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宁波市东恩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卷_3

合集下载

2013年浙江宁波中考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2013年浙江宁波中考模拟试题语文试卷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答题卡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 。

(2) 。

(3) 。

(4) 。

(5) 。

, 。

(6)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1)① ② (2分) (2) (2分) (3) (2分) 4.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5.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

(3分) 答:二、古诗文阅读(20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不以千里称.也( ) (2)才美不外见.(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译文:(2)译文:9.文中“呜呼”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分) 答: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越工善.为舟( ) (2)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译文: 12.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分)答: 13.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三、现代文阅读 (32分)14.对上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考场号__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装-----------订-----------线-------------------------------------------------------------15.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2013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3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以下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3年初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A.玷污( zhān ) 肃穆( mù ) 哺(fǔ)育巧妙绝伦(1ún )B.无垠( yín ) 畸形( qí ) 啜(chuò)泣相形见绌( chù )C.缄(xián)默迸(bèng)发苗圃(pǔ) 津津(jīng)有味D.凋零( diāo ) 酝酿( niàng ) 溃 ( kuì )退参差不齐( cēn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A.称职气慨销声匿迹B.仰慕温馨心旷神怡C.辐射荒缪略胜一筹D.真缔阔绰妙手回春3.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 ▲ )( ▲ )( ▲ )(3分) 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 ;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 。

A .徘徊 B.继续 C.坦荡4.古诗词名句填空。

(8分)(①--⑥题选做4道,第⑦题为必做题)①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③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④受任于败军之际,▲ 。

(诸葛亮《出师表》)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⑥衣沾不足惜,▲ 。

(陶渊明《归园田居》)⑦月亮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聚,让人感慨万千: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发出“共看明月应垂泪,▲ ”的悲苦慨叹;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吟唱“____▲ ,人迹板桥霜”,抒写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李煜在《相见欢》中,抒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的凄苦心境;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赏月怡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

2013中考语文模拟三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检测(二)九年级语文试题友情提示: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20分。

检测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臵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一、根据平日积累,完成1—8题。

(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笨拙. (zhuó)酝酿.(niàng) 挑.大梁(tiǎo) 风驰电掣.(chè)B.憔悴.(cuì) 蓬蒿.(hāo) 背.黑锅(bèi) 令人窒.息(zhì)C.哽咽.(yè)阔绰.(chuò) 孺.子牛(rú) 锲.而不舍(qiè)D.慷慨.(kǎi) 哂.笑(shěn)秫秸.杆(jī) 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门楣招徕即物起兴众目葵葵B.缄默媲美眼花潦乱通宵达旦C.馈赠璀璨相形见绌鳞次栉比D.谑待迸射锋芒毕露怡然自得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B.王金生第一次驾驶汽车,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C.中秋节到了,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灯红酒绿....、欢声笑语,共享天伦。

D.有的人学习文化知识不下苦功夫,浅尝..辄止..,到头来一无所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学们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B.面对H7N9禽流感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能否正确选择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2013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书写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应用(2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2分)语文能绽放出一朵朵xuàn()烂夺目的文学之花,语文能凝结出一枚枚丰shuò()诱人的思想之果,语文能谱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xié()乐章,语文能演绎出一幕幕荡气回肠的生命jué()响。

我爱语文。

2.读下面一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3分)真正有大智慧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

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1)的,腰身是(2)的,心底是(3)的,灵魂是宁静的。

A.谦恭 B.和蔼 C.平和3.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习作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5分)①初中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首过去的三年,我们该为美好的回忆而沉醉呢□还是为痛苦的追忆而悔恨?②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就在于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③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浪费,也可以用来奉献;我们的年轮在一样翻转,有人选择将光阴虚度,也有人在不断地耕耘。

(1)句①的“□”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1分)(2)句②有语病,请修改。

(2分)(3)修改习作片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③结构整齐,表达简洁流畅。

(2分)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浪费,也可以用来奉献;,,。

4.古诗文填空。

((1)—(3)必做,(4)(5)任选一题....)(6分)(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

《论语》的“三人行,”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关雎》)(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风景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一联:,。

(5)古诗词中有许多调动多种色彩写景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一联:,。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精品文档14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精品文档14页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炽热/嗤笑契诃夫/打呵欠锲而不舍/凄风苦雨B.矗立/伫立颤巍巍/ 打冷战踉踉跄跄/狼吞虎咽C.荒诞/忌惮入场券/买卷烟言简意赅/骇人听闻D.栈桥/破绽一霎间/说傻话咬文嚼字/ 性格倔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贿赂三部曲名副其实飞扬拨扈B.恪守过渡句一愁莫展富丽堂煌C.寒暄舶来品草菅人命无济于事D.脏款一沓纸妇儒皆知千钧一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太阳虽然像个小气鬼,只照进那么少、那么短,但对我已是奢侈品。

阳光在冬天虽然有限,但至少看起来也暖和――几块暖和。

这种光与热,都是在人群中、在地球上得不到的东西,它们从天而降,从1.47亿公里外的地方直达而来,没有停留,没有转运,前后只不过8分钟,光热从太阳身上已到你身上。

这种宇宙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同时感受到,有了这种感受,你仿佛觉得,阳光普照,却与你独亲,世态炎凉,太阳反倒是朋友了。

A.热力神秘因为所以B.热量神奇不仅而且C.热量神奇即使也D.热力神秘虽然可是4.古诗文默写。

(共8分)(1)香远益清,,。

(周敦颐《爱莲说》)(2),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辛弃疾是爱国词人,我们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知尽管他“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曾经雨雪征战的疆场,词中最能体现这种眷恋情感的句子是:“,。

”(4)“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的“,随风直到夜郎西”;苏轼的“,把酒问青天”;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都给了我们美的熏陶。

5.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

(4分)①《水浒传》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童年》④《朝花夕拾》示例: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3年九年级语文三模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人:蔡爱平 屈亚慧 王玉华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春天的凤城河轻妆淡抹。

坐在水榭中,遥望杨柳拂堤,那柔曼的身姿,点缀了j ǐng zh ì。

柳阴下的游人,轻轻m ó suō着柳枝的嫩叶,脸颊上不禁漾起了淡然的笑涡。

2.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婴幼儿奶粉的质量安全,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

B .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C .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播发《英雄的底色》专题,介绍泰州实验学校杨向明老师勇救落水学生的英雄事迹。

D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创新、善于思考的水平。

B .一个人学习态度的好坏,往往是决定他学习成绩的关键。

C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让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 .微博这种简单时尚的拜年方式因为其声情并茂,比以往的拜年方式更加自由和有趣。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每空1分)①善学者尽其理,_________ ___ 。

②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_________ ___ ,见端以知末。

④斯是陋室, 。

⑤文静美丽的好女子,总让人心生爱慕之情。

正如《关雎》中所说“ , ”。

⑥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催化剂和动力源。

请写出表达责任意识的名言警句(连续两句): , 。

5.名著阅读。

(6分)(1)右边的一幅插图源自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表现了三个小伙伴汤姆、哈克贝利和 在 岛上的快乐时光。

(2分)(2)联系前面的情节,说说结尾部分流浪儿哈克贝利为什么会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呢?反映了道格拉斯寡妇什么性格?(2分)(3)这部名著与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都写到了很多历险的故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不同的历险?(2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201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201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201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含答案)语文试卷(三)考生注意:.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1—6 题 25分)(6分)(1)与君离别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4)苔痕上阶绿,。

(《陋室铭》)(5)《出师表》中作者表明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初夏的夜空,明朗、高远、静谧.( ),苍穹点缀着幽蓝奇妙的辉煌。

山野显得安宁、满足和坦然。

月色很美,jiǎo( )洁的月光柔和地耀出远山的轮廓,流进眼前的林子。

林子里芳草青青,野地上的山丹丹放肆地冲荡着芳香……(1)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拼语文试卷第 2 页共8页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8页音写出汉字。

(2分) 静谧. ( ) ji ǎo ( )洁 (2)说说你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的理解。

(2分) 放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好一个孔雀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让人叹为观止....。

B .罕见冰雪、特大地震、严重旱情……当我们面对这一切,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感慨。

C .经过建筑者十几年的努力,三峡大坝终于如雨后春笋....般地长到185米。

D .课堂讨论,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但又要认真思考,不能信口开河....。

4.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①②③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2分)………………【 】 乘车是希望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舒服。

但是也应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①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摇摇晃晃,②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③他们会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跌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我们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看着有三、四百米高的小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登上去? B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是我平时最喜爱看的一个节目,它的主持人张宏民、罗京、李瑞英……等是我最崇拜的。

2013年初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3年初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3年初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说明:全卷四大题,共6页。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考查范围:文言文和古诗文默写限九年级,其他不限。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贮.蓄(zhù)发髻.(jí) 匀称.( chèn) 怒不可遏.(è)B.喑.哑(yīn )花蕾.(léi)并蒂.(dì) 锋芒毕露.(lòu)C.匿.笑(nì)晦.暗(huì) 嗔.视(chēng) 锲.而不舍(qiè)D.粗犷.(guǎng)告禀.(bǐng)倒坍.(tān)蹑.手蹑脚(niè)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老舍先生经常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感受、体验他们的辛酸与快乐,所以才有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于世。

B.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圳当之无愧....地取得了2012年第五届潮商大会及全球潮商经贸大会的举办权。

D.俄罗斯TODES舞团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春晚现场的观众拍手称快....。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在走进文学名著活动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国务院已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设计、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

C.春节期间,新华社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民意,反映各族群众欢度节日的喜人景象,反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为人民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D. 广西金河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排出大量废渣和噪声,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

4.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A.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宁波市东恩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考试卷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中考复习资料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4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昨晚,海曙鼓楼沿内人头(cuán)⑴动,古城墙成为(jù)⑵焦点:只见一束束灯光汇集在城墙上,(huàn)⑶化成一个巨大的时间轮,带领人们重温甬城(yōu)⑷远的历史文化。

通过民意征求后改进的3D灯光秀完整首映。

⑴▲⑵▲⑶▲⑷▲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合适的词语顺序是(▲)(3分)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

打个比方,楷书如人▲,行书如人▲,草书如人▲。

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

A. 悠然行走B. 潇洒奔跑C. 端正站立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3分)鸟叔的《江南style》到底有多红?只能说,红到令人发指:在刚刚结束的中网男单决赛上,小德就为夺冠大跳“骑马舞”庆祝一番□在视频网站YOUTUBE,《江南style》在短短的86天内,点击率就突破4亿……与此对比,短时间内获得世界认可的中国文化产品,就屈指可数了。

尽管促进文化软实力被作为中国国家战略提出,但一味模仿的思维心态,相对滞后的人才培养机制,文化创新氛围相当欠缺,使中国流行文化难觅想象力和创造力。

(1)“□”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1分)(2)根据上下文,修改画线的句子,使之表达流畅。

(2分)▲4、古诗文默写。

(6分)⑴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⑵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⑶孔子所说的“▲,▲”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⑷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

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

“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

而“燕”一般则与报春有关,如▲。

5、名著阅读。

(4分)⑴下面是分别选自两本名著的序言,请从所列书目中选择对应的填入括号中。

(2分)书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童年》《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傅雷家书》A.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与你们同在……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毋需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见生命从没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B.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⑵从A、B两本书中,任选一本,写出能够印证上面一段话的一处内容。

(2分)▲6、综合性学习。

(6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我班开展了相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为祝贺莫言获奖,同学们纷纷撰写对联,下面的对联表述不全,请补全。

(1分)笔耕不辍,硕果频出;追求未息,活动二:同学们想以“莫言作品与中国文化”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材料不适用的一项是(▲)(2分)A.“檀香红酒,食了四十一杯;天生红蛙,丰乳过十三回”,短短二十字将《红高粱家族》《蛙》《檀香刑》等莫言的长篇小说尽含其中。

B.霍建起导演2003年拍摄的《暖》改编自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电影将莫言作品表现的乡土情结贯彻其中,乡土气息浓郁,草根文化尽显,中国味十足。

C.莫言是山东高密人,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等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莫言成长,他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不可避免地渗入了这些民间文化艺术。

D.莫言在获奖后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这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活动三:莫言获奖以后,旧居门庭若市,慕名而来的人扒树苗,拔萝卜,连青草也扒。

有游客还边扯树叶边许愿:“让儿子也沾沾文曲星莫言的光,保佑儿子明年考上北大。

”面对这种现象,请你以莫言邻居的身份发言,你想对那些人说些什么?(3分)▲三、阅读理解(42分)(一)棉被里的日子(13分) 丁立梅太阳照着,很好的晴天。

这是深秋的天,有太阳的时候,天高云淡的。

适合踩着落叶走,亦适合,晒被子。

说起晒被子,小时的阳光,便穿透岁月而来。

那个时候,人单纯得像玻璃娃娃,阳光照在身上,会发出晶莹的光。

母亲把棉被,一条一条展在太阳下晒。

母亲算不上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她瘦,且黑,也没有飘逸的长头发。

①可晒被子的母亲,浑身像罩着七彩呢,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动人。

棉被的被面上,印着硕大的花,花瓣儿开得恨不得掉下来。

我认不得那些花,可看着喜欢。

也有喜鹊朝阳,站在花枝上,尾巴拖得长长的。

被面的底色,大红或大绿,耀眼得很。

阳光掉在上面,“嘭”地开了花。

我把小脸埋在被子里,不肯抬起来。

被子软软的,阳光软软的,像母亲的手掌心。

母亲叫:“丫头,汗会蹭上去呀。

”不听。

母亲也不当真,任由我去。

有时头埋在被子上,埋着埋着,就睡着了。

四野静静的。

那时乡村人家嫁女儿,嫁妆里,最出彩的,要数棉被了。

②红红绿绿簇拥着,六条或八条,极霸气地耀了人的眼。

乡人们围着看,对着被子评头论足,说厚了薄了或是多了少了。

整个喜气洋洋全在棉被里藏。

我结婚时,已流行丝棉被。

薄薄的,轻软。

母亲却噘着嘴说:“哪里有棉花的暖和?”执意给我缝新棉被。

八床新被,四条大红,四条水绿,是我见惯的那种被面,上面开着大团的花,牡丹或芍药。

也有喜鹊息枝头,拖着漂亮的长尾巴。

被子艳艳地放在装嫁妆的卡车上,一路吸了很多眼光,听得路人说:“瞧,那些被子。

”心里得意,我是被宠爱的女儿呀。

这些被子,我一直盖到现在。

虽说后来有了更好的太空被、鸭绒被,还是不舍得换掉它。

天好的时候,我会把它们捧到阳光下,像我母亲那样,把它们一一展开来晒。

被面上大团的花,就在阳光下盛开了,开得欢天喜地,我也变得欢天喜地。

我一女友,有次来我家看到我晒的被子,她惊讶得两眼瞪得溜圆,而后叫了句,好乡气!我笑着不理她,乡气里缠着我小时的好,她哪里懂........................得。

天阴过几天,突然放晴。

母亲电话至。

母亲说:“天好起来了,多晒晒被子啊。

”母亲总是操着这份心,怕我不会过日子。

她哪里知道,一个女人一旦走进婚姻,会无师自通学会做很多事,譬如,天好的时候,洗被子晒被子缝被子。

现在,我的大花被在阳台上晾着。

卖大米的从楼下一路叫过去。

邻里的声音高高低低传过来。

这是俗世,阳光照着,日子在棉被里安好。

(选自《丁立梅散文》)7、文章围绕着“棉被里的日子”描写了哪些美好的画面?请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写出三个。

(3分)①▲②▲③▲8、文章对景物或人物的描写极具感染力,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①可晒被子的母亲,浑身像罩着七彩呢,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动人。

▲②红红绿绿簇拥着,六条或八条,极霸气地耀了人的眼。

▲9、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我笑着不理她,乡气里缠着我小时的好,她哪里懂得。

”这句话的含义的。

(3分)▲10、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一段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二)孔子赞赏的“中庸”(13分)《吕氏春秋》记载的一则故事说:鲁国有一项政策,如果有鲁人在其他诸侯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能够将其赎回来,可以从政府领取所费的金钱。

子贡有一次从外面赎回了一些人,他是富豪,不在乎那些钱,或许也觉计较那些钱有损于自己的清德,于是就推让不受。

这本来可以理解为高尚的行为吧,却遭到孔子的批评。

因为普通人并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赎人,政府给钱也不要,他们会感到为难,结果只能是视而不见。

鲁国一项很好的政策,却因为子贡的“高风亮节”,在实质上遭到了破坏。

而更严重的是,这还损害了鲁人的道德风俗,因为人们将逐渐习惯自己的冷漠..。

孔子对子贡的批评,包含了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思考:道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维护某种公众利益,如果脱离实际的可能去提高道德标准,将道德自身视为目的,其结果足以破坏道德存在的基础。

中国前几十年很努力地宣扬“无私”的理念,“文革”中更发展到戏剧化的程度,结果是人人演戏..,可信的道德就在这种表演中消失了。

《论语》中有一段对话也值得一说。

有位“叶公”告诉孔子:他的家乡有个做父亲的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大家都认为他很正直。

孔子针锋相对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们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其中。

对孔子的这段话历来有很多争议,现代更有人严厉批评这是以亲情破坏法制。

但其实孔子的意见牵涉到法律与伦理的一些根本的问题。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

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相互告发,其带来的伦理损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伦理损害。

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就是:“妻子怎能告发她的丈夫呢?儿子怎能告发他的父亲呢?为了要对一种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出一种更为罪恶的法律?为了保存风纪,反而破坏人性,而人性正是风纪的泉源。

”当然,中国古来有“大义灭亲”之说。

问题是“大义”必须大到超过维护亲情的必要。

所以孔子谈论“父子相隐”的道理,取的是“攮羊”这样的例子。

你不能说孔子不反对偷羊,但这和“大义”毕竟还有很远的距离。

“文革”年代官方鼓励人民相互揭发,芝麻绿豆、扯屁撒谎皆往“大义”上靠,弄到夫妻在床上关了灯都不敢放胆胡说,这时想到“父子相隐”,会明白它的道理了吧。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经过蒲地去卫国都城,当地有公叔氏发动叛乱,阻止孔子去卫,意思大概是怕对自己有所不利。

于是孔子答应和他们立下盟誓,离开蒲以后不去卫。

结果才出东门,孔子就下令车子向卫驰去。

子贡疑惑地问:这不是背盟了吗?孔子淡然一笑,洒脱得很:受要挟订下的盟誓,不管用的。

用现代法律的概念来说,就是在不能表达本人真实意志的情况下签订的文书不具法律效果。

上面说的三件事,性质都有些不同,但都表现了孔子的一种性格特点、思想特点(亦即孔子赞赏的“中庸”),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孔子,不像有些人崇敬得那么厉害,但很喜欢他的温厚与看重常情常理,觉得这是一位好老头。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曾经发过一些非常重要的议论,其中一点,是健康的道德必须建立在正常的人情、人性的基础之上。

回头看孔子,他并不很背离这个道理,儒家理论,有许多是到了后来才演化得苛酷乃至奇怪的。

(摘自《瞭望东方周刊》)11、文中列举了表现孔子赞赏“中庸”的三件事,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后两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