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最全版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最全版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采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两条要求来设计: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开始了创新性探索,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中国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生活。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身边常常有不遵守法制的事发生:我们常常收看《今日说法》这个电视节目。

知道了每年的“12.4”定为法制宣传日。

对法、法制及现行宪法有了一定了解。

“法”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中学生,常会涉及到《宪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末成年人保护法》等。

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留意过吗?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找出很多生动的事例来回答本课提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无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无答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1、了解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指导作用。
2、了解“文革”的危害,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通过感受当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加深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科学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述了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进程
和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不了解所要教授班级的具体情况,所以我在备课的时候尽量把课堂中
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出相应的预测,并且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多手准备;在上课的时候,
再根据具体所上的班级和学生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公平性。争取让
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概括.并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可根据教学时具体情况分析,学生欠缺的内容教师补充.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问题四(预设)
(三)发展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二,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析:
①1980年,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导学案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导学案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lO月15日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二)导火线:1965年,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
(三)标志:《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四)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的破坏:(1)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大倒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遭摧残
(五)“文革”的教训:
学法指导
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价。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一、中共八大的召开:
(一)背景:在中国基本建立。
(二)时间、地点:年,北京。
(三)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四)意义:是探索一个良好开端。
二、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党内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1)坚持以经济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举措)
(一)条件:“”的教训、召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主要内容:
①思想:;
(1)表现:①1982年宪法,;
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历史任务;
③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④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6.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网络纲要__同步训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6.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网络纲要__同步训练)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一、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二、网络纲要三、重点拓展■用数字“四、三、二、一”掌握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历程1.“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2.“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6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3.“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23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 “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1966-1976) 三、民主制度的建设完善(1978年至今) A.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B.民主法制不健全,个人崇拜严重。

C.毛泽东对形势估计失误,他认为党和国家面临① 的危险。

D. ② 一伙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二、法制走向健全(1978年至今) 1、原因:“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新时期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 针,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⑧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⑨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国家主席③ 被迫害致死。

B.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被夺权,社会秩序遭破坏 C.“全国人大”十年没召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1、原因 2、表现 3、教训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B.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反对个人崇拜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④ 的法制建设方针: B.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⑤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⑥ 奠定基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本课概述●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这一要求明确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建设带来的危害是我们应当了解的,同时认识到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建设带来的破坏是我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原因之一,同时也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

●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课标明确了从新时期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成就中领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从“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嚣”、“历史的伟大转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三个子目来阐述的。

中国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文化大革命力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_次重大倒退。

这给新时期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和国家政治发展中具有转折性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咯。

这段历史典型地表明了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从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

●学情分析“文化大革命”部分比较难,加上初中知识不牢固,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民主法制的内容又较抽象,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也有难度,教学过程中要倍加关注,想办法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问题教学法,师生互动。

2.学法: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思考、探究。

②学会史料搜集和访问、调查等方式来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史实。

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转折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理解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而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导学案】必修一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导学案】必修一4.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①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②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③坚持党的______________,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4)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

思考1简述“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的原因?2.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1)原因: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②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

(3)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

(4)性质:“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5)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①造反派冲击党政机关,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之中。

②各地建立革命委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被破坏。

思考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危害?二、历史的伟大转折1.背景(1)“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邓小平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内容(1)思想路线: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 第二节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

专题四第二节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掌握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3.理解政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1.1 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政治建设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由于历经长期的战争和动乱,国内政治体系严重废弃,政府机构运转不畅,人民的政治觉悟也相对较低。

因此,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重建政府机构,确保政府的高效运作。

2.1.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的党内民主制度,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纪律和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此外,政治建设还包括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素质。

2.2 政治建设的历史性转折2.2.1 政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政治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决扫除一切阻碍党同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因素,坚决纠正一切分散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做法,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从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2.2.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我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活动,我们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推动党的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讲师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政治建设的历史曲折和历史性转折的过程和原因;2.讨论与分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3.案例研究:通过研究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具体实践;4.PPT演示:通过使用PPT演示文稿,讲师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和历史性转折。

四、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练习题;2.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3.撰写小论文,探讨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5.结合现实政治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
6.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教学评价方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民主成果,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3.提醒学生关注现实政治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
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深入了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特点、成就和不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单元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3.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4.分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曲折和不足,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教师可布置一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制作一份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思维导图。要求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11 必修一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审核班级姓名第小组
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吴芳萍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1、12)
【学科指导意见】
①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事件,说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④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
1、建国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是“”。

导火线: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全面发动的标志: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和两个文件的通过。

此间,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制度遭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遭到摧残。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有:①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的指导思想);②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上来,做出了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③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开创了的新道路,中国从此进入﹍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也进入一个新时代。

3、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建设,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①1980年8月邓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政治体制中的﹍问题,体现了新时期民主政治的;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③1997年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合作探究1】“文革“酿成了一场历史的悲剧,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呢?民主法制建设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合作探究2】
材料1 1968年8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把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次会议给共和国政治生活所带来的奇耻大辱。

——摘自《共和国风云四十年》
材料2 实践证明,“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既没有政治基础,也没有经济基础,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历史已经判明,“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给共和国政治生活所带来的奇耻大辱”?
(2)材料2对“文革”是怎样评价的?
(1)“奇耻大辱”指的是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并永远开除出党。

(2)“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巩固练习】
1.“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
旧风俗、旧习惯。

右图中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
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①破坏了文物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
倒退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丰子恺先生曾在文革期间创作了漫画作品《留得残枝叶
自生》。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该漫画:“它清楚地表达了在无产
阶级专政下,丰子恺之流还是顽强地保存他们的反革命力量,以图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的反革命阴谋。

”请推断该评论出自于下列哪一运动
A.“大跃进”B.“文化大革命”
C.“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
3.右图所示结婚证反映了
①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②结婚有法可依
③“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④法律制度完全遭到破坏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①④D.①②③
4、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 B 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 执法公正严明
5.刘少奇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

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段话最突出表明
A.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B.在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C.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D.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最主要的依据是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
8.“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的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②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下列不属于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B.1982年新宪法的颁布
C.197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10.“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说明
①法律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④依法治国,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1.1982年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扩大基层民主
C.实施依法治国D.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我国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B.1982年宪法
C.十五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13.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法,咋把人抓走呢?”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是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能体现人民的愿望③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

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①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②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③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④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