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3 海底世界》_14
部编版《23海底世界》说课稿两篇(附教案)

部编版《23海底世界》说课稿两篇(附教案)XXX《23.海底世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海底世界》。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海底世界》是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海底的明暗度,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几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文结构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课文开头先讲海底深处的情况,然后具体讲述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在具体说明时,详略分明,动物、植物说得较详细,矿藏说得简略。
文中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见识少,再加上海底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根本没去过,了解就更少了,要想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就更不容易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声音,图片,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动态的海底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认识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些海洋知识,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四、说教法当代教学论以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研究活动的调空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研究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黄岛区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3《海底世界》课堂实录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

《海底世界》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重点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并让学生学会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
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海底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生说)那你们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说出来?(生说)来,打开书,迅速地找一找.(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3。
你们想不想到这样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呢?那好,我们一起去游览那神奇的海底世界!(播放海底世界的片断)师朗诵:在深蓝的大海里各种各样的鱼快乐地游来游去,他们互相玩耍着、嬉戏着,成群结队地穿过造型奇特的珊瑚,穿过茂密的森林,啊!多么美丽迷人的(海底世界)啊!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一)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师:是不是还想看呀!(是)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意犹未尽!不过,没关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位书中的文字,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也会让你留连忘返的。
首先,(课件出示)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3自然段,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小声地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并且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并用波浪线把它勾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1。
来,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谁先发言?生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师:奇异在哪儿?(生说)(板书:波涛澎湃、宁静)师:“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生说。
谁能读读这个词?(生读)再读,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一些.(生再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波涛澎湃的景象!(播放课件)瞧,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
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海底很宁静,再读)2。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是《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介绍海底世界的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秘而丰富的海底世界。
这篇课文旨在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学习一些科普知识。
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学生们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海底世界的各种奇特现象和科学原理。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海底世界》人教(部编版)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探索海洋生物的奥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海底世界,激发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关注,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海底世界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海洋生物的特点、海底环境的保护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模拟海底生物的运动方式,展示海底生物的适应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首先,关于生字词的教学,虽然我强调了重点词汇的读音、书写和含义,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仍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生字词,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课文内容理解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主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细节理解不够深入。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问题和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海底世界的基本概念。海底世界是指海洋深处那片神秘而瑰丽的领域,它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优秀教案(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第七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围绕“探索自然奥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3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索自然的秘密。
2.本单元重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我们奇妙的世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海底世界》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火烧云》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文中搜集整合重要信息。
(2)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学会查找资料,列好问题,写作交流。
3.单元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整合信息,概括内容。
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总——分——总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
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
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
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
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天空大地(留心观察,感悟奇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
23《海底世界》名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3《海底世界》名师教学设计【课前解析】本课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向人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题目言简意赅,概括性很强。
关注结构:课文结构清晰,不仅整体结构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是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以问句开头,点明课文要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
◇第二部分(二——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问题,写出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大特点。
◇第三部分(七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也回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前后呼应。
关注首尾:课文以问句开头,结尾作答,相互呼应。
关注段落:课文中间部分的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
如第四自然段,这一段共5句话。
第一句总写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接下来二至五句具体介绍了5种动物的活动方法。
关注语言: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比如,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使用拟声词将海底动物的声音描摹地惟妙惟肖。
还有“窃窃私语”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底并不是没有声音,只是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很小。
关注拓展:◇描写大海的成语:水天一色波澜壮阔无边无际风平浪静惊涛骇浪一碧万顷汹涌澎湃北雁南飞水平如镜波澜不惊碧波荡漾大浪滔天◇描写大海的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教学目标】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会写“海底、宁静”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3.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能说出第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
2.能说出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把意思写清楚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3.海底世界(相关资料)

海参所属类别 : 动物海参,属海参纲,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
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
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
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随着海参价值知识的普及,海参逐渐进入百姓餐桌。
生活环境决定海参品质。
中国通称的海参(Sea cucumber),包括所谓“海地瓜”的全部动物或指干海参。
狭义指海参属。
海参属是海参纲最大的属,包括120多种。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1,100种无脊椎动物的统称。
食用海参如海参属(Holothuria)、刺参属(Stichopus)和梅花参属(Thelonota)的种类。
各地海洋中均有,多在浅水中,但有时也在深水中。
主要产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
海参属的80~100种多在珊瑚礁。
海参又名刺参、海鼠、海黄瓜,是一种名贵海产动物,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6亿年,古人发现“其性温补,足敌人参”,因补益作用而得名。
海参肉质软嫩,营养丰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风味高雅,是久负盛名的名馔佳肴,是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鲍鱼、鱼翅齐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着“压台轴”的角色,被视作为中餐的灵魂之一。
我国海域出产的可以食用的海参有20多种,其中刺参营养价值最高,主要产于黄海、渤海海域,也就是辽宁沿海和山东沿海等地,又称北方刺参。
其形态特征是:体圆柱形,长20-40厘米。
前端口周生有20个触手。
背面有4-6行肉刺,腹面有3行管足。
体色黄褐、黑褐、绿褐、纯白或灰白等。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原文-第23课海底世界

23.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
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还有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石友,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海底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语“窃窃私语”的意思,抓住中心句子,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2. 能了解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中心词“各种各样的声音”、“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差异很大”等具体展开分析,配以多媒体感知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模仿文中句式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想象海底其它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文章围绕事物主要特点,通过几个典型方面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由大海画面导入,走进“海底世界”
1.出示大海画面,师:用一个词描绘一下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特点?生:无边无际、波涛汹涌。
师:那大海深处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这节课我们走进《海底世界》去看看。
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吗?(师:你找对了,这句话其实也是课文的中心句,它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
二、学习字词、初读感知
1.多媒体出示词语。
指名读、拍手读、游戏识字、学词。
2.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
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精读感悟,畅游“海底世界”
出示学习小提示:默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到奇异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写在旁边。
(一)抓住“声音”说“趣”
1.“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
师:奇异在哪儿?(生说)(波涛澎湃、宁静)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波涛澎湃的景象!(播放课件)瞧,海
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
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
(海底很宁静,再读)
2.点红: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1)作者把海底的声音写得多么形象啊!请你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排比:这些短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采用排比手法。
(2)“嗡嗡、啾啾、汪汪”,这些都是描写动物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
细细地读读,你会发现,这些声音一个比一个响。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评价:多么有趣的声音啊!谁再来读?
(3)海底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声音呢?你怎么知道?(省略号)你有一双慧眼!
海底还能听到哪些声音?谁能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有的像,有的
像……
(4)海底动物的声音真奇妙,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音不同,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引读: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
(5)其实,这些声音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听不到的,需要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而且这些声音听起来低低的、轻轻的,动物们就像是在——窃窃私语
(6)现在让我们再来感受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声音,齐读“如果你用上……”
(7)说话练习。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8)积累拟声词。
(二)抓住“活动”读“趣”
1.海底动物的声音如此奇特,活动更是各有特点。
2.出示要求:这一小节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吸引了你?指名回答。
3.“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
”
(1)海参是怎么前进的?(靠肌肉伸缩爬行)你见过什么动物也是这样前进的?(毛毛虫等)
(2)你觉得海参爬得怎么样?从哪读出来?知道“四米”是多长吗?我们的黑板差不多4米长,这么短的距离,海参却要爬行整整——一个小时。
看来,它爬行的速度——可真慢呀!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每小时”、“四米”,作者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海参的爬行速度的慢!还有谁也喜欢海参的,那你也来读一读。
4.“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
(1)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梭子鱼活动的特点吗?(快)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每小时几千米)还有吗?(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火车的前进速度怎么样?梭子鱼的速度——(比火车还要快)(2)列数字、作比较,让我们感受到梭子鱼的速度之快!(指名读)
(4)梭子鱼真是大海中的游泳健将呀!
5.“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
乌贼和章鱼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这样的活动方式很是奇特。
齐读。
6.“有些贝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
(1)“巴”是什么意思?(紧紧地贴在轮船上)这些贝类可真会享受!指名读。
(2)贝类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旅行,多么惬意啊!我们一起来读!
7.“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
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句话,作者采用打比方的手法描写深水鱼。
读读这个比喻句。
“在一片漆黑的深海里,有许多带有发光器的深水鱼在悠闲自在地游动着,就好象黑夜中那闪烁的星星。
”多么形象的比喻啊!大家齐读一下。
3.这一小节,先总写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再举了5
个例子,分别叙述,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
总写的这句话就叫——中心句。
4.练习用总分结构说话:
提示:(1)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
(2)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3)公园的景色真美!……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异?
(三)抓住“差异”赏“趣”
1.植物
(1)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底的植物吧,出示课件,师引读: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有——还有——海底的色彩就这几种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省略号)还可能有哪些颜色呢?(……)是呀,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绚丽多彩……)
(2)海底植物除了色彩奇异,还有什么奇异?出示: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
海底的植物真是形态各异呀!作者同样采用举例子的手法,例举了一个海藻,小的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大的(长达……)像这样的海藻就有(八千多种)。
(3)海底的植物真是形态各异呀!作者同样采用举例子的手法,向我们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齐读。
过渡:海底的植物真多,光海藻就有8000多种。
海底动物多不多?海底的矿产呢?(也多)
2. 矿物:
(1)你从哪儿看出海底的矿产多呢?(从一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富含)
(2)你能从矿产的种类看出它的多吗?(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
(3)资料进行补充
四、总结升华,探究“海底世界”。
这篇课文从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物来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齐读。
这也是发自我们内心的赞美:再读!
五、布置作业
搜集资料,做一张“我心中的海底世界”手抄报
六、教师寄语、图书推荐
这节课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只是大海的沧海一粟。
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和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两本书《海底两万里》、《海神的传说》。
相信你对海洋有更多的了解,得到更多的收获!
附;板书设计
23.海底世界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比喻、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