形成观测值提出率。 反映观测值优劣比, 一般剔除率在 1%以内。比值 0 大, 说明在有限的观测值中, 用于解算基线的多余观 测数少, 同样也会影响基线质量 。根据理论分析与 实践经验, 其主要参数质量指数见表 2 a
第 2 卷增刊 9
20 0 5年 1 2月
湖
社
电
力
Vo . Ad l2 9 d De . 0 c2 5 0
G S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的控制 P
(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湖北 武汉 402) 304 针对 G S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 G S卫星信号传播过程、 [ 摘 要〕 P 从 P 观测条件和数据处理等方
GS P 构网中还可以根据网平差的统计检验, 剔除个 别误差较大的基线 。单条基线判断、 闭合差减核、 网 平差检验构成了基线可靠性的检测体系。 22 P . G S基线解算的精化问题
1 P 测量的误差来源 G S
G S测量 测量结果的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与 , P 偶然误差两类。 11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 电离层延误 电离层是指地球上空距地面高度 : 在 5 ^1 k 0 - 00 0 m之间的大气层, G S信号通过 当 P 电离层时, 信号的路径会发生弯曲, 传播速度也会发 生变化, 所以测量 出来 的距离亦发生偏差。高度角 越低 , 影响越大 。减弱电离层影响的措施有两个方 面: 利用双频 G S观测 ; P 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加以 修正。 对流层延误 对流层是高度为方便用户 4 k : 0 m 以下的大气层 , 其大气密度 比电离层更大, 大气状态 也更为复杂。G S信号通过对流层时, P 也使传播 的 路径发生弯 曲, 因而使测量出来 的距离发生偏差。 减弱对流层折射改正残差影响的主要措施 : 采用对 流层模型改正, 气象参数在测站直接测定; 引人描述 对流层影响的附加待估参数, 在数据处理中一并求 得; 利用同步观测量进行差分, 可明显地减少对流层 折射的影响。 多路径效应 在 P : G S测量 中, 如果测站周 围的 反射物所反射的卫星信号 ( 反射 波) 进人接收机天 线, 这就将和直接来 自卫星的信号( 直接波) 产生干 涉, 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所谓 的“ 多路径效 应” 误差。多路径误差与天线周围环境的反射特性 及卫星信号的方向有关系, 且这种误差表现为随时 间而变化的周期性 , 故难 以在处理中引人模型加 以 改正 , 尤其在高精度应用 中更难通过模拟改正消除
; ‘ : : ‘ {
单条基线质量检核, 闭合差检测, 网平差结果评 价, 三重关 口检测 , 保证了构网基线的质量。同样的 仪器, 基线观测成功率与环境条件关系较大。在环 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 对多路径现象 , 微波干扰, 同 步卫星数, 气象条件等可采用计划观测时间, 加测气 温气压, 加设多路径屏蔽措施 , 适当延长同步观测时 间, 可望得到改善 。 GS P 外业观测经解算后的成果是基线向量, 基 线向量是构成 G S网的基础。G S网的优劣, P P 主要 依赖于基线质量与提供多余基线 的数量, 它与网的 几何形状无关。因此, P G S网的质量与基线质量紧 密相关。由于观测要受到各种环境条件影响, 基线 出现劣质是难免的, 不能期望 G S观测完美无缺。 P 观测条件不同, 基线成功率也有差异。观测值的解 算结果按单基线的 R T O, , O A I R MS R P分析, D 同
星历数据 9 0 曰 卫星钟 月 C 份 U 电离层 L 0 O 对流层 多路径 接收机观测 用户等效距离误差( E E , MS U R )R
. …
4为第 I ‘ 个观测值的协因数,, / 为在显著性水 t-a2
平a 下的 t 分布的区间。 , )则认为基线 向量中不含 粗差 ; 反之, 则含有粗差。 相邻点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 若在进行质量 评定时, 发现有质量 问题 , 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 理, 如果发现有 G S网的基线中含有粗差, P 则需删 除含有粗差的基线 , 重新对含有粗差的基线进行解 算或重测含有粗差的基线等方法加以解决; 如果发 现个别起算数据有质量问题 , 则应该放弃有质量问 题的起算数据。除此之外, 还应做好以下几点:1 () 对G S P 接收机进行检验, 保证接收设备运转 良好: 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检验 : 零基线检验 ; 超短基线检 验; 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检验 ; P G S野外检定场检 验。() 2保证测站点的观测条件 : 点位周围应便于安
9
0 0 .
月
.
1 1
0 7 .
曰
,
…
, I
05 .
L O
左
C U 行 :
02 .
14 .
0 4 .
滤波后的 E E R U R , MS 1 i a 一s m 垂直误差一V O =2 5 g D P . 1 i 水平误差一H O =20 一s ma g D P .
表 1 P G S误差来源(一s m 误差 , 1 i a g 单位 : m)
误 差来 源
R 范围/ MS 周
(0 0 -0 0 . . 6 2 镇0 0 -0 0 . 6 . 9
毛 0 0 -0 1 . 9 .5
)3 0 .
1 .0 0 2
2 0^ 30
)2 8 .
>2 6 .
侯帮早
面讨论了G S P 控制网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问题, 介绍怎样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的质量控制, 并阐述 了提 高 G S网精度的若干方法。 P 〔 G S 关键词」 P ;残差;卫星;控制;误差
[ 中图分类号〕P 2. [ 284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9620 ) 06 8 (05增刊一08 3 3 09- 0
间的同步差为 1 则由此引起的等效距离误差约 f, c s
为 30 0 m。减弱接收机钟差的方法 :1把每个观测 ()
〔 作者简介〕 侯 帮早 (9 3 , , 1 6 一) 男 湖北人 , 工程师 。
Vo. Ad l2 9 d De . 0 c2 5 0
湖
此
电
力
第 2 卷增刊 9 20 年 1 05 2月
以上是就单条基线质量而言。当 G S网观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